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4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6 07:2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同学们,你有崇拜的偶像吗?
导入新课两弹元勋
——邓稼先中国精神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分成四个科研团队,分别是:
两弹一星团队、载人航天团队、
袁隆平团队、屠呦呦团队
请各团队展示学习成果史海初探两弹一星团队成果汇报
1.“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团队成果汇报视频两弹一星1964.10.16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6.1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10.27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1970.4.24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团队成果汇报2.代表科学家钱学森
(1911-2009)两弹一星团队成果汇报邓稼先“两弹元勋”“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
进水平。”两弹一星团队成果汇报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工作条件艰苦两弹一星的研制,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2年零8个月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原子弹促进了二战的结束,但面对核恐怖,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合作探究一 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目的:防御、打破核讹诈3.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1991年4月,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荣获“863计划”荣誉证书。1983年,这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建议发展中国自己的高技术。经过全国200多位专家全面论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即“863计划”诞生。载人航天团队成果汇报(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一号载人航天团队成果汇报(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杨利伟载人航天团队成果汇报(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载人航天团队成果汇报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2017年9月17日16时15分,在经过近5个月的飞行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计划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分离,继续开展离轨前的拓展应用和相关试验。
载人航天团队成果汇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瞬间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功在月背着陆并传回第一张照片袁隆平团队成果汇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湖南安江农校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团队成果汇报20世纪70年代(1973)
袁隆平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杂交水稻时间
提出者
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成果汇报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袁隆平团队成果汇报袁隆平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袁隆平团队成果汇报
时 事 播 报
2017年9月 87岁袁隆平再创奇迹,我国“海水稻”试种成功!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
袁隆平团队成果汇报视频
时 事 播 报
2018年5月 厉害!沙漠中种出杂交稻,袁隆平团队再创佳绩!
袁隆平团队成果汇报视频袁隆平:禾下乘凉梦最美屠呦呦团队成果汇报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治疗疟疾20世纪70年代使命是什么?实验什么时候成功?屠呦呦团队成果汇报视频青蒿素功能
时间
发现者
作用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治疗疟疾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屠呦呦团队成果汇报 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屠呦呦团队成果汇报(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我们应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磨砺坚强意志。
(3)科学研究应面向生产、生活。合作探究二1.学习了袁隆平和屠呦呦的事迹,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说明什么道理 应该怎样做)2.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从国家、党和政府、个人三个角度)(1)国家独立,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2)党和政府的重视,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3)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奋斗文化事业的发展1956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12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文化事业的发展红岩青春之歌东方红茶馆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越来越大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下面请大家观看视频《中国领先全球的十大科技》,了解这些科技成就,看完视频后,请你说说有什么感想?创科技梦 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