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第二章B卷 培优强化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2.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全食 B雨后彩虹搭起天桥 C小鸟在水中的倒影 D 在海面下看见水下冰山
3.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4.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乙、丁
5.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
A B C D
6.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7.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
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8.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
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 P点 D.Q点
9.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 .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 .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 .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 .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把一张带三角形孔(边长约5毫米)的硬纸片置于太阳光下时,在纸片下的地面上看到的光斑形状( )
A.一定是三角形 B.一定是圆形
C.一定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D.当纸片离地面很近时是三角形的,较远时是圆形的
12.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
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A这一侧
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
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14.水平轨道上有A、B两辆小车,小车B的侧面竖着一平面镜如图所示,若A车静止,B
车沿轨道以速度v向右运动,则平面镜中A车的像相对地面将以速度( )
2v向左运动
2v向右运动
v向左运动
v向右运动
15.沿凸透镜的主轴将物体从焦点匀速移向无限远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像的位置从无限远处移到焦点,移动速度先快后慢
B.像的大小是由小变大
C.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6.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在玻璃罩中安装一只电铃,用抽气机逐渐向外抽气,如图所示,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
A.等效替代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化法
17.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它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昆虫的光路图的是( )
A B C D
1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笛子能发出声音是由于笛子本身的振动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 cm<f<15 cm;③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20.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2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去,传到耳朵里,引起鼓膜的振动,在 形成听觉。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
22.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的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
(1)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虚像是 的。(填“正立”、“倒立”、“横躺”)
(2)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这是运用了光 原理。
2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完成填空:
(1)声音的产生。如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米/秒。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是因为 。
(4)声音的强弱。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用小棒敲鼓,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当加大敲鼓力度时,观察到 ,说明声音的强弱跟 有关。
24.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
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
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镜,本实验以
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
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
(4)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5.“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
26.(1)如图是某市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白条纹将光 ,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均填“反射”或“吸收”)
(2)医院手术室常用 线灯来灭菌;阳光下,在医院外喷洒水雾,有时会看到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8分)
27.小明家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根据生活经验,你的假设是 。
(2)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的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由 ,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9.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像。(填像的性质)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填字母)
四、画图题(本题共2个作图题,每图3分,共6分)
如下图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其中一条光线.分别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左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右图)画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浙教版科学 七下第二章B卷 培优强化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C
B
D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B
A
B
A
D
B
B
二、填空(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8分)
27.(1)受敲击时,双层玻璃的振动(可能)要比单层玻璃弱
(2)随意拉开橡胶球 (3)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4)当受到相同的敲击时, 双层玻璃的振动要比单层玻璃弱
28.(1)A (2)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 虚像
29.(1)(2)B (3)变小
30. (1)同一高度 (2)倒立、缩小的实 (3)变大 (4)上 (5)B
四、画图题(本题共2个作图题,每图3分,共6分)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