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统编版】(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统编版】(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6 07: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底)
敢教日月换新天
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 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哪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过程
19 5 6 年底“ 三大
改造” 的基本完成
195 4 年9 月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生产资料基本公有和生产资料基本私有是社会主义同资
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1、土地所有制形式:
农民土地私有制
2、消灭了地主阶级:
劳动者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剥削者
改造背景
土地改革后农民有喜有忧
喜:农民分得了土地
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是一种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 小辫子” 梳成“ 大辫子” 运动)
算一算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0000 ÷30000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背景 A.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B.分散性:分散经营,缺乏资金、生产工具
C.脆弱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无法合理使用耕地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2.3亩≈25教室)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2.原因
个人层面: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国家层面: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主要原因)
3.开始时间:
1953年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4.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则:“自愿互利”
②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③步骤:“三步走”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私有
土地公有
03
高级农业合作社
02
初级农业合作社
01
农业互助组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改造过程
社会主义公有制
孙家庄有个劳动模范李月良,带头组织互助组,参加劳动成绩出色。可是她的公公孙志刚却是老思想、老脑筋,参加合作社很勉强。他心存私念,总觉得“入社不如单干强”。有一次,社员孙元常没和他商量耕了他家的地,老孙就找碴儿退了社。他找了表弟单干,可是遇上春旱,棉苗都枯死了。他又张罗开了孙家饭店,结果十天半个月没人光顾。合作社搞拖拉机耕地,让老孙尝到合作社的好处。老孙终于转变了思想,欢欢喜喜归了社。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4.结果
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国经济
农业: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2.农业合作社
地主——农民
农民——集体
私有
公有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背 景
A.一些私营工商业主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必要性)
B.国民经济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增强。(可能性)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情境一:
青岛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公私合营的文件内容摘录
即曰起,本着自愿自觉的原则,国家对棉纺织业开展分阶段、逐步的公私合营, 望相互告知,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1953.5
问题:请你解释什么是公私合营? 采取什么步骤进行?
公私合营是指国家和资本家共同经营,步骤是先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采取加工订货、包销,代销等形式; 最后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情境二: 面对公私合营, 出现不同意见的反馈
五福染织厂经理:合营没意见,就怕合营后利益没保障!
顺德祥染织厂经理:我们思想早通了,还要开会。不通怎么能合营!俺从前每月拿105元,这月才拿了35元,生活谁来保障?
面对反对的声音,国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他们的利益?
国家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
历史小卡片
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到最后企业的性质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
赎买政策的实行, 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力的劳动者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3.方法:公私合营
“公”指国家
“私”指资本家
4.阶段
第一阶段(1954年开始):企业的公私合营。
·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第二阶段(1956年初):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 企业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支配。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5.政策(创举):赎买政策
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支付10年,每年5%的定息。
这就相当于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俩在20世纪初期怀着办工业、救国图强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一度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但是也同其他民族资本家一样,在外国资本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榨下,在夹缝中生存,甚至遭到过国民党特务的绑票勒索。实业救国理想的破灭让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解放前夕,荣氏一家对共产党的到来感到恐慌,几个兄弟有的跑到泰国,有的躲进香港,荣毅仁和父亲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坚决不愿离开祖国。
荣氏企业的故事
①减少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资本家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②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采取的不是没收,而是和平赎买?
消灭了资产阶级
资本家的身份:剥削者
劳动者
四、三大改造完成
1.结果: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行业 改造前 所有制性质 改造方式 改造后
所有制性质
农业 个体农民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所有制 手工业合作化 资本主义 工商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公私合营 2.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2、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国家统一分配)基本建立。
探究活动: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
情境三:社会上对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不同意见
1.挑担子剃头的张老三: 我原来走街串户, 到纺织厂门口为工人剃头,
现在要合营, 多不方便!
2.包子铺的王建设: 我和妻子在纺织厂门口经营了一家包子铺, 也没人问过我意见, 就一律合营。
3.纺织厂小李的父亲来信说: 村里说是要搞互助组,加入合作社, 结果村干部强迫命令, 人心惶惶,有人开始宰掉自己的牛、羊、猪,
砍掉自家的林木表示消极的抗议, 我还在考虑是不是也这样做。
——《编织百年历史——参观青岛纺织博物馆》
这些现象说明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拓展
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为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就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中国的社会性质在近现代发生了三次变化:
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难点释疑
三大改造——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1.(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C
2. 1953 ~ 1956 年, 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走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
C
3.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D
4.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得出这一结
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C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