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导致青蛙数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因素( )
A.降雨量的减少
B.农药的大量使用
C.化肥的过量使用
D.人类的大量捕杀
2.恶劣的气候肆虐全球!无论是欧洲、美洲的暴雪,还是我国黑龙江的极寒天气,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损失.联系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遏制全球变暖,就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B.气候无论变冷还是变暖,都可能导致物种减少
C.气候异常不规律,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破坏
D.地球不能居住了,因该立即开发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3.下列关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参加“植物节”、“爱鸟周”等活动
B.不能乱砍乱伐森林,乱捕杀动物
C.把野生的动植物全部集中到动、植物园中
D.要控制有毒、有害固体、液体、气体等的排放
4.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印度尼西亚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B.大西洋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C.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D.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5.近年来,北京市冬春季节常发生沙尘天气,成为举办奥运会的不利条件,人们发现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地区,那么形成沙尘现象的起因可能是( )
A.华北地区气候变化
B.近年我国气候异常
C.毁林开荒造成
D.草原过度放牧
6.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尘沙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B.大气污染的结果
C.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结果
D.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7.创建文明城市是赣榆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全区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有利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创文”和保护生物圈的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
B.节能减排,少用煤作燃料,禁烧秸秆
C.工厂为节省废水处理经费,直接排放废水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8.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并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至40年,美国需40至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依据是( )
A.人口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物进行迁地保护
C.评价一个城市是否优美、洁净、文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绿化
10.2018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同学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生活方式,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拒绝食用野生保护动物
C.为了开发森林资源,使用一次性木筷子
D.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11.下列哪项举措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
A.利用天敌消灭害虫
B.绝对禁止砍伐
C.建设配套水利工程
D.必要的地区可以营造炭薪林,解决烧柴问题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B.蕨类植物结构简单,通常可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D.单细胞生物的结构比较简单
13.计划生育已经被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中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是( )
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优生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合理利用生物学知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C.生物学就是研究植物和动物,与环境科学无关
D.学好生物学只需看看、背背课本就行了
1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少,特别紧缺的资源是( )
A.水产
B.矿产
C.动物
D.淡水
16.下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是( )
A.堆放在无人居住的山沟里
B.堆放在无人居住的河岸边
C.集中填埋在郊区的农田里
D.做好防渗漏处理,压缩后填埋
17.下列关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参加“植物节”、“爱鸟周”等活动
B.不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杀动物
C.把野生的动植物全部集中到动、植物园中
D.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18.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 )
A.选用无磷洗衣粉
B.节省垃圾场空间,焚烧垃圾
C.使用电子贺卡
D.少用一次性筷子
1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图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 )
A.
B.
C.
D.
20.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消费”的是( )
A.节约水电
B.使用一次性饭盒
C.节约汽油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1.为了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计划生育
B.保护环境
C.节约资源
D.男女平等
22.在当今沙尘暴的灾难中,人类应得到的教训是( )
A.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捕杀太少,破坏了大量的森林和草原植物
B.人为掠夺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系统
C.森林和草原不应开垦和种植粮食
D.沙尘暴是地震、寒流和干旱的影响
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秦岭保卫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都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拆除秦岭非法别墅
C.私家车限行
D.传统节日可燃放烟花炮竹
24.在人类发展史中,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100年是( )
A.1601~1700年
B.1701~1800年
C.1801~1900年
D.1901~2000年
25.下列描述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26.“共创国家卫生城市,共享健康张家界”,张家界人在行动。我们提倡的是( )
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③家住澧水河,污水直接排
④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 ⑤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
⑥徒步天门山,树干刻字迹 ⑦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⑥⑦
D.①②④⑦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1.??A???????2.??D???????3.??C???????4.??A???????5.??D???????
6.??D???????7.??C???????8.??B???????9.??B???????10.??C???????
11.??B???????12.??B???????13.??D???????14.??B???????15.??D???????
16.??D???????17.??C???????18.??B???????19.??A???????20.??B???????
21.??A???????22.??B???????23.??D???????24.??D???????25.??C???????
26.??D???????
【解析】
1.??
解: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放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幼体蝌蚪用鳃呼吸,其发育必须在水中才能完成,成体青蛙才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因此青蛙的受精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威胁青蛙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化肥的过量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破坏了青蛙的生存环境,导致青蛙数量减少;以及人类的大量捕杀,此外降雨量的减少也是威胁青蛙生存的原因,但不是人为原因是自然原因。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威胁青蛙生存的原因,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2.??
解: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森林乱砍滥伐、变草地为耕地,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从而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全球变暖;因此,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和破坏引起的;气候的剧烈变化致使某些种类的动植物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导致灭绝或濒临灭绝。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主要是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发展绿色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就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惟一星球。A、B、C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从温室效应的诱因进行分析.
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未发现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现象.
3.??
解:A、参加植树节,参加爱鸟周活动等能多植树造林,爱护了鸟类,从而保护了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了鸟类等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杀动物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正确。
C、野生环境是野生动植物最好的、自然的栖息场所,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把野生动植物集中在动植物园中,应该使之自由的生活在大自然中,C错误。
D、污染物排放,会污染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因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D正确。
故选:C。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保护动植物的措施。
4.??
解:A、印度尼西亚火山灰对印度尼西亚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印度尼西亚火山灰是火山喷发造成的,属于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A符合题意;
B、大西洋石油泄漏事件,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的生态灾难,B不符合题意;
C、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臭氧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引发的灾害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这是人类活动导致的重要生态灾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生态灾难是指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而给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如因无节制地开垦土地、无节制地滥伐森林而使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给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是生态灾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人类活动必需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积极防治环境污染。
5.??
解: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年平均气温较低,不适于大片森林的生长,主要是草原。由于牧民在草原上过度放牧,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使地表裸露,加上气候干燥,在狂风的吹动下容易形成沙尘。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从内蒙古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联想沙尘的形成原因.
6.??
解:由于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盲目地开发森林和人为过度放牧,致使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可见D正确。
故选:D。
人类活动严重的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2)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3)土地沙漠化严重.
熟练掌握我国植被面临的问题即能正确答题.
7.??
解: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能创建生态安全文明城市,故A不符合题意
B、节能减排,少用煤作燃料,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护生物圈,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直接排放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生物圈。故C符合题意;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生物圈,防止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宣传主题,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这一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很多,如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很多,如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开发新能源。
8.??
解:A、种群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故A错误;
B、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故B正确;
C、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故D错误。
故选:B。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9.??
解:A、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无污染,都属于清洁能源,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错误;
C、评价一个城市是否优美、洁净、文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绿化,正确。
故选:B。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10.??
解: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A符合理念。
B、拒绝食用野生保护动物,保护生物,B符合理念。
C、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不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理念。
D、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不会污染环境,节约能源,D符合理念。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
11.??
解:A、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A正确;
B、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只要保护好,做到合理开发利用,砍伐后及时补栽,达到开采量和林木的生长量相当,甚至小于林木的生长量,就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选择性的砍,B不正确;
C、解决干旱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灌溉水源问题,因此建设配套水利工程,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
D、选择性的砍伐是根据经营的目的性不同而砍去生长不好或病虫害或林木成熟砍伐等原因,部分的择伐对环境对生态的影响也比较小,又能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得一定数量的木材,必要的地区可营造炭薪林,解决烧柴问题,D正确。
故选:B。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2.??
解: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故A正确;
B、通常可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苔藓植物。故B错误;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故C正确;
D?单细胞生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本题考查了几种物质对空气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13.??
解: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据此答题.
做这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我国计划生育的要求,以及每项要求的意义.
14.??
解:A、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如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严重威胁了生物的生存,某些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应该注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
B、在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中,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或保存食物,例如:种植作物时应当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故选项正确
C、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和活有机体的自然科学,包括它们的构造,功能,生长,来源,演化,分布和分类。生物学就是研究植物和动物,与环境科学无关,选项不正确
D、学好生物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决不能只看看、背背课本,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如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已成为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15.??
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少,特别紧缺的资源是淡水,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故选:D。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的1/4.
根据水资源存在的形式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来解答.
16.??
解:A、直接将垃圾堆放在无人居住的山沟里,对环境污染较大,做法错误;
B、直接将垃圾堆放在无人居住的河岸边,对环境污染较大,做法错误;
C、直接将垃圾集中填埋在郊区的农田里,会严重污染土壤,对环境污染较大,做法错误;
D、做好防渗漏处理,压缩后填埋,对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该做法对环境污染最小,做法正确。
故选:D。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有害有毒物质对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造成损害,使它们的构成和状态发生变化,从而破坏和干扰人类的正常生活.据调查,全球污染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扰乱了全球生态平衡,促使部分动物因受污染而绝种.
处理垃圾要遵循的原则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关键点:对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对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17.??
解:A、参加植树节,参加爱鸟周活动等能多植树造林,爱护了鸟类,从而保护了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了鸟类等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杀动物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正确。
C、野生环境是野生动植物最好的、自然的栖息场所,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把野生动植物集中在动植物园中,应该使之自由的生活在大自然中,C错误。
D、污染物排放,会污染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因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D正确。
故选:C。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保护动植物的措施.
18.??
解:含磷洗衣粉能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现象,所以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节省垃圾场空间,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容易发生火灾,造成环境污染;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少用一次性筷子会对森林起到保护作用,有利用环境保护。
故选:B。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19.??
解:A、为可回收垃圾,故A正确。
B、为厨余垃圾,故B不符合题意。
C、为有害垃圾,故C不符合题意
D、为其他垃圾,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责任。保护生物圈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控制人口增长。2.防治环境污染。3.保护生物资源。
垃圾分类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环保利民,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熟记垃圾分类图标,才能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这是常识,请熟记。
20.??
解:节约水电,节约汽油,符合“绿色消费”的理念,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也是绿色消费,如果是一次性饭盒,会砍伐大量的树木,如果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不是绿色消费;
故选:B。
使用一次性餐具,如果是一次性木筷,会砍伐大量的树木,如果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不是绿色消费;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防止白色污染.
该考点属于有关环境和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21.??
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故选:A。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做这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我国计划生育的要求,以及每项要求的意义。
22.??
解:A、草原上的动物数目较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尽量不要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B、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人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采集薪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
C、森林和草原可以适当的开垦和种植粮食,满足事物的需要。
D、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二者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故选:B。
(1)沙尘暴是沙尘天气的一种,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和尘土卷入空中,使空气变得特别浑浊;
(2)沙尘暴多发生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稀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破坏植被的行为
23.??
解:A、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A正确;
B、拆除秦岭非法别墅,可保护耕地,净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B正确;
C、私家车限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净化空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C正确;
D、燃放烟花炮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错误。
故选:D。
保护生态环境可从节能减排、淘汰高耗能产业、研制新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生活中节约各种能源,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入手。
环境问题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同时也就成为经常考查的问题。
24.??
解:据图可见: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100年是1901~2000年。
故选:D
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了60亿大关。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5.??
解: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正确;
B、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正确;
C、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污染了水源,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错误;
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正确;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6.??
解: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正确;
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正确;
③污水不能直接排入河流,错误;
④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正确;
⑤公园鲜不能随便采,错误;
⑥不能在旅游景点随便刻画,错误;
⑦绿化造林,净化空气,正确;
故选: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初中生物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生物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