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生物实验探究题 专题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生物实验探究题 专题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6 20:41: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实验探究题 专题突破
一、 方案设计及评价
1. 方案设计
探究性实验的方案设计有以下几个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明确实验目的:探究性实验是探究一个或多个因素对某一对象的影响,题干中如“探究……”或“研究……”等表述就是本实验的目的。
(2)明确变量:题干中的实验目的一般表述为:探究某因素(或某些因素)对某对象的影响,其中某因素(或某些因素)就是实验的变量。
(3)设置对照实验:要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关键是要设置合适的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时,要探究某一因素对某对象的影响,就要使该因素为变量,而使其他因素保持相同且适宜,以研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要探究多个因素对该对象的影响,则需要分别设置对照实验,每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各种因素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②科学性原则:实验本身安全可行,实验过程严谨无误,同时进行多个样本、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2. 方案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实验方案是否针对想要探究的问题。
(2)实验方案设计是否符合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看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因素是否是唯一变量,其他无关变量是否保持一致。
(3)实验步骤是否合理科学,取样是否存在偶然性:看实验设计是否符合实验原理,取样时是否随机抽样,是否有重复实验等。
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通常包括坐标曲线图分析、表格分析、柱状图分析等,以最常见的坐标曲线图分析为例进行讲解:
生物坐标曲线题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 从而揭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该类型试题内容广、变化多。如何对某生理过程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我们用逻辑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曲线作全面细致的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识标、明点、析线。
1. 识标:仔细阅读题干,结合题目设问,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 的关系,一般而言,纵坐标表示因变量,横坐标表示自变量,也就是坐标上的曲线表示的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2. 明点:对坐标曲线图中曲线的特殊点(起点、转折点、顶点、终点、交点等)进行分析,理解各个特殊点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产生的原因。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横或纵坐标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 析线:观察坐标曲线图中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随横坐标变量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逐步理清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进而掌握两个或多个变量变化快慢相应的生物学意义。
3 现象与结论
现象与结论在探究实验中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实验现象的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和得出结论三部分:
1. 实验现象的预测:试题中的实验并不是学生现场做实验,因此有些实验需要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的预测主要是根据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综合判断。例如,通过观察产生气泡多少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由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直到光照超过一定强度时会达到饱和。因此预测的现象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同时,可根据实验过程及数据得出更加准确的预测。
2. 实验现象分析:若实验中给出了现象,需要对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就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例如,通过观察产生气泡多少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给出了产生气泡多少的 表格数据(如下表):
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cm) 60 50 40 30 20 10 0
产生的气泡数(个/min) 5 15 30 45 55 60 60
可以看出,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大于10 cm时,随着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减小,光照强度增大,产生气泡数增多,表示光合作用增强,当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小于10 cm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不再增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直到光照超过一定强度时会达到饱和,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气泡也就不再增多。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 强,光合作用越强。
分类集训
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 (2019杭州节选)由于家蚕对许多有毒有害气体非常敏感,养蚕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蚕室内禁止使用蚊香类产品的习惯。如何使家蚕饲养人员避免蚊子叮咬成了小金研究的课题。
(一)驱蚊液
小金选取了4种不同成分的驱蚊液,根据其使用方法和药效作用方式,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测定其对家蚕的毒性。数据如下:
样品编号 2龄蚕成活率(%) 3龄蚕成活率(%) 4龄蚕成活率(%)
1 86.67 90.00 90.00
2 90.00 93.33 93.33
3 83.33 86.67 90.00
4 76.67 80.00 83.33
清水 90.00 93.33 96.67
(注:蚕卵刚孵化出来称为蚁蚕。蚁蚕蜕皮后称为2龄蚕,以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1龄。)
(1)根据上述实验,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写出一条即可)
(2)根据实验结果,你建议饲养人员最好使用哪一编号的驱蚊液,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
2. (2017金华)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
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    
③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 (2019温州)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 ℃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该实验通过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        。(例举一点)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    。

4. (2018湖州模拟)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 ℃以上,1月平均气温5 ℃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写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    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大小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 甜度分析
A组30株 150米朝南坡地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30株 300米朝南坡地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30株 450米朝南坡地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a. 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b. 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c. 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二、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
5. (2017杭州)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第5题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6. (2016衢州)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解释。

7. (2019金华、丽水、义乌)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              。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     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9宁波)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

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9. (2015杭州)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 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                    。
(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8杭州模拟)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为植物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设计图示实验装置所探究的问题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其主要是由于水分通过叶片上的    向外散失凝聚而成的。
(3)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    作用产生干扰。
(4)观察黑色塑料袋中的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示数高于室内温度,说明_________。
11. (2016金华)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 。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 (2018湖州)某科学研究小组分别选择绿藻和蓝藻在不同的pH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图1是光照装置示意图,图2是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1 图2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    (填细胞质中某一结构名称),在该场所中,光能转变为    能。
(3)从图示分析,在绿藻和蓝藻中,    对pH变化适应性较强。
13. (2018宁波)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外阳光下,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内。太阳光与照明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哪个更有利呢?小科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做出假设】太阳光比照明灯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准备】玻璃钟罩、量筒、同一品种的天竺葵、水、白磷和其他必需的器材。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实验器材,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取6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入6套相同装置内,每套装置如图所示,平均分成两组。
③第一组装置放在阳光下;第二组装置放在密闭的黑色帐篷中(内有温控装置),用具有自动调光系统的照明灯照射。
④ 6小时后,用激光笔点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烧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并记录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
【交流与讨论】
(1)本实验用自动调光系统的作用是调节照明灯的      。
(2)小科认为实验测得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就是植物产生的氧气体积。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    的。(填“正确”或“不正确”)
【评价与反思】
(3)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置内提供      。
(4)为增加证据的可靠性,小科认为还需改进实验设计。
14. (2019衢州)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 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 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4中的    (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
三、探究酶的催化作用及影响因素
15. (2019宁波)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科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 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 ℃的温水中保温。20 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 5 mL 1% NaCl溶液 5 mL3% NaCl溶液 5 mL 5% NaCl溶液 5 mL 7% NaCl溶液 5 mL 9% 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    。
(3)因为酶的活性与    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16. (2018杭州模拟)酶的活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唾液淀粉酶进行如下实验:
提示:蓝色的斐林试剂和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斐林试剂与淀粉却不会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麦芽糖的存在与否。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
(2)预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是        。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a.取三支试管分别加1%的淀粉溶液1 mL,蒸馏水1 mL;b.                  ;c.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唾液1 mL;d.五分钟后分别向三支试管滴加适量斐林试剂,观察现象。(请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四、探究某种激素对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17. (2019杭州)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 mm的蝌蚪各15只分别放入1~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玻璃缸编号 放入的试剂及用量(连续投放7天) 第3天观察结果 第7周观察结果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1 甲状腺激素 6 mg/天 15 26 均出现后肢 0
2 甲状腺激素 2 mg/天 15 26.5 均出现后肢 15 1只发育成10 mm的青蛙、14只均出现前、 后肢
3 甲状腺抑制剂30 mg/天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21 均出现后肢
4 不加任何 药剂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30 均出现后肢
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 mm的巨型蝌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          。
(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      ;      。
(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018绍兴)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   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       。
(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                      。
(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五、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杭州3考,温州2考,绍兴2015.8D)
19. (2018金华模拟)“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得的光和热,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其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我们所熟悉的花生就是其一。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培养瓶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事宜并相同) 温度
①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20 ℃
② 10 培养瓶底部无水 20 ℃
③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0 ℃
④ 10 A 20 ℃
(1)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由    提供。
(2)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      。
(3)若探究“水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
20. (2018衢州)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 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 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 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 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    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                 。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其他类型
21. (2019台州)口渴感觉形成的感受器在哪里?传统观点认为感受器分布于血管内壁,血液中的含水量下降导致盐分过高,神经中枢形成口渴感觉。但美国神经学家Knight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水进入血液需要一定时间,无法解释水一入口就能瞬间解渴,于是设计实验。
实验1: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和肠胃里灌注等量的淡水,两者口渴感觉都立刻消失。由此Knight认为传统观点有误,但又从传统观点里得到启示,提出问题,进一步实验。
实验2: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前者口渴感觉消失,后者先是口渴感觉消失,2~3分钟后恢复。
实验3:给两组小白鼠肠胃里分别直接灌注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只有前者口渴感觉消失。
综合三个实验,得出结论。
(1)Knight质疑传统观点,认为喝下的水成为血液中的水需要一定时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基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019绍兴)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44.1克·升-1。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    ,将两组试管同时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1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1
A组 33.6 0.7
B组 38.1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    。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23. 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才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1)不同的驱蚊液对家蚕的毒性不同 (2)建议使用2号样品驱蚊液。因为2号驱蚊液对各龄蚕的成活率影响很小,使用后对家蚕危害很小
2. (1)植酸酶失去活性 (2)加酶饲料 鱼苗生长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 (3)植酸酶能加快(或促进)鲈鱼的生长
3. (1)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 (2)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在同一容器内控制温度连续变化) (3)a
4. (1)温度、水分、光(任填两个) 
(2)①平均 ③a.避免偶然性误差 b.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环境影响生物
5. (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6. 正在萌发的种子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了杯内的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杯内气体减少,导致杯内气体压强减小,使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杯外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压入杯内,使杯内水面上升,杯外水面下降。
7. (1)避免偶然性误差,使结论更可靠 (2)光照强度  (3)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
8. (1)蒸腾 (2)甲 (3)减少
9. (1)将植物置于光照下3~4小时 (2)脱去叶绿素 (3)A叶片滴加碘液后不变蓝,B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 (4)温度、光照强度
10. (1)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2)气孔 (3)光合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11. (1)①实验材料选取同一株红叶石楠相同部位的部分叶片 ②阴暗、适宜温度 (2)甲组不变绿,乙组变绿
12. (1)探究绿藻和蓝藻在不同pH环境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快慢[或探究不同pH环境对绿藻和蓝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影响] (2)叶绿体 化学 (3)绿藻
13. (1)光照强度(或灯泡亮度) (2)不正确 (3)二氧化碳
14. (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2)A (3)减慢
15. (1)5 mL蒸馏水(或5 mL清水) (2)3% (3)温度
16. (1)酶的活性可能受(酸性)pH的影响 
(2)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3)水浴加热的温度应为37 ℃(或还需设置一组pH大于7的实验) 
(4)分别放入0 ℃(或明显低于37 ℃),37 ℃,80 ℃(或明显高于37 ℃)的水中水浴加热五分钟(37 ℃的温度必须要有)
17. (1)据此判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2)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 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3)甲状腺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18. (1)分化 (2)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 (3)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4)调节血糖浓度
19. (1)子叶 (2)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 (3)②培养瓶底部垫有无水的布
20. (1)1 (2)防止喷洒的浸出液的浓度被稀释 (3)烟草浸出液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21. (1)水从口腔进入到血液需要时间  (2)盐分是否影响口渴的感觉(或“感受器能感受盐分的刺激吗?”等合理均可)  (3)口腔和肠胃都有口渴感受器,且肠胃口渴感受器还能感受盐分的刺激,并对最后口渴感觉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22. (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速率比无氧条件下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23. (1)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2)实验甲,样本数量大,又使研究对象经过一晚饥饿,排尽胃内容物(合理答案均可) (3)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 (4)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