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6 21:3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 nǐ)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fù) 俄而雪骤(é)(zhòu)
C.柳絮( xù) 无奕(yì) 太丘舍去(shě)
D.尊君在不( bù) 友人惭(cán)
2.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约定)
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3.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C.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根据提示填空。
(1)《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拟大雪纷纷落下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全都是敬辞的一项是( )
A.令尊、垂念
B.奉陪、家严
C.鄙人、高就
D.劳驾、舍弟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2.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粗字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 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 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 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1.(2019湖北武汉卓刀泉中学月考,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买到《世说新语》这本书?
D.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2.(2019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期中,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是酷暑里的浓荫,你是风雨中的花折伞,你是雾海里的航标灯。”这句话运用的是暗喻的修辞。
B.“我佩服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卸下心理包袱,重新振作起来。”这句话中“能够”是动词;“包袱”是名词,在这里的语境义是某种负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左迁”是降职的意思。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对朋友的担忧和关切托付给月亮带到辽远的夜郎。
D.《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是谢太傅的女儿谢道韫说出来的。
3.(2019北京-O-中学期中,12-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 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 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算,放竹箅。⑤馏:蒸饭。⑥糜:粥。⑦所识:收获的知识。⑧更相易夺:互相订正补充。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尊君在不(“不”同“否”)
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下车引之(指代元方)
C.仿佛志之(记)
大人与客语(谈话)
D.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元方从小就聪明善辩,请你结合乙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他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中考全练
1.(2018江苏无锡中考,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计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D.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2.(2018山东德州中考,23,★★★)本假条有诸多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改正。
请假条
尊敬的张老师:
为了体会“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
人”的深意,我昨天吃多了荔枝,得了急性肠胃
炎,在医院要进行抽血化验;肠胃镜检查和输液
治疗。从今天起向您请假,大约三天左右。请务
必批准。
请假人:王佳
2018年5月10日
3.(2015黑龙江牡丹江中考,12-15)阅读《范式守信》,完成(1)—(4)题。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粗词。
式谓元伯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其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2018四川乐山中考改编)《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礼、诚信、语言得体。为了巩固语言得体这一认知,班内开展了语文活动。下面是小红搜集到的《咬文嚼字》公布的“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敬请期待”和“一言九鼎”两个词语榜上有名。请仔细品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不得体的礼貌用语“敬请期待”呈流行趋势。商店即将开张,商家总会挂出横幅:“开业在即,[A]敬请期待”;电视剧即将播出,电视台也会推出预告:“开播在即,[B]敬请期待”。
写出[A][B]两处的正确用语。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②装潢公司在电视上承诺十九天完成家装工程,拖一天罚一千元;又在报纸上连续刊登巨幅广告,主题词是“一言九鼎十九天”。类似差错也见于其他商业宣传,如“当天发货,一言九鼎”。
两处的“一言九鼎”都使用不当,都应该使用哪个成语?说明理由。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闯关全练
1.D “尊君在不”的“不”在句中是通假字,同“否”,应读作fǒu。
2.D 顾:回头看。
3.B 句中“尊君在不”的“不”是通假字,同“否”。
4.答案 (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解析 注意“撒”“拟”“絮”“顾”等字的写法。
5.A B.“家严”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C.“鄙人”是谦辞,对人称自己。D.“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能力提升全练
1.C 该句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2.答案(示例)(1)怒不可遏 (2)至死不渝 言而无信
解析 第一步,研究示例,明确句中加粗字的意思与所写成语中该字的意思相同。第二步,理解“怒”“至”“信”在句中的意思。第三步,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含有该字且字义与句中
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成语作答。
3.答案(示例)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解析 根据对联的特点,结合课文中陈元方的行为对出下联。
三年模拟全练
1.C 此句为陈述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2.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谢道韫是谢太傅的侄女,不是女儿。
3.答案 (1)D
(2)①陈太丘就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达。
②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3)陈元方聪明善辩,一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见到孩子没有做好饭,问清原因后原谅了孩子的失误,并予以引导、启发、鼓励:二是元方自己也懂得抓住时机,勤奋好学。他能专注倾听父亲和客人的谈话并及时记忆。
解析 (1)“因”应解释为“趁、乘”。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字落实,对号入座。注意“乃至”翻译时应补出“友人”;“饭”属于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应翻译为“吃饭”。
(3)阅读乙文,从陈太丘和元方两方面分析原因。根据陈太丘处理孩子将饭做成粥一事分析其善于鼓励孩子,教子有方;根据“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可知元方兄弟具有聪
慧好学的品质。
[参考译文]
[乙] 有客人来拜访陈太丘并在家中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客人与太丘正在谈论,二人烧上火后,都停下来偷听,蒸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了锅里。太丘问:
“做饭为什么不捞出来蒸呢?”元方、季方挺直上身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现在饭都成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二人回答道:“大体还记得。”他们便一起叙说,互相订正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五年中考全练
1.B 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该句应用敬辞,可把“犬子”改为“令郎”或“令公子”。
2.答案 (1)称呼顶格写;(2)正文第一句多余累赘,应删去;(3)“化验”后的分号改为逗号或顿号;(4)“大约”“左右”表意重复,保留其一;(5)“务必”不得体,应删去。
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文纠错能力。(1)称呼没有顶格写;(2)正文的第一句内容不是请假的原因,多余,删去;(3)分号前后的内容是并列短语,应用逗号或顿号;(4)“大约”“左右”表意重复,删去一个;(5)“务必”一词,语气强硬,不得体,删去。
3.答案 (1)对……说;告诉 到
(2)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3)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4)(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助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解析 (1)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解词。
(2)关键词“具”“白”“设”“馔”“候”要翻译准确,忠于原句,句子通顺。
(3)首先要读懂文章,了解情节,然后在情节中抓住人物的言行,从身份、性格、品行等方面分析其形象特点。
(4)根据文中所叙述的事例,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抓住“重诺守信”联系实际谈启示即可。
[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两年后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两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并喝酒,尽兴而别。
核心素养全练
答案 ①[A]敬请光临(“敬请赏光”“欢迎光临”等也可)[B]敬请关注等
②一诺千金
理由:“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商家的目的是想要表明自己信守承诺,应该用成语“一诺千金”。用“一言九鼎”则成了自我吹嘘。
解析 ①“敬请”是谦辞,是对别人的敬语;而“期待”是“期望,等待”的意思,“敬请期待”就是“谦恭+自负”的奇怪组合。
[A]处应该说“敬请光临”,[B]处应该说“敬请关注”。②这是因为不理解成语的含义而误用,应用“一诺千金”。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