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教学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 教学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6 22: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庄子》二则
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

布置作业
目录

第七节
板书设计

第六节
拓展延伸

第五节
课堂小结

第四节
深入探究

第三节
整体感知

第二节
新课导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北冥有鱼”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吧,《大鱼海棠》故事灵感就是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影片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背景知识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
振奋,用力鼓动翅膀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大鱼名
悬挂在天空的云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海水运动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击水,拍打水面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盘旋飞翔
气息,这里指风
旋风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野中农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表示选择
这样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 今义:孩子,儿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怒而飞:副词,大约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连词,表承接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用


其正色耶:连词,表示选择
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词类活用】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大鹏是怎么来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大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3.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1. 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2. 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3.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布置作业
目录

第七节
板书设计

第六节
拓展延伸

第五节
课堂小结

第四节
深入探究

第三节
整体感知

第二节
新课导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同学们,庄惠二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想必大家早有耳闻。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背景知识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2.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濠水的桥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是这样)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追溯话题本原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安知鱼之乐: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鱼的快乐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属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特殊句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我知之濠上也
(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介绍鲲鹏形体
仰视鲲鹏飞南冥
想象高空仰视情景


有所侍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
万物与我为一
北冥有鱼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文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