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7 10:1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什么是原尿?
2.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比较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
解读数据
成分 血浆/g.L-1 原尿/g.L-1 尿液/g.L-1
蛋白质 70.0 微量 0.0
葡萄糖 1.0 1.0 0.0
氨基酸 0.5 0.5 0.0
无机盐 7.0 7.0 15.0
水 920 980 960
尿素 0.3 0.3 20.0
3.由血浆到原尿经过了哪些结构?经过了这些结构,根据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此结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
解读数据
滤过作用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
成分 血浆/g.L-1 原尿/g.L-1 尿液/g.L-1
蛋白质 70.0 微量 0.0
葡萄糖 1.0 1.0 0.0
氨基酸 0.5 0.5 0.0
无机盐 7.0 7.0 15.0
水 920 980 960
尿素 0.3 0.3 20.0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没有过滤的血液,含各种成分及代谢废物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形成原尿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它去了哪里?除了葡萄糖被重吸收的物质还有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
解读数据
原尿流经肾小管的时候,里面含有的葡萄糖等对人类有用的物质,被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
成分 血浆/g.L-1 原尿/g.L-1 尿液/g.L-1
蛋白质 70.0 微量 0.0
葡萄糖 1.0 1.0 0.0
氨基酸 0.5 0.5 0.0
无机盐 7.0 7.0 15.0
水 920 980 960
尿素 0.3 0.3 20.0
形成尿液(终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剩下的物质:
水和无机盐、尿素
尿的形成
尿液的形成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
+
+
+
+
+
+
+
+
+
+
+
+
++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成分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


血液
原尿
尿液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
原尿
尿液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
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剩下的部分水
无机盐
全部的尿素
宜清淡,忌高盐
多饮水,少憋尿
勤体检,慎用药
常运动,勿久坐
保肾“三字经”
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两种:
排泄:
人体将这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排遗:
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如水)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排遗。
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肺和皮肤
1.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
C.尿素减少
D.氧气增加
C
1 分
2.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A
1 分
3.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肾盂
C.肾小球 D.肾小管
C
1 分
4.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囊的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
滤过
重吸收
1 分
5.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较,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
A.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B.氧气增加, 尿素减少
C.二氧化碳增加, 尿素减少
D.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c
2 分
6.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
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D
1 分
7.排尿的生理意义是( )。
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的含量
③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含量
④调节血糖的含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1 分
8.下列物质中,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C
1 分
小试牛刀
根据左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结构G( )H( )
和C( )构成一个肾单位。
(2)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作用过程,即A( )作用和C( )作用,通过A过程形成的液体B为( ),通过C过程形成的液体D为( )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