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ZTQ15式轻型坦克
无侦-8无人侦察机
001水下无人航行器
东风-17常规导弹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说明了什么问题?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解放初严峻的经济形势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比较
内容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1.背景
(1)国内: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我国仍是一 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国际:威胁依旧存在。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面对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复杂形势,该如何做才能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呢?
1.背景:(1)国内 (2)国际
2.时间:
3.目的:
4.基本任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面对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复杂形势,该如何做才能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呢?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953——1957年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一:
周恩来时明确指出: 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
——王骏《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
增强国防,稳固政权
材料二: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三: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 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1954 年3 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路, 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 《重要文献选编( 第四册) 》
学习苏联经验
材料四:1949 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 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 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 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 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第八册)》
我国重工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
(1)工业成就(2)交通成就
5、一五计划的成就
四工厂
二铁路
三公路
一大桥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武汉
长江大桥
“一五”计划前后我国工业生产简况对比
时 间 钢产量(万吨) 发电量(亿度) 煤 炭 (万吨) 原 油 (万吨) 棉 布 (亿公尺)
1952年 135 72.6 6649 43.6 38.3
1957年 535 193 13000 146 50.5
增长
百分比 296% 166% 96% 235% 32%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材料一: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这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1954年9月
北京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比两次会议的区别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
时间 1949.9(北平) 1954.9(北京)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最高权力机关
作用 成立于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这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材料三: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占45.52%,少数民族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二: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性质:
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终于有了一部代表自己利益、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宪法。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了一个重要的好开端。这部宪法的实行,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对这部宪法的执行是比较好的……
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5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经济
课堂小结
第一个五年计划
发展重工业
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政治
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性质
建设新中国
基本任务
确立标志
起止时间
重要成就
影响
确立影响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
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
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
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
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