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的内容。教材安排了: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观察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观察猪骨骼示意图、观察关节、对照人的屈肘和伸肘运动示意图观察和思考运动是如何完成的)等多个观察实验和活动。以期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举例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建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但学生对观察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有限,因此我们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指导,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动物的运动结构。
(2)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体验、分析和观察实验活动,提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观察动物运动结构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建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2)意识到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科学的事实和证据,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3.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动物的运动结构。
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板书设计
第十七章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动物的运动结构
多细胞动物:运动器官
单细胞动物:运动结构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 杠杆作用
1.脊椎动物运动系统 骨连结 枢纽作用
骨骼肌 动力作用
2.神经系统调控运动
6.教学过程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而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说出图中这些动物的名称,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结构。(学生发言。)
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靠各自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展示草履虫图片,提问:这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动物,它的名称是什么?它的运动结构是什么?再展示变形虫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他的运动结构是什么?师生共同分析,无论多细胞动物还是单细胞动物都有自己的运动结构。(板书)
下面我们通过一种动物来具体观察一下动物的运动结构,这种动物它们个体比较微小,但它们的力气却很大,它们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蚂蚁。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分析蚂蚁的运动,来了解动物是怎样依赖运动结构来完成运动。请带这几个问题认真观看视频并完成学案。(学生观看视频,完成学案。)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蚂蚁的运动结构包括足和翅。运动与关节以及肌肉有关。
蚂蚁属于无脊椎动物,而我们最想了解的还是我们人类自身,人类不属于无脊椎动物,人类属于脊椎动物,那么什么是脊椎动物?(学生回答)展示猪奔跑动画,请学生说出它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结构。猪的运动和四肢有关,而猪的体重较重,那么它的四肢如何支撑起这样的身体进行运动?(学生回答强壮的四肢骨。)猪的四肢有哪些骨呢?我们来看一副图,这是猪骨骼示意图,猪骨骼是指猪全身所有的骨和骨连结。猪的四肢骨我们请一位同学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介绍这些骨的名称和位置)
刚才我们还提到了骨连结,它是指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猪能很灵活地奔跑说明猪的四肢上有很多能灵活转动的骨连结,我们把这些骨连结又叫做关节。关节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呢?这些结构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指导学生解剖鸡指关节。先找到关节位置,观察关节表面包裹着的关节囊。再用剪刀在关节结合处剪开关节囊,观察和触摸内部各个部分。并完成学案。师生共同讨论关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与运动的关系。人身体上有哪些关节呢?学生举例,教师展示人体骨骼图,介绍主要的关节。图指问学生:这样的人体自己就能动起来吗?还少了什么呢?(学生回答。)骨骼肌由哪几部分组成?请学生看书回答,并展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图片。这幅图上得这两块骨骼肌我们非常熟悉,位于上臂前侧的叫什么?位于后侧的叫什么?(学生回答。)总结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这三部分是如何合作完成运动的呢?指导学生观察三种骨、骨连结、骨骼肌连结模式图,问人体运动系统各部分是怎样连结的呢?为什么第一种模式不能动呢?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先指导学生观察装置,思考分析塑料板、螺丝、皮筋分别模拟运动系统的什么结构。再将皮筋如图这样固定,将装置平放在桌上,拉动皮筋,验证装置是否能动。然后验证第二种模式和第三种模式,并完成学案。让学生体验到一块骨骼肌的肌腱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收缩,牵拉相应的骨绕着关节运动。并且与骨相连接的肌肉有两组,这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运动。
组织学生做屈肘和伸肘运动,触摸自己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了解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而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完成这个简单动作有很多器官参与,那么人体的什么系统对这个过程进行调控呢?(学生回答。)
总结并完成学案。
7.教学反思
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给学生更多地参与和体验,让学生乐于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并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能获得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