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0 11: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四
《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 ……
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
聪明的俘虏回答: 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
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新课导入
新知讲解
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一、概念
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
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他的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了一只鸡,拔光了毛,拿到柏拉图的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事例一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包含关系
3.交叉关系
4.矛盾关系
5.反对关系
如:“偷”与“窃”
如:“学校”与“中学”
如:“教师”与“作家”
如:“战争”与“和平”
如:“高”与“矮”、“胖”与“瘦”



a
b


a
b

a
b


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2、每读一篇好文章,他都要写读书笔记、写摘要和心得体会。
3、这里经常干旱,山上的水非常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下面对概念的划分错在什么地方?
二、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在《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次见面时福尔摩斯说:“我看得出来,您到过阿富汗。”这令华生吃惊不已。
之后他分析说: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伤,现在动作还有些僵硬不便。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
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
事例二
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 。
⑴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 ,
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例如:
二难推理
⑵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想一想:上课前所讲的“聪明的俘虏”的故事
有一位理发师承诺说:“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那你给自己理发吗?”理发师左思右想,无法回答。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他面临一个二难困境:如果他回答“给自己理发”,根据承诺,他就不能给自己理发;而如果他回答“不给自己理发” ,那么同样根据承诺,他应该给自己理发。总之,不管他给不给自己理发,他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
事例三
三、逻辑规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请运用相关的逻辑规律,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

2、下面的故事运用了什么逻辑规律?请简要分析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

一、运用逻辑知识指导词语、语段学习
学以致用
——逻辑在语文学习当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

以此方法分析下列训练题:
句中括号内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还是数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不肯离去,想是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翅膀(A.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B.张了又合,合了又张)。


A强调“合”,和上文的“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一致,能以白鹭的动作表现白鹭的思维过程。B则强调“张”,最终还是要飞走,这不合乎语境。
▲语境分析法
从ABCD四句话中,选出一句填入括号与下文衔接。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有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耸,被夕阳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块巨大的屏障,耸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在对岸的峭崖上。

B
色调 距离
▲推理判定法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 。到了唐代,竹诗竹画极为盛行,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 。韩翃的《秋斋》:“丙” 等,都生动地表达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明代的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竹墨》诗说:“丁” 。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把下列诗句还原在甲乙丙丁四处。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难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E
A
D
B
1、病句中的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并列不当”“自相矛盾”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扰题项所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 “绝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问题。
2、科技文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于逻辑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
二、运用逻辑知识指导语病、科技文阅读学习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错误类型
1、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
2、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3、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校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4、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成分残缺
不合逻辑
搭配不当
自相矛盾
课堂总结
逻辑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作业布置
选一篇自己写的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检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