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六章 制作幻灯片软件
------Powerpoint2000
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也一直是微软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的一个成员,但相对其他Office成员如Word,Excel来说,熟悉Powerpoint使用的人相对较少。但随着人们之间的商业、科技、教育方面的交往的增多,幻灯片也逐渐成为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在无论是教师讲课,学生答辩,学术报告,科技讲座,产品发布,公司介绍,都普遍地使用幻灯片。因此,掌握幻灯片制作工具也就逐渐成为学习计算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6.1Powerpoint2000的新特性
Powerpoint2000作为Office2000的成员之一,也具有Office2000所具有的性能上的改进,如“Office助手”,改进的打开文件和保存文件的功能等等。
除此以外,Powerpoint2000和原来的版本相比,也有了许多改进。主要表现在使用更加方便,并且,更加适合在Web环境下制作和发布幻灯片。
6.1.1 可用性方面的改进
新的普通视图
自动匹配文本
本地表格工具
改进了项目符号和编号
新的讲义选项
更佳的旁白效果
新的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
6.1.2 创建Web演示文档
方面的改进
往返式 HTML
可自定义的 Web 页
格式自动转换
自动文件和链接管理
支持多种Web图形格式
Web演示文档的发布
6.2 Powerpoint2000基础
用Powerpoint2000所制作的结果称为“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称为幻灯片。这些幻灯片一般都具有相同的风格,相同的背景颜色和图案。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数目原则上不受限制。
6.2.1 演示文稿的多种形式
具体操作方法:
联机演示文稿
投影机幻灯片的透明胶片
纸张打印输出
Web上的演示文稿
35mm 幻灯片
备注、讲义和大纲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2.2 Powerpoint2000的视图
具体操作方法:
幻灯片视图
大纲视图
普通视图
幻灯片浏览视图
幻灯片放映
各种视图按钮的切换如下图所示。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幻灯片的浏览视图:
6.2.3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
复制幻灯片
插入幻灯片副本
删除幻灯片
移动幻灯片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3 新建演示文稿
使用Powerpoint2000的首要任务是新建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0提供了许多方法来新建演示文稿。
新建演示文稿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3.1使用“内容提示向导”新建
演示文稿
这个对话框提供了3种新建演示文稿的选择:通过“内容提示向导”,通过“设计模板”,以及通过空演示文稿。
6.3.2 根据设计模板新建演示文稿
多数Powerpoint用户都是通过自己选择设计模板来开始新建自己的演示文稿。这种方法使得用户从新建演示文稿的开始,就可以自己决定幻灯片的基本设计风格。而使用“内容提示向导”要在向导完成后,才能知道所选择的演示文稿是什么样子。
具体操作步骤请见大屏幕……
新建演示文稿:
6.3.3 从其他文档创建演示文稿
可以使用其他应用程序中所创建的文本来制作新演示文稿。 PowerPoint 可以导入 Word 文档、RTF 文本 (.rtf)、纯文本格式 (.txt) 或 HTML 格式 (.htm).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4 定制演示文稿的外观
按上一节所介绍的方法创建的演示文稿中的各张幻灯片都会有统一的外观,这是Powerpoint2000软件的特点之一。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设计和定制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外观。主要可以使用的手段是选用不同的设计模板和幻灯片版式,修改幻灯片的母板,以及选用不同的配色方案。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4.1 使用不同的设计模板
要重新选择设计模板,只要在打开一个演示文稿文件后,打开“格式”菜单,单击其中的“应用设计模板”命令,则出现“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
6.4.2 设计模板的母板
具体操作方法:
幻灯片母板
修改幻灯片母板字体的样式
增删幻灯片母板上的占位符
修改幻灯片母板的背景
幻灯片母板的页脚占位符
标题母板
讲义母板和备注母板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修改幻灯片母板的背景:
6.4.3 使用不同的配色方案
对于每一种设计模板都有一种相应的配色方案。配色方案决定了幻灯片上各种对象显示的颜色。具体来说,配色方案可以决定幻灯片中的8种颜色,它们是: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强调、强调和超级链接、强调和尾随超级链接。
6.5 演示文稿的编辑
可以在幻灯片中输入和修改各种对象,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等。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5.1 编辑文字
具体操作方法:
在占位符内输入文本
在图形中输入文字
使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5.2 插入图形
具体操作方法:
插入自选图形
插入剪贴画或图形文件
插入声音或音乐
插入视频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6 演示文稿放映的设计和控制
演示文稿设计和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考虑演示文稿的放映问题。Powerpoint2000对于演示文稿的放映、切换提供了许多手段。但是,在设计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时,目的是增强放映的效果,主要强调和突出的还应该是演示文稿内容的本身。也就是说,不要把放映方式设计得过于复杂,过于花哨,不能喧宾夺主。当然,对于演示文稿放映的设计还是要有充分的了解,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6.1 放映方式的选择
具体操作方法:
演讲者放映
观众自行浏览
在展台浏览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6.2 设置幻灯片的切换
效果和放映时间
具体操作方法:
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设置放映时间
排练计时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6.3 设置放映时的动画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
使用“预设动画”
自定义动画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7 演示文稿的其他操作
对于演示文稿还有许多其他的操作,这里简单介绍演示文稿的打印和打包。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7.1 演示文稿的打印
打开“文件”菜单,单击“打印”命令,出现“打印”对话框,如图6.39所示。这个对话框比Word2000的“打印”对话框复杂一些,可以按照需要打印演示文稿的各种不同输出形式。
6.7.2 演示文稿的打包
具体操作方法:
打包: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包”命令,将启动“打包向导”。图6.41是打包向导的几个主要过程。
解包:打包文件所在的位置,会有一个可执行文件pgnsetup.exe。双击这个文件名,就开始解包的过程。屏幕上自动出现如图6.42的对话框。要求输入解包后的文件存放在什么文件夹。确定后,单击“确定”按钮。过不多久,指定的文件夹中就存放有所有解包后产生的文件。其中包括解压缩后的Powerpoint2000文档,也包括必要的Ppview32.exe 播放器。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6.7.3 在幻灯片中设置超级链接
一般来说,动作按钮的设置都应该在幻灯片母版中进行,使得设置的效果对每一张幻灯片都有效。设置动作按钮及其超级链接的步骤如下:
打开正在编辑的幻灯片文档的幻灯片母版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选择一个动作按钮,如“下一张”。
在幻灯片母版上用鼠标拖拉出一个小方框,安放动作按钮。
第六章
完(共57张PPT)
计算机文化基础
顾淑清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1.1什么是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是用电子技术代替了机械和继电器技术,具有高速计算,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的电子设备。
1.1.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计算工具的发展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算盘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手动计算工具。后来相继出现了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ENIAC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子数字计算机时代。
ENIAC计算机:
主要器件:电子管。
占地面积:170平方米。
耗电: 150KW。
计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
用途:弹道计算。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走过了辉煌的半个世纪。杰出的计算机创始人是英国科学家图灵和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 诺依曼。图灵建立了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理论模型,冯 诺依曼确立了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伊曼和美国控制论专家维纳合作已成功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冯·诺伊曼式计算机体系在计算机发展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计算机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已成为科技发展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计算机的发展是随着电子器件的发展而发展,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其体积大大缩小,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通常被称为计算机发展的四代。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主要器件: 电子管
主存储器: 延迟线和磁鼓
辅助存储器:纸带、卡片和磁鼓
速度:几千~几万次/秒
软件: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用途:科学计算、军事研究。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3年)
主要器件:晶体管
主存储器:磁芯
辅助存储器:磁带、磁盘。
速度:几十万次/秒~百万次/秒。
软件:高级语言程序(FORTRAN语言)、汇编语言程序及操作系统出现。
用途:科学计算、过程控制、数据处理和事物处理。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年)
主要器件:集成电路
主存储器:半导体
辅助存储器:磁带、磁盘
速度:几百万次/秒~几千万次/秒。
软件和外部设备:高级语言程序及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外部设备增加。
用途: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远程终端联机系统和工业控制各个领域。
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2年-现在)
主要器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主存储器:半导体
辅助存储器:磁盘、光盘
速度: 几百万次/秒~千亿次/秒
软件:高级语言、数据库、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各类软件、
用途:科学计算、过程控制、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处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应用到各个领域。
?
1.1.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四代计算机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发展而发展,从1971年以来,微处理器每隔2~4年就更新换代一次。综合起来,共可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通常被称为微型计算机发展的五代。
第一代 4位或8位微型计算机发展
(1971~1977年)
微处理器有:Intel4004、Intel8008、Intel8080、Z80、M6800。
字长:4位或8位
主频:1 ~ 5MHz。
微型计算机: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型微型计算机(CPU为Intel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Intel 8008为核心的MCS-8型、APPLE-II型八位微型计算机。
第二代 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978~1981年)
微处理器有:Intel8086、Intel8088、Z8000、MC68000。
字长:十六位。
主频: 4 ~ 10MHz
微型计算机:IBM-PC(CPU为8086)机。
APPLE公司的Macintosh机。
IBM公司的PC/AT286机。
第三代 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82~1984年 )
微处理器有:Intel8088、Intel8086、Intel80286。
字长:十六位。
主频:10~30MHz。
微型计算机:IBM-PC(CPU为8086,十六位机)。
1984年产品:APPLE公司的Macintosh机。 IBM公司的PC/XT机 和PC/ AT286机。
第四代 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85 ~ 1989年)
微处理器有:Z80000、Intel80386、Intel80486、 Pentium 。
字长:32位。
主频:10~60MHz。
微型计算机: IBM-PC/80386、IBM-PC/80486和IBM-PC/80586机和PC兼容机。
第五代 64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90 ~现在)
微处理器有:Pentium(586)、 Pentium II 、 Pentium III 、 Pentium IV 。
字长:64位。
主频:70~2.4GHz。
微型计算机:IBM-P III-1.06G 、 康柏Evo D510商用微机、联想开天4800 P4-2.0G 机和P4 PC兼容机等。
第五代 人工智能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第五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今后计算机的发展将出现微型机和超大型机的两极分化现象.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也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1.1.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 巨型化
巨型机是指发展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的计算机。
例如,美国“Star-100”和我国的“银河”机。
现代巨型机已达到万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
2. 微型化
微型化主要是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体积越来越小
(2)集成度越来越高
(3)功能更强和可靠性高
(4)价格更便宜
(5)适用范围广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3. 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相互联接起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和通信.
4.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识别文字、图像和翻译各种语言。使其具有思考、推理、联想和证明等学习和创造的功能,真正替代人的思维活动和脑力劳动的电脑。
1.1.5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1.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运算精度高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存储和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
通用性强
2.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根据运算速度、存储能力、功能强弱、配套设备与软件系统的丰富成度等因素可划分为:
大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服务器、 工作站。
1.1.6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研究和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计算机网络
6.娱乐
1.1.7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字长
字长是指计算机一次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它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技术性能指标。
字长的位数多少,决定了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寻址速度和处理能力强弱。字长的位数越多,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强,精度越高。
2.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内执行指令的数目,单位用MIPS(Million of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百万条指令/秒)表示。巨型机的速度已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
3.内存容量
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为内存容量。8位(bit)二进制数称为一个字节,用1Byte表示。
主存储器的容量越大,存储的数据和程序量就越多,能运行的软件功能越丰富,处理能力就越强。
存储容量单位:B(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和TB(太字节)。
存储容量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1TB=1024GB=240B
4.主频
主频是指CPU的时钟频率,即CPU在单位时间(秒)内平均“操作”的次数。英文全称:CPU Clock Speed,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例如,Pentium Ⅲ的主频有500、733,赛扬400A等。主频的单位是兆赫兹(MHz)。目前微型计算机的主频都在800MHz~2.4GHz。
5.外设配置
外设是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外存储器。不同用途的微型机的外设配置是不同的,外设配置要根据其用途进行合理配置。
输入设备有: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
输出设备:打印机,绘图仪等.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外,微型计算机经常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机器的兼容性。兼容性强有利于计算机的推广;(2)系统的可靠性也是一项重要性能指标;(3)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计算机。
1.2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
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数的计算和处理加工。
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字母、符号、图形、声音都是用二进制数编码表示的.在计算机中数据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数表示
(1)容易实现。数在机器中都是以器件的物理状态来表示的。例如可用电子器件的截止和饱和两个稳态即高电平和低电平表示。
(2)容易表示。用二进制数表示更为简单和可靠,极大简化计算机的结构,运算速度也可大大提高。
1.2.1进位计数制
进位计数制是一种数的表示方法,它按进位的方法来计数,简称为进位制。
例如:十进制数: 123.56 逢十进一
六十进制数: 60秒为1分 逢六十进一
十二进制数: 十二月 逢十二进一
1.十进制数
一个十进制数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1)它有十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即:0、1、2、3、4、5、6、7、8、9。
(2)逢“十”进位,借一当十。因此,同一个数字符号在不同的位置(或数位)代表的数值是不同的。
例如:999.99
9 9 9 . 9 9
百位 十位 个位 十分位 百分位
对于十进制数: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的9代表个位,就是它本身的数值9;小数点左边第二位的9代表十位,它的值为9×101;左边第三位的9代表百位,它的值为9×102;而小数点右边第一位9的值就为9×10-1;右边第二位9的值就为9×102。所以,这个数可以写成
999.99=9×102+9×101+9×100+9×10-1+9×10-2
其中,把 102 、101 、100 、10-1 、10-2值称为999.99的位权。
对于任意一个十进制数:
可以按下列公式展开:
D=Dn-1×10n-1+Dn-2×10n-2+···+D1×101+D0×100
+D-1×10-1+D-2×10-2+···+D-m×10-m
若用i表示数的某一位,Di表示第i位的数码,它可以是0~ 9的任一个,由具体的数D来确定;其中,10n-1 、10n-2 ··· 101 、10-1 、100 、10-1 ··· 10-2 、10-m 称为位权0,m和n为正整数,n为小数点左边的位数,m为小数点右边的位数; Dn-1×10n-1 称为第n-1位的数值;10称为该计数制的基数,所以,就是十进制数。
2.二进制数的表示
与十进制数类似,它也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它有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和1。
(2)它是逢“二” 进位的。因此,不同的数码在不同的数位所代表的值也是不同的。
例如:11010.001
(11010.001)2=1×24+1×23+0×22+1×21+0×20+0×2-1+0×2-2+1×2-3
任意一个二进制数的展开式:
B=Bn-1×2n-1+Bn-2×2n-2+···+B1×21+B0×20
+B-1×2-1+B-2×2-2+···+B-m×2-m
其中Bi只能取1或0,由具体的数B确定;n、m为正整数,n为小数点左边的位数,m为小数点右边的位数;其中,2n-1 、2n-2 ··· 21 、2-1 、20 、2-1 ··· 2-2 、2-m 称为位权,m和n为正整数,n为小数点左边的位数,m为小数点右边的位数; 2是进位制的基数,故称为二进制。
3.十六进制数的表示
十六进制数的特点:
(1) 有16个不同的数码符号:0-9及A、B、C、D、E、F,它与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关系P6表1-1所示。
十进制数 十六制数
10 A
15 F
112 1C
(2)逢“16”进位。
对于一个十六进制数,它所在的位置不同,数码所表示的值也是不同的。例如:(43D)16=4×162+3×161+D×160
任意16进制的数H,可以表示为:
H=Hn-1×16n-1+Hn-2×16n-2+···+H1×161+H0×160
+H-1×16-1+H-2×16-2+···+H-m×16-m
其中,Hi可取0-F之间的数,取决于数值H;n、m为正整数,n为小数点左边的位数,m为小数点右边的位数;其中,16n-1 、16n-2 ··· 161 、16-1 、160 、16-1 ··· 16-2 、16-m 称为位权,m和n为正整数,n为小数点左边的位数,m为小数点右边的位数;16为十六进制的基数,故称为16进制。
综上所述,可以把它们的特点概括为:
(1)每种计数制都有一个固定的基数J,它的每一位位可能取J个不同的数值。
(2)它是逢“J”进位的。因此,它的每一个数位i,对应一个固定的值Ji,Ji就称为该位的“位权”,小数点左边各位的权依次是基数J的正次幂;而小数点右边各位的权依次是基数J的负次幂。与此相关,若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则等于减少了J倍;若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则等于增加了J倍。
1.2.2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中数的存储和运算都使用二进制数。计算机在处理其它进制数时,都必须转换成二进制数,处理完后,输出结果时,再把二进制数转换成常用的数制。下面介绍不同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1.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
(1)十进制数整数的转换成二进制数
方法:除2取余,逆序读数
例如:将十进制数28转换为二进制数。
( 28 )D=( 11100 )B
(2)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方法:乘2取整,顺序读数
例如:将十进制数0.125转换为二进制数
(101.11) B=(5.75)D
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1)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方法:将每一位十六进制数用4位二进制数代替,小数点不动。
例如:将十六进制数7A8E.6C转换成二进制数
7 A 8 E . 6 C
0111 1010 1000 1110 .0110 1101
( 7A8E.6C )H=( 111101010001110.01101101 )D
(2)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方法:从小数点开始,向左或向右每4位二进制数分成一组(不足4位补0),然后按对应位置写出每组二进制数等值的十六进制数及对应的小数点,即可得到转换后的十六进制数。
例如:将二进制数11010111.1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1101 0111 . 1011
D 7 . B
即:( 11010111.1011 )D=( D7.B )H
3.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方法:除16取余,逆序读数。
例如:将十进制数4586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4586 )D=( 11DA )H
(2)十进制小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方法:乘16取整,顺序读数。
例如:将十进制数0.32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即:( 0.32 )D=( 0.51E )H
(3)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方法:把每一位的二进制数码乘以其相应位的位权值,然后将各乘积相加。
例如:将十六进制数5EA.11转换成十进制数
(5EA.11)H=5×162+14×161+10×160+1×16-1+1×16-2=(1514.0664062)D
即:(5EA.11)H=(1514.0664062)D
注意: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也可以以二进制数为媒介,分两步完成,即先把待转换的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然后再把二进制数转换为要求的数制形式。
1.2.4 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1.位(bit)
计算机只识别二进制数,即在计算机内部,运算器运算的是二进制数。在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位是指一位二进制数码 “0”或“1”,英文名称是bit。
2.字节(Byte)
为了表示计算机数据中的所有字符(包括各种符号、数字、字母等),大约在128到256个,需要用7到8位二进制数表示。因此,人们选定8位为1个字节。即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位组成。字节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最基本的容量单位。
3.字(Word)
数据的另一个单位就是计算机的字长(Word size)。字长是字的长度。字是由若干字节构成(一般为字节的整数倍)。它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的单位。
字长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标志。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有不同的字长。按计算机的字长可分为8位机(如苹果II、中佛学习机)、16位机(如286机)、32位机(如386、486机)、64位机(如PentiumⅡ、PentiumⅢ)等。
字长越长,在相同的时间内能传送越多的信息,使计算机运算的速度越快;字长越长,可以有更大的寻址空间,从而使主存储器容量可以越大;字长越长,系统支持的指令越多,功能越强。
1.2.5 字符的编码
1.ASCII编码
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是微型计算机中表示字符的常用编码。
标准的ASCII码是用一个字节表示的,最高位置为“0”,用7位二进制数编码,总共可以表示128个字符。
ASCII码的新版本是把原来的7位码扩展成8位码,因此它可以表示256个字符。
2.汉字的编码
汉字交换码又称为汉字国标码。1980年我国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国家标准代码为GB2312-80。目前国标码收入常用汉字6763个和682个符号,共计7445个字符。
国标码 国标码由连续2个字节组成,每一字节只占用7位,每个字节的高位为0;就其中每一字节的取值范围而言,与西文字符的ASCII码完全相同;就其含义而言,两个连续的字节表示一个特定的汉字编码。
汉字编码包括:汉字的输入码、机器内码、字形码(汉字库)。
(1)汉字的输入码
汉字输入码也称外码,它是专门用来向计算机输入汉字的编码。目前,在我国推出的汉字输入编码方案很多,其表示形式大多用字母、数字或符号。
外码的编码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汉字发音进行编码的音码,例如全拼编码、简单拼音编码、双拼编码等:按汉字书写的形式进行编码的形码,例如,五笔字型码。
(2)汉字的机内码
汉字的内码是供计算机系统内部处理、存储、传输时使用的代码。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国标码是GB2312-80。在计算机内部,汉字编码与西文编码(ASCII)是共存的,为了区别汉字和西文,将汉字编码的最高位置成“1”,然后由软件根据最高位做出判断。
一个汉字可有几个外码,但只有一个机内码。
(3)汉字的字形码
汉字的字型是用数字代码来表示汉字,但是为了在输出时让用户看到汉字,就必须输出汉字的字形。在汉字系统中,一般采用点阵来表示字形。使用的点阵有:16×16点阵、24×24点阵、32×32点阵、64×64点阵、96×96点阵、128×28点阵、256X 256点阵。
点阵越大,则汉字字形的质量也越好,当然,每个汉字点阵的存储量也越大。存储一个16X16点阵的汉字需要32字节。
汉字库:存储的汉字字形信息的集合称为汉字库。汉字库是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用于汉字的显示和打印。(共38张PPT)
第五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0
Excel2000是Office2000中的一个主要成员,并且一直是Office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的前身是Excel 95和Excel 97。电子表格是日常办公或学习的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在一般办公的情况下,它往往可以代替数据库表对日常数据进行处理。对于一般的办公人员来说,学习电子表格比学习数据库更加有用,也更加现实。
5.1 Excel2000的新特性
Excel2000有非常丰富的功能如下:
制作电子表格 基本数据处理
制作电子图表 分析数据清单
数据筛选和透视 使操作更加方便
功能更加强大 和Web联系更加紧密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
5.2 Excel2000基础
这一节将介绍Excel2000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操作。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读者要熟悉Excel2000窗口的组成,掌握Excel2000中最常用的名词和概念,掌握用Excel2000建立电子表格,并在表格中输入各种数据。
5.2.1 Excel2000窗口
5.2.2 单元格及其操作
单元格是电子表格的最基本单元。由若干个相邻或不相邻的单元格组成单元格区域。
单元格的引用
选择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
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
清除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
删除单元格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2.3 工作表的操作
新建一个Excel2000文档时,包含三张工作表,并使用固定的工作表名称“Sheet1”、“Sheet2”、“Sheet3”
工作表的改名
插入新工作表
选择工作表
复制或移动工作表
在工作表中插入行或列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2.4 工作簿的操作
工作簿就是Excel2000的文档,扩展名是“.xls”。是由若干电子表格(即工作表)组成的电子文档。
新建工作簿
保存工作簿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3 工作表中的数据操作
除了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外,Excel2000还提供了在工作表中快速输入有一定规律的数据。
5.3.1 数据自动填充
填充相同的数据
填充数据序列
控制填充序列的生成
自定义序列
按公式生成序列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3.2 数据有效性检验
Excel2000提供了数据有效性检验的手段,以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如果输入数据出现了错误,将及时地显示告警信息,以便改正错误的数据输入
5.3.3 输入相同数据
同时在多个单元格中输入相同数据
在多张工作表中输入相同数据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3.4 用条件格式显示特殊数据
所谓条件格式是指根据单元格数据的条件来设置单元格数据显示的格式,这样就可以比较醒目地显示某些比较特殊或者需要特别关心的数据。
5.4 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电子表格中输入了数据后,就可以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
公式也是在单元格中输入
公式由操作数和运算符组成
公式中的操作数可以是常数、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名称和工作表函数
5.4.1 运算符
公式中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5.4.2 输入和复制公式
输入公式:
单击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单击“编辑栏”左边的“编辑公式”按钮
按照公式中操作数和运算符的顺序输入公式
复制公式:
单击要复制的公式的单元格,然后按Ctrl+C命令;
单击目标单元格,然后按Ctrl+V命令。
5.4.3 自动求和
连续数据的自动求和
非连续数据的自动求和
求和公式的自动调整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4.4 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函数是Excel2000预定义的公式。在公式中使用函数可以简化计算,迅速地得到计算的结果。
公式中使用函数的步骤;
了解Excel2000函数;
函数的嵌套使用。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4.5 计算公式中的循环引用
5.5 使用图表表示结果
图表是电子表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电子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图表可以更加形象和直观地表现出来。有时候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数据间的比例关系,有时候则可以更明显地反映数据的发展趋势。
建立下列二维表格:
5.5.1 使用“图标向导”生成图表
生成图表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择数据
选择图表类型
选择图表源数据和数据系列
修改图表选项
选择图表位置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5.2 修改图表
修改图表元素的基本作法:
双击要修改的图表元素,弹出相应的对话框进行修改。
双击不同的图表元素,将弹出不同的对话框。不过对话框上的若干选项卡往往是相同的,如修改文字的“字体”选项卡。
修改字体
修改文字的方向
修改数值轴格式
修改背景图案
修改后的图表:
5.6 分析数据清单
Excel2000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Excel2000的许多数据分析功能是以数据清单为基础的数据清单是工作表中的一系列数据行,这些数据互相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发货单中的商品和它们的金额,或者是一组客户名称和联系电话等等。
数据清单可以象数据库一样使用,数据清单的行对应于数据库表的记录,数据清单的列对应于数据库表的字段。数据清单中第一行的列标志对应于字段名。
5.6.1 创建数据清单
数据清单可以是工作表上的全部数据,也可以是工作表上的部分数据。在工作表上创建数据清单时应注意以下准则:
避免在一张工作表上建立多个数据清单
清单与工作表的其他数据间至少留出一个空列和一个空行
避免将关键数据放到数据清单的左右两侧
数据清单的第一行必须是标题行,也称列标
避免在数据清单中放置空行和空列
不要在文本数据的前面或后面键入空格
5.6.2 数据清单的排序
排序是数据清单经常的操作之一。这不仅是为了以某种方式显示数据,也是为了数据清单其他操作的需要,例如数据筛选就必须在排序的基础上进行。
简单排序
复合条件排序
自定义排序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6.3 筛选数据
如果要根据某些条件,在数据清单中查找满足这些条件的数据行,可使用Excel2000所提供的“筛选”功能。
具体来说,Excel2000有两种筛选的方法:
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6.4 数据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实际上是数据库管理的一种功能,通过简单的命令对于数据记录按不同的字段进行统计。
基本的分类汇总
嵌套式多级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结果的分级显示
删除分类汇总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7 数据透视表报表
报表是用于快速汇总大量数据的交互式表格。它的使用比分类汇总更加灵活。它的交互特性更是分类汇总无法比拟的。
数据透视表报表的建立可以通过“数据透视表”向导来完成 。
5.7.1 数据透视表报表的创建
图是一张学生成绩表。我们将基于这个表格创建数据透视表报表。
5.7.2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汇总方式
可以有多种方法启动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汇总方式。
在对话框的“汇总方式”列表框中列出了各种汇总方式。这些方式和前面介绍的分类汇总所用的汇总方式完全一致。
5.8 打印工作表
在许多情况下,Excel电子表格都比较大,无论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表格的宽度和长度超过了一张打印纸。如何能使表格的打印效果更好,还是有许多地方和一般的文档打印不完全相同。
5.8.1 查看工作表打印效果的三种方式
Excel2000 提供了三种方法查看和调整工作表的外观
普通视图
打印预览
分页预览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8.2 在每一页上都打印行列标志
电子表格上,行、列的标志只出现一次。在普通视图下,可以通过移动“拆分块”使得行、列标志始终出现在屏幕上。但在打印的结果上,打印的页面上就往往看不到行、列标志,影响了表格的打印效果。
5.8.3 设置打印区域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打印的区域。(共128张PPT)
第 七 章
计算机网络
与因特网
7.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7.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数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相互物理连接,并在网络软件的控制下,能实现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7.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
(1)网络连接对象。两台以上的计算机。
(2)通信介质。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
(3)通信协议。通信中各种规定的集合。
(4)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传输
(2)资源共享
(3)协同处理
(4)分布计算
7.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按距离划分
1.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这种类型的网络工作范围在十几米到1公路左右,例如:同一个房间、一幢楼房或一个校园之内。
2.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其工作范围在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可以在一个省、一个国家内,或者跨越几个洲,遍布全世界。
二、按网络技术分
以太网(Ethernet)
令牌环网(Token Ring)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网(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异步传输模式网(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帧中继(FR,Frame Relay)
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
综合服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三、按按使用协议分
TCP/IP
Novell
Microsoft
四、按传输介质分类
1.有线网:采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同轴电缆网是常见的一种连网方式。它比较经济,安装较为便利,传输率和抗干扰能力一般,传输距离较短。
双绞线网是目前最常见的连网方式 。它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但易受干扰,传输率较低,传输距离比同轴电缆要短。
光纤网:光纤网也是有线网的一种,但由于其特殊性而单独列出,光纤网采用光导纤维作传输介质。光纤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可达数千兆bps ,抗干扰性强,不会受到电子监听设备的监听 ,是高安全性网络的理想选择 。不过由于其价格较高,且需要高水平的安装技术,所以现在尚未普及。
按传输介质分类:
2.无线网:采用空气作传输介质,用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输数据,目前无线网联网费用较高,还不太普及。但由于联网方式灵活方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连网方式。
局域网常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而城域网和广域网采用多种传输介质。
7.1.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 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抛开网络中的具体设备,把向工作站、服务器等网络单元抽象成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媒体抽象为“线”,从而抽象出了网络系统的几何结构,即为逻辑结构。
2.网络的的拓扑结构重要性
网络的的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的性质、成本、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网络的拓扑结构有:
(1)星型结构 (2)总线结构
(3)环型结构 (4)树型结构
(5)网型结构
拓扑结构图:
1.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的网络要用一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作为中心节点,其他的计算机通过线路和中心节点相连接。在一个星型网局域网中,网络上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央结点的转发完成通信。
星型结构的特点:星型拓扑结构简单,便于管理和维护;星型结构易扩充,易升级;对中心结点的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故障,全网瘫痪。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2.总线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中,所有的计算机都使用同一条总线传输数据,出现传输冲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必须用专门的通信协议来保证传输的正常进行。
总线型结构特点:组网比较简单,扩展网络的结点也比较简单。但对网络的连接较高,一个结点出问题,将影响整个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3.环型结构
环型结构是各个网络结点通过环接口连在一条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型通信线路中。环型结构有两种类型,即单环结构和双环结构。例如:单环结构的网络有令牌环(Token Ring)。双环结构的网络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特点:在环型网络中,各工作站间无主从关系,结构简单;信息流在网络中沿环单向传递,延迟固定,实时性较好;可扩充性和可靠性都差。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4.树型结构
树型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或者说是从总线型和星型结构演变来的,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总线型拓扑结构派生出来的,它由多条总线连接而成。另一种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各结点按一定的层次连接起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因此称为树型结构。在树型结构的顶端有一个根结点,它带有多分支,每个分支还可以再带子分支。
树型结构的特点:
树型结构的网络
特点:易于扩展,可靠性高;根结点的依赖性大,根结点出现故障,将导致全网不能工作。
网络的拓扑结构:
5.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和另一个之间至少有两条链路。大型互联网一般都采用这种结构,例如:我国的教育科研示范网CERNET、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主干网都采用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特点:
每个结点都有冗余链路 ,可靠性高; 因为有多条路径,所以可以选择最佳路径,但路经选择比较复杂;结构复杂,不易管理和维护;适用于大型广域网; 线路成本高。
7.1.4计算机网络的硬件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一、硬件系统主要由:
网络服务器(Server)
网络工作站(Station)
网络适配器(Net word Adapter)(网卡)
传输介质
网络连接设备:集线器(HUB)或其他连接设备(交换机、路由器)。
1.网络服务器
服务器与客户机:
服务器是一台高性能计算机 ,用于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 、处理各网络工作站成员的信息请示等,并连接一些外部设备如打印机、CD-ROM等。网络中的服务器运行网络操作系统 ,负责对网络的管理,提供网络的服务功能,提供网络的共享资源。
客户机也称工作站,由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连入网络的任何计算机都属于客户机 ,其性能一般低于服务器。
对等网络和服务器/客户机式的网络:
说明:
(1)对等式网络不需要专门的服务器。
(2)服务器/客户机式网络必须有网络服务器。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是独立的计算机。
(3)对于大型网络,可以有多台服务器,分别完成各种网络功能。服务器可分为:网络服务器,网络打印服务器,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这些服务器协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功能。
2.网络工作站
网络中的工作站,就是网络中个人使用的计算机,也称为网络的客户机。
网络中的工作站和独立的计算机是有区别的,它们是网络的一部分,可以和网络中的其他工作站或服务器通信,因此,工作站上也要安装和运行网络操作系统的客户机部分。也要安装和运行相应的网络通信协议。一般从市场上购买的计算机通常不能直接作为网络工作站在网络环境下使用,因为还没有安装和网络应用有关的协议和网络应用软件。
3.传输介质
网络中使用传输介质分为:
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1)有线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
(2)无线传输介质有微波、红外线等等。
4.网卡
网卡(NIC)又叫网络接口卡,是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的硬件设备。网卡是局域网中的通信设备,负责计算机与网络介质之间的电气连接 ,比特数据流的传输和网络地址确认。
目前生产以太网网卡的厂商除了国外的3Com、英特尔和IBM等公司之外 ,台湾的厂商以生产能力强且多在内地设厂等优势,其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网卡的主要技术参数为网络通信协议、带宽速度、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
网卡的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网卡是局域网中的通信设备,负责执行局域网的通信协议。因此,在选用网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网卡的通信速度。现在的局域网的网卡的速度有10Mbps和100Mbps,虽然10Mbps的网卡价格比100Mbps低,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尽可能选用100Mbps网卡。
网卡总线的类型。常见网卡按总线类型可分为ISA网卡、PCI网卡等。ISA网卡以16位传送数据,标称速度能够达到10M。PCI网卡以32位传送数据,速度更快。
网卡:
5.集线器
集线器(HUB)是局域网的一种重要设备,双绞线通过集线器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完成网络的通信功能。集线器的功能就是分配频宽,将局域网内各自独立的电脑连接在一起并能互相通信的设备。当一台计算机从一个端口将信息发送到集线器后,集线器就把该端口接收的所有信号向其他端口分发出去(广播),其他端口上的计算机根据信息所包含的接收地址来决定是否要接收这个信息。集线器完成了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集线器分类:
按端口分类:集线器有4端口、8端口、16端口和32端口等不同规格。其中一个端口和网络连接,其他的端口和网络中的计算机连接。 当网络中接入的计算机比较多时,一级集线器可能不够用,就可以使用多个集线器,形成树型的网络结构
按总线结构分类:可分为ISA卡和PCI卡。
按其传输速率可分为10M、100M、10/100M自适应、1000M。
Hub的特点:
在星型结构中,它是连接的中间结点,它起放大信号的作用。
所有设备共享Hub的带宽,也就是说,如果hub的带宽是10OM,连结了10了设备,每个设备就是10M。
Hub所有端口共享一个MAC地址。
集线器:
6.交换机
交换机原来是公用电话网中的关键设备,用来实现主叫和被叫之间的接续。将这种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就形成了网络交换机。
网络交换机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代替网络集线器,或者将交换功能置入集线器中,形成交换式集线器。前面已经提到,集线器主要是通过广播方式来完成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和通信,而交换式集线器或者交换机则是通过端口到端口的传递来完成计算机之间的接续。使用交换机或者交换式集线器可以极大地改善网络的传输性能,使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因此,网络交换机以及交换式集线器的应用是越来越普遍。
交换机分类:
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看,交换机可以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多种。
从所应用的网络规模上可分为,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级交换机三类 。分别支持500、300和100信息点。一般支持100 以内的小型企业所应用的交换机一般作为工作组级交换机。
按应用范围可分为桌面型交换机(Desktop Switch)、组型交换机(Workgroup Switch)和校园网交换机(Campus Switch)三类。
Switch 的特点:
用于星型结构时,它作为中心结点起放大信号的作用;
端口不共享带宽,如果是一个10M的switch,那么每个端口的带宽就是10M;
每个端口拥有自己的MAC地址。
它是一个网络设备,拥有路由器的一部分功能,它可以决定接收到的数据向什么地方发送,它的速度比路由器要快。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区别:
交换机和集线器都遵循IEEE802.3,IEEE802.3U(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制定的以太网标准)。其介质存取方式均为CSMA/CD(带有检测冲突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协议),但它们有着根本的区别。
集线器为共享方式,即同一网段的计算机共享固有的带宽,传输通过碰撞检测进行,计算机越多,传输速率越慢,交换机则采用一种端口对端口的传输方式。无论网卡还是交换机端口,都具有独一无二的MAC地址。因此MAC地址便可以用作识别其身份的号码,而交换机上的每个端口都能在其地址表中记忆若干个MAC地址,从而建立一张端口号与MAC相对应的地址表。
另外,由于交换机有全双工功能,即同时接收数据也能够发送数据,因此其潜在的带宽的两倍。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区别:
当交换机控制电路从某一端口收到一个Ethernet包后,将立即在其内存中的地址表(端口号-MAC地址)进行查找,以确认该目的MAC的网卡连接在哪一个端口上,然后将该包转发至该端口,如果地址表中没找到该MAC地址,也就是说该目的的MAC网卡在接收到该广播包后将立即给出应答,从而使交换机将其端口号-MAC地址对照表添加到地址表中。
交换机和集线器最大的差别在于交换机能够记忆用户(即MAC地址)连接的端口。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方式:
1.交换机与没有级联口的集线器的级联方式
用交叉线将交换机的任一端口(MDI-X)与集线器的任意端口连接。
用直通线将交换机的级联端口(MDI)连接到集线器的任一端口。
2.交换机与交换机的级联方式
用直通线将交换机的级联端口(MDI)连接到另一交换机的任一端口。
用交叉线将交换机的任一端口(MDI-X)与另一交换机的任意端口连接。
7.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 Router )亦称选径器,是在网络层实现互连的设备 。广域网的通信过程与邮局中信件传递的过程类似,都是根据地址来寻找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这个过程在广域网中成为“路由(Routing)”.路由器负责不同广域网中各局域网之间的地址查找(建立路由)、信息包翻译和交换 ;实现计算机网络设备与电信设备电气连接和信息传递.因此,路由器必须具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两种网络通信接口。
路径表: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径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径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路由器的分类:
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
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
路由器的功能:
在网络间截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的作用。
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
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按照预定的规则把大的数据包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包装成原有形式。
能实现异种网之间的传输层以上的协议转换。
路由器的主要任务是把通信引导到目的地网络,然后到达特定的节点站地址。
能过滤出广播信息以避免网络拥塞;通过设定隔离和安全参数,禁止某种数据传输到网络,并具有网络流量控制功能。
8.网桥
网桥(Bridge)又称桥接器,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能将一个较大的LAN 分割为多个网段,或将两个以上相同或不相同的 LAN互连组成一个扩展的逻辑局域网络,LAN上的所有用户都可访问服务器。若将两个LAN连起来 ,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 。网桥从一个局域网接收MAC帧 ,拆封、校对、校验之后,按另一个局域网的格式重新组装,发往它的物理层。由于网桥是链路层设备,因此不处理数据链路层以上协议所加的报头,不作这些层次的修改。
网桥用途:
(1)连接同构型LAN; (2)扩展工作站的平均占有频带;
(3)扩展LAN的地址范围; (4)提高网络性能及可靠性; (5)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应用的需要。
9.网关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或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的结构也和路由器类似,不同的是互连层。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其功能如下:
(1)用于连接网络层之上执行不同协议的子网,组成异构的互连网。
(2)网关能实现异构设备之间的通信,对不同的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协议进行翻译和变换。
(3)网关具有对不兼容的高层协议进行转换的功能,
10.防火墙
防火墙 (firewall)是指一个由软件或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网络与外界通道(Internet)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如购买硬件防火墙设备,其实就是一个计算机加上控制软件。
防火墙的作用:它能增强机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11.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特殊的信号转换设备,它将计算机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可以在电话线上传送的模拟信号(音频信号),从电话线的这一端传送到那一端。远端的调制解调器再把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送到网络上去,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线使用网络。
7.1.5计算机网络的软件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主要包括:
(1)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通信协议
(3)网络应用软件
一、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软件。网络操作系统要负责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之间的通信,接收网络工作站的请求,按照网络工作站的请求提供网络服务,或者将工作站的请求转发到网络以外的结点,请求服务。网络通信功能的核心是执行网络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有不同的通信协议,要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和安装通信协议。
一般的操作系统有五种基本的管理功能:处理器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网络操作系统除了这些管理功能外,还要有共享资源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征:
硬件独立,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硬件上运行。
可以通过网桥、路由功能和其他网络连接。
在多用户环境下,网络操作系统给应用程序及其数据文件足够的保护。
支持网络实用程序及其管理功能,如系统配置、系统备份、安全性管理、容错管理和性能控制等。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
网络操作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操作和管理平台。在局域网应用中,一般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如NetWare、 UNIX 、Linux、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等。
1. UNIX
UNIX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除主要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外,还可以作为单机操作系统使用。
UNIX的特点和用途:
UNIX的特点:
安全可靠。
可方便地接入Internet。
在硬件的兼容性方面不够好。
UNIX 操作系统的用途:
作为一种开发平台和台式操作系统;
主要用于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科学计算等。
2.NetWare
Novell公司的NetWare是基于Intel系列计算机的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大量应用, NetWare曾经风摩一时。近年来, NetWare的应用正逐渐减少。
NetWare的特点:
对DOS兼容。
需要专用的服务器。
存在不足。Novell的NetWare过于强调和依赖自己开发的IPX/SPX通信协议,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支持TCP/IP协议。
3.Windows NT
微软的Windows NT产品分为单机操作系统(Windows NT Workstation)和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NT Server)两种。
Windows NT4.0的特点:
内置的网络功能。
可实现“复合型网络”结构。
良好的用户界面。
组网简单。
机器配置要求较高。
4.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以WindowsNT 4.0和Windows95/98操作系统为基础,继承了原有的优点,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系统恢复功能、支持多文件系统等,使其在可靠性、可开展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网络功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Windows 2000提供了四种版本,其中Windows 2000Professional是台式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其余三个产品是针对网络应用而设计的服务器端的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的新功能:
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自动系统修复功能。
易管理性和易用性。
良好的系统集成功能。
多系统集成环境。
完善的Internet功能。
对硬件要求过高和活动目录尚待完善。
5.Linux
Linux是芬兰人Linus Torvalds与世界各地的软件编程高手共同开发的一种网络操作系统,能运行于多种硬件平台。
Linux主要的特点:
开放的源代码。
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是。
支持大量的外部设备。
支持TCP/IP协议、SLIP(串行线路接口协议)和PPP(点到点协议)。
2.什么是通信协议
通俗地讲通信协议就是通信语言。 在网络系统中,为了保证通信双方能正确而自动地进行数据通信 ,针对通信过程的各种问题 ,制定了一组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
在网络中需要进行通信的计算机都要遵守相同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规定通信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规定通信的数据的格式。如果通信的双方没有共同的通信协议,通信就不能同步地进行,或者由于数据格式的不一致,彼此不能理解对方的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使得通信实际上还是不能进行。
通信协议:
从计算机网络问世以来,就存在网络的通信协议,而且不同的网络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由于不同网络使用的协议是不相同的,彼此不认识各自的数据格式,使得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变得不可能。
为了解决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通常所说的OSI/RM。这个参考模型将网络的通信功能分解为七个层次,规定了每个层次的具体功能。详见下图。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应用层和表示层:
网络的通信在网络的一端是将信息从第7层传递到第一层,再经过物理介质的传送,到达网络的另一端。在另一端,信息从第1层传递到第7层,从而完成从用户到用户的通信。
应用层是网络和用户的接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下载服务等。
表示层解决用户信息的编码,加密。会话层负责通信的会话管理,通信的双方只有建立了会话连接,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通信。
会话层和运输层: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与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通信会话包括发生在不同网络设备的应用层之间的服务请求和服务应答,这些请求与应答通过会话层的协议实现。
运输层负责将高层传递下来的报文向对方传送,负责报文的准确传输。运输层协议也是在计算机中执行,并负责将报文送到通信网中进行物理的传输。
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成为7层模型中的高层,高层协议在双方的计算机中执行。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网络层负责信息在通信网络中从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的正确传递,属于广域网中的通信协议。
数据链路层负责信息在相邻结点间的正确传递,一般是属于局域网的协议。
物理层则是负责二进制数据流的正确传送。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的正确执行,才能保证信息在通信网中的正确传送。
OSI模型的1-4层主要决定数据从源头到目标的连接,而不管数据的格式,关键问题是数据传输。
OSI模型的5-7层主要关心的是应用之间的互连。关键问题是应用之间的相互理解。
(2)为什么通信协议要分层:
通信协议代表着标准化,规定了计算机信息交换中消息格式和意义的协定,是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
通信协议是分层的。由于通信过程比较复杂,为了简化协议设计,采取把通信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的方法。各层协议之间能高效率地相互作用,协同解决整个通信问题。
分层结构的好处有:独立性强、功能简单、适应性强、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二、网络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软件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X.25协议、SMTP协议、PPP协议及帧中继等。
目前常见的通信协议有Microsoft公司的NETBEUI、Novell公司的IPX/SPX、 NWLink和交叉平台TCP/IP。其中TCP/IP协议是应用广泛的通信协议,也是最为复杂的协议;而NetBEUI协议是最为简单的通信协议,简单得不需要任何设置即可成功配置。
(1)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它是微软公司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实现自己主流操作系统与其它系统间不同网络的互连而开发的协议,它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协议(包括INTERNET),也可算是网络通信协议的一种通信标准协议,同时它也是最复杂、最为庞大的一种协议。目前Internet上的计算机均采用TCP/IP协议,UNIX操作系统也将TCP/IP作为它的核心组成部分。
TCP和IP协议:
TCP是规定为防止传输过程的小包丢失而进行检测的方法,用以确保最终传送信息的正确。
IP协议指定了要传输的信息“包”的结构,它要求计算机将要发送的信息分为若干个较短的小包,小包除包含一部分信息外,还包含被传往的目的地址等。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正因为如此,它能广泛地支持由低两层协议构成的物理网络结构。目前已使用TCP/IP连接成洲际网、全国网与跨地区网。
(2)NetBEUI协议:
NETBEUI( NetBIOS Extend User Interface,即用户扩展接口协议)。它是由IBM公司于1985年公司专门为几台到百台计算机所组成的单段网络而设计的 ,它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不具有“路由”功能。
NETBEUI的优点,它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适用于早期的微软操作系统。
NETBEUI的缺点,它不支持路由,也不具备层寻址功能。因此NETBEUI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网络的主要协.NETBEUI帧中唯一的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该地址标识了网卡但没有标识网络。
(3) IPX/SPX和NWLink协议
IPX/SPX协议的全称为: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网际包交换/顺序包交换。它是NOVELL公司用于NETWARE网络客户端/服务器的协议群组,避免了NETBEUI的弱点.如 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于大型企业网。它包括32位网络地址,在单个环境中允许有许多路由网络)。但是,带来了新的不同弱点(如IPX的可扩展性受到其高层广播通信和高开销的限制)。
IPX、SPX和NWLink协议:
IPX/SPX的工作方式较简单,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在整个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传输是否成功,而SPX在协议中负责对整个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
在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IPX/SPX 兼容协议、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 通信协议。它继承了IPX/SPX协议的优点,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当需要利用Windows系统进入NetWare服务器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三、网络应用软件
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网络应用软件发展也非常快。有的网络应用软件是用于提高网络本身的性能,改善网络的管理能力。在网络操作系统中往往就集成了许多这样的应用软件。而更多的网络应用软件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应用。这种网络应用软件往往也称为网络客户软件,因为这些软件都是安装和运行在网络客户机上,如电子邮件客户软件,BBS客户软件等。
7.1.6创建Win2000对等网络
在一个小型办公环境中,通过使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和少量的硬件就可以创建一个对等网络,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包括共享文件和程序等软件资源,以及共享打印机和CD-ROM驱动器等硬件资源。
一、对等网络的概念及特点
什么是对等网?
对等网不但方便连接两台以上的电脑,而且更关键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连接后双方可以互相访问,没有主客阶级差异;然而,对等网仍然不能共享可执行程序,只有上升到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局域网,才能共享服务器上的可执行程序。
对等网特点:对等网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高性价比的实用型小型网络系统。对等网适合家庭或比较小型的办公网络,连接的电脑数最好不超过10台。
二、创建对等网络
创建Windows 2000对等网络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好网卡、HUB、双绞线等硬件。
2.安装硬件。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以上的微机,并安装网卡。
3.配置网络连接和网络软件。安装 Microsoft网络用户端
¨ 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NetBEUI Protocol
和Internet(TCP/IP)协议。
4.配置工作组和计算机名。
5.设置共享网络资源。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7.2 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因特网
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正式译名。Internet是采用TCP/IP协议集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网络的网络)。它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国家骨干网、广域网、局域网,通过网络互联设备“永久性”地高速互联。 Internet是当前覆盖面最宽、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是美国正在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柱网络之一,也是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
2. Internet的特点
(1)它是一个互联网络,即将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的网络,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互相连接在一起,实现互相通信和资源共享。
(2)因特网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即各个不同网络中的计算机,都使用TCP/IP协议来互相通信,实现了所谓的“开放系统互联”。
7.2.1 因特网的起源和发展
1. 因特网的起源
因特网的前身是美国1969年国防部高级研究所计划局(ARPA)作为军用实验网络而建立 ,名字为ARPANET,初期只有四台主机,其设计目标是当网络中的一部分因战争原因遭到破坏时,其部分仍能正常运行。 1969年12月,在美国国防部主持下,美国四所大学在校园里联合建立起阿帕网(ARPANet),该网络联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大学四个不同的计算机系统:SIGMA-7、SDS904、IBM360/75和PDP-10。形成了因特网的雏形,标志Internet的诞生。
当时的ARPANet的分布:
2.因特网的成型
1973年TCP协议草案出台。TCP实现了两个重要功能:流控制和错误检测。
1978年,在重新开发TCP版本时,提出了IP协议。符合IP协议的数据报中需要包含地址,路由器可以根据这个地址将数据报独立发送。
IP协议提供路由器互连和执行分组交换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再由TCP协议来保证可靠性,即对数据报进行分段和重组,从而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协议组合TCP/IP。
因特网的成型: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开始将美国各地科研结构的计算中心连接到分布不同地区的五个超级计算中心 。90年7月 ,NSFNET完全取代ARPANET,迅速地将Internet推广到全球范围。
1990年,阿帕网退役,国家科学基金网正式成为美国的Internet主干网。
1991年,NSFNet主干升级到44.73Mbps。为因特网在90年代的发展作好了准备。
3.因特网的大发展
9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即NII,对于因特网在美国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推动了因特网在世界的快速发展。
1991年,解除了对Internet进行商业应用的限制,成立了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Association,推动Internet的商业应用。技术上,WWW技术的出现使Internet的应用更加方便,更加容易。
1997年,美国Internet网络主干速度达到622Mbps。
7.2.2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进入因特网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第一条接入Internet的专线是199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bps专线。
1994年4月20日,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成为通过国际专线接入Internet的第71个国家。
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并通过了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6年,在我国投入使用的互联网络有4个:
中国科技网(CST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2000年,投入运行的主要网络又增加了3个: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7.2.3 Internet协议基础
1.Internet协议簇
TCP/IP协议是Internet协议簇中的主要协议,但不是Internet协议簇的全部协议。Internet协议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应用层协议,运输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Internet协议簇不规定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这两个层次的协议由各个网络(局域网)自行决定。这样,ISO所制订的OSI/RM 七层协议结构在Internet环境下,就对应为五层的协议结构。Internet的应用层对应于OSI/RM结构中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Internet没有专门的表示层和会话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
Internet有丰富的应用层协议。各种Internet应用都是基于Internet的应用层协议。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的Internet应用层协议和相应的应用。
部分因特网层协议及相应的应用:
协议
名称
应用
Telnet
远程登入协议
远程登入远地主机
FTP
文件传送协议
文件下载和上载
NNTP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Internet新闻组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Internet电子邮件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信息浏览
DHCP
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不用专门的IP地址上网
2.IP地址
什么是IP地址
IP地址是32位的二进制数,是将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的国际协议地址,它是Internet主机的一种数字型标识,一般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数表示。如:202.112.105.118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1)网络标识
用来区分Internet上互联的各个网络。
(2)主机标识
用来区分同一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主机)。
3.IP地址的分类
A类,IP地址的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其有效范围:1.0.0.1~126.255.255.254
主机可达到:16777214台
B类, IP地址的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128.0.0.1~191.255.255.254)
主机可达到:65534台
C类, IP地址的前24位表示网络号,后8位表示主机号(192.0.0.1~222.255.255.254)
主机可达到:254台
各类IP地址的说明:
IP地址分为A、B、C三类:
A类:网络号为8位,最高位为0;主机号为24位;其地址为1.0.0.0至127.255.255.255;
B类:网络号16位,前两位10;主机号为16位;其地址为128.0.0.0至191.255.255.255;
C类:网络号24位,前三位110;主机号为8位;其地址为192.0.0.0至223.255.255.255;
各类IP地址的子网数和机器数:
A、B、C三类IP地址的结构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网络号和主机号。
A类地址:共 27 =128个子网,每个子网内可以有1600万台主机;
B类地址:共214 =16384个子网,每个子网内可以有65,536台主机;
C类子网:共221 =2097150个子网,每个C类子网内最多只能有256台主机。
IPv6协议的扩展:
目前,在Internet世界已经提出IP地址不够使用的问题。尽管32位二进制数可以对应于将近40亿个IP地址,而目前全世界的网民也不过2亿左右,应该还有相当的余地。但是IP地址的分类,使得IP地址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如此庞大的A类网络,使得相当一部分IP地址不能得到实际的使用。
解决IP地址不够的出路在于使用IPv6协议,也就是新一代的IP协议。IPv6协议规定用128二进制数表示IP地址,应该是足够用了。
4.域名
尽管使用4个十进制数表示IP地址,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感到不方便。因此提出用域名来表示IP地址。
域名是用字符串的组合来表示IP地址。适当地选择域名中的字符串,可以使得域名有一定的可读性。这样,域名就比IP地址容易记忆,也就更容易使用。
5.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又称为DNS系统,负责对于整个Internet域名进行管理。所有的Internet域名都要在域名系统中进行申请和登记。只有得到批准的域名才可以使用。
(1)域名系统(NDS,Domain Name System)
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称为域名系统。
(2)域名服务器 ( Domain Name Server)
装有域名系统的服务器(主机),它是一种实现解析域名的分层数据库。
域名的组成:
域名一般由3~5个字符串组成,可一般的表示为:
主机名.子域名.顶级域名
例如,微软公司的Web服务器的域名是www.,而这个服务器的IP地址是207.46.230.219。记住这个域名显然比记住它对应的IP地址要容易多了。
7.2.4 计算机和因特网的连接方式
1.通过普通电话线拨号上网
2.通过ISDN线路拨号上网
ISDN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简称。现在有些电信部门还称之为“一线通”等名称。
3.宽带ADSL上网
ADSL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的简称。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线实现高速、宽带上网的一种方法.
4.专线上网
5.通过局域网连接到因特网
6.通过有线电视网接入因特网
计算机和因特网的连接方式:
7.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因特网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移动电话的接入技术。目前在蜂窝移动电话上基于WAP协议的接入方式已经开始使用。但是由于带宽的限制,发展的势头没有原来预计的那样快。但是随着宽带CDMA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接入因特网的应用场合将会有迅速的增长。
另外一类无线接入方法是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技术,采用IEEE802.11协议和无线MODEM的无线局域网也已经开始推广使用。另外,还有通过卫星的无线接入系统。卫星接入也可以有较宽的带宽(2Mbps到8Mbps),目前的问题是上传信息还需要额外的设备。
7.2.5 在Windows2000环境下的网络设置
1.网络和拨号连接
2.新建连接
3.配置连接
具体设置方法请看大屏幕……
7.3 因特网的基本应用
因特网的应用越来越多,从20世纪发展起来的基本应用仍然在广泛的使用着。这些因特网的基本应用包括电子邮件(E-mail),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电子公告牌(BBS)、网上IP电话等等。
7.3.1 电子邮件及其应用(一)
1.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
现在使用电子邮件,有两种基本的方式:Web方式和使用邮件客户程序的方式。
2.和电子邮件传送有关的协议
和电子邮件传送有关的协议有SMTP(传诵)、POP3(接收)、IMAP(接收)和MIME(传诵)等。
3.电子邮件地址
用户必须使用电子邮件地址来收发邮件。因特网中使用统一的电子邮件地址格式:用户名@域名
电子邮件及其应用(二)
4.Outlook Express客户程序
Outlook Express是随着微软的操作系统一起打包的邮件客户程序,使用很广泛。
5.建立邮件帐号
使用Outlook Express客户程序要从建立邮件帐号开始。
6.接收邮件
单击“文件夹”窗格中的“收信箱”图标,就在主窗格中打开“收信箱”文件夹。
7.阻止发件人和按规则管理邮件
可以阻止来自某个发件人或域的邮件。域是跟在电子邮件 @ 符号之后的名字。
电子邮件及其应用(三)
8.发送邮件
单击窗口上的“新邮件”按钮,打开“新邮件”窗口。可以在这个窗口中编辑和发送邮件。
9.使用通信簿
通信簿是几乎所有的邮件客户程序都提供的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在通信簿中保存发件人的邮件地址和其他信息。
具体设置及操作请看大屏幕。
7.3.2 文件传送FTP及其应用
FTP是文件传送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是因特网的一项传统应用,目前仍然使用的十分广泛。FTP用于在因特网下载(Download)和上载(Upload)文件。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1年7月发布的统计信息表明,有43.9%的用户经常使用FTP,仅次于电子邮件(74.9%)和搜索引擎(51.3%)。
1.实现FTP文件传输的
条件和匿名FTP访问
实现FTP匿名访问(条件访问):
必须有提供下载和上载服务的FTP服务器,知道这个服务器的名称或IP地址。
必须有安装了FTP客户程序的客户机。
客户机的用户必须有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口令。
用户名:anonymous口令:电子邮件地址
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有正常的通信连接。
说明:FTP的访问是一种授权的访问,如果没有取得授权,是不能访问FTP服务器的。
2.FTP客户程序
FTP服务本来是要通过命令行的方式来进行的。FTP协议规定了一整套在进行FTP访问时使用的命令,以便进行FTP服务器的目录查询,以及具体的下载和上载操作。
现在,有许多Windows环境下的FTP客户程序,克服了命令行方式的各种缺点,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这样的客户程序有许多。CuteFTP的常用的一种。
具体传输文件的过程请看大屏幕……
7.3.3 远程登录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允许客户机远程登录一台主机,进行主机所允许的操作。一般来说,远程登录的客户机在主机上可以进行的操作是比较多的,诸如:建立文件夹,建立文档,运行主机上的程序,将运行的结果传送回客户机,等等。而FTP客户机可以在FTP服务器上进行的操作仅限于文件的传送。
提供Telnet服务的主机类型:
提供Telnet服务的远程主机有两种类型:一种需要申请专门的用户名和口令。获得了用户名和口令的用户一般可以在远程主机上有较多的权限。例如,执行主机上的程序等。因特网上有一些大型的主机,就提供这种远程登录的服务,但都必须申请和获得同意后,才可以登录。
另外一类Telnet主机也是提供公共的服务,例如图书查询服务等。这类主机一般使用公共的用户名和口令进行登录。通过公共用户名和口令登录的远程主机还可以是BBS主机,提供FTP文件搜索的Archie主机等。
7.3.4 Internet新闻组
Internet新闻组也是因特网上的一项信息服务。网民可以通过Internet新闻组交流信息,讨论问题。
1.USENet新闻组
2.阅读和发布新闻的条件
3.新闻客户程序的基本操作
7.4 万维网及其应用
20世纪90年代后,因特网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是WWW技术的发展。WWW技术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中文译名为万维网。
万维网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全球性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它将全球范围内浩瀚的信息通过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连接在一起,使用者不需要知道他所需要的信息在哪里,而只要知道他想要什么信息,就可能在万维网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在万维网中查询和浏览信息具有开放、动态、交互、多媒体等特征。
7.4.1.WWW技术的发展
万维网于1990年诞生于欧洲,是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The 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推出一种消息存储系统。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学生开发了图形方式的浏览器Mosaic,浏览器用图形的方式来显示信息及信息的链接,使得使用者只要通过鼠标的点击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信息,而不需要用任何的命令。
1994年Netscape Navigator推出。这个浏览器的开发人员大部分是Mosaic的研制人员。它的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方便,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微软公司推出自己的浏览器则是更晚的事。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经营策略,微软公司在浏览器的开发上,仍然做到了后来居上。
1995年,Sun公司推出了Java语言。Java被认为是一种跨平台的网络语言。它的出现,对于WWW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7.4.2.万维网的组成(一)
组成万维网的要素有WWW服务器,WWW浏览器,Web页面,HHTP协议等。
Web页面是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的文档,Web页中包括文字、图象、各种多媒体信息,也包括用超文本或超媒体表示的链接。在万维网中,信息都是通过Web页面进行传送。制作和发布Web页面是在万维网上发布信息的必由之路。
WWW服务器存放Web页面,响应WWW浏览器的请求并提供服务。任何人所制作的Web页都必须存放在WWW服务器上,才能向网络发布。
万维网的组成(二)
WWW浏览器向WWW服务器提出请求,请求得到所需要的Web页,接收WWW服务器发送的Web页面,对收到的页面进行解释,并且在浏览器所在的工作站的屏幕上显示。Web页上用HTML语言的标记对文字、图形等信息加以标注。浏览器对这些标记进行解释,恢复信息的原来状态,并且在屏幕上显示。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简称,是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除此以外,HTTP协议还提供了其他多个协议的统一接口,使得在浏览器中还可以使用除HTTP以外的若干协议。出现了专用名词URL。
7.3.3.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缩写。是在浏览器中对于需要访问的资源的描述。所有的浏览器中都会有一个位置给用户输入需要的URL。在中文界面的浏览器中,URL翻译为“地址”。一个URL由几个部分构成:
<协议> <主机域名[端口号]> <路径> <文件名>
因此,URL是要说明使用什么协议访问哪个主机上特定位置上的一个文件。例如:
http://nic./develst/rep200107-1.html
这个URL表示用HTTP协议,访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主机,“develst”文件夹下的Html文件rep200107-1.html。
协议及其格式:
在“协议”部分可以使用的协议和格式包括:
¨ http://
¨ ftp://
¨ gopher://
¨ telnet://
¨ file://<路径> <文件名>:
¨ news:<新闻组>
¨ mailto:<邮件地址>
以上表示中的“gopher”是一种信息查询的方法,目前使用得比较少。“file”则表示访问本地主机上某个文件夹下的文件。
7.3.4.IE浏览器及其应用
微软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是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的一种Web浏览器。目前,使用得还是相当广泛。
微软的Windows窗口的任务栏上,一般都有一个“启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图标,双击这个图标就可以启动IE浏览器,打开浏览器窗口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中国互连网络的浏览窗口:
IE浏览器的应用:
1.IE浏览器的基本设置
2.在IE浏览器中保存Web页
3.在IE中浏览Web页
4. 脱机浏览
5.在IE中使用分级审查控制对Web页的访问
6. 更好地利用收藏夹
7. 用电子邮件发送Web页或网址
具体步骤请看大屏幕……
7.5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现在,制作网页是在因特网上发布信息的最基本的手段。从基本原理来说,网页都是用HTML语言编写的文档。但是,随着各种网页制作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制作网页的技术越来越高,制作网页越来越方便和快捷。
制作网页的工具有很多。实际上,Word2000就可以用来制作网页。而用Powerpoint2000也可以制作在因特网上发布的演示文稿。Frontpage2000则是比较专业的网页制作工具。
具体步骤请看大屏幕……
7.5.1 Frontpage2000的基本功能
Frontpage2000的功能包括了网站和网页两个方面:
FrontPage2000是一个管理站点的工具,可以在Frontpage2000中建立网站的框架,调整网站的结构,检查网站中各个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使得整个网站的结构清晰、合理。
Frontpage2000也是一个网页编辑工具,用户可以不直接使用HTML语言而在Frontpage2000环境中编辑具有多媒体效果的网页。和Frontpage98相比,它可以更好的支持动态网页。
网页的发布:
Frontpage2000还是一个网页发布的工具。发布一个站点基本上是将本地硬盘上的文件复制到Web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由于Frontpage2000能够很好地在本地组织网站的文件,发布网站就不是太困难的事。
Frontpage2000提供使用FTP和HHTP两种方式发布网站。Frontpage2000还可以继续管理已发布的网站,使得网站和已经修改过的网页在内容上保持一致。
网页的发布过程请看大屏幕……
7.5.2 Frontpage2000的特点
作为一种专门的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2000和Word2000这样的也能制作网页的编辑软件还是有很多区别,有自己的特点。
管理网站和设计网页使用统一的界面。
预先定义的主题和自定义主题
支持动态HTML
支持级联样式表
超级链接自动建立和自动修复
支持HTML编辑
具体步骤请看大屏幕……
7.5.3 开始使用Frontpage2000
安装了Frontpage2000后,在“开始”菜单的“程序”组中,就会有一个快捷方式“Microsoft Frontpage”。单击这个快捷方式,就可以启动Frontpage2000。
1.Frontpage2000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2.从最简单的网站开始
具体步骤请看大屏幕……
Frontpage2000的主界面 :
7.5.4 基本的网页编辑技术
基本的网页编辑至少有三方面的内容:文字编辑,图形编辑和超级链接的编辑。
1.网页中文字的编辑
2.网页中的图形装饰
3.网页中的超级链接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7.5.5 使用Frontpage2000的其他特性
1.使用列表
Frontpage2000的列表类型有符号列表,编号列表,定义列表,菜单列表和目录列表。不过,常用的仍然是符号列表和编号列表。
定义列表不带任何符号或编号。第一行是要定义的对象,左对齐格式。第二行是定义的内容,自动采用缩进格式 。
在Frontpage2000中要创建列表,请看屏幕的演示。
2.使用表格
在Frontpage2000中使用表格,当然仍然可以有规律地表示数据和信息。但是在Frontpage2000中使用表格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通过表格来设计网页的布局。
具体步骤请看大屏幕……
使用表格创建主页面:
3.使用框架
框架结构也称为帧结构(Frame)。采用这种结构的网页,将网页划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子网页),每个部分称为一帧,或者一个框架。每一帧都可以独立显示一个HTML文件或者其他文件,可以有自己的滚动条。图7.62就是有三个框架的网页:上部的框架显示网页的标题和其他信息,左边的框架是一个可以折叠的目录,右边的框架显示具体内容。在左边的框架中选择一个目录,相应的内容就应该在右边的框架内显示。
采用框架结构的制作的网页 :
第七章
完(共124张PPT)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
4.1 Word 2000概述
中文Word 2000 是美国微软公司2000年推出的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利用它可以制作报表、信函、传真、公文、报纸、书刊等文档,并且可以在文档中插入图形、图片、表格等各种对象,从而编排出图、文、表并茂的文档。与以前的版本相比,Word 2000 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特别是网络功能更强了。
4.1.1Word 2000的功能特点
1.图文混排 2.所见即所得
3.智能化的菜单和工具栏
4.添加/删除工具栏的按钮
5.文档的一致性
6.新型剪贴板
7.兼容性强
8.“即点即输”功能
9.增强的Internet功能
4.1.2启动Word 2000
启动Word 2000的方法:
1.从“开始”菜单启动Word
2.利用快捷方式启动Word
3.从“开始”菜单的“文档”选项启动Word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4.1.3Word 2000窗口的组成
Word 2000窗口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栏 (2)菜单栏
(3)工具栏 (4)文本工作区
(5)状态栏
Word 2000的界面组成如图4-1所示。
1.Word 2000窗口的组成
2.窗口元素
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窗口的最上方,用来显示文档的名称。
2.菜单栏
菜单栏列出了可用于建立、编辑、打印和保存以及处理其他文档的所有命令。Word 2000菜单栏中包含了九个下拉菜单,每个菜单下列出了所有功能命令清单。
3.“常用”工具拦
“常用”工具拦包含常用的快速命令按钮 ,单击它即可执行。通过“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命令,可以显示或关闭这些工具栏。
2.窗口元素
4.“格式”工具栏
与“常用”工具栏相似,包含可以快速改变文字外观和文档编排格式的命令按钮。
5.标尺
确定文本在屏幕和纸上的位置,同时也可以使用标尺来查看正文、图片、表格和文本框宽度,也可以利用标尺对正文进行排版。有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
2.窗口元素
6.编辑文本区
用来输入与编辑文本内容、制作表格、插入图形或图片及加工文档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有一个闪烁的竖线称为插入光标或插入点,也就是将来输入字符、插入图形和表格的位置。此区域内另一个横线是文件结束符,代表文档结束位置。
7.滚动条
使用滚动条可以快速移动文档。Word提供了垂直滚动条和水平滚动条。
2.窗口元素
8.状态栏
状态栏位于窗口的最下方,此栏显示插入光标在文档内的当前位置,处于第几节、第几页及、第几行、第几列,处于插入方式还是改写方式等。
9.“视图”方式按钮
Word 2000提供了四种视图方式,分别为“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和“大纲视图”方式 。选择这些方式可以改变视图显示模式,包括页边距、页眉、页脚或显示附加的编辑工具栏等窗口元素。
4.1.4 视图方式
1.“普通”视图方式
“普通”视图方式可以用来输入文本、编辑和格式编排工作。但是“普通”视图看不到页眉和页脚、首字下沉、脚注及分栏的结果,绘图以及图文混排的效果也不能完全显示出来。“普通”视图为Word 2000默认设置。“普通”视图方式的优点是工作速度较快。
2.“Web版式”视图方式
视图方式显示的文字比实际打印的文字大一些,并且能够自动折行以适应窗口 ,而不显示为实际的打印形式。“Web版式”视图方式的优点是使联机阅读更为方便。
3.“页面”视图方式
在“页面”视图方式下,可以看到页边距、图文框、分栏、页眉和页脚的正确位置,也可以像在“普通”视图方式下那样编辑和排版文档。但是,在“页面”视图方式下运行速度较慢。通常先在“普通”视图方式下完成输入和编辑工作,而在“页面”视图方式下进行最后的调整以及查看文档打印的外观等。“页面”视图方式的优点是“页面”视图可以取得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4.“大纲”视图方式
为了更好地组织文档,可使用“大纲”视图方式:
在“大纲”视图方式中,可以折叠文档以便只看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或者展开文档,以便查看整个文档。在折叠方式下,当移动标题时,所有的子标题及从属的正文也将自动随着移动。其优点是有助于用户将文档组织成多层次标题和正文文本。
4.1.5在线帮助
Word提供了强大的帮助功能。通过帮助菜单,用户可以方便地解决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获得在线帮助的方法:
1. 利用“帮助”菜单获得在线帮助
2. 利用“office助手”获得帮助
3. 从网上获得帮助
1.利用“帮助”菜单获得在线帮助
2.利用“office助手”获得帮助
4.1.6 退出Word 2000
退出Word 2000的方法:
双击Word 2000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按Alt+F4组合键。
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退出Word 时的提示窗口 :
4.2 Word 2000对文档的管理
文档的管理包括创建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插入文档和关闭文档。
4.2.1 创建文档
在启动Word 2000时,将自动打开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白文档,用户可以在此窗口输入文本,并对其编辑和排版,然后保存到磁盘中。该文档是按照默认模板生成的空白文档。
4.2.1创建文档
所谓模板就是将各种类型的文档预先编排好的一种文档框架,包括一些固定的文字内容和固定的字符、段落格式等 。在Word 2000中,每一个文档都是在模板的基础上建立的。
创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标准模板建立新文档
2.使用Word 2000自带的模板建立新文档
3.使用Word 2000自带的向导建立文档
4.快速输入文本的方法
1.使用Word 2000自带的模板建立新文档
2.利用添加词条的方法输入文档
4.2.2 保存文档
1.“保存”与“另存为”命令项
在“文件”菜单中有“保存”命令和“另存为”命令。“保存”命令是将原来磁盘内已存在的文件内容更新。“另存为”命令,则需要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的存放位置和输入文件的名字。
2.自动保存文档
Word 2000提供了自动保存文档的功能。默认保存时间的间隔为10分钟。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自动保存文档的时间间隔。
保存文档的对话框:
3.保存所有打开的文档
如果要一次保存所有打开的文档,可以按Shift,然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全部保存”命令即可。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2.3 打开文档
对于已经保存在磁盘上的文档,经常对其进行编辑、排版和打印等操作时,就需要先打开文档。所谓打开文档,就是在屏幕上开辟一个文档窗口,将文档从磁盘读到内存,并显示在文档窗口中。
Word 2000可以打开任何位置上的文档,包括本地磁盘、网络驱动器甚至Internet上的文档。
打开文档的方法:
1.打开本地磁盘或网络磁盘上的文档
2.打开最近编辑过的文档
3.打开FTP服务器上的文档
4.同时打开多个文档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4.2.4插入文件
具体操作步骤: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打开第一个文档,然后确定插入文件的位置。
单击“插入”菜单的“文件”命令,出现文件的对话框。
在插入文件的对话框中选择要插入的文件名,可以通过改变驱动器、文件夹或文件类型找到所需的文件名。
单击“确定”按钮,则第二个文件被完整地插入到当前光标开始的位置。
4.2.5 文档窗口的切换
在Word 2000中可以打开多个文档窗口 ,但只有一个文档窗口为活动窗口。即当前可操作的窗口。实现文档窗口之间的切换可采用以下介绍的方法。
具体切换窗口的方法:
1.单击显示在任务栏中的文档名即可。
2.单击“窗口”菜栏中列出的文档名即可。
3.使用Alt+Esc和Alt+Tab组合键即可。
4.2.6 关闭文档
若要关闭文档,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或单击“文档”窗口的“关闭”按钮 ,均可以关闭指定文档。如果对文档进行了修改,Word 2000便显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保存修改后的文档 ,用鼠标单击“是”按钮,Word 2000将保存文档,并且关闭文档。
4.3 文档编辑
文档编辑包括:
(1)移动插入点 (2)选定文本
(3)插入文本 (4)删除文本
(5)移动文本 (6)复制文本
(7)撤消与重复 (9)查找与替换
(10)拼写和语法检查等操作。
4.3.1 移动插入点
插入点的位置即为当前光标的位置。在编辑文档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光标的位置,然后才可以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用户既可以使用鼠标移动插入点也可以使用键盘移动插入点。
1.使用鼠标移动插入点
使用鼠标移动插入点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把I形鼠标指针移到要设置插入点的位置,然后单击即可。
2.使用键盘移动插入点
Home: 把插入点移到当前行的开始处
End: 把插入点移到当前行的末尾处
PgUp: 把插入点上移一屏
PgDn: 把插入点下移一屏
Ctrl+Home: 把插入点移至文档的开始处
Ctrl+End: 把插入点移至文档的结束处
4.3.2插入文本
设置插入或改写状态:
可以按Ins或Insert键进入插入或改写状态。
说明:
在插入状态下,新输入的文本将从插入点开始输入,原来位于该插入点后的文本自动向右移动。
在改写状态下,新输入的文本将覆盖原来位于插入点后的文本。
1.设置即点即输功能
“即点即输”是Word 2000新增加的功能。所谓“即点即输”是指用户可以在文档的任意位置双击鼠标,然后就可以在该处输入文字或插入各种图形等对象。
设置即点即输功能:
使用“工具”菜单上的“选项”命令。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2.在文档中输入日期和时间
静态方式:当日期和时间插入到文档中后,就一直保持插入时的值。
自动更新方式:当日期和时间插入到文档中后,日期和时间会自动更新。例如当打印文 档时,打印出来的日期和时间总是最新的,适用于信函、通知等文档类型。
域方式:域方式不仅可以插入当前日期和时间,还可以插入诸如总的编辑时间、文档创建日期、最后打印日期或保存日期等信息。
3.输入符号和特殊符号
文档中可能经常要输入一些符号和特殊字符,例如“≈”、“§” 、“…” 、“∑”等符号,而这些符号和特殊字符在键盘上是找不到的。
输入特殊符号的方法:
单击“插入”菜单的“符号”命令。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插入特殊符号的窗口:
4.3.3 选定文本
在输入文本之后 ,如果需要移动文本、复制文本、删除文本等,就需要用到选定文本的操作。Word 2000除了提供最简便的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的方式选定文本外 ,还提供了许多选定文本的方法,以提高编辑效率。
1.选定文本的方法
选定一个字或词,可以双击该字或词。
选定一句,可以按住Ctrl键,再单击句中的任意位置。
选定一行,单击该行左侧的选定区。
选定多行,将鼠标指针移至第一行左侧的选定区中,按住鼠标左键在选定区中拖动。
1.选定文本的方法
选定一段,双击该段左侧的选定区。
选定多段,先把插入点置于要选定文本的开始处,按住Shift键,再单击要选定文本的末尾。
选定的常用方法是按住鼠标左键并拖过要选定的文本,使其反白显示。
选定整个文档,按Ctrl+A组合键或将鼠标移到选择区内单击三下左键。
选定图形,单击图形即可。
2.取消文本选定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
利用鼠标取消文本的选定,只需在文档的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
利用键盘取消文本的选定,只需按任意一个光标移动键即可。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3.4 删除与恢复文本
删除方法:
1.删除一个字符或对象。
2.删除多个字符。
3.撤消与恢复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3.5 移动文本
在对文档编辑时,经常对选定的文本块进行移动操作。所谓移动就是将选定的文本块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
移动文本的方法:
1.使用鼠标移动文本块。
2.使用剪切板移动文本块。
3.使用“常用”工具栏移动文本块。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3.6 复制文本块
复制文本时,选定的文本块仍处于原位置,而是将它的备份存放到剪贴板中,然后将剪贴板的内容粘贴到新的位置。
复制文本块的方法:
1.使用鼠标复制文本块。
2.使用剪切板复制文本块。
3.使用“常用”工具栏复制文本块。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复制文本块 :
4.3.7 查找与替换
1.查找指定的文本
用户可以查找指定的文本块,文本包含中文、英文、制表符 、分节符、段落标记等。利用查找功能可以快速定位文本、格式、特殊字符及其组合 ,并且可在文档的若干个位置查找出指定的文本。Word 2000在缺省情况下查找整个文档。
2.替换文本
替换功能就是用指定的新文本替换指定的旧文本。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查找与查找替换对话框:
4.3.8 拼写与语法检查
Word提供的拼写与语法检查功能主要用于对英文的拼写和语法错误进行校对和检查。
1.输入时自动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
在输入英文文档时,用户可以在输入时自动检查英文单词的拼写和句子的语法错误。当输入了错误的或不可识别的单词或错句时,Word 2000会在该单词或错句下用红色波浪线进行标记;用绿色波浪线标记可能有错误单词或句子。
同英文校对工具一样,简体中文校对工具会在用户键入中文时标记下划线。
设置拼写与语法检查的设置窗口:
输入时自动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
2.对已存在的文档进行拼写和语法错误检查
如用户要对已存在的文档进行拼写和语法错误检查时,当检查到不认识的单词或错误语句 ,Word将在文档中以反白标识该单词和语句 。同时,Word会给出更改错误单词和子句的建议 ,用户可根据建议进行选择。
4.3.9 使用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在编辑文档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英文单词或词组翻译成中文,还可以将中文字词翻译成英文。
使用英汉/汉英方法:
1.利用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翻译英文
2.利用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翻译中文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窗口:
4.3.10中文简体与繁体的转换
Word 2000提供了中文简体与繁体的转换功能 ,这对于青年人查阅繁体字或阅读繁体文章都是很有帮助的,中文简体与繁体的转换也是非常方便的。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中文简繁体互换的窗口:
4.4 字符格式化
字符格式化是指改变字符的外观。
设置字符的格式,包括字体、字号、字形、特种字体的设置和对字符的各种修饰。这里说的字符包括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和各种符号等。
常用的字体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和幼圆,英文、数字和符号常用的字体有“Times New Roman”和“Arial”等。在Word 2000中默认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所谓字号,就是指字的大小。中文字体中最大号为72号,最小字号为5号。英文字体以磅为单位。1磅=1/72英寸。
4.4.1 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及下划线
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及下划线的方法:
1.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及下划线。
单击“格式”工具栏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及下划线等按钮即可。
2.利用“格式”菜单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及下划线。
选择 “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即可。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4.4.2 设置字符的颜色和效果
Word 2000中字符的默认颜色为黑色。用户为了在彩色打印机或在屏幕上获得好的显示效果可以改变字符的颜色,也可以设置特殊的效果。
Word 2000提供了强大的字符修饰功能,包括添加删除线、设置上标、下标、阴影、空心、阴文、阳文、小型大写字母、全都大写字母以及隐藏字符等。
1.设置字符的颜色和效果的方法
1.设置字符颜色的具体操作
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字体颜色”按钮 右边的向下箭头。
2.设置字符特殊效果的具体操作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 。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2. 字符修饰效果
4.4.3 设置字符间距
字符间距就是指相邻文字之间的距离。
设置字符间距方法:
1.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
2.单击鼠标的右键,然后选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设置字符间距的对话框:
4.4.4复制字符格式
对一个选定范围应用了多种格式(如设置了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之后,也可以把同样的格式快速应用于其他文本。如果要复制字符格式,则可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格式刷”按钮来实现。
4.4.5设置首字下沉
在报纸或杂志上经常会看到首字符下沉的例子,即在每一段开头的第—个字被放大并占据2行或3行,其他字符围绕在它的右下方。
4.5段落的格式编排
段落是指任意数量的文本、图形、对象或其他项目的集合。在Word 2000中,用回车键代表段落的结束标记。段落标记不仅标识一个段落的结束,还保存段落的格式信息。
段落的格式设置:包括段落缩进方式、对齐方式、行间距以及制表位的位置等操作。
4.5.1 段落缩进
段落缩进是指改变文本和页边距之间的距离。在Word 2000中,段落缩进一般包括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和右缩进。
说明:
首行缩进可以控制段落的首行第一个字的起始位置。
悬挂缩进可以控制段落中第一行以外的其他行的起始位置。
左缩进可以控制段落左边界的位置。
右缩进可以控制段落右边界的位置。
使用标尺设置缩进的方法:
1.使用标尺设置缩进 。
2.使用“段落”对话框设置缩进 。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4.5.2 设置对齐方式
Word 2000提供了五种对齐方式,即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两端对齐和分散对齐。
左对齐:将选段落除首行外其它行与段落左端缩进对齐
右对齐:将选段落除首行外其它行与段落右端缩进对齐
居中对齐:将选定段落各行置于左、右缩进之间。
两端对齐:将选定的段落各行字符间距均匀调整,使文字均匀填满左、右缩进标记之间的区域。
分散对齐:与两端对齐相似,只是最末行字符可能会拉的距离比较大。
4.5.3 设置段落间距
所谓段落间距是指段落与它相邻的段落之间的距离。为了使文档层次清晰可以选择“格式”菜单中的“段落”设置段间距的精确值。
系统默认的段间距为单倍行距。单倍行距是根据该行中最大字体的高度加上空余的距离。
设置段落间距方法: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 。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4.5.4 设置行间距
所谓行距是指段落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设置行距的目的是使得行与行之间的文字距离大于默认的行距。Word 2000默认的行距为15.6磅。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具体操作方法: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设置行间距的对话框:
行距选项如下:
“单倍行距”:每行的高度可以容纳该行的最大字体,再加上一点空余距离。
“1.5倍行距”:把行间距设置为单行间距的1.5倍。
“2倍行距”:把行距设置为单行间距的2倍。
“最小值”:行距为能容纳本行中最大字体或图形的最小行距。如果在“设置值”框内输入一个值,则行距不会小于这个值。
“固定值”:行与行之间的间隔精确地等于在“设置值”文本框中设置的距离。
“多倍行距”:允许行距以任何百分比增减。
4.5.5 段落的换行与分页
在输入和排版文本时 ,Word 2000会把文档划分成页。当满一页时,它自动增加一个分页符并且开始新的页面。有时,会使一个段落的第一行排在页面的底部或者使一个段落的最后一行排在下一页的顶部,给阅读带来了麻烦。利用“段落”对话框的“换行与分页”标签中的选项 ,可以控制自动插入分页符。
设置段落的换行与分页的方法:
将插入点置于要调整的段落中,或者选定要调整的多个段落。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柜。
单击“换行与分页”标签,屏幕显示“换行与分页”对话框。
在“换行与分页”对话框中,可以设置以下一些选项。
“孤行控制”: 可以防止段落的第一行出现在页面底部或者段落最后—行出现在页面项部,Word 2000将把上一页的最后一行移到下一页。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设置段落的换行与分页的方法:
“段中不分页”: 可以避免在段中分页。这样,如果一个段落在一页上显示不下,会自动全部移到下一页。
“段前分页”: 可以使分页符出现在选定段落之前。
“与下段同页”: 可以避免所选段落与后一个段落之间出现分页符。当要求标题和其后续段落在同一页上时,该选项非常有用。
“取消行号”:取消选定段落中的行编号。
“取消断字”:取消段落中自动断字的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5.6 设置和使用制表位
制表位是一种能够控制文本的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的方法。制表位分为默认制表位和自定义制表位。
在Word 2000中有五种制表位类型,每一种都用不同的文本对齐方式。如图4-23所示 。它们主要用于文本的定位和文本的对齐。
1.设置制表位的方法
1.使用标尺设置制表位 。
2.使用“制表位”对话框设置制表位。
3.制表位应用。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2.利用标尺设置制表位
3.制表位的应用
4.5.7 设置和使用编号及项目符号
在编辑文档时,编号和项目符号是很有用的格式工具。对于有顺序的项目使用编号,而对于有并列关系的项目则使用项目符号。
设置和使用编号及项目符号的方法:
1.对已存在的文本建立编号和项目符号。
2.在输入文本时设置编号和项目符号。
3.输入文本时设置多级编号。
4. 取消编号或项目符号。
设置多级编号的窗口:
4.6 页面设置和打印输出
在建立文档时 ,Word 2000是以Normal标准摸板中的页面格式创建的文档,用户若不满意,可以随时修改它们,如纸张大小、页面方向、页边距、页眉和页脚、页号等 。当文档编辑排版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使用Word 2000的打印功能将文档打印出来。
4.6.1 页边距
设置页边距的方法:
1.使用“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
2.使用标尺设置页边距
具体操作步骤请看大屏幕……
设置页边距的窗口:
4.6.2 设置纸张大小和方向
操作说明:
从“纸张大小”列表框中选择打印时所需的纸张尺寸,该列表框所列的都是标准纸张的尺寸。若要使用自己定义的纸张大小 ,可以分别在“宽度”和“高度”框中输入纸张尺寸。
在“方向”框中选取“纵向”和“横向”选项。如果更改了纸张方向 ,Word 2000会将上、下页边距转换为左、右页边距,反之易然。“预览”窗口显示设置后文档的外观。
4.6.3 版面设置
版面设置包括:页眉、页脚、页码等。
版面设置的方法:
1.页眉与页脚的设置
单击“视图”菜单的“页眉和页脚”命令。
2.插入页码
单击“插入”菜单的“页码”命令。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6.4 打印预览
在页面设置完后,可以预览打印效果。在打印预览文档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常规的编辑,还可以对页边距、格式、分栏等做最后的修改。
1.使用菜单命令进行预缆
选择“文件”菜单的“打印预览”命令 。
2.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预览”按钮进行预览。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预览”按钮。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4.6.5打印文档
对于已经编辑、排版整洁美观的文档,就可以直接送到打印机打印输出。在打印之前必须先接通打印机的电源,然后就可以向计算机发打印命令。其方法如下:
1.使用菜单命令
单击“文件”菜单的“打印”命令。
2.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
打印文档:
4.6.6 取消打印
取消打印的操作步骤:
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设置”菜单,然后选择“打印机”选项。
双击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机窗口。
选择“打印机”菜单中的“取消所有文档”。
注意:取消所有文档后,还要清除打印机中的文档。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4.7 处理表格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将数据性的数据或文字性资料以图表方式处理,从而达到简明、清晰、直观的效果。Word 2000提供了强大的制表功能 ,用户可以用Word 2000提供的制表功能和精美 、复杂的现成表格样式 ,快速地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表格。
4.7.1创建规则的表格
创建规则的表格的方法:
1.利用“常用”工具栏快速创建表格
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
2.使用“插入表格”命令创建规范表格
单击“表格”菜单中“插入表格”命令。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创建规则的表格:
4.7.2创建不规则的表格
在Word 2000中 ,用户可以使用鼠标绘制任意表格。
单击“表格”菜单下的“绘制表格”命令。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不规则表格:
4.7.3 编辑表格
1.在单元格中移动
使用鼠标移动插入点的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将鼠标移动到要某一个单元格内,然后单击即可。
2.选定单元格、行、列或整个表格
若要选择单元格,可单击该单元格的左下角;
若选择表格中某一行,可以把鼠标移至该行的左侧,待鼠标指针变成一个向右箭头后单击。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1.选定单元格、行、列或整个表格
要选择表格中某一列,将鼠标移到该列的顶部,待鼠标指针变成一个向下箭头后单击。
若要连续选择表格中多个单元格、行或列时,可用鼠标拖过选定单元格、行和列。
若要定整个表格,将鼠标移至该表格中任一单元格中,然后选择“表格”菜单下 的“表格”命令即可。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2.对单元格、行和列的操作
3.插入单元格、行和列
4.移动或复制单元格、行或列
5.删除单元格、行或列
6.合并单元格
7.拆分单元格
8.改变行高
9.改变列宽
10.调整表格位置和大小
11.拆分表格
4.7.4 设置表格格式
Word 2000提供了丰富的表格样式,套用现成的表格样式是一种快捷的制表方法。
4.7.5重复表格标题
当表格很长需要跨页时,可以在后续的各页中重复显示表格的标题。
具体操作:要重复显示表格的标题,首先要选定作为表格标题的一行或几行文字,然后使用“表格”菜单上的“标题行重复”命令即可。
注意:重复表格标题功能只能在页面视图中查看。
4.7.6 改变文字的显示方向
默认状态下,表格的文字都是沿水平方向显示的,根据需要也可以改变文字的显示方向。
4.7.7设置斜线表头
用户可以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在表格中任意绘制横线、竖线或斜线来拆分单元格。另外,Word 2000还专门提供了制作斜线的工具。
4.7.8 在表格中计算
在表格中可以进行简单的运算。例如,在Word 2000中,用户可以利用“自动求和”按钮快速计算出表格中一行数据或一列数据的总和。除了可以对行或列求和之外,还可以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表格中的“列”用英文字母表示,“行”用数字表示。
在表格中计算的方法:
1.简单求和的具体操作
2.复杂运算的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4.7.9 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利用Word 2000制作的新表格,系统默认的边框线粗为1/2磅。根据用户需要可以改变边框线的宽度,用户还可以为表格添加不同线型的边框。为了使表格更加醒目,还可以给表格加上底纹。具体操作方法: 1.添加速框的具体操作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 。
2.给表格添加底纹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 。
4.7.10 对表格排序
在Word 2000中,可以选择常用工具栏中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对话框,然后在该对话框中选择工具栏中的“升序”或“降序”按钮进行排序。或选择“表格”菜单中的“排序”命令对表格中的列排序。
可以使用来自Word 2000文档中的表格或Excel 2000电子表格的数据来生成图表。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7.11 创建图表
具体操作方法:
1.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生成图表
单击“插入”菜单的“对象”命令 。
4.8 图文混排
Word 2000具有强大的图文混排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将各种格式的图形或图片插入到文档,并且将其任意放大、缩小、裁剪、控制色彩、修改图形或图片等,也可以在文档中直接绘制。
4.8.1 插入图形或图片
1.在文档中插入“剪贴画”。
2.从文件中获得图形或图片 。
3.从扫描仪输入的图片。
4.从网上获得图片 。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从文件中获得图形或图片:
4.8.2.编辑图片
1.利用图片工具栏
插入一幅图片后,单击图片可选定该图片,此时图片周围出现八个控点,同时屏幕上出现“图片”工具栏,如图4-49所示。可利用这个工具栏修改图片。
图片工具栏各个按钮的说明:
“插入图片”按钮:将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在文档中插入新的图片。
“图像控制”按钮:单击此按钮,出现一个菜单,利用此菜单将彩色图片转换成为黑白、灰度、水印图。
“增加对比度”按钮:单击此按钮,增加所选图片中颜色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对比度越高,颜色灰色越少。
“降低对比皮”按钮:单击此按钮,降低所选图片中颜色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对比度越低,颜色灰色越多。
“增加亮度”按钮:通过添加白色,将所选图片的颜色变亮。亮度越高,颜色越亮,白色越多。
“降低亮度”按钮:通过添加黑色,将所选图片的颜色变暗。亮度越低,颜色越暗,黑色越多。
2.调整图片的大小
具体操作步骤:
单击要缩放的图片,图片四周出现八个控点。
将鼠标移动到控点上。
待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拖动上下或两边控点可改变图片的高度或宽度,拖动角上的控点可成比例缩放图片。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4.8.3 图文混排
1.移动图片
2.微调图片的位置
3.设置图形环绕方式
设置图形环绕方式:
4.8.4使用文本框
在Word 2000中 ,文本框已经取代图文框,因此在Word 2000的菜单中已经看不到图文框。所谓文本框就是把图形或文字 、图形和文字用横框或竖框框起来。使用文本框可以突出显示框中的内容。
对文本框的操作:
1.插入文本框
从“插入”菜单中选择“文本框”命令
2.选定文本框
单击要选中的文本框。
3.调整文本框大小
用“格式”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
4.删除文本框及其内容
单击要删除的文本框,然后按Delete键
5.插入艺术字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宇’按钮
4.8.5 插入艺术字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宇’按钮。
4.8.6绘图
Word 2000提供了100多种现成的图形,包括直线、箭头、矩形、五边形、椭圆、正方体等常用图形,还包括任意多边形、流程图、星形、旗帜和标注等各种形状组成的自选图形。可以在文档中直接插入这些图形。可以重新调整图形的大小,也可对其进行旋转、翻转、添加颜色,并同其它图形组合为更复杂的图形。
用户可以通过“绘图”工具栏轻松绘制出所需的图形。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1.“绘图”工具栏提供的绘图功能
自选图形、圆或正方形
向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
绘制线条
绘制、删除箭头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2.自选图形
4.8.7 公式编辑器
利用公式编辑器,只要选择了工具栏上的符号并键入就可以建立复杂的数学公式。
1.插入公式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
2.编辑公式
双击该公式,进入该图形的公式编辑环境,然后进行编辑 。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第四章
完(共38张PPT)
第五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0
Excel2000是Office2000中的一个主要成员,并且一直是Office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的前身是Excel 95和Excel 97。电子表格是日常办公或学习的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在一般办公的情况下,它往往可以代替数据库表对日常数据进行处理。对于一般的办公人员来说,学习电子表格比学习数据库更加有用,也更加现实。
5.1 Excel2000的新特性
Excel2000有非常丰富的功能如下:
制作电子表格 基本数据处理
制作电子图表 分析数据清单
数据筛选和透视 使操作更加方便
功能更加强大 和Web联系更加紧密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
5.2 Excel2000基础
这一节将介绍Excel2000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操作。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读者要熟悉Excel2000窗口的组成,掌握Excel2000中最常用的名词和概念,掌握用Excel2000建立电子表格,并在表格中输入各种数据。
5.2.1 Excel2000窗口
5.2.2 单元格及其操作
单元格是电子表格的最基本单元。由若干个相邻或不相邻的单元格组成单元格区域。
单元格的引用
选择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
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
清除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
删除单元格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2.3 工作表的操作
新建一个Excel2000文档时,包含三张工作表,并使用固定的工作表名称“Sheet1”、“Sheet2”、“Sheet3”
工作表的改名
插入新工作表
选择工作表
复制或移动工作表
在工作表中插入行或列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2.4 工作簿的操作
工作簿就是Excel2000的文档,扩展名是“.xls”。是由若干电子表格(即工作表)组成的电子文档。
新建工作簿
保存工作簿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3 工作表中的数据操作
除了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外,Excel2000还提供了在工作表中快速输入有一定规律的数据。
5.3.1 数据自动填充
填充相同的数据
填充数据序列
控制填充序列的生成
自定义序列
按公式生成序列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3.2 数据有效性检验
Excel2000提供了数据有效性检验的手段,以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如果输入数据出现了错误,将及时地显示告警信息,以便改正错误的数据输入
5.3.3 输入相同数据
同时在多个单元格中输入相同数据
在多张工作表中输入相同数据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3.4 用条件格式显示特殊数据
所谓条件格式是指根据单元格数据的条件来设置单元格数据显示的格式,这样就可以比较醒目地显示某些比较特殊或者需要特别关心的数据。
5.4 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电子表格中输入了数据后,就可以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
公式也是在单元格中输入
公式由操作数和运算符组成
公式中的操作数可以是常数、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名称和工作表函数
5.4.1 运算符
公式中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5.4.2 输入和复制公式
输入公式:
单击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单击“编辑栏”左边的“编辑公式”按钮
按照公式中操作数和运算符的顺序输入公式
复制公式:
单击要复制的公式的单元格,然后按Ctrl+C命令;
单击目标单元格,然后按Ctrl+V命令。
5.4.3 自动求和
连续数据的自动求和
非连续数据的自动求和
求和公式的自动调整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4.4 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函数是Excel2000预定义的公式。在公式中使用函数可以简化计算,迅速地得到计算的结果。
公式中使用函数的步骤;
了解Excel2000函数;
函数的嵌套使用。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4.5 计算公式中的循环引用
5.5 使用图表表示结果
图表是电子表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电子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图表可以更加形象和直观地表现出来。有时候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数据间的比例关系,有时候则可以更明显地反映数据的发展趋势。
建立下列二维表格:
5.5.1 使用“图标向导”生成图表
生成图表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择数据
选择图表类型
选择图表源数据和数据系列
修改图表选项
选择图表位置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5.2 修改图表
修改图表元素的基本作法:
双击要修改的图表元素,弹出相应的对话框进行修改。
双击不同的图表元素,将弹出不同的对话框。不过对话框上的若干选项卡往往是相同的,如修改文字的“字体”选项卡。
修改字体
修改文字的方向
修改数值轴格式
修改背景图案
修改后的图表:
5.6 分析数据清单
Excel2000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Excel2000的许多数据分析功能是以数据清单为基础的数据清单是工作表中的一系列数据行,这些数据互相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发货单中的商品和它们的金额,或者是一组客户名称和联系电话等等。
数据清单可以象数据库一样使用,数据清单的行对应于数据库表的记录,数据清单的列对应于数据库表的字段。数据清单中第一行的列标志对应于字段名。
5.6.1 创建数据清单
数据清单可以是工作表上的全部数据,也可以是工作表上的部分数据。在工作表上创建数据清单时应注意以下准则:
避免在一张工作表上建立多个数据清单
清单与工作表的其他数据间至少留出一个空列和一个空行
避免将关键数据放到数据清单的左右两侧
数据清单的第一行必须是标题行,也称列标
避免在数据清单中放置空行和空列
不要在文本数据的前面或后面键入空格
5.6.2 数据清单的排序
排序是数据清单经常的操作之一。这不仅是为了以某种方式显示数据,也是为了数据清单其他操作的需要,例如数据筛选就必须在排序的基础上进行。
简单排序
复合条件排序
自定义排序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6.3 筛选数据
如果要根据某些条件,在数据清单中查找满足这些条件的数据行,可使用Excel2000所提供的“筛选”功能。
具体来说,Excel2000有两种筛选的方法:
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6.4 数据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实际上是数据库管理的一种功能,通过简单的命令对于数据记录按不同的字段进行统计。
基本的分类汇总
嵌套式多级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结果的分级显示
删除分类汇总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7 数据透视表报表
报表是用于快速汇总大量数据的交互式表格。它的使用比分类汇总更加灵活。它的交互特性更是分类汇总无法比拟的。
数据透视表报表的建立可以通过“数据透视表”向导来完成 。
5.7.1 数据透视表报表的创建
图是一张学生成绩表。我们将基于这个表格创建数据透视表报表。
5.7.2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汇总方式
可以有多种方法启动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汇总方式。
在对话框的“汇总方式”列表框中列出了各种汇总方式。这些方式和前面介绍的分类汇总所用的汇总方式完全一致。
5.8 打印工作表
在许多情况下,Excel电子表格都比较大,无论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表格的宽度和长度超过了一张打印纸。如何能使表格的打印效果更好,还是有许多地方和一般的文档打印不完全相同。
5.8.1 查看工作表打印效果的三种方式
Excel2000 提供了三种方法查看和调整工作表的外观
普通视图
打印预览
分页预览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5.8.2 在每一页上都打印行列标志
电子表格上,行、列的标志只出现一次。在普通视图下,可以通过移动“拆分块”使得行、列标志始终出现在屏幕上。但在打印的结果上,打印的页面上就往往看不到行、列标志,影响了表格的打印效果。
5.8.3 设置打印区域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打印的区域。(共127张PPT)
第三章 Windows2000基本操作
3.1 Windows2000概述
Windows2000是Microsoft公司2000年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与传统的Windows9X不同,Windows2000综合Windows98和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优点,采用了Windows NT技术而编制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它包含了许多Microsoft Windows 98的界面和特性,提供了许多新的特性和增强功能,更易于网络和因特网连接以及加强了文件、文件夹的安全性管理,还兼容大多数为Windows95和Windows98设计的程序。Windows2000操作系统具有统一的操作界面与统一的操作方式,使用户更容易学习、掌握和使用计算机。
3.1.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一组程序,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计算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当计算机安装了操作系统以后,用户不再直接操作计算机硬件,而是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各种命令及菜单命令来操作和使用计算机。
目前,微机中安装的操作系统有:
(1)单用户单任务:DOS1.0~DOS6.2
(2)单用户多任务:Windows95/98/NT/2000
(3)多用户多任务: Unix、Linux、Windows 2000 server。
3.1.2 Windows 2000的特点
1.安全可靠 2.配置方便
3.界面简洁 4.“个性化”菜单
5.增强文档安全 6.“资源管理器”的增强
7.强大的搜索功能 8.提供了手写输入法
9.可选的打开方式 10.网络的增强功能
11.增加了“我的图片” 12.易于安装和使用Windows
3.1.3 Windows2000的版本
Windos有4个版本,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工作环境:
1.Windows 2000Professional 支持最多2个CPU,适合于笔记本电脑、家用/商用台式机和专业工作站。
2.Windows 2000 Server 支持最多4个CPU,适合于高级工作站和部门/项目组服务器。
3.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支持最多8个CPU,适合于企业服务器和Internet服务器。
4.Windows 2000 Data Center Server支持最多16个CPU,适合于海量数据服务器。
3.1.4 Windows 2000运行环境
Windows 2000功能强大,对计算机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计算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最低应为586/166MHz计算机,推荐采用 Pentium计算机机。
最少64MB以上内存。
最小1GB的硬盘空间。
VGA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
键盘和鼠标。
CD-ROM驱动器。
3.2 Windows2000的基本
使用和基本操作
通常在每次启动计算机时就直接进入Windows2000系统,不必使用特殊的启动命令。Windows2000启动成功后,屏幕显示Windows2000的桌面(主窗口),如图3-1所示。
3.2.2 Windows2000的界面组成
1.桌面
桌面是指Windows2000屏幕的背景。就像是办公室的办公桌桌面,桌面上摆放了电话、传真机、计算器等办公工具,每个工具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同样,在Windows2000的桌面上摆放了一些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2.图标
图标是代表Windows2000对象的图形。双击应用程序图标可启动一个应用程序,并打开一个应用程序窗口。用户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夹添加到桌面上,例如图3-1上的“Microsoft Visual C++”和“WinZip”等应用程序图标就是用户添加的。
3.“我的电脑”
“我的电脑”是系统预先设置的一个系统文件夹。利用“我的电脑”应用程序可以浏览计算机磁盘的内容、对磁盘进行格式化、进行文件管理、修改计算机硬件配置和管理打印机等。
4.“我的文档”
“我的文档”是系统预先设置的一个系统文件夹,主要用来保存Windows2000及Windows2000支持的应用程序编辑和使用的文档、图片、Web页文档文件。也就是说,“我的文档”被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程序作为默认的文件夹(存储位置)。
5.“网上邻居”
如果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桌面上就会有一个“网上邻居”图标。通过双击“网上邻居”图标可以访问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共享其它计算机的资源。
6.“回收站”
“回收站”是系统预先设置的一个系统文件夹,用来保存已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储存器。用户可根据需要恢复和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或文件夹。
7.Internet Explorer5.0
Internet Explorer5.0是专门用来定位和访问网络信息的浏览器程序或工具。
8.开始菜单
桌面上的“开始”按钮是运行Windows应用程序的入口,是执行程序最常用的方式。可以说,用户要进的一切工作都可以从这里开始。
打开开始菜单安定具体操作:
单击“开始”按钮,屏幕上显示一个开始菜单,如图3-2所示。
图3-2 开始菜单
开始菜单中的菜单项的类型:
(1)带有三角标记的菜单项:当把高亮条移到此菜单项时,系统将打开它的级联菜单,如图3-2所示。
(2)带有省略号标记的菜单项;单击此菜单项,将弹出一个对话框。
(3)不带任何标记的菜单项:单击该菜单项,就可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或打开一个文档。
开始菜单中各菜单项的作用:
Windows Update:自动从Internet更新Windows 2000系统。
程序:显示可执行程序的清单。
文档:显示最近打开过的文档清单。
设置:显示可以管理系统的组件清单。
开始菜单中各菜单项的作用:
搜索:查找文件、文件夹、用户、计算机,或在Internet上查找。
帮助:获得系统的帮助信息。
运行:通过键入命令来运行程序、打开文档或浏览Internet资源。
关闭系统:关机、重新启动计算机或退出网络重新登录。
9.任务栏
“任务栏”位于桌面的最底部。主要用于快速切换应用程序窗口。
10.时钟
位于“任务栏”的右边。用于显示当前系统时间。
11.语言提示器
位于“时钟”的左边。用于选择和切换中英文输入法。
12.音量控制器
位于“时钟”的左边。用于调节音量的大小。
3.2.3鼠标操作
移动:握住鼠标在桌面上或鼠标垫上移动,使屏幕上的指针移动。
单击:用鼠标指针光标指向某操作对象,然后快速按一下鼠标左键。
双击:用鼠标指针光标指向某操作对象,然后快速地连续按两下鼠标左键。
拖动:用鼠标指针光标指向某操作对象,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并移动鼠标,鼠标光标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当到达合适位置时,放开鼠标左键。
右击:用鼠标指针光标指向某操作对象,然后按一下鼠标右键。
3.2.4窗口的组成与操作
在Windows2000中,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在窗口中运行。什么是窗口呢?窗口就是Windows的工作区域,在Windows下运行的应用程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窗口,每个应用程序都在自己的窗口内运行全部操作。如图3-3所示。用户通过窗口可以观察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观察文档和文件夹的内容,也可以对应用程序、文档、文件夹进行操作。
1.窗口组成
窗口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栏 (2)菜单栏 (3)工具栏
(4)标尺 (5)工作区域(6)状态栏
(7)水平滚动条 (8)垂直滚动条
如图3-3所示。
2.窗口操作
窗口操作包括移动窗口,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还原窗口,任意改变窗口大小,关闭窗口,活动窗口与非活动窗口之间的切换等。
活动窗口:当前正在使用的窗口称为活动窗口或当前操作窗口。
3.2.5菜单的组成与操作
菜单是Windows 2000窗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单是一个应用程序的所有命令的分类组合。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窗口都包含有“文件”菜单、“编辑”菜单、和“帮助”菜单。
用户通过执行菜单命令完成用户需要的任务。
1.菜单的组成
菜单是由一个菜单栏和多个菜单项组成。菜单栏是含有应用程序菜单项的一个水平的条形区域,它位于标题栏下方。菜单条中的每个菜单项都对应一组菜单命令。如图3-4显示的记事本“文件”菜单与命令。
2.菜单约定
Windows应用程序中的菜单具有统一的符号和约定。如图3-4所示。
被高亮显示的命令
如“新建(N)”命令,表示当前被选定的命令,此时按回车键或单击它,就可以执行与这个命令相对应的功能。
命令后带有省略号
如“打开(O)...”命令,表示选择该命令后,并不马上执行相应的功能,而是弹出一个对话框,等待用户继续选择。
灰色显示的命令
表示在当前条件下,不能执行该命令所代表的功能。
带快捷键的命令
如“新建(N)”命令后面的“Ctrl+N”,这些按键或按键组合代表该菜单项的键盘命令(快捷键)。按下某个命令的快捷键, 就可以在不打开菜单的情况下,执行该命令的功能。
带“ ”标记的命令选项
表示这些命令正在起作用。如果命令前没有加“ ”标记,表示该命令当前没有起作用。
命令后带一个实心三角符号“”:表示选择该命令后将弹出它的子菜单。
带下划线的字母命令
如“新建(N)”命令,是为了方便使用键盘的用户而设计的,只要在键盘上键入【ALT】+带下划线的字母,就可以选择此菜单,这是选择菜单的快捷方法。
3.菜单的类型
(1)下拉式菜单
下拉式菜单是从菜单条中“拉下”的菜单,这种菜单是目前应用程序中最常用的菜单类型。
(2)弹出式菜单
弹出式菜单是附在某一菜单项右边的子菜单。
(3)快捷菜单
在Windows2000中,用鼠标右键单击任何目标都可以弹出一个菜单,此菜单的弹出和使用都非常方便,称为快捷菜单。快捷菜单中列出了所选目标在当前状态下可以进行的所有操作。
(4) 级联式菜单
仔细观察开始菜单就会发现,有的菜单命令右侧有一个实心三角符号,这个符号表示该菜单项还有下一级菜单,通常也称为级联式菜单。
4.菜单操作
菜单操作包括:选择菜单和关闭菜单。
(1)选择菜单
单击菜单项打开菜单,然后单击可使用的命令。
(2)关闭菜单
单击菜单以外的任何位置,即可关闭该菜单。
(3)快捷菜单
用鼠标右键单击任何目标都可以弹出一个菜单,然后单击可使用的命令即可。
3.2.6对话框的使用
对话框也是一个窗口,它是用户输入和选择命令的窗口。对话框是在选择菜单中具有省略号的命令后出现的,可供用户进一步选择信息或向用户提供信息。
1.对话框的组成
对话框通常有下列对象:编辑框,列表框,选择框,命令按钮,选择按钮等等。如图3-5所示。
2.对话框操作
对话框操作包括:
(1)文本框 (2)列表框
(3)下拉列表框 (4)复选框
(5)命令按钮 (7)单选框
(8)数字按钮 (9)选项卡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2.7 Windows2000的中文
输入法的安装与输入
Windows 2000中文版提供了多种汉字输入法,用户可以使用Windows 2000缺省的输入法GB23l2-80的区位、全拼、双拼、智能ABC、微软拼音、郑码输入法和表形码输入法,也可选用支持汉字扩展内码规范GBK的内码、全拼、双拼、郑码和表形码输入法,以及支持繁体的仓额及注音输入法。
输入法的安装方法请看大屏幕。
使用中文输入法:
安装中文输入法后,用户可以使用键盘命令或鼠标操作来启动或关闭中文输入法。
进入中文输入法的具体操作:
(1)打开或关闭中文输入法的命令:
“Ctrl十空格键”
(2)各种中文输入法之间的切换命令:
“Ctrl十Shift”
使用中文输入法:
除此之外,可以用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指示器”,屏幕上会弹出当前系统已安装的输入法菜单,如图3-8所示。
3.2.8使用在线帮助
Windows2000提供了既全面又方便的“在线帮助”信息。如果用户在Windows 2000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使用Windows 2000的在线帮助。学会使用Windows2000的帮助,将是学习和掌握Windows2000的一个捷径。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2.9 Windows2000的退出
在关闭或重新启动计算机之前,一定先退出Windows2000,否则可能会丢失一些未保存的文件和正在运行的程序。
退出Windows的操作步骤:
单击“开始”菜单中的“关机”命令,在屏幕上出现“关闭系统”的对话框。
选择“关闭系统”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
3.3 Windows 2000对程序的管理
Windows 2000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对程序的管理包括:
(1)同时启动多个应用程序,打开多个窗口,但这些窗口中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它在前台运行,而其他应用程序都在后台运行。(活动窗口的标题栏总是以深蓝色显示)。
(2)切换应用程序窗口和排列窗口;
(3)查找应用程序;
(4)建立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5)删除、复制、发送、安装应用程序等操作。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3.1启动应用程序
1.从桌面启动程序
2.从开始菜单启动程序
3. 使用“资源管理器”启动程序
4.从“我的电脑”启动程序
5.从运行对话框中启动程序
6.在DOS环境下启动程序
具体操作方法请看大屏幕。
3.3.2切换应用程序窗口
1. 用任务栏切换窗口
2.用组合键Alt+Tab切换窗口
具体操作:
按下Alt+Tab键,显示切换程序的窗口。
按住Alt键不放,反复按Tab键即可在切换程序窗口中选择应用程序图标,选中所要切换到的应用程序图标后,松开Alt+Tab键,此应用程序则被激活。
3.用组合键Alt+ESC切换窗口
按住Alt键不放,反复按Esc键,即可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切换。
3.3.3 排列应用程序窗口
当桌面上有多个打开的窗口,可以使窗口以层叠、平铺方式显示。
3.3.4使用滚动条查看窗口中的内容
当窗口中的内容太多显示不下时,在窗口的边缘处就会自动出现滚动条。滚动条分为水平滚动条和垂直滚动条两类。一个滚动条又由三部分组成:滚动块、滚动框和滚动箭头。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3.5最小化所有应用程序窗口
当打开很多应用程序窗口时,屏幕就很乱,这时可以采用先将所有打开的窗口最小化,然后再将某一个应用程序窗口激活。
具体操作:
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的空白处,将弹出一个快捷菜单。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最小化所有窗口”命令即可。
3.3.6 退出程序
Windows2000提供了很多种方法可以退出当前程序,基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击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使用鼠标选择“文件”菜单下的“退出”命令。
按组合键Alt+F4。
使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上的应用程序按钮,然后
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3.3.7强制结束任务
具体操作:
按组合键Ctrl十Alt十Delete,显示“W1ndows安全”对话框。
单击“任务管理器”按钮,打开Windows任务管理器对话框。
在列表框中单击选中欲结束任务的应用程序名。
单击“结束任务”按钮,即可将所选程序强制退出。
3.3.8使用快捷菜单执行命令
在“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使用快捷菜单可以完成应用程序的“打开”、“删除”、“复制”、“发送”、“创建快捷方式”等操作。
具体操作: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需要执行的文件或文件夹上。
单击鼠标右键此时显示快捷菜单。
选择快捷菜单中的相应命令,即可对所选文件进行“打开”、“删除”、“复制”、“发送”、“创建快捷方式”等操作。
3.3.9创建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Windows2000的快捷方式是一种对系统的各种资源的链接,一般通过某种图标来表示,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速地访问有关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应用程序、文档、文件夹、驱动器等。
1.通过“向导”来新建快捷方式
在桌面或文件夹窗口的空白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后,弹出一个快捷菜单。
选择“新建”命令菜单下的“快捷方式”命令,屏幕显示“创建快捷方式”对话框。
在“请输入项目的位置”文本框中中输入一个确实存在的应用程序名或通过“浏览”按钮获得应用程序文件名。例如,输入一个画图应用程序的文件名:mspait.exe。
单击“下一步”按钮,屏幕显示如图3-24所示的对话框。
在“为程序选定标题”对话框中输入该快捷方式的名称,如图3-23所示。
单击“完成”按钮。
在当前的文件夹窗口或桌面上将出现新建快捷方式的图标。
3.3.10剪贴板及其使用
剪贴板是Windows 2000环境下用来存储剪切或复制信息的临时存储空间。
剪贴板中能保存12条信息,可以是文本信息、图形信息,或者其他形式的信息。
如果12条信息进入剪贴板后,用户可以将12条信息一块复制下来。新的信息不断进入剪贴板原来在剪贴板中的信息将逐个被替换。若没有新的信息替换,原来的信息就一直保存,直到退出Windows 2000环境。
1.剪贴板的基本操作
剪贴板的基本操作有剪切、复制和粘贴三种.
剪切:将信息从原来位置剪切下来,存人剪贴板。
复制:将信息复制到剪贴板,原来的信息不变。
粘贴:将信息从剪贴板粘贴到指定位置,剪贴板中的信息不变。
组合以上三种操作可以完成信息的移动或复制。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使用键盘命令实现下列操作:
“剪切”操作的快捷键:Ctel+X键。
“复制”操作的快捷键:Ctel+C键。
“粘贴”操作的快捷键:Ctel+V键。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4 Windows2000对文件的管理
本节主要以“资源管理器”为主,介绍文件组织管理中的实用操作技能,这些操作技能对于使用“我的电脑”也同样有效。对文件的管理包括:
(1)创建一个或多个文件夹
(2)更改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名子
(3)复制一个或多个文件和文件夹
(4)删除一个或多个文件和文件夹
(5)移动一个或多个文件和文件夹
3.4.1 有关文件操作的基本概念
1.文件与文件夹
在计算机中,文件是一组按一定格式的相关信息的集合。一个程序、一幅画、一篇文章、一个通知等都可以是文件的内容。它们都可以以文件名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和光盘上。
从计算机的角度看,文件可分为程序文件、程序辅助文件和数据文件。
2.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为了识别与组织管理文件,必须对文件命名。在Windows2000中,文件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要求。
文件的命名规则:
文件全名由文件名与扩展名组成。一般情况下,文件名与扩展名中间用符号“.”分隔。
文件名的格式为:文件名.扩展名
文件名可以使用汉字、西文字符、数字、部分符号。
不能使用以下字符命名:“ 、 ! 、 、 , 、 *,这些字符在系统中另有用途。
说明:文件名命名最好能体现文件的内容。扩展名指明文件的性质和类别(扩展名一般由系统指定)。
3.文件的类型
在Windows 所在的文件夹中存放着Windows系统的所有文件,了解这些文件的类型和作用对维护自己的Windows系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请看表3-1。
程序文件:用于执行某种任务的文件。
支持文件:用于支持程序文件的辅助文件。
文本和文档文件:由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信息记录文件。
图像文件:由图像处理文件生成的可视信息文件。
多媒体文件:记录声音、影视等信息的文件。
字体文件:支持文本记录的字符形式文件。
注意:文件类型不同,图标也不同。
4. 通配符
通配符是一个键盘字符。Windows操作系统规定了两个通配符即星号“*”和问号“ ”。当用户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时,可以使用它来代替一个或多个字符。
例1:用户要查找D盘中的所有Word文档文件,文件名可在用下列形式表示:*.doc
例2:用户要查找A盘中以F开头6个字符的VC++源程序, 文件名可在用下列形式表示: F .cpp
5.对象
在Windows 2000中,对象是指系统直接管理的资源。如驱动器、文件、文件夹、打印机、系统文件夹(控制面板、我的电脑、网络邻居、回收站)等。
6.驱动器
驱动器是查找、读取磁盘信息的硬件。驱动器分为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每个驱动器都用一个字母来标识。通常情况下软盘驱动器用字母A或B标识;硬盘驱动器用字母C标识。如果硬盘划分了多个逻辑分区,则各分区依次用字母D、E、F…等标识。光盘驱动器标识符总是按硬盘标识符的顺序排在最后,通常用字母F或G或H…标识。
3.4.2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Windows 2000和以前的Windows版本一样提供了两个管理资源的应用程序即“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本地资源包括硬盘、软盘、文件、文件夹、控制面板和打印机等。网络资源包括映射驱动器、网络打印机、共享驱动器和文件夹、Web页等。本节主要以“资源管理器”为主来介绍它的文件的操作方法。
在Windows 2000中,增强了“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功能,统一了操作界面、统一的Web风格、统一的操作方法,使用户操作更简便。
1.“我的电脑”
“我的电脑”窗口包含计算机上所有磁盘驱动器的图标、控制面板图标。若用户安装了打印机,还会有打印机的图标。 如图3-26所示。
对“我的电脑”窗口的说明:
双击任何一个磁盘驱动器的图标,就可以打开这个磁盘的窗口,显示其中包含的文件和文件夹。
如果要双击“工具栏”中的“文件夹”按钮,将显示两个窗口。一个为树型文件夹窗口,另一个为所选磁盘或所选文件夹的内容窗口。
例如双击D盘图标,右边窗口将显示该磁盘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左边显示则是所选定的文件夹的内容。如图3-27所示。
对“我的电脑”窗口的说明:
双击控制面板图标即可打开控制面板窗口。该窗口包含各种系统设置的工具,可以设置计算机的各种系统设备,改变它们的工作方式。
如果单击硬盘图标,则会显示硬盘的大小,已用的存储空间和可用的存储空间。
如果选择了某个文档,则会显示文档类型、修改时间、属性和作者。
如果选择了媒体文件:对于图形图像文件,则可以看到其内容;对于声音或视频文件,则可以直接在预览位置播放;对于HTML文件,则可以看到缩略图,非常方便。
2.“资源管理器”
启动“资源管理器”的具体操作: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屏幕显示“程序”级联菜单。
单击“程序”级联菜单下“附件”中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选项,即可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如图3-28所示。或使用鼠标右键单击“开始”按钮,出现快捷菜单,然后选择快捷菜单中的“资源管理器”选项即可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
3.4.3创建文件夹
具体操作:
选中需要创建新文件夹的位置,如桌面、文件夹。
在“文件”菜单上选择“新建”命令或击右键,出现“新建”的子菜单。
在所显示的框中键入新文件夹的名称,所起的文件名最多包含255个字符,然后按Enter。
创建文件夹的位置:桌面、软盘和硬盘。
3.4.4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与撤消
1.选定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在对文件或文件夹操作之前,首先要选定文件或文件夹,一次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文件或文件夹,被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以高亮显示。
具体操作如下:
选定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要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即可。选定全部文件或文件夹按:Ctrl+A。
选定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第一个要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Ctrl键不放,单击要选择的其他文件或文件夹选项即可。
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第一个要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Shift键不放,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则在这两项之间的所有文件或文件夹将被选定,并且以高亮显示选定区域。
反向选定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反向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有时,在一个文件夹中要选定的文件很多,而只有几个不选时,可以先选择不需要选定的文件,然后再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反向选定”命令进行选定。
选定驱动器:单击要选定的驱动器图标即可选定该驱动器。
2.撤消选定
用键盘撤消选定的方法:
若要撤消一项选定,则先按住Ctrl键,然后单击要取消的项目即可。
若要撤消多项选定,则先按住Ctrl键,然后分别单击要取消的项目即可。
用鼠标撤消选定的方法:
用鼠标单击所选内容之外的任何地方。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4.5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1.使用菜单命令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2.使用快捷键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3.使用鼠标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提示:拖动的方法适用于可以同时在屏幕上看到源和目标文件或文件夹的情况。如果在一个窗口中不能同时看到源和目标的位置,可以单击工具栏中的“文件夹”按钮,展开树型文件夹,或拖动滚动块使被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和目标位置均可见,然后再进行移动操作。
3.4.6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
1. 使用菜单命令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2.使用快捷键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3.使用鼠标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具体请看大屏幕。
注意:拖动的方法仅适用于可以同时在屏幕上看到源和目标位置的情况。如果在一个窗口中不能同时看到源和目标的位置,可以单击工具栏中的“文件夹”按钮展开树型文件夹或拖动窗口中间的滚动块使源和目标位置均可见,然后再进行复制操作。
3.4.7 发送
具体操作步骤:
选定要复制的文件或文件夹。
右击要复制的文件或文件夹,出现“发送”快捷菜单。
选“发送”命令,即可将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拷贝到软盘上。
说明:发送文件或文件夹时只发送复件,原始文件或文件夹仍保留在原来的位置。
3.4.8 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用户文件名的命名规则,最好能体现文件的内容或作用,使用户一目了然文件的用处。但有时根据需要,对已经存在的文件或文件夹名重新命名。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具体操作方法有:
(1)使用文件菜单重新命名文件或文件夹名
(2)使用鼠标重新命名文件或文件夹名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4.8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在计算机中,文件和文件夹都存储在磁盘和光盘中,如A盘、C硬盘、G网络驱动器等。要快速查找到用户所需要的某个文件或文件夹,可使用“开始”菜单上的“搜索”命令进行查找,也可以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中完成查找操作。
具体方法如下:
(1)单击“开始”菜单中的搜索命令。
(2)单击“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工具栏中的“搜索”按钮。
3.4.10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方法:
使用菜单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使用鼠标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使用快捷键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永久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具体操作方法:
先选定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选择一种删除命令或删除方法即可
3.4.11使用回收站
回收站是一个系统文件夹。其作用是把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临时存放一个特定的磁盘空间中即“回收站”。对回收站可以进行下列操作:
(1)根据用户需要,可以设置“回收站”的大小;
(2)删除文件或文件夹时不将其移入“回收站”;
(3)用户想恢复某个文件或文件夹时,可以从“回收站”中恢复;
(4)如果确实不想再保留“回收站”中的文件或文件夹,可以彻底删除。
3.4.12查看并设置文件的属性
在Windows 2000中,文件和文件夹都有各自的属性,属性信息包括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大小、位置、创建日期、只读、隐藏、存档等属性。根据用户需要可以设置或修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了解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利于对它的操作。
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有:
(1)文件类型
(2)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3)文件夹中所包含的文件和子文件夹的数量
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
(4)最近一次修改或访问文件的时间
根据文件或文件夹的类型的不同,系统也可以显示下面的附加信息:
(5)如果该文件夹是共享的,则“共享”选项卡列出了其他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文件夹内容时必须使用的共享名。
(6)“安全”选项卡列出了可以修改、读取和执行,列出文件夹内容、写入文件或文件夹或者进行只读访问的其他用户。
(7)“摘要”选项卡列出了由用户提供的有关该文件的信息,包括标题、主题、类别和作者。
3.4.13设置文件或文件夹的只读属性
具有只读属性的文件或文件夹,用户只能浏览其内容而不能修改其内容。通常情况下是把用户的某个文件或文件夹、网络的共享文件夹以及共享驱动器设置为只读属性。
设置只读属性的具体操作:
选定某个文件或文件夹。
右击所选的文件或文件夹,出现一个快捷菜单。
在快捷菜单中,单击“属性”命令,出现“属性”对话框。
在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只读”复选框。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注意:对于系统文件的属性,用户最好不要修改其属性。
3.5 Windows 2000对磁盘的管理
3.5.1 查看磁盘空间
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磁盘空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安装比较大的软件时,首先就要检查各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一般是将系统软件安装在C盘,其他软件安装在D、E、F等盘。具体操作:
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单击某磁盘驱动器图标,在右边将显示该磁盘驱动器的存储空间及使用情况。
3.5.2 格式化软盘
格式化磁盘就是在磁盘上建立可以存放文件或数据信息的磁道和扇区。一个新的没有格式化的磁盘,Windows 2000和应用程序将无法向其中写入文件或数据信息。所以,新买来的软盘或硬盘在使用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格式化,然后才能存放文件。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对磁盘格式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选择:
(1)“快速”:表示将删除盘上所有内容,但不检测坏的扇区。只有磁盘在此之前曾格式化 过,此选择才起作用。
(2) “完全”:表示进行一次完全的格式化操作。第一次格式化磁盘时,要选择该项。如果想对已用的盘检查一下,并将上面的坏磁道标记出来,也可以选择此项。
(3)“只复制系统文件”:表示向一个已格式化好的软盘复制系统文件,磁盘上的原有文件 不被删除。复制后该软盘可作为启动盘。
(4)“卷标”:为指定执行格式化的磁盘命名,或改变原来的名称,就好象在磁盘贴上了内部标签。
(5)“完成时显示摘要”:格式化完成后,显示磁盘容量以及使用空间或其他信息。
3.5.3 复制软盘
“复制软盘”的功能可在一个软盘驱动器上将一张软盘中的数据拷贝到另一张软盘中。 具体操作:
将目标盘插入驱动器。
在“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用鼠标右击软盘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复制软盘”命令,打开“复制磁盘”对话框。
单击“开始”按钮,进行读取源盘操作;根据提示插入目标盘,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开始进行写入目标盘操作。
复制完成后,“复制磁盘”对话框仍保留在屏幕上,如果需要复制另一张软盘,则将其插入驱动器,然后单击“开始”按钮即可。
3.5.4 制作安装启动盘
如果没有安装启动盘,可以自行创建。当硬盘不能自动启动时,可用安装启动盘来启动计算机。
将一张空白并已格式化过的磁盘插入软驱中,并在CD-ROM驱动器中插入Windows 2000光盘。
需要四张1.44MB空白、并己格式化的3.5英寸磁盘。将它们标记为“安装磁盘1#”、“安装磁盘2#”等等。
单击“开始”,然后单击“运行”按钮。
在提示符下,键入下列命令:
E:\bootdisk\Makehoot.exe a:
按屏幕出现的提示进行后面的操作。
3.5.4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是Windows 2000提供的磁盘工具之一。该工具可以主要使文件存储在连续的磁盘的蔟中,重新安排文件和硬盘上的末用空间,以提高文件的访问速度。
对文件的复制或删除可能保存在不连续的簇中,并通过文件分配表来读取文件。这种文件的存放使得文件的读取需要更长的时间,也使得磁盘上出现了许多不连续的簇,即磁盘碎片。定期整理磁盘碎片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3.6更改Windows 2000设置
在Windows 2000的“控制面板”窗口中,“日期/时间”应用程序用于更改系统的日期和时间。
3.6.2设置屏幕保护
如果屏幕的图像长时间没有改变,就容易造成显示器老化。在Windows 2000中,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既没有按键输入,也没有移动鼠标,那么屏幕保护程序将在屏幕上显示不断变化的图形或图片。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显示器的老化。
具体操作请看大屏幕。
3.6.3设置个性化桌面
Windows2000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不同用户对Windows的桌面有不同的要求。Windows2000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设置桌面。本节将介绍如何设置桌面背景、创建快捷方式以及更换桌面上小图标的图案等。
具体操作方法:
1.设置桌面背景
2.更改桌面图标
3. 创建快捷方式
3.6.4活动桌面
在Windows 2000中,允许用户从Web页或频道中把“活动的内容”移到桌面上。例如,可以将内容不断更新的北京新闻主页或喜欢的网站主页放在桌面上的合适位置,或者将用户喜爱的联机报纸用作桌面墙纸。具体操作:
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显示快捷菜单。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屏幕出现“显示属性”对话框。
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单击“Web”选项卡,屏幕显示“Web”对话框。
在“Web”选项卡中,选中“在活动桌面上显示Web内容”复选框。
单击“新建”按钮,显示如图5- 7 所示的“新建Active Desktop项”对话框。在“位置”栏中输入Web页的地址(URL),如:http://www.bupt.,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单击“确定”后,在“显示属性”的“Web”选项卡中的列表框增加了一项内容:
http://www.bupt.
选定该新建项,单击“应用”按钮,然后就会发现桌面多了一个窗框,里面就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主页。
3.活动桌面设置完成后,如果想调整该窗框的大小,只需用鼠标拖动其边框即可。
当已经在活动桌面上建立了几个Web的内容,只需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其他的Web内容。同时在该菜单中选择“同步”项,可以对桌面内容进行切换。
3.7 Windows2000对打印机的管理
Windows 2000提供了强大的打印机管理系统。打印机管理系统提供了安装、设置和删除打印机的功能正确的安装、设置完成后,就可以很方便的在本地打印机或网络打印机。
3.7.1安装、设置和删除打印机
1.安装打印机
安装打印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本地安装打印机;另一种是通过网络安装打印机,打印时要通过打印服务器打印。
1.安装本地打印机
自动检测安装本地打印机:
单击“开始”,选择“设置”中的“控制面板”。
在打开的“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机”窗口。或者单击“开始”菜单的“设置”选项下的“打印机”选项,或双资源管理器中的“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机”窗口。
双击“添加打印机”图标,显示“添加打印机向导”对话框。
安装本地打印机:
单击“添加打印机向导”对话框中的“下一步”按钮,显示“本地或网络打印机”对话框,如图3-1所示。
单击选择“本地打印机”单选项,并选择“自动检测我的打印机”复选框,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单击“是”按钮,屏幕显示“发现新硬件”信息窗口,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根据每个向导对话框中的提示进行操作,至至完成。
提示:在安装过程中,从“添加打印机向导”对话框中选择打印机端口Lpt1;从“制造商”列表框中选择打印机的厂商名称,在“打印机”列表框中选择相应的打印机型号及名称等。
系统自动安装完毕后,显示“系统设置改变”对话框。
单击“是”按钮系统重新启动,安装完毕。打印机的图标将出现在“打印机”文件夹中。
2.安装网络打印机
右击“打印机”图标,出现快捷菜单,然后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共享命令”,出项图3-2的窗口;
单击选择“共享为”项,然后打击“确定”按钮即可将该计算机设置为网络打印机。
安装网络打印机:
在“共享打印机”列表框中选择要连接的打印机,单击“下一步”,出现设置默认打印机的对话框。如果没有安装本地打印机,可以将该网络打印机设置为默认打印机。
单击“下一步”按钮,再单击“完成”按钮,完成网络打印机的连接。
注意:如果没有登录到运行Active Directory 的Windows 2000域中,那么“在目录中寻找打印机”选项将不能可用。
3.删除打印机
具体操作: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机”窗口。
选择所要删除的打印机图标,单击窗口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删除。
3.7.2 配置打印机
在安装完打印机之后,需要对所安装的打印机进行配置。
设置网络打印机:
单击“开始”菜单中“设置”选项下的“打印机”命令,打开打印机窗口。
右击“打印机”图标,显示快捷菜单。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 ;
在打印机属性对话框中设置以下选项:
常规:设置打印机的备注和打印测试标准页。
共享:设置当前打印机是否共享。
端口:添加和删除打印机的端口、安装新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和设置后台打印等。
高级:设置可使用此打印机的时间、优先级、更改驱动程序、打印质量、页数、打印处理,以及打印管理等。
在打印机属性对话框中设置以下选项:
安全:可以设置各个用户的使用权限。
设备设置:可以设置纸张输入盒的纸张类型、手动送纸纸张类型、替换的字体、打印机内存等。
设置完毕后单击“应用”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
3.7.3 指定默认打印机
具体操作:
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控制面板”图标,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机”窗口。
在“打印机”窗口中有多台打印机图标,右击要作为默认打印机的打印机,然后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为默认打印机”命令,一个复选标记出现在默认打印机文件夹的旁边。
3.7.4 共享打印机
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打印机的共享。具体设置过程如下。
具体操作:
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控制面板”图标,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双击“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机”窗口。
右键单击要共享的打印机,然后单击“共享”命令。
3.7.5管理和使用打印机
1.显示打印机的打印状态
具体操作:
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设置”选项下的“打印机”命令,打开“打印机”窗口。
双击“打印机”图标,显示打印机的打印状态。
2.暂停打印任务
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打印状态窗口。
在“打印状态”窗口中,单击需要暂停打印的打印任务。
单击“打印机”菜单中的“暂停打印”命令即可暂停打印任务。
3.删除打印任务
取消一个或多个作业的操作:
双击“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状态窗口。
在“打印状态”窗口中,选择所要删除的打印机作业。
单击“文档”菜单中的“取消”命令即可 。
4.清除所有的打印作业的操作
双击“打印机”图标,打开打印状态窗口。
单击“打印机”菜单中的“取消所有文档”命令。(共116张PPT)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2.1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
硬件与软件
所谓“硬件”是指组成微型机的所有实体部件。例如键盘、显示器、主机、器件、电阻等。
所谓“软件”是指建立在硬件基础之上的所有程序和文档的集合。
2.微处理器(简称CPU)
CPU的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单元,又称中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计算机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制成的集成电路器件简称为CPU,是整个微型机系统的核心部件。
通常,把CPU的型号作为各种档次微型机的型号的总称。例如,Pentium Ⅲ(奔腾Ⅲ)微型机,其实Pentium Ⅲ就是CPU的型号。有的微处理器中也包含部分存储器,如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时钟频率与CPU的
主频、外频、倍频
(1) 所谓“时钟频率”是指诸如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的时钟震荡频率,通常以赫兹Hz,千赫兹KHz等单位。
(2)所谓“主频”是指CPU的时钟频率,英文全称为CPU Clock Speed。它是衡量CPU运行速度的最重要的指标。例如,Pentium Ⅲ 850,其中的850指的就是CPU的主频850M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面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
(3)所谓“外频”是指CPU的外部时钟频率又叫外频。所谓“倍频”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主频=外频x倍频。
4. 高速缓存(Cache)
CPU在进行运算时,所需的指令和数据都是从内存中读取的。由于CPU的速度要比内存快很多,因此,CPU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减少这种等待时间,制造商在CPU和内存之间增设了高速缓存(Cache),它的读取速度比系统内存快很多,在高速缓存中保存着CPU近期执行程序时所使用的内存副本,因而CPU执行程序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从高速缓存中获得,这样大大提高了CPU工作效率。
高速缓存分为:一级高速缓存和二级高速缓存。(1)一级高速缓存与CPU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以速度和CPU一样快。但这种设计成本很高,一般只安装几十KB。
(2)二级高速缓存一般做在主板上静态内存(SRAM),价格也很高,因此系统中一般只安装几百KB。
5.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微型机或电脑。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备上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以及系统总线(包括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和总线接口等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
6.微型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并配备相应的外围设备和系统软件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7.BIOS
BIOS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缩写。它其实是一个程序,主要用于控制管理系统信息设置程序、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反馈回系统安装的设备类型和数量等信息,是微机主板必不可少的初始化程序。
BIOS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个只读存储器(ROM)芯片。
8.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于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信息和用户设定的某些参数。CMOS RAM由主板上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和更新可通过开机时特定的按键实现(一般是Del键)。进入BIOS设置程序可对CMOS进行设置,一般CMOS设置习惯上也叫做BIOS设置。
2.2 微机系统的
组成、结构与配置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一种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动、高速处理和存储的电子设备。
微型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如下图所示。
微型计算机系统如图2-1所示:
1.硬件系统
在微型机系统中,硬件系统是指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各功能部件的集合。而软件系统是微机系统的各种程序的集合。硬件部件是微型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任何软件都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之上的。离开了硬件,软件一事无成。如果把硬件系统比做微机的躯体,那么软件系统就是微机的头脑和灵魂。这两者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2.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指在硬件系统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它是为了充分发挥硬件结构中各部分的功能和方便用户使用微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软件系统结构如图2-2所示。
软件系统结构如图2-2所示。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作为软件研究开发工具的编译程序、调试程序、装配程序和连接程序、测试程序等。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中的核心软件,对微机进行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处理器管理等,以提高系统使用效能和方便用户使用微型计算机。
注意: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但是所有的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安装运行。
微机中必须装入操作系统才能工作。当用户打开微机电源时,微机就能启动,就是因为微机中已经安装了Windows2000操作系统系统软件。
语言处理程序:
语言处理程序包括: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等。
计算机只能接受机器语言程序。例如,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无法执行,必须经过“翻译程序”将它们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语言处理程序就是完成这种“翻译程序”的软件。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针对大量数据的处理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至今仍不断地发展。主要是面向解决数据处理的非数值计算问题,目前主要用于图书馆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处理。
数据库的特点:数据量大,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排序、统计等。
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组成。
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Visual FoxPro、SQL Server 、Oracal、SyBase和MySQL等。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用户自己开发或外购的满足用户各种专门需要的应用软件包。如图形软件、Word2000文字处理软件、财会软件、计划报表软件和辅助设计软件Auto CAD和模拟仿真软件等。
近年来,由于软硬件功能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以软硬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2.2.2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微机的制造技术从微机出现到今天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在基本的结构方面仍沿用冯·诺依蔓设计的传统结构。微机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五部分。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如图2-3所示。
2.微型计算机的外部结构
从外观看微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主机
(2)显示器
(3)键盘
(4)鼠标
微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4所示。
2.微型计算机的外部结构
2.2.2主机
主机是微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主机板、微处理器、内存条、I/O扩展槽和各种接口等。下面分别介绍主机的各个硬件及其功能。
1.主机板
主机板又称为系统主板,是位于主机箱内一块大型多层印刷电路板。如果把CPU比作微机的心脏,那么主板就是血管神经等循环系统。在微机的主板上有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6~8个长形扩展槽(用于插接显示卡、声卡等),还有内存扩充插槽,用来插扩充内存的内存条。它们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交换数据。
微机采用了总线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工艺简单、扩展性好,提高了微处理器与内存和外设之间信息传输的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主机板图:
~
2.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它是微机系统重要的元件。但不同的CPU需要搭配不同的主板。在早期的微机系统里,CPU都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到了486时代,为了便于微机升级,将焊接的CPU改装成能插拔的CPU。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项:时钟频率和字长。
P4-2.4G Intel CPU图:
(1)运算器
运算器的主要部件是算术逻辑单元,是计算机对数据加工处理的部件。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进行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主要完成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异或、逻辑比较等。
(2)控制器
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确定指令类型,并对指令进行译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负责向其他各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保证务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完成各种操作。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程序计数器、操作控制器等组成。
3.内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信息的部件。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原始的输入数据、经过初步加工的中间数据以及最后的结果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它是微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区,待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必须先从外存储器装入内存储器后才能执行。
内存包括: RAM随机存储器
ROM只读存储器
内存条:
(1)衡量内存储器的指标:
衡量内存储器的指标包括存储容量、存储速度和价格。
微机的程序和数据必须装入内存(RAM)才能运行,因此内存的大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程序的运行。现在的微机中使用RAM是一个一个的内存条,引脚数有72线和168线,内存容量为128M或256M,内存速度为80ns、70ns、60ns等。
(2)随机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RAM又称为读/写存储器或内存,通常所说的微机内存容量就是指内存RAM的容量。用于存储待执行的程序或待处理的数据。
内存RAM的特点:断电后程序和数据会全部丢失。
除了主板上的RAM条外,许多板卡(显示卡、网卡)上也使用RAM芯片,如显示内存可以作为CPU与显示器之间数据传输的中转站,从而加快显示信息的速度。
(3)RAM分类:
RAM可分为静态SRAM和动态DRAM两大类。
所谓动态DRAM是靠MOS电路中的栅极电容来记忆信息的。由于电容会放电,所以需要定时充电以维持存储器内容的正确。例如每隔2ms刷新一次,因此称之为动态DRAM。目前,微机上配置的主存储器均采用动态DRAM,其接口多为168线的DIMM类型。
所谓静态DRAM是靠双稳态触发器来记忆信息的。由于它没有电容放电造成的刷新问题。只要有电源正常供电,就能稳定地存储数据,因此称之为静态SRAM。
目前,常见的有两种DRAM,一种称为EDO(ExtendDataOutput)动态内存,另一种则是SDRAM(同步动态内存)。EDO内存是在原先的普通DRAM之后出现的,它的存取速度等性能比普通DRAM有了很大的提高。SDRAM是继EDO之后出现的,它采用同步技术,使内存工作频率与系统的外部总线频率相同,性能又有了很大的提高。SDRAM内存条是168脚的,比EDO要长许多,而且没有成对使用的限制,插几条都可以。
(4) 只读存储器ROM
主机板上有只读存储器ROM芯片,ROM所存储的信息在制造时就固化在ROM中,使用时只能读不能写。例如CMOS芯片就是一块只读存储器ROM芯片。
特点: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断电后程序和数据不会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通常分为EPROM(Erasablly Programmable ROM可擦写的只读存储器)和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来存储BIOS程序。EEPROM可以以字节为单位重复写入,而EPROM必须将数据全部冲掉才能写入。现在,BIOS所用的ROM一般是Flash ROM,它可以看成EEPROM的一种,两者的界限并不很明显。
4.输入/输出接口
什么是输入/输出接口?
在机器内部,各个部件是通过总线连接;对于外部设备,则是通过总线连接相应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电路,然后再与输入/输出设备设备连接。一般接口电路又叫适配器或接口卡。接口卡是一块印刷电路板,它是系统I/O设备控制器功能的扩展和延伸,因此,也称为功能卡。
常见的接口卡有:显示卡、声卡、网卡。
接口卡的作用:
CPU与外部设备的工作方式、工作速度、信号类型都不相同,通过接口电路的变换作用,把两者匹配起来。接口电路中包含一些专业芯片、辅助芯片以及各种外部设备适配器和通信接口电路等。不同的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连都要配备不同的接口。现在常用的几中接口卡都做成标准件,以便于选用。
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一种是串行方式,另一种是并行方式。
串行方式是按二进制位逐位传输,传输速度较慢,但省器材。
并行方式一次可以传输若干个二进制位的信息,传输速度比串行方式快,但器材投入较多。在微机内部都是采用并行方式传送信息。微机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两种方式均有采用。
(1) 串行接口
微型机中采用串性通信协议的接口称为串行端口,也称为RS-232接口。一般微型机有两个串口,被标记为COM1和COM2。微型机中使用串口的设备主要有鼠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和调制解调器等。
(2)并行接口
并行端口简称为“并口”,用一组线同时传送一组数据。在微型机中,一般配置一个并行端口,被标记为LPT1或PRN。微型机中使用并行端口的设备主要有打印机、外置式光驱和扫描仪。
(3)ISA接口
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标准是IBM 公司1984年为推出PC/AT机而建立的系统总线标准,所以也叫AT总线。它是对XT总线的扩展,以适应8/16位数据总线要求。它在80286至80486时代应用非常广泛,以至于现在奔腾机中还保留有ISA总线插槽。
ISA系统总线接口是微机上即将要淘汰的接口,由于许多如声卡,MODEM等老设备还是离不开它,所以VIA的主板芯片组依然提供了对它的支持。
(4)PCI接口
PCI是系统总线接口的国际标准。目前,PCI接口的最大传输率可达266Mbit/s。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接口大部分为PCI接口。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插槽是主板上最常见的接口插槽,它是由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它定义了32位数据总线,且可扩展为64位。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
PCI总线主板插槽的体积比原ISA总线插槽还小,其功能比VESA、ISA有极大的改善,支持突发读写操作,可同时支持多组外围设备。其功能比VESA、ISA有极大的改善,支持突发读写操作,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s,可同时支持多组外围设备。
(5)AGP图形加速接口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AGP接口是近几年主板上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接口之一。它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该接口让视频处理器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经过窄带宽的PCI总线而形成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而且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
AG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AGP1X/2X/PRO/4X/8X等等阶段,其传输速度也从最早的AGP1X的266MB/s的带宽发展到了AGP8X的2GB/S。
(6)USB接口
USB接口即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硬件标准的接口,用于外部设备。 USB能使相关外设在机箱外连接,允许“热插拔”(连接外设时不必关闭电源),实现安装自动化。它比传统串口快100倍,能提供的传输速率最高达12Mbps。例如,扫描仪、鼠标、调制解调器、游戏控制和键盘等。
5.总线和扩展槽
(1)总线
总线:微机各功能部件相互传输数据时,需要有连接它们的通道,这些公共通道就称为总线(BUS)。一次传输信息的位数则称为总线宽度。
内部与外部总线:CPU本身也有若干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之间也是通过总线连接,通常把CPU芯片内部的总线称为内部总线,而连接系统各部件间的总线称为外部总线或称为系统总线。
总线的分类:
的不同,可将总线分为: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
用来传输数据信息,它是CPU同各部件交换信息的通道。数据总线都是双向的,而具体输送信息的方向,则由CPU来控制。
地址总线:
用来传送地址信息的,CPU通过地址总线把需要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或外部设备的地址传送出去。
通常地址总线是单方向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与寻址的范围有关,即决定了寻址的范围,如寻址1MB的地址空间,就需要有20条地址线。
控制总线:
控制总线来传输控制信号,以协调各部件的操作,它包括CPU对内存储器和接口电路的读写信息、中断响应信号等。
(2)扩展槽
目前,微机均采用总线结构将各部件组成一个系统。主机与其它外围硬件是以扩充总线相连的,一般扩充总线在主板上的接口称为扩展槽。扩展槽主要用于插接各种功能的板卡。目前,微机上主要使用两种总线扩展槽规格:
ISA总线扩展槽:
这是微机中使用最普遍的扩展槽,CPU与接口硬件之间数据传输速度为8MHz,数据总线的位数为16位。ISA总线是一种逐渐被淘汰的总线,存在它只是为了兼容已有的大量硬件产品,如ISA总线插卡。
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PCI扩展槽为白色、长度较短的插槽。它是Intel公司提出属于它自己的先进的局部总线。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数据总线达到32位(PCI2.0标准总线达到64位,总线工作频率66MHz),其最大的优点是简化主板与芯片组的设计。
PCI总线扩展槽:
2.2.4外存储器
软盘和硬盘是微机的外部存储器,磁盘驱动器则兼备了输入、输出两种功能,它们实现了对磁盘上记录信息的读、写操作。
一、软盘及软盘驱动器
一个完整的软盘存储系统是由软盘、软盘驱动器组成。软盘记录的信息是通过软盘驱动器进行读写的。软盘驱动器与主机的连接是通过将软盘驱动卡插入主板的某个扩展槽中,并用驱动卡专用连线将软盘驱动器与驱动卡连接在一起。
软盘:
目前微机所配置通用软盘驱动器大多数是3.5英寸的1.44MB薄型软盘驱动器,适用于1.44MB软盘。如图2-9所示。
1.软盘的结构和存储原理
3.5英寸软盘片是软盘的核心,是记录数据的载体,它由一种塑料物构成,表面涂着一层由铁氧化物构成的磁性材料。这与录音机中使用的磁带有点相似,盘片在软盘驱动器中水平旋转并通过磁头来读写盘片上的信息,写的过程是以电脉冲将磁头下方磁道上那一点磁化,而读的过程则将磁头下方磁道上那一点的磁化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信号的强弱来判断为“0”还是“1”。
2.软盘格式化的原理
软盘只有经过格式化后才可以使用。格式化是为存储数据作准备,在此过程中,软盘被划分为若干个磁道,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例如,3.5英寸软盘共有80个磁道,18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容量均为512个字节,两面的总容量约为1.44MB。软盘的容量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软盘的容量=记录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扇区
二、硬盘及硬盘驱动器
软盘具有使用携带方便等特点,但其存储容量小,读写速度慢,对大量数据的存储显得力不从心,而硬盘便具有解决以上问题的全部特点。硬盘作为微机系统的外存储器,它有着软盘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成为微机的主要配置之一。如图2-10所示。
1.硬盘的分类
从外形磁盘直径尺寸分有5.25英寸、3.5英寸、2.5英寸和1.8英寸等。从存储容量上分有8.4GB、10GBG、20GB、30GB等。从接口分有IDE、EIDE、ATA2、SCSI接口。其中SCSI接口硬盘主要用在服务器上。EIDE、ATA2是在IDE作了改进的接口,其传输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硬盘的结构和存储原理
u 硬盘与软盘的工作原理相同。硬盘一般由多个盘片固定在一个公共的转轴上,构成盘片组。微机上用的硬盘采用了温彻斯特技术,它把硬盘、驱动电机、读写磁头等组装并封装在一起,成为曼彻斯特驱动器。硬盘工作时,固定同一个转轴上的多张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甚至更高的速度旋转,磁头在驱动马达的带动下在磁介质盘做径向移动,寻找定位,完成写入或读出数据工作。
硬盘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及高级格式化后即可使用。
u
3.硬盘的存储容量
硬盘片以硬质的铝合金片为片基,并涂上精细磁性材料制作而成。磁盘表面也以转轴中心为圆点,被均匀地划分为若干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称为磁道。不同记录面上相同直径的磁道在垂直方向构成同心圆柱,称为柱面,柱面数等于磁道数。每个磁道同样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容量均为512字节。因此,硬盘的容量可用下式计算:
硬盘容量=记录面数×柱面数×扇区数/磁道×字节/扇区
三、光盘与光盘驱动器
1.光驱分类
光驱是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外设,主要用来读取光盘上的信息。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播放CD、VCD的功能。
光驱按安装方式划分:有内置和外置式两种;
光驱按数据传输速度分:20速、24速、32速、40速、50速等等;
光驱按接口分类:IDE(或EIDE)接口和SCSI接口,一般来说,SCSI接口光驱性能比较好,但价格比较贵。
2.光盘的存储原理
光电存储介质俗称光盘。光盘上有许多可痕,光电读取设备中的光学读写头利用激光束投到光盘上,根据可痕的深浅不同,反射的光束也不同,来表示不同的数据。一张光盘可以存储650兆字节的数据。
3.光盘的分类
从光盘的使用特性来分:只读光盘、写一次光盘、可重写光盘三大类。
(1)只读光盘或称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
数据信息由生产厂家在制造时写入到光盘中,该光盘可反复进行读操作,但不能进行写操作,即光盘中的数据不能更改或删除,而是永久保存。由于这种光盘具有ROM性质,因此又称为CD-ROM。目前广泛使用的是CD-ROM光盘。
(2)一次性写入光盘
一次性写入光盘,可以由用户写入信息,但只能写一次,不能抹除和改写。这种光盘的信息可反复读盘上的信息。
(3)可擦写型光盘
可擦写型光盘,用户可自己写入信息,也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抹除和改写,就像使用磁盘一样反复使用。可擦写型光盘需要插入特殊的光盘驱动器进行读写操作,它的存储容量一般在几百MB至几个GB。
2.2.4输入设备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一、键盘的功能及使用
键盘是微机必备的输入设备。用来向微机输入命令、程序和数据。
1.键盘的工作原理
键盘由一组按阵列方式装配在一起的按键开关组成,不同开关键上标有不同的字符,每按下一个键就相当于接通了相应的开关电路,随即把该键对应字符代码通过接口电路送入微机。键盘是通过一根电缆线与主机相连接。这条电缆中包括了四条线:+5伏电源,地线和两条双向信号线。
2.键的排列
键盘上键位的排列是有一定的规律。键位的排列与键位的用途有关,按用途可分为:主键盘区、功能键盘区、全屏幕编辑键盘区和小键盘区。
主键盘区和功能键盘区:
主键盘区又称为标准英文打字机键盘区,它的英文字母排列与英文打字机一致。各种字母、数字、运算符号、标点符号以及汉字等信息都是通过在这一区域的操作输入计算机的。
功能键盘区包括12个功能键F1至F12。功能键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下,其功能是不同的,具体功能由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来定义。
编辑键盘区与数字小键盘区:
编辑键盘区在主键盘和数字小键盘的中间。该键包括4个光标移动键和6个编辑键。
辅键盘区包含数字小键盘和编辑键。数字小键盘位于键盘的右部。该区的键起着数字键和光标键的双重功能。小键盘上标有“Num lock”字样的键是一个数字/编辑转换键。当按下该键时,该键上方标有“Num lock”字样的指示灯发亮,表明小键盘处于数字输入状态,此时使用小键盘就可以输入数字;若再按下““Num lock”键,该指示灯熄灭,表明小键盘又回到编辑状态,小键盘上的键变成了光标控制/编辑键。
常用键的功能及使用:
《Shift》为上档键。在输入上档字符时,先按住此键,再按下双字符键,即可输入上档字符。
《Caps lock》为大小写字母转换键。每按一下该键后,所有的字母键均转换一次大小写状态。
《Ctrl和Alt 》控制键。这两个键往往分别与其它键组合使用。用来表示某个控制和操作。其组合功能,由不同的软件系统来决定。
《Enter》回车键。每按一次该键,表示输入的信息行或命令结束,将光标移到下一行的行首输入或命令开始执行。
常用键的功能及使用:
《 Space》为空格键。每按一次该键,将在当前输入的位置上空出一个字符或汉字的位置,光标向右移动一格。
《backspace》为退格键。用来删除当前光标位置的字符,并将光标左移一个位置。连续按下此键可删除多个字符。
《Tab》跳格键。用来将光标右移到下一个制表位置。同时按下Shift键和Tab键时,将把光标左移到前一个制表位置。制表位的位置被设为8个字符间隔。
常用键的功能及使用:
《ESC》为强行退出键。在菜单命令中,该键用于退出当前操作状态,返回到原来操作的状态。
《 Shift》+《Print screen》为屏幕打印键。 同时按下Shift键和Print screen键,将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打印出来。
PgUp和PgDn屏幕翻页键。常用来实现光标的快速移动。
常用键的功能及使用:
《Ins和Insert》为插入键。用来在一行中插入字符,一个字符被插入后,光标右侧的所有字符将左移一个位置。再次按Ins键则返回替换状态。
《Del和Delete》为删除键。用来删除光前光标位置的字符,当一个字符被删除后,光标右侧的所有字符将左移一个位置。
光标移动键。按此键,光标将按箭头方向移动一格。
二、鼠标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1.鼠标的功能
鼠标是微机必备的输入设备。鼠标的主要功能是对光标进行快速移动,选中图像或文字的对象,执行命令等。
2.鼠标的分类
鼠标按其结构可分为七类:机械式、光电式、半光电式、轨迹球、无线遥控式、PDA
上的光笔、NetMouse等。目前机械式鼠标使用率最高,由于机械式鼠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所以被广泛应用。
机械鼠标的工作原理:
打开鼠标上面的圆盖,可看到整个印制电路板和一个实心的橡胶球,还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呈圆柱状的塑料传动轴靠在橡胶球上,在两条传动轴的顶端各有—个边缘有一圈缺口的光栅轮,光栅轮的两侧各有一个发光二级管和光敏三级管,它们共同构成鼠标的光电检测电路。当鼠标在平面上移动时,橡胶球带动横向和纵向的传动轴,与传动轴连接的光栅轮也同时旋转。发光二级管发出的光透过光栅轮的缺口被光敏三级管接收,没有缺口的地方不透光,随着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断变化,时断时续的光信号产生了两个在高低电平之间不断变化的脉冲信号,它们通过鼠标的控制芯片转换处理后被CPU接收并对其记数。互相垂直的传动轴分别对应着屏幕上的横轴和纵轴,脉冲信号的数量和频率决定了鼠标在屏幕上移动的距离和速度。
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
光电式鼠标的定位精度比机械式鼠标的定位精度高,是用户的首选输入设备。光电式鼠标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其中没有橡胶球、传动轴和光棚轮。要让光电式鼠标发挥出强大的功能,一定要配备一块专用的感光板。发光二级管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到下面的感光板上反射回来被光敏三级管吸收,另一部分光被感光板吸收而无反射,从而形成了高低电平交错的脉冲信号。
2.2.5显示器功能及工作原理
一、显示器
显示器是微机必不可缺少的输出设备。用户通过它可以查看微机的各种程序、数据、图形等信息和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中间结果、最后结果。
1.显示器的组成
微机的显示系统由显示器、显示卡和相应的 驱动软件组成。
2.显示器工作原理
目前,大多数显示器是以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o)作为将电信号转变为可见光信号的设备,采用光栅扫描方式形成图像。
显示器工作原理如下:
一个典型的光栅扫描式CRT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线圈、荫罩、荧光粉层和玻璃外壳部分组成。当显示器加电后,在电子枪和荧光粉层之间形成一个电势差为10000~ 30000伏特的直流加速电场,当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经过聚焦和加速后,在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按用户所需要的方向偏转,然后通过荫罩上的小孔射在荧光粉层上,经过高压加速后电子束所携带的动能的一部分便转化成光能,形成可见光。电子束先从左到右、再从上下,反复作快速的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一秒钟超过几十遍),由于荧光粉的余辉和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用户就感觉到在屏幕上形成了一幅幅的图像。
3.显示器为什么能显示出彩色的图像?
为了形成五彩摈纷的图像,屏幕上的荧光粉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刷上去的,而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点有机排列的,每—个荧光点就是一个像素。我们知道,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比例,可以合成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如果要显示某种颜色,首先要将这种颜色分解为红、绿、蓝三种颜色强度的信号,将信号输入电子枪,三支电子枪射出的强弱不同的电子束分别射在对应的荧光点上(红枪射红点,绿枪射绿点,蓝枪射蓝点),使荧光材料发出不同亮度或不同彩色的光而达到显示字符和图形的目的。
4.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像素
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形和文字是由许许多多的“点”组成的,我们称这些点为像素,点距就是屏幕上相邻两个像素点之间的距离,是决定图象清晰度的重要因素。点距越小,图象越清晰,细节越清楚。
。
4.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 点距
微机常见的点距有0.21、0.28、0.31和0.39毫米几种。0.21毫米点距通常用于高档的显示器。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是0.28毫米点距的显示器,这对于用户平常的工作和娱乐来说,已完全足够了。
4.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显示器屏幕上每行和每列所能显示的“点”数(像素数),分辨率越高,屏幕可以显示的内容越丰富,图象也越清晰。最高分辨率是显示器的一个性能指标,它取决于显示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最多可以显示的点数。目前的显示器一般都能支持1280×1024,1024×768, 800×600等规格的高分辨率。
(4)扫描方式
扫描方式有: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现在,隔行扫描的显示器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采用逐行扫描的显示器。
逐行扫描的优点:可以降低图象在高分辨率下的闪烁,提高显示质量。
国际VESA组织认为,用逐行扫描方式的垂直扫描频率达到75Hz时才能达到无闪烁,这可比电影的每秒24帧和电视的每秒25帧好多了。最近它又提出,最佳的无闪烁标准是逐行扫描的垂直扫描频率为85Hz。
二、显示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显示卡的基本结构
它是显示器与主机通信的控制电路和接口。显示卡的核心是图形处理芯片,它是显示卡上的CPU ,在它周围是显示内存和BIOS芯片等。当CPU有运算结果或图形要显示的时候,它首先告送显示卡,由显示卡的图形处理芯片把它们翻译成显示器能认的数据格式,并通过显示卡后面的一个15芯VGA接口和显示电缆传给显示器。不同的显示器需要不同的显示卡。常见的显示标准有:MDA、CGA、EGA、HGA、MCGA、VGA、SVGA、TVGA、AGP等。
2.显示卡的工作原理
目前,显示卡一般是按所使用的外部总线接口来进行分类,如PCI,AGP显示卡等。AGP总线目前实际应用时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266MBps~532MBps,是PCI总线的最高传输速率133MBps的2~4倍。这么高速的数据通道对于显示卡中的图形控制芯片和CPU、系统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流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PCI显示卡使用32位或64位的数据传送方式,一般具有图形图象加速、硬解压、视频输出等功能;即将取PCI而代之的AGP图形加速卡使用128位双总线结构,性能已超过了普通128位总线。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这里所说的位数并非指图形加速卡所用的外部I/O总线位数,而是指显示卡上图形加速芯片和显示内存之间的数据总线位数,也就是显示卡内部总线的宽度。一般情况下,该总线越宽,图形加速卡的性能也就越好,当然,也要考虑显示内存的因素。
3.显示的颜色
显示的颜色选项:16色、256色、增强色(16位)和真彩色(24位),目前一般微机出厂时都预置为16位色,即同时能显示65536种颜色,而真彩24位模式则可同时显示1670万种颜色,这基本涵盖了人眼所能识别的所有颜色;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作相应调整。
2.2.6打印机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1.打印机的功能
打印机是计算机重要的输出设备,由一根打印电缆与计算机上的并行口相连接。在微机系统中,可用打印机输出文字、表格、图形和图像等数据。
2.打印机的分类
按打印方式分类: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击打式打印机利用机械冲击力,通过打击色带在纸上印上字符或图形。非击打式打印机则用电、磁、光、喷墨等物理、化学方法来印刷字符和图形。
非击打式打印机的打印质量通常比击打式的高。
2.2.6打印机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3. 按其工作原理分类:
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1)针式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由走纸装置、控制和存储电路、打印头、色带等组成。打印头由若干根钢针组成,由钢针打印点,通过点拼成字符。打印时CPU通过并行端口送出信号,驱动打印针打击色带,使色带接触打印纸进行着色,而另一部分打印针不动,这样便打出字符。
常见的点阵打印机头有9针、24针。常见打印机型号有EPSONLQ-1600K 24针打印机。
2.2.6打印机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2)喷墨打印机
这种打印机不用色带,而把墨水储存于可更换的盒子之中,通过毛细管作用将墨水直接喷到纸上。喷墨打印机的打印质量较高、噪音小,家庭环境中常选这种打印机。
2.2.6打印机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3) 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由激光发生器和机芯组成核心部件。激光头能产生极细的光束,经由计算机处理及字符发生器送出的字形信息,通过一套光学系统形成两束光,在机芯的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鼓面上的磁刷根据鼓上的静电分布情况将墨粉粘附在表面并逐渐显影,然后转印到纸上。激光打印机打印质量高、速度快、噪音低。常见的激光打印机有HP LaserJet 6L系 列等。
2.2.7声卡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1.声卡的功能
声卡是多媒体计算机好一种重要的媒体。声卡的作用主要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音频信号输出,达到播放音乐的功能.目前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中配置了声卡和音箱,使计算机在处理声音信息方面的功能日益增长。
声卡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游戏、多媒体教育软件、语音识别,人机对话、网上电话、电视会议、CD唱片和VCD节目等,哪一样都离不开声卡,现在,声卡已成为所有多媒体计算机和大部分商用计算机的必配设备。
世界上最著名的声卡厂商是新加坡的创新公司(Creative).
2.2.7声卡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2.声卡的工作原理
声卡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麦克风和喇叭所用的都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所能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两者不能混用,声卡的作用就是实现两者的转换。从结构上分,声卡可分为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模转换电路两部分,模数转换电路负责将麦克风等声音输入设备采到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号;而数模转换电路负责将电脑使用的数字声音信号转换为喇叭等设备能使用的模拟信号,就这么简单。
Creative SoundBlaster Vibra128是一款PCI接口的2声道声卡。
2.2.8扫描仪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扫描仪是一种输入设备:主要用于输入图形和图像的专用设备。利用它可以迅速地将图形、图像、照片、文本输入到计算机中。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由线性CCD(电荷耦合器件)阵列组成的电子式扫描仪。常见的扫描仪为平板式和手持式扫描仪两种。
2.2.8扫描仪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扫描仪的原理:当它扫描图象时(一次只能扫描一行),光线从物体上反射回来,通过透镜射进CCD(电荷耦合器件)。CCD将光线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并且标出每个象素的灰度级,再由ADC(模数转换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每种颜色使用8、10或12位来表示,扫描后,通过Twain(扫描图像专用格式)格式保存在计算机里。
2.3指令系统、程序与语言
2.3.1计算机指令系统
一、指令
机器指令是指计算机每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控制信息。
一条指令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地址码。
操作码指明计算机应该执行的某种操作的性质与功能,地址码则指出被操作的数据(简称操作数)存放的位置,即指明操作数的地址。
二、指令系统
一台计算机有许多条指令,作用也各不相同,如算术逻辑运算、数据存取、数据传送、控制控制指令等,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三、程序
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指令构成程序,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位。
2.3.2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语言,也称为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交流信息的一种语言。就像人与人之间交往使用的是自然语言,而人与计算机的联系,必须使用计算机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1.机器语言
在计算机中,指挥计算机完成某个基本操作的命令称为指令。机器语言是一种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机器指令的语言。它是计算机唯一可以识别和直接执行的语言。
机器语言特点:机器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
,占用内存小、执行速度快。但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作,每条指令都是0或1的代码串,难记,难阅读,检查和调试都比较困难。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指用能反映指令功能的助记符来代替难懂、难记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的指令与机器语言指令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只不过机器语言指令直接用二进制代码,而汇编语言指令是用助记符。这些助机记(如加法指令ADD)一般是人们容易记忆和理解的英文缩写。
汇编语言源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出的程序称为汇编语言源程序,机器无法执行。必须用计算机配置好的汇编程序,把它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机器才能执行。
汇编语言特点:与机器语言比较在编写、阅读、记忆,调试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通用性也不够强,仍属于低级语言。汇编语言的汇编过程如下图所示。
3.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的表达接近于人们日常使用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并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常用的高级语言有Basic语言、FORTRAN语言、C语言、Pascal语言等。
高级语言源程序: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计算机中也不能直接执行,必须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才能执行。这种翻译过程称为编译。如图1-2所示。
高级语言特点:
高级语言是一种面向问题的计算机语言。在编写程序时,用户不必要了解计算机的内部逻辑,而是主要考虑解题算法和步骤,并把解题的算法和步骤通过语言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高级语言具有标准化程度高、便于程序交换、较易优化、计算速度高等优点。
2.4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方法
2.4.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干扰和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小程序。
2.4.2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1.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病毒将自身的复制代码通过内存、磁盘、网络等传染给其他文件或系统,使其它文件或系统也带有这种病毒,并成为新的传染源。
2.隐蔽性
隐蔽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寄生、传染及破坏过程不易被用户发现的能力。隐蔽性越好,病毒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就会越长,病毒的传染范围也就越广。
3.激发性
激发性是指病毒的发作都有一个特定的激发条件,当外界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发作的条件时,计算机病毒就被激活,并开始传染和破坏。激发条件可按设计者的要求,可以是某个特定的日期或时间、文件名、特定的程序或文件的运行次数及系统的启动次数等。
4.破坏性
破坏性指病毒在激发条件满足后,对计算机中的系统文件、数据文件的增、删、改、占有系统资源或对系统运行的干扰,甚至破坏整个系统。
2.4.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按破坏的程度分类
良性病毒
恶性病毒
2.按传染对象分类
系统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
3.按病毒入侵系统的方式分类
操作系统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
宏病毒
2.4.4 病毒的检测、清除和预防
1.计算机病毒的检测
判断计算机是否染上病毒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各种正版的杀毒软件来检验。也可以通过观察计算机所出现的异常情况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清除病毒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正版的计算机杀毒软件或手工杀毒。一般常用的杀毒软件有KV30000、瑞星2003、金山毒霸2003等软件。
3.计算机病毒预防
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 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 范的。具体操作如下:
(1)用常识进行判断。决不打开来历不明邮件的附件。
(2)安装防病毒产品并保证更新最新的病毒定义码。
(3)使用基于客户端的防火墙或过滤措施。
(4)注意软盘、光盘媒介:在使用软盘、光盘或活动硬盘其他媒介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扫描。
(5)下载一定要从比较可靠的站点进行,对于互联网上的文档与电子 邮件,下载后也须不厌其烦做病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