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学生用书A48]
1.下列关于“雾凇”(如图所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图4-7-1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2.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B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3.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些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4.我国“神州”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 D )
A.熔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华
D.熔化和汽化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冰雹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6.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D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
7.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现象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现象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她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4-7-2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9.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放出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
(1)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汽化__现象,__吸__热。
(2)钢水变成钢块是__凝固__,__放__热。
(3)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__液化__现象,__放__热。
(4)寒冷的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破裂,这是由于水发生__凝固__现象时,体积增大引起的。
(5)普通的白炽灯泡用久了,金属钨做成的灯丝越来越细是__升华__,__吸__热。
(6)夏天,从冰箱冷冻室里刚取出来的冰棍,剥开包装后,冰棍出现一层“粉末”是__凝华__现象,__放__热。
11.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尽快清除路面的积雪,军区某团出动了特种除雪车清除公路上的积雪和冰块。该特种除雪车安装有一台飞机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利用高温高压燃气吹除公路上的积雪和冰块。这是一种非常快速、有效的除雪方式。
(1)雪在高达600℃热风的冲击下,__吸收__了热量,迅速__熔化__成水,并被速度高达10m/s的风吹到路边。
(2)积雪熔化成水后,一部分水在高温热风的冲击下,__吸收__了热量,__汽化__成了水蒸气。其中,__高温__和__热风__两个条件都加快了水的蒸发。
(3)还有少部分积雪在高温作用下,__吸收__了热量,直接由固态的雪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__升华__。
12.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背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解释。
(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什么?__水蒸气遇冷凝华__。
(2)该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__放热__。
(3)读过此文后,你对科学与生活、科学与自然的认识是什么?__在生活、自然中会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不要搞封建迷信_。
13.阅读探究
材料一:据报道,某年冬日的一天,阴天,微风,气温约-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后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材料二: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10~-2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沙漠上的积雪消失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积雪直接升华成水 蒸气__。
(2)通过材料一,你认为沙漠上积雪消失的重要因素是__C__。
A.温度低 B.沙地干爽
C.空气干燥 D.空气流动快
(3)根据材料二,请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温度在0℃以下__。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__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10~-20℃,也不会出现霜_。
(4)小明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不会形成霜__。
14.小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有很多的霜,这些霜是怎么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侧壁上,这又是什么原因?小明进一步想,怎样才能使冰箱内的霜尽可能少一些呢?请你帮他想一个办法。
【答案】 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这些水分凝固为冰导致擦冰箱侧壁时抹布粘在了侧壁上。冰箱内的水蒸气主要由食品中液体水蒸发或固态冰升华形成,用薄塑料将食物包裹后放入冰箱,可减少冰箱内水蒸气的含量,不易形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