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4 《诗经》两首(课件+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4 《诗经》两首(课件+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6 21:43:57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渐车帷裳(cháng)   乘彼垝(wuǐ)垣
不遑(huáng)启居
B.隰(xí)则有泮 白头偕(jiē)老
忧心孔疚(jiù)
C.尔卜尔筮(shì) 将(qiāng)子无怒
(yán)狁之故
D.淇水汤汤(shāng) 体无咎(jiù)言
载(zài)饥载渴
解析:A项,垝读guǐ;B项,偕读xié;C项,读xiǎn。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来,网上一些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质疑黄继光,抹黑邱少云,诋毁狼牙山五壮士……对我们的英雄采取了卑劣的态度,这些人与我们的优良传统二三其德,背离了民族的美好传承。
B.退休后的他,最大的梦想是在山村找两间小房子,再租上半亩地,过一过晨起而种、日落而息的夙兴夜寐、恬淡、悠闲的生活,也过一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瘾。
C.在这次CBA联赛中,主场作战的广东队势如破竹,勇不可挡,大批的球迷们也信誓旦旦,摇旗呐喊,就形势来看,战胜实力强大的新疆队已毫无悬念。
D.阳春三月,本应是杨柳依依,百鸟唧唧,让人没想到的是,一连几天,却是雨雪霏霏,寒气逼人,真不知这老天在做什么,莫非忘了要播种春天?
解析:A.“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不合语境;B.“夙兴夜寐”,形容勤奋不懈,句中望文生义;C.“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不合语境。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蚩:忠厚的样子,也可说笑嘻嘻的样子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咎言:不吉利的征兆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少年时代
D.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烈烈:十分强烈
解析:D项“烈烈”应为:形容忧心如焚。
答案: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B项,①②都代“他”。A项,①把;②来。C项,①到达……(地方);②到了……(程度)。D项,①没有人;②通“暮”。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所提供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神清目爽 B.渐车帷裳——西学东渐
C.靡室劳矣——望风披靡 D.总角之宴——宴安鸩毒
解析:A项“爽”,前为“过错”,后为“清爽”;B项“渐”,均读jiān,前为“打湿”,后为“入,流入”;C项“靡”前为“无,没有”,后为“倒下”;D项“宴”均为“安乐,快乐”。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答案:C
7.下面诗句中没有运用“兴”的手法的一句是(  )
A.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相鼠》)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C.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古艳歌》)
D.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陌上桑》)
答案:D
8.下面是对课内名句的认定默写,选出默写错误的一项(  )
A.《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生动地展示了女主人公随岁月流逝而容颜老去的形象。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夫家多年的辛苦操劳。
D.《诗经·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与刚强,能反映这一点的两句诗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解析:本题中,D项应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答案:D
二、能力拓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柏 舟
《诗经·邶风》
汎彼柏舟①,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②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③,亦有兄弟,不可以据④。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⑤。
忧心悄悄⑥,愠于群小。觏闵⑦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⑧。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⑨?心之忧矣,如匪浣衣⑩。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 ①汎(fàn):同“泛”,漂流的样子。柏舟:柏木做成的舟。②微:非,不是。③匪:非。鉴:明镜。茹:含,容纳。以上两句是我心不能像镜子对于人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④据:依靠。⑤威仪:尊严、礼容。棣棣:犹“秩秩”,上下尊卑次序不乱之貌。选:屈挠退让的意思。⑥悄悄:苦愁状。⑦觏(ɡòu):通“遘”,遭遇。闵(mǐn):痛。因为见怒于群小所以遭遇许多伤痛的事,受了不少侮辱。⑧这句是说醒悟的时候越想越痛。⑨二句问日月为何更迭晦蚀,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界。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二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清除,正如不干净之衣污垢长在。
9.下列有关《柏舟》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章以“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引出“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B.第二章写女子想一吐烦忧,谁料兄弟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
C.第三章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第四章满腹辛酸,自悲身世。
D.第五章中,女子把幽怨的目标转向日月,表达自己的怨恨像洗不干净的衣服,没法消除。于是只能一走了之。
解析:D项,第五章中,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
答案:D
10.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其“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紧扣一个“忧”字,表现了一个女子自伤遭遇,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幽怨之忧。从诗歌中,不难看出这位女子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更无以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击 鼓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土国城漕③,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陈与宋⑤。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⑥?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⑨,不我活兮。于嗟洵兮⑩,不我信兮。
【注】 ①镗(tāng):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国中挑填混土的工作。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⑤平:平定。⑥爰(yuán):哪里。⑦契阔:离散聚合。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⑨于嗟(xū jiē):感叹词。阔:远离。⑩洵(xún):远。
11.下列对《击鼓》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代“击鼓”的原因,国家要有战事。
B.“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诗人把自己的遭遇与众人作对比,突出自己的英勇,不再筑城,将独去南征。
C.“不我以归”即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期分离的不满。
D.诗歌写出了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叙忆人,悲恻感人。
解析:B项“土国城漕,我独南行”,突出自己的不幸,众人筑城,我独下南征。
答案:B
1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流传千古的原因。
解析:这是征人与妻子的誓言,结发为夫妇,生死不相离,但残酷的战争无情地粉碎了这誓言,造成了生死不相见。滞留在边陲的征人想到与妻子的誓言,看到战争的残酷,其悲伤之情在这四句诗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答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誓愿与“死生契阔”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征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三、语言表达
13.把下列诗句改写成一段散文。(要有文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答案:(示例)回想起当年出征时,春风吹拂,杨柳依依,人正青春,花也正红。而今我征罢归来,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人已老也,花早凋零,泥泞的道路难以行走,又饥又渴,实难忍耐。我的心中比这风雪还冷,有谁能理解我的伤痛。
14.(2019·大庆中学期末) 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零件加工过程的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加工零件有三道工序:粗加工、返修加工和精加工。每道工序完成对产品进行检验。粗加工合格的进入精加工,不合格的进入返修加工;返修加工合格的进入精加工,不合格的为废品;精加工合格的为成品,不合格为废品。
课件135张PPT。4 《诗经》两首
《氓》 《采薇》开篇明的 向明标清新课开篇预知自主学习 边学边练基础自主预练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课堂深入探究未雨绸缪 感知高考高考对点链接学而时习 提技长能课内自我检测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学科素养积累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再练基础 再拓技能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