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8 小狗包弟
课内自我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爪(zhuǎ) 忏悔(chàn)
捉弄(zhuō) 解剖(pāo)
B.散步(sàn) 创伤(chuānɡ)
煎熬(náo) 蛀虫(zhù)
C.吹拂(fú) 抚慰(fǔ)
监禁(jìn) 捏造(niē)
D.摄影(shè) 附近(fǔ)
吠叫(fèi) 公寓(yǔ)
解析:本题中,A项“剖”应读“pōu”;B项“熬”应读“áo”;D项“附”应读“fù”,“寓”应读“yù”。
答案:C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__①__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__②__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__③__不曾甩掉什么, __④__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__⑤__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__⑥__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反而
但是
虽然
/
但是
而是
B
因此
可是
/
就是
于是
而且是
C
于是
/
虽然
但是
因而
就是
D
反而
但是
不但
反而
/
而是
解析: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本段文字共三句,由第三句中的“不是”可推知⑥处为“而是”,排除B、C;由第二句中的“更加”可推知③④处为递进关系,排除A。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值隆冬,室外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室内却是温暖如春,绿草如茵,各种反季的蔬菜在这里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B.他这个人思维反常,惯于逆来顺受,你说东,他偏向西,简直不可理喻,如果想说服他,就得拿出诸葛亮的本事来。
C.成熟的喜剧艺术,是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笑声,而不是靠吵、骂、讽来刺激观众,煽情观众。
D.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企业机密,如果泄密他人,便有了里通外国之嫌,这种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受到处分。
解析:A项,“绿草如茵”,形容草皮密实平展,不能形容蔬菜。B项,“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和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文中说他总和别人的意见相左,不合语境。C项,“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做主,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常用于震惊、慌乱,此处应为“情不自禁”。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巴金老人是一位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人,同时又是具有深厚爱心和人道精神的一位心胸开阔的仁者。
B.听了这个故事,使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小狗。那条小狗是一位熟人送给我的,我们给它起名叫“包弟”。
C.《随想录》的独特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
D.《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表现在对于“文革”罪恶的揭露,作品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
解析:本题中,A项,语序不当,将第二个“一位”放“具有”前;B项,缺主语,去掉“使”;D项,成分残缺,在“浩劫”后加“时期”。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得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者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5.下列对节选部分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狗包弟》叙述了一只讨人喜爱的小狗在“文革”期间不得已被主人送给医院作解剖试验品的真实故事。
B.在节选部分中,作者叙述了小狗包弟的背景、来历、名字的来由,以及在我家七年所带来的悲欢离愁。
C.文章写由起女士和萧珊对小狗的关爱之情,显示出小狗包弟与人相处的融洽气氛,暗示了悲惨的命运。
D.“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一句,写作者失去包弟后的痛苦与自责,文章格调由轻松明朗转入了悲伤黯然。
解析:C项错误,应为“显示出小狗包弟与人相处的融洽气氛,反衬作者的忏悔之情”。
答案:C
6.作者在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解析:描写方法有行为、动作、心理、语言、肖像、细节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烘托渲染等等,这篇文章对包弟的描写,不存在常用的那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节选的部分看,先是正面描写,然后是侧面描写。
答案:作家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选文第2段“它不咬人……引得客人发笑”,直接正面写了包弟的聪明可爱;选文第2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选文第4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等语句属于侧面描写,表现了包弟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有情有义。
7.从选文中,你能看出小狗包弟成为作者“包袱”的原因吗?试结合文章的有关情节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结合包弟的特殊身世和艺术家被定为“里通外国”罪分析即可。
答案:因为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又有瑞典旧主人。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就可以知道,作者正是害怕会因包弟获“里通外国”罪而急于抛开包弟。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要求,分别以“典丽的辞句”和“心中的情思”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改变原意。
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①典丽的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中的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对一个分句进行重新组合,所以转换时应把“典丽的辞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作为并列短语放在一起,再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即可;解答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注意主被动关系。
答案:示例:①(典丽的辞句)、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②(心中的情思)被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意味着散文的美,而旁征博引的故事和典丽的辞句并不意味着散文的美。
9.(2019·兰州一中期中)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
解析:解答此类题,可结合着题干中“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的提示,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图画中的所有要素概述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学生负责下面三个步骤,教师也参与最后的合作评价。
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次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定题、分组和调研工作,最后和教师一起进行合作评价。
第三单元 8 小狗包弟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训练
(2019·广东百校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________,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作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________。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________,视为成名成家的________。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B.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C.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解析:A项主客颠倒,“对我们”主客颠倒;C项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
答案:B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可厚非 指鹿为马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B.无可非议 指桑骂槐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C.无可非议 指鹿为马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D.无可厚非 指桑骂槐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解析:“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根据语境应用“无可厚非”。“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根据语境应用“指鹿为马”。“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根据语境应用“趋之若鹜”。“终南捷径”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途径,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旁门左道”指非正统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也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途径等。根据语境应用“终南捷径”。
答案: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C.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
D.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解析:根据语境,从语意表达的角度是把不好的说成好的,这样可排除C项;从前后“吹捧”“吹嘘”的照应可排除A项;从句子结构排除B项。
答案:D
二、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理解巴金
李 辉
与巴金同时代的友人谈到他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说他常常是沉默着坐在众人之间,听别人侃侃而谈,只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他可以一口气讲许多话,但话一讲完,便又归于沉默。在未见到他之前,我便是首先根据这样一些文字,来设想与人谈话时巴金的模样。
十年前,还在复旦大学念书的时候,我和陈思和第一次走进他的客厅,坐在他的面前,谈了一些有关他的研究方面的话题。那天,有没有阳光从窗外飘洒进来,有没有落叶铺在庭院,我已经记不确切了。只记得我是带着敬意带着紧张走进他的会客厅。老老实实提问,然后仔仔细细地记录。他呢,似乎也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临场发挥,没有妙语连珠。如此而已,虽然那时他的身体远比现在要好。我顾不上捕捉当时的感觉,只是留下这样一个淡淡的印象:他并非言语不多,但绝不是那种很会谈话的人,他的表情一点儿也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显得过于严肃。
后来见到他,同他交谈的机会多了,每一次过后,我都觉得仿佛对他的理解又加深一些。我发现,虽然时而他也会开心地一笑,但总体来说他的严肃是一贯的,不管是讲话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好像是他的表情的主要色调。那些年,正是他一天天发表《随想录》的时候,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我总要假设地去体会他内心的痛苦。这些从文字中感受出来的忧郁和痛苦,当坐在他面前时,我觉得完全可以从他的表情、他的声调,甚于目光那里得到印证。
巴金应该说是幸运的。他赶上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他能够思考历史和人生,能够把一段段业已遥远的流逝的岁月重新铺开在记忆中,用他那经历过文革的精神磨难而变得成熟的目光来加以审视,来无情反思,从而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又矗立起一座令世人仰视的高峰——《随想录》。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随想录》,后人该会怎样评说巴金?有一点大概可以设想,那时人们心目中的巴金,绝不会是现在我印象中的这一个巴金。
《家》和《寒夜》等固然重要,可以在文学史上光彩夺目,但是,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以我的理解,只是因为有了《随想录》,巴金的丰富而独特的人格才最后以这种方式得以定型,并且与他早年希望成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而作出的那些未能实现的努力,无意有意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连接。他影响读者影响社会的,不再仅仅限于文学人物或委婉动人的故事或强烈的感情共鸣,《随想录》的存在,以它的思想性、社会性、历史性而早已超出了文学的意义。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金与众人相处时,总是默默地听别人说话,可是当回答别人问题时,却会一口气把话说完,而后便又沉默起来。
B.文中写不能确切记起有没有阳光飘洒进窗,有没有落叶铺在庭院,主要是为了突出作者因对巴金的崇敬而产生的紧张心理。
C.巴金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赶上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年代,他能够思考历史和人生,能够把一段段流逝的岁月重新铺开在记忆里了。
D.有了《随想录》,巴金的丰富人格得以定型,他既以文学家的形象矗立于世,又以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的形象影响世人影响社会。
解析:C项“巴金说自己是幸运的”错,原文是“巴金应该说是幸运的”。
答案:C
5.文章最后一段说:“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因为如果没有《随想录》,就无法完成巴金那丰富而独特的人格塑造,就无法实现他成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的愿望,他的作品也就无法超出文学的意义,以它的思想性、社会性、历史性影响读者,影响社会。
6.文中第三段说:“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联系《小狗包弟》中巴金对小狗的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在《小狗包弟》中,巴金为了保全自己,抛弃了亲密的小狗,把它送到解剖桌上,这成了巴金心头的一块阴影,他为此忏悔,承受心灵煎熬的苦痛。文中这句话体现了巴金勇于自责的精神。
三、语言表达
7.在下面横线处,依照前面画线的句子,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人墨客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时,既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如“从……学得……”“……的《 》……”又要在内容上分别对应“往哲先贤”“文人墨客”;还要思想感情积极向上。
答案:示例一: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 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 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 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
示例二:从孟子学得仁义的道德 从冰心学得真善的性情 白居易《长恨歌》的离别凄楚 杜甫《三吏》《三别》的忧国忧民
8.下面是某旅游网站为游客提供的自主购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订购车票的流程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解析:这是一个自主购票的流程图,解说要先从用户开始,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逐一串联各个关键词,在“分叉”处,要恰当使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连接“是”或“否”。注意全面,完整地说明整个流程。
答案:示例:用户首先查询车票,如果没有售完,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购票并按提示支付即可完成购票任务;否则,系统会自动监控,一旦有余票就会自动为用户抢票并通知用户购票和完成支付,如果没有就继续检测。
课件70张PPT。8 小狗包弟
巴 金 开篇明的 向明标清新课开篇预知 自主学习 边学边练基础自主预练 shēn tiǎn shìcóng tǎng fèi pōu duò zhù fu zhuǎ zhǎozuò zuōfèng féngsàn sǎnáo āo托 拖撕 厮揖 缉茵 荫减 简歉 欠接受 接收 接受
形势 形式 形势常常 往往 常常款待 款待 招待做客 做客 作客× √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课堂深入探究 未雨绸缪 感知高考高考对点链接 word部分: 请做: 课内自我检测
学而时习 提技长能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学科素养积累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再练基础 再拓技能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