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6 07:2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2.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
3.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重点)
教学内容和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笔记
预习准备
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北宋时的 东京 ,南宋时的 临安 ,元朝时的 大都 。
2.开封城里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勾栏 。
3.杂剧形成于 宋代 ,元朝建立后,在以 大都 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杂剧包含了 说唱 、 杂技 、 歌舞 、 傀儡 等技艺在内。
4.宋代的节日有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中秋节 等
知识点2. 宋词
5.词是一种 新体诗歌 ,也称 长短句 ,在 唐朝 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 宋代 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有 苏轼 、 李清照 、 辛弃疾 。
知识点3. 元曲
6.元曲包括 散曲 、 杂技 和 南戏 。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关汉卿 ,代表作是悲剧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包括 关汉卿 、 马致远 、 郑光祖 、 白朴 。
知识点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__史学家_____、政治家。
(2)《资治通鉴》:是一部_编年体__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 300多万字,记述了以战国到__五代后周_____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司马光的_<资治通鉴》______与司马迁的__<史记》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探究
例1材料一:
(1)大相国寺在宋代深得皇家尊崇,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什么?宋元时期,除了北宋的开封外,还有哪些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瓦子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例2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三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写出材料二中文学作品的体载。

(2)材料三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李清照 辛弃疾
婉约派 豪放派
当 堂 检 测
1.“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上述文字描绘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D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B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宋代已经有以下哪些节日( ABCD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C  )
A.苏轼 B.辛弃疾 C. 李清照 D.陆游
5.宋元时期,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D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拓展
反思
你若穿越到北宋的大相国寺,你最想去哪里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