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章第3节 科学观察(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章第3节 科学观察(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6 11: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科学观察 [学生用书A4]

1.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D )
A.统计班里的男女生比例
B.上网查找学习资料
C.进行林木资源清查
D.用放大镜看鸟卵的结构
3.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观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
B.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
C.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
D.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4.某同学在两个相同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经过观察得到下列数据。从数据可知,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D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是否发芽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发芽
乙 向阳处 20℃ 不充足 不发芽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5.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天观察气候与生物的关系。下列不在竺可桢观察范围内的是( D )
A.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观察天气现象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6.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记录的是( B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生物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7.下列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A )
A.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B.用手摸病人的额头
C.用眼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D.用鼻子闻气味辨别酱油和醋
8.有一天,小明坐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得通红,磁性会变化吗?于是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上,另一端吸附着一些大头针,然后对条形磁铁进行加热。这时小明应该观察__被吸附的大头针数量__的变化,若他看到的现象是部分大头针掉落,他得出的结论是__加热时磁铁磁性减弱__。

9.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10.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并记录使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的滴数,结果如表:
①黄瓜汁 ②青椒汁 ③芹菜汁 ④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mL)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四种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不同,那么由多到少依次是( C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11.小明对学校内的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min,其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 蚂蚁数目(只)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C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活动比下午频繁
12.某种鸟类发现巢内有破蛋时,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置于野地上,在其旁边放置蛋壳,观察蛋被天敌吃掉的比率,表中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
100 48 102 32
200 32 118 21

下列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B )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
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
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
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几率越大
13.晓丽为研究蜂蜜黏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倾斜相同角度的三支相同的试管内壁上,观察记录各滴蜂蜜流淌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进行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基本一致。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__蜂蜜的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__。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B__来表示。

A      B       C     D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利用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蜂蜜黏性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流淌时间__。

14.某兴趣小组想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同学们查资料发现,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如果沾有污物,就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于是他们猜测苍蝇搓“脚”是为了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同学们为了验证假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1?3?1
【材料用具】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 时间 苍蝇搓“脚” 的次数(次) 实验组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甲 67 61 62 ?
乙 128 130 125 131

【实验结果】(1)小明同学记录下第4分钟乙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为131次,却忘了记录甲瓶中的数据,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甲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的是__D__(填字母)。
A.12次 B.212次
C.150次 D.65次
(2)实验中的甲装置的作用是与乙装置形成__对照__。
【实验结论】(3)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建立的假设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你得出的结论为__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__。
15.指甲生长与甲根基部细胞有关,指甲向指尖方向生长,甲小皮是与指甲底端相连的皮肤,一段时间内,甲小皮的位置不会随指甲的生长而变化。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指甲的生长规律,选择一定数量健康的男性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在指甲的中间位置的虚线方向上(如图)测出指甲生长的长度,计算出指甲的生长速度。统计不同类别、不同时期指甲生长的平均速度,相关数据整理如表:

 图1?3?2
不同指甲 女性 (一年) 男性 (一年) 冬天 夏天
右手无名指 0.094 0.114 0.101 0.116
右手中指 0.103 0.117 0.105 0.119
右手食指 0.098 0.115 0.102 0.117

(1)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段时间内指甲生长的长度?__在距甲小皮一定距离处划一条与图中虚线垂直的记号线,一段时间后测出记号线距甲小皮的距离,两次距离之差就是该时间内指甲生长的长度__。
(2)分析实验数据,该实验可以得出哪些结论?__右手三个手指的指甲生长速度,中指最快、男性比女性快、夏天比冬天快(合理即可)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