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 诗两首
课内自我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
C.彳亍(chì chù) 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解析:本题中,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D
2.下列各项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静默 寂寥 艳影 色彩斑斓
B.竹篙 漫溯 凄宛 惆怅而归
C.笙箫 繁衍 挑衅 彳亍独行
D.记载 哀怨 浮藻 碧波荡漾
解析:本题中,B项“凄宛”应为“凄婉”。
答案:B
3.(2019·泰西中学期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坚持全面动员与有序推进相结合。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一个________、不断养成的过程,对待乡村文化振兴,我们既要保持________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不可________、一味追求快、搞成新的“大跃进”。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时间服从质量,________,久久为功。
A.潜移默化 不失时机 一哄而上 亦步亦趋
B.耳濡目染 时不我待 一呼百应 稳扎稳打
C.潜移默化 时不我待 一哄而上 稳扎稳打
D.耳濡目染 不失时机 一呼百应 亦步亦趋
解析:“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到好的影响。“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不失时机”,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比喻做事没有计划、没有组织、大家乱糟糟地开始上马。“一呼百应”,一个人一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稳扎稳打”,稳稳当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仗。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亦步亦趋”,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了。
D.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既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文化氛围的熏陶,还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之中,在大自然的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赘余,删去“所”,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D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既”改为“不仅”。
答案: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________也抵不过治理污染、维修危房的支出,也只能让议员、学者、市民们一次次呼吁着。
①区区的旅游收入当然抵不过拦海大坝的筑造费用,
②黑夜只能让狂恶的海潮一次次威胁着;
③白天临海气势不凡,
④那么多人来来往往,也只能让一艘艘小船解缆系缆地麻烦着;
⑤老楼只能让它在水边浸着。
A.⑤③②④① B.⑤④③②①
C.①⑤③④② D.④③②⑤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据起句推断,⑤句应放在最前,据线后句推断①句应放在最后,④句与前面两句逻辑关系最密切,故承⑤句。
答案:B
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翡冷翠的一夜》。
B.“新诗”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完全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C.戴望舒,现代诗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D.《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解析:本题中,B项“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错。新诗也讲求格律与押韵,只是与古典诗歌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也不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而已,比如说《再别康桥》《雨巷》都有押韵。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雨巷》片断,完成7~8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7.下列各项中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解析:C项,“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说法错误。
答案:C
8.谈谈你对诗中“雨巷”这个意象的理解。
答案:示例: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阅读《再别康桥》片断,完成9~10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9.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解析: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答案:B
10.“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答案:运用了拟人、顶真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依恋、无奈、惆怅等复杂的感情。
三、语言表达
11.《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快乐的心情。(不少于50字)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该题就是考查景与情的关系。扩写时要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完成。
答案:示例: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岸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1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是华美盛宴的觥筹交错,是形影不离的朝夕相守,是依依难舍的缠绵缱绻,还是困境中搀扶你一把的那双温暖的手?
材料:距离 风景 财富
无从探测的广袤宇宙 车载斗量的金钱 画家笔下的云霞 缥缈的海市蜃楼 美轮美奂的房屋 生与死的永远分别 珠光宝气的服饰 痛彻肺腑的咫尺天涯 雨后天晴的彩虹 心与心之间的隔膜 充实丰盈的知识 故乡那平淡的山水
解析:所给的例句描述的对象是“友谊”,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所给材料分组重组,重组的句子应与示例句式基本一致,语句通顺且合乎逻辑,最后一句升华主旨。
答案:①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是无从探测的广袤宇宙,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是痛彻肺腑的咫尺天涯,还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②什么是最宝贵的财富?是车载斗量的金钱,是美轮美奂的房屋,是珠光宝气的服饰,还是充实丰盈的知识?③什么是最美丽的风景?是画家笔下的云霞,是缥缈的海市蜃楼,是雨后天晴的彩虹,还是故乡那平淡的山水?
第一单元 2 诗两首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训练
(2019·永州重点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________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世界文明也为中华民族分别贡献了华彩篇章和丰厚滋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________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________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________,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 )。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汗牛充栋 脍炙人口 千篇一律 蔚然成风
B.浩如烟海 脍炙人口 千篇一律 大行其道
C.汗牛充栋 有口皆碑 千人一面 蔚然成风
D.浩如烟海 有口皆碑 千人一面 大行其道
解析:“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脍炙人口”,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千人一面”,一千个人的面孔都一个样子,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的雷同。“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
答案: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为世界文明也为中华民族分别提供了华彩篇章和丰厚滋养。
B.不仅为中华民族也为世界文明分别贡献了华彩篇章和丰厚滋养。
C.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D.不仅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
解析:“不仅……也……”是递进关系,应先谈中华民族,再讲世界文明。另外,从搭配的角度看,“滋养”和“华章”应该分别搭配“提供”和“贡献”。
答案: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艺巨制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是内在充实的显现
B.文艺魅力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巨制是内在充实的显现
C.文艺魅力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巨制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
D.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
解析:从前文“精品”及后文“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可知,填入句子的第一分句主语必须是作品,故排除B项和C项。从后文的“凡是”“必然”可得出,此处应有强调之意。故选D。
答案:D
二、能力拓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诗人在海上航行期间的一次“偶然”经历,看到了海水中云的倒影和“你”“我”等相逢在海上的船客,借景生情,生发感慨。
C.“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这些意象,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D.此诗并非只是简单的爱情诗,它更包含对人生的感叹。云与水相距万里,偶尔云影投影在波心上,可在转瞬间却又消失了踪影。
解析:B项错误,与D项比较,可以看出,此诗写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你”“我”相逢在海上,这未必是现实生活中的实景实情。
答案:B
5.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各提到了一次“你”“我”,所指有何不同?如何理解“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不同:“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第一节里的“我”指的是云,“你”指的是波;第二节里的“我”“你”指的是暗夜里海上相遇的两艘船,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各奔自己的方向。含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的目的在于描写一只靠岸的双桅船,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B.“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一句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C.“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而在它们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
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解析:C项,“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错误,从诗中“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答案:C
7.这首诗中,“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意味?它们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悟?
答案:“昨天”“今天”“明天”形象地展示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包含着昨天的失落,今天的思索,更有明天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写,凝练而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索,并把这种思索放在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中进行。
三、语言表达
8.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示例构成排比,且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梅花,寄身于万芳凋零的寒冬之际,百折不回,傲霜斗雪,终于芳香满尘寰。
答案:示例:河蚌,独行于沙粒侵入体内的痛苦之时,坚忍不拔,无畏伤痛,终于珍珠耀人眼;蛹虫,束缚于黑暗的茧壳煎熬之中,锲而不舍,心向光明,终于化蝶飞花间。
9.下面是某校开展“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5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命题材料为“‘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框架图”,解答时,先按照构想框架分清结构层次,理清彼此关系,而后按层次表述具体内容,注意不要遗漏信息。
答案:示例:“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采用生生互助的学习方式完成知识、问题、作业、评价、教养等五大方面的合作内容,还需根据学习实际,灵活运用“小先生”授课制、“一对一”辅导式、合作探究式等三大组织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课件72张PPT。2 诗两首
《雨巷》/《再别康桥》
戴望舒/徐志摩 开篇明的 向明标清新课开篇预知 自主学习 边学边练基础自主预练 pánɡ liáo chìchùpǐ xìnɡ zǎo sù diàn ɡāo lán xiànɡ hànɡzuò zuōqiāo qiǎoní nìzǎi zàibié biè悠 攸唉 哀 筹 畴墨 默斑 班阴 荫悠长 悠长 悠长 悠远寂寥 寂寥 寂寞斑斓 斑斓 灿烂沉淀 沉淀 积淀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课堂深入探究 未雨绸缪 感知高考高考对点链接 word部分: 请做: 课内自我检测
学而时习 提技长能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学科素养积累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再练基础 再拓技能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