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回延安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贺敬之
教学课件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四节
拓展延伸
第五节
板书设计
第六节
课堂小结
第七节
布置作业
目录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回延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延安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阔别十年之后,诗人对于延安的思想感情。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5年,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剧本《白毛女》。他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都是深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背景链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
整体感知—— 信天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méi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登
油
眶
灯
读准节奏和字音。
时
膜
脑
子
眼
盏
畔
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心窝:
糜子:
脑畔上:
白生生:
几回回:
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各物。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表示数量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朗诵情感
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全诗的感情基调
——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第一层:激动、跳跃;
第二层:深厚;
第三层:真挚、亲切;
第四层:热情、明快;
第五层:激越、昂扬。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
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
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 入 探 究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乡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抓”“贴”等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搂”字,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唱”“笑”“招”具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强烈、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想念。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第二节中,“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相送、今日远迎的深深情意。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至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由此自然过渡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四、第三节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场景的?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延安的乡亲盛情接待诗人的场景表达炽热的感情。如写亲人欢聚的场面,突出了烧热的炕、地上生起的木炭火等。接着,诗歌描写了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亲人团聚的亲切。
最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展现今日中国可喜的变化。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五、第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
排比、比喻。主要使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如“蓝天大明镜”,表达了作者浏览新城的兴奋和喜悦。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六、第四节把延安比作母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情感和对延安旧貌换了新颜的由衷喜悦和歌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七、作者在第五节中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此节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深入探究——把握文章主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着眼于抒情。
诗人始终抓住自己对延安的亲情来写,反复咏叹。如“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一声声反复呼唤,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作品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顺序层层递进,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2.借用陕北民歌的形式,具有地方特色。
全诗运用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揭示了事理。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前后两句道出的都是浑然一体的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深层次地揭示了事理。
课 堂 小 结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及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还有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拓展延伸——莫耶《延安颂》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延安颂
黄土高坡的山旮旯里,
有这么一个闪亮的红星,
曾映亮了大半个中国,
那就是----延安。
延安,你是初升的太阳,
你的光辉照亮了整个中国,
你的光辉给民族带来了希望,
革命的火种在这里传向四方,
千万个红色儿女向你奔来,
延河边想起嘹亮的歌。
延安,
你是革命者的摇篮,
红色儿女一批又一批的奔向四方,
把革命的信念带到斗争的前线,
白肚肚手巾和震天的腰鼓,
豪放的秧歌让陕北沸腾,
让延安红遍全国,宝塔山闻名天下。
延安你是伟大的地方,延安你是神奇的地方,
你饱经沧桑,
中国感谢你,中国以你为荣!
板 书 设 计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回延安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赞美之情
激动
感激
真挚
喜悦
热爱
布 置 作 业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作业: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1.通过动作描写抒发情感: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中一“抓”一“贴”这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以及热爱延安的强烈感情。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2.通过语言描写抒发情感: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一句中通过语言描写说明延安父老为保卫延安立下了功劳,诗人发自内心地向他们慰问、敬礼。
3.通过场景描写抒发情感: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写亲人相见的场面,表达了回延安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