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能对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愿意辩证的分析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本课教学意图】 :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式进行,同时还以观察、记录、讨论、合作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实施方案】:
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实验探究、分组汇报 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前在黑板一侧用棉花粘一个“火”字。)老师用点燃棉花“火”字的小实验激起学生兴趣。 谈话: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燃烧的现象呢?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现象
1、师: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木片、纸片、毛线、布片等)猜一猜如果点燃它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设想
3、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动手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⑴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分别放在水槽上面点燃。
⑵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到记录表中。
燃烧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物体 火焰颜色 是否有气味 是否变形 是否产生热量 是否有灰 提示: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燃烧。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6、 那么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1) 不同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 燃烧后的新物质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吗?
7、学生汇报
活动二: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刚才我们做的这个小实验,在燃烧这些物体的时候,是我们的眼睛能够明显看到或感受到的现象,其实,燃烧还有我们用眼睛不能明显看到或感知的现象,你还想继续研究吗?(想)那我们就以蜡烛为例,看看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2、学生猜想。
3、结合课本76页的图片和提示小组内商讨实验方案。
4、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1)手拿一只干燥的烧杯底部,罩在火苗的正上方,约15秒钟,同时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2)将石灰水倒入烧杯,晃一晃倒出,再罩在火苗的正上方,同时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3)将观察的现象记录到表格中。 蜡烛燃烧实验记录单
杯壁上的现象 生成了什么 干燥的杯子 有石灰水的杯子
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予以肯定。
教师总结:我们第一次把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点燃的蜡烛火焰上,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了什么?水(板书:水)紧接着杯壁上沾有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了,那么这是生成了什么呢? 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我们用吸管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往石灰水里吹气,观察现象。 教师引导: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二氧化碳)根据现象我们得出蜡烛燃烧产生的另外一种物质是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实践拓展,巩固新知
谈话: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燃烧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学生回答。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燃烧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但如果利用不当燃烧也会给人们
带来灾难。
5、视频播放火灾现场。
6、看了这段视频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7、出示防火小儿歌,分组齐读。
8、谈话:燃烧对我们的生活来讲既有利又有弊,燃烧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温暖,但是他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埋下阴影和灾难,到底燃烧是天使还是恶魔取决于我们人类,而不是火本身。
9、课下搜集安全标识,下节课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