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科学四下《8.2 做青蛙的朋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科学四下《8.2 做青蛙的朋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7 07: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做青蛙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的第二课《做青蛙的朋友》。
教材分析
《做青蛙的朋友》是在本单元第一课《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侦探青蛙畸形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对前一个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不仅有动手制作、还有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用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学会和掌握搜集事实和证据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候,已经初步掌握了搜集事实和证据的方法。因此,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亲自动手制作一只小青蛙,学会浏览图、搜索资料的方法。展示自己搜寻“事实与证据”的经历。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每个学生都动手制作一只青蛙。
②让学生学会能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①探索制作青蛙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手段和媒体拓展自己知识面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对青蛙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②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动手制作出一只小青蛙。
学会和掌握搜索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美工刀、剪刀、直尺、彩笔、硬纸、胶水等。
我的科学经历---事实与证据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吧?我们猜个谜语。
课件展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组织学生猜谜交流。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青蛙。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希望做青蛙的朋友,怎么样表达你想做青蛙的朋友呢?(板书课题:做青蛙的朋友 )
学生交流表达,做一个青蛙。 [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出发,安排了“猜谜语和青蛙图片展示”的情境,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做一个小青蛙
老师引导:青蛙有哪些特征?
组织学生表达交流。(颜色、身体形状、行走方式、生活习性等)
教师引导:那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吧!
教师向学生讲制作的要求:
①安全要求,防止锋利的刀剪伤人。
②鼓励学生分类做。(注意,难的制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及时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并激发他们提出新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来研究。(放音乐,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动手制作)
6.举办青蛙展览会,分别介绍评价。
7. 同学们做的青蛙可真漂亮呀!你们可以登陆莫飞博士主持的“青蛙的一千个朋友”网站,了解更多有关青蛙的知识,这里有“保护青蛙艺术作品展区”,可以把我们的作品发到这里,让大家都来欣赏你们做的可爱的青蛙。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有感性材料为基础。通过制作一个青蛙,感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引发学生对青蛙进行深入地比较和思索,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我的科学经历
教师引导:通过这一学期的科学探究,同学们肯定有令自己骄傲的搜寻‘事实与证据’的经历”,也会有成功或失败的体验。
2.组织学生表达交流。
3.填写表格 我的科学经历——事实证据篇。
4.展示学生的科学经历。
科学问题 我的猜想 搜集事实与证据的方法 得到的事实与证据 是否有失败的体验 这次科学经历给我的启示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态度、记录的结果,对学生探究的能力做出定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正确适时的评价,有还能促使学生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发扬优点。]
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集体评价)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学生交流,集体评价)
教师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要学生学会保护环境,而且还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尤其是搜集实施与证据的方法,关注更多的生活实例。
板书设计 做青蛙的朋友 绘画、折纸、唱歌?? 科学经历
教学反思
《做青蛙的朋友》是本学期最后一课,通过对青蛙的探究,来总结本学期学生们的科学探究经历。我设计时,先让学生猜谜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带学生到农民伯伯的稻田里去看青蛙,用大量的图片来展示稻田里的青蛙,强化学生对青蛙是益虫的认识。激起学生想和青蛙做朋友的欲望,为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想做青蛙的朋友奠定了基础,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有的唱歌,有的画画,有的折纸,还有的做青蛙的头饰??充分表达了学生们喜爱青蛙的心情,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同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的“我的科学经历”表格,让学生能科学地记录了本学期的科学探究经历,让学生在回顾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总结反思,为以后跟好地进行科学探究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2.本课在时间安排上不够科学合理,做青蛙的朋友环节过长,科学经历的回顾时间短,特别是没有时间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经历进行更多的积极的评价,肯定性的评价会让学生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强烈需求。
3.本课在第一次教学时,选择的青蛙图片比较杂,可能是视觉上的原因,青蛙的外形、颜色、样子等,学生看了后,不仅不喜欢青蛙反而有种恶心的感觉,这种感觉怎能让他们想和青蛙做朋友呢?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特别选择了稻田里的青蛙,荷叶上的青蛙,贴近真实生活,让学生第一视觉上就感觉青蛙是益虫,就会淡化青蛙不好看的外形了。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在青蛙图片选择上,教师要多动脑筋,选择适合的图片。时间安排上主要把握重难点的教学,特别是对学生的肯定行评价要不吝啬优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