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6 20: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耸立( sǒng) 突兀(wù) 参差不齐(chā)
B.厌倦(juàn) 怦枰(pēng) 晕眩(xuán) 哄堂大笑(hōng)
C.抽噎(yē) 呻吟(yīn) 恍惚(huǎng) 惊慌失措(cuò)
D.安慰(wèi)凌乱(líng) 滑稽(jī)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反胃 逼迫 警告 气喘嘘嘘
B.冒险 雀斑 粉粹 浑身发抖
C.杂乱 臭椿 边缘 天旋地转
D.绕道 嘲笑 牢记 犹豫不绝
3.下列句中加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学生到校时间参差不齐,使得早读的氛围不够浓厚。
B.小亮的一个小笑话,使得大家哄堂大笑。
C.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D.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需要修复的文物,生怕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
4.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
B.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
C.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泼。
D.面对着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是喝了香醇的美酒。
能力提升全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题。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扑进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为什么先是“抽噎了一下”,然后“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这位爸爸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1.(2019江苏无锡渎边月考,4,★☆☆)下面加粗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人说,科幻电影中展示的生活将是未来世界的真实写照。
B.在日常交际圈中,只有你具有一定的能力,别人才会信服于你。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在我失落时,风趣的爸爸总用他那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引得我哄堂大笑。
2.(2019四川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周测,1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B.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C.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嗨!我有主意了。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D.“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面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
3.(2019辽宁沈阳法库期末,3,★☆☆)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A.“八年”“一个”都是数量词。
B.“渴望”“牢记”三个词都是动词。
C.“病弱”“强壮”都是形容词。
D.“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2018河南新乡七中期中,8〈2〉,★★☆)不动笔墨不读书。下面是某位同学阅读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做的批注,请仿照示例给本文的另一段话做批注。
文章选段 批注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这一段话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爬悬崖时的害怕心理。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五年中考全练
1.(2018贵州安顺中考,8,★★女)语言的实际运用。
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踏青。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王涛向120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然后电话告知刘明的父亲,王涛应该怎么说?
(1)对120急救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刘明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甘肃兰州中考A卷,16-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
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海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轻生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高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失去生活勇气的念头。
⑦接近高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我悄悄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饭盒掀开,然后为我撕开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餐巾纸放在我面前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有删改)
(1)(★★☆)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轮廓”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完成后面各题。
你的好朋友小明,早上到校后,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抄写作业。下面是你可能选择的做法:
A.你火急火燎地跑到办公室,向班主任汇报小明没有完成抄写作业这一情况。
B.你把小明拉到一边,小心翼翼地询问小明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
C.你当着全班同学,大声地说:“小明没有完成作业,是个大逆不道的败类!”
D.你蹑手蹑脚地走到小明跟前,小声告诉小明:“你中午休息时抓紧时间把作业补上。我不会告诉老师你没有完成作业。”
(1)以上四个选项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如果你是语文科代表,真的遇见了这样的事情,在B和D两项中作选择的话,你会选择( )。





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基础闯关全练
1.D A.差cī。B.眩xuàn。C.吟yín。
2.C A.嘘嘘→吁吁。B.粹→碎。D.绝→决。
3.A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用在此处形容到校时间不合适,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4.B A项没有喻体。C项中的“像”和D项中的“仿佛”仅仅是说明一种情况,而不是比喻词。
能力提升全练
1.答案 “我”在爸爸的鼓励指导下爬下悬崖。
解析 读懂选文,抓住其中记叙的关键要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2.答案 第一次哭泣: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
第二次哭泣: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解析 阅读“我”两次哭泣的相关文段,了解“我”当时的处境,依据相关词语分析原因。
3.答案 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解析 结合“我”走下悬崖过程中的举动及结果,根据文中表明“我”的心理变化的词句概括。
4.答案 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解析 根据“我”从小体弱胆小和最后居然在爸爸的鼓励、指导下自己下了悬崖分析原因。
5.答案 (示例)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下了悬崖。通过这件事,儿子获得了成长。
解析 根据文中爸爸的表现,明确其值得赞赏的地方,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三年模拟全练
1.D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句中用于形容“我”一个人的笑,使用错误。
2.B 两数字连用表概数,数字中间不用标点符号,故应删掉顿号。
3.D “像”在这里不是比喻词,该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答案 通过环境、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当时进退两难、孤立无援的无助心理。
解析 分析示例,明确做批注的角度“时间……一片寂静”属于环境描写,写了时间的变化,突出了“我”在等待时的难熬、无助;根据“神情恍惚”“麻木”可确定为神态描写;根据“趴”“一动也不动”可确定为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孤立无援;根据“害怕”“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可确定为心理描写,突出了“我”的无助感。
五年中考全练
1.答案 (示例)(1) 120吗?在西山路段有人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请求支援。
(2)叔叔,您好,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刘明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并已经打120急救中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1)要说清事发地点和伤情。(2)要告知自己的身份、刘明的伤情及已联系120的情况。
2.答案 (1)①在“我”因生活琐事受到母亲苛责暗自垂泪时,父亲总会默默地陪伴,悄悄地写字条安慰“我”;②在“我”因高三的压力而丧失生活勇气时,父亲能带着温热的蒸饺陪伴“我”,鼓励“我”好好活下来。
(2)①“从来”,强调了“我”一直以来都舍不得打破和父亲之间的默契,体现出“我”对这种默契的珍视。
②“蹲”“窃窃私语”赋予“蒸饺”人的情态和动作,再现了蒸饺的温热之态;与后文“温热且快乐”相照应,写出了父亲的关爱给予“我”的感受。
(3)①交代了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原因;②真实再现父亲“蹑手蹑脚”来“我”房间写字条,陪伴和安慰“我”的场景;③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体贴,突出父亲对“我”情绪变化的关注;④为下文父亲觉察到“我”绝望的心理到学校看望和鼓励“我”作铺垫。
(4)①在感觉到孩子已经走出绝望的阴影后,内心觉得轻松;
②为了孩子在成长路上又一次渡过难关,由衷地喝彩;③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孩子要像军人一样勇敢,战胜困难。
(5)“轮廓”是指人物的概貌。一方面,父亲“非常腼腆”“拙于言辞”,和“我”交流不多,在“我”记忆中只有父亲大致的面貌;另一方面,父亲的形象,代表了众多深爱孩子,而不善言谈的父亲的大致面貌。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仔细审题,题中其实要求从文中提炼并概括出父亲对“我”友好的事件。文中②—⑤段记叙了第一件事,即“我”受到母亲批评
时,父亲总要偷偷来“我”屋内用“纸条”安慰“我”,这让“我”很感动;⑥—?段记叙了第二件事,父亲体会到“我”的压力,并陪“我”吃蒸饺,鼓励“我”要勇敢、自信。综上分析,按照“人+起因+经过+结果”的格式概括这两件事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①本题要求品析词语的表达妙处。关键要理解“从来”的意思,即向来,一向,表示“我”一直不直接面对父亲的安慰,不打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默契,突出“我”对父亲这种安慰方式的认同与珍惜。
②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从“蹲”‘高兴地窃窃私语着”可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蒸饺以人的动作及情态,联系其后的“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
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可知,父亲带着温热的蒸饺陪伴“我”,鼓励“我”好好活下来,这让“我”很是感动。综上分析,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节作用的能力。作答时,可从结构、内容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来看,本段详细描述了父亲默默地陪伴,悄悄地写字条安慰“我”的情景,这也正是
“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原因之一,详细的描写突出了父亲的人物形象,极富感染力。从情感上看,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我们之间的默契。从结构上看,此处详细的描
述为下文父亲鼓励“我”勇敢面对高考的情节作铺垫。按以上分析归纳答案即可
(4)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此为文章结尾部分,主要描写了父亲为躲避警卫的询问,爬墙离开的情景。“淡蓝色的月光”是静谧的景色描写,“奋力攀”“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将手掌划向眉梢”“行了一个军礼”“纵身跳落”是对父亲爬墙及向“我”告别时的动作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因“我”走出绝望而轻松、满足的心情,尤其是行军礼这一举动,是不善言谈的父亲,在鼓励“我”勇敢面对困难。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加以理解。“轮廓”指人物概貌。本文指父亲的面貌因父亲的个性特点而在“我”记忆中有些模糊不清,而这“轮廓”又是大多数父亲共有的不善言谈、深沉而细腻的样子。
核心素养全练
答案 (1)C (2)B
解析 (1)大逆不道:封建统治者对反抗封建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现泛指叛逆而不合于正道。用来形容没有完成作业的小明不恰当。
(2)B项的做法思维缜密,并能合理运用规则,更符合语文科代表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