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6 13: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雕像( diāo) 爱慕(mù) 庇护(pì)
B.中伤( zhōng) 较量(jiào) 喇叭(lǎ)
C.凯歌(kǎi) 溉汲(jī) 蜘蛛(zhū)
D.崩坠( zhuì) 溉汲(gài)躇步跐蹈(cǐ)
2.对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平常的人)
B.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C.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
D.国人道之。(讲述)
3.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忧愁的人。
B.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C.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4.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B.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C.《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能力提升全练
1.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虽然没写到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话后的表现,但我们想象他最有可能会( )
A.愤怒,认为岂有此理。
B.尴尬,因为事出意外。
C.伤心,居然被如此看轻。
D.惊喜,认为可以省钱。
3.阅读下面的故事,完成(1)—(2)题。
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狮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骆驼却十分嫉妒狮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展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他们用棍棒打他,把他赶跑了。
(1)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谓其人曰( )
②今日病矣( )
③予助苗长矣( )
④其子趋而往视之( )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闵其苗之不长
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苗则槁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译文:
(4)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1.(2017重庆巴蜀中学期末,6,★☆☆)请把下面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2.(2019贵州黔南期末,2,★☆☆)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啊,出门呼朋引伴,做事漫不经心,虽看似默默无闻,却早已扬名在外。
B.同学们特别喜欢上语文课,他们每节课对老师的提问都随声附和。
C.在外行人的眼里,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D.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呼吁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不是杞人忧天。
3.(2019江苏宜兴环科园月考,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故土的浓浓乡愁。
C.《列子》和《吕氏春秋》收录的作品,都是春秋时期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D.《诫子书》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4.(2019广东肇庆端州五校期末联考,6-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身亡所寄( ) ②因往晓之( )
③若屈伸呼吸( )④其人舍然大喜(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中考全练
1.(2018湖北宜昌中考,2,★☆☆)请在下边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
(1)狐( )虎威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名( )迩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安徽中考,3<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故事出自______(国别)的寓言故事集《______》。
3.(2016山东泰安中考,22,★☆☆)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
(1)泥菩萨过河——__________________
(2)哑巴吃黄连——__________________
(3)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17-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 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照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齐人有好猎者 好: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狗良则数得兽矣 则: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2017湖南娄底中考)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
基础闯关全练
1.D A.庇bì。B.中zhòng。C.汲jí。
2.A “凡人”在句中指“尘世的人(对‘神仙’而言)”。
3.D 该句正确的翻译应为“那个人说:‘地陷了怎么办呢?’”
4.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了对话描写,《蚊子和狮子》中虽有语言描写,但没有对话描写,更多地采用了动作描写。
能力提升全练
1.B 正确停顿应为“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B 要结合文章内容、结合寓意展开合理的想象。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本文是以神喻人,讽刺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赫耳墨斯就是这样的人,据此可排除C、D两项。
A项虽然也符合赫耳墨斯当时的心境,但仔细揣摩他第三次发问时的心理活动应该是:人们对自己应该会更尊重一些,我的身价应该会超过父亲——众神之首宙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却遭到了迎头痛击,被算作“添头”。因此,B项才能最准确地反映出他当时的心情。
3.答案 (1)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别人
(2)东施效颦
解析 (1)同为登台表演,狮子和骆驼的结局截然相反,一个深受欢迎,一个遭受驱赶,可见不能盲目地模仿别人,要顾及自身的条件。由此寓意不难得出。
(2)根据寓意,选择恰当的成语即可。
4.答案 (1)①告诉,对……说 ②疲倦 ③我 ④快步走
(2)A
(3)①禾苗都已枯萎了。
②天下不想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很少。
(4)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联系所学知识,结合句意推测词义即可。
(2)A项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3)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注意落实关键词“槁”“寡”。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从宋人做事违背事物发展规律而适得其反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天下不想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很少: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是不为禾苗生长而锄草的人;主动助长的,是拔高禾苗的人。不但对禾苗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年模拟全练
1.答案 (略)
解析 注意一字一格,每个字处在田字格的中间位置,标点符号单独占一格。
2.B “随声附和”意为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是贬义词,用于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正确。
3.C “都是春秋时期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错。《吕氏春秋》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国家的学说。
4.答案 (1)①无,没有 ②告知,开导 ③你 ④同“释”,解除、消除
(2)①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到人。
②你跨步、跳跃(或踩在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3)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解析 (1)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如①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④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2)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特别注意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坠”,坠落;“奈何”,为何,为什么。
(3)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文,抓住文中重点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明确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担忧,明确天塌下来是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文中的杞人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五年中考全练
1.答案 (1)假 借,假借 (2)遐 远,遥远
解析 “狐假虎威”源于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的故事,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所以“假”是“假借”的意思。“遐”不要写成“暇”。“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所以“遐”是遥远的意思。
2.答案 古希腊 伊索寓言
解析 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3.答案 (1)自身难保 (2)有苦难言(有苦说不出) (3)一言不发
解析 解答好此题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遇到没有见过的歇后语,要通过字面意思展开联想,从而推断出接近的答案。
4.答案 (1)①喜爱,喜欢 ②连词,就
(2)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本题可以运用知识迁移法解答。第①句中的“好”,可联系《(论语)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解释为“喜欢、喜爱”。第
②句中的“则”,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句子中的“则”解释为“连词,就。”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抓关键词“独”(唯独,只是)、“尽然”(完全是这样),然后再将句子中的每个词进行对照翻译,最后进行整合、调整,做到语言准确、
通顺、流畅。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找原因、谈启示的问题一定要紧密联系原文,文章中的“好猎者”从“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这一巨变暗示我们可从“变化”入手,抓住关键句子“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及“狗良则数得兽矣”,得出结论——“得良狗助猎”,并由此提炼出启示的要点——“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旷日持久却猎不到野兽,回到家里见了家人感到惭愧,到外面见了好友乡里也感到惭愧。(他)考虑自己得不到野兽的原因,是猎狗不好。(他)想要买
一条好狗,而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于是立刻回去奋力耕作,由于努力耕作,家就富裕起来了。家富裕了就有了条件去买好狗。由于有了好狗就多次猎获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
人。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核心素养全练
答案 (1)图片上有两只兔子和两个胡萝卜,左边的兔子守着一个根茎肥大而叶片稀少的胡萝卜,右边的兔子洋洋得意地守着一个根茎细小而叶片丰茂的胡萝卜。
(2)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本质。
解析 (1)概述漫画内容要注意“概述”不是“描述”,也不是“介绍”,仔细观察漫画,概括漫画的内容即可。
(2)漫画的寓意大多与人类社会有关,而且一般都具有讽刺的意味,联系漫画内容具体分析其寓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