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捉泥鳅》
课型
唱歌课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时
1课时
设计理念:
围绕乡村孩子捉泥鳅的情景大胆地创设情境,将听唱歌曲、感受情绪、感受节拍、创编节拍等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歌曲教学当中。通过以“童趣”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创编与合作,让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材分析:
《捉泥鳅》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童趣”歌曲教学内容。全曲四四拍,一段体,共八个乐句。音乐的节奏、旋律与歌词语言的节奏音调巧妙结合,平易流畅,朗朗上口。歌曲以活泼风趣的音乐主题为素材,进行多次重复变化,充分体现了乡村孩子天真快乐的情趣。通过演唱可以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在雨后捉泥鳅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捷,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感受、体验、探究的能力较强,对音乐学习的渴求与期望也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对音乐感受力。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四四拍,了解含义及强弱规律。
3.正确掌握附点节奏。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探究法、师生谈话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 微课 钢琴 小凳子
教学流程
一、
创设
情境
二、
体验
感受
三、
新歌
教学
四、
表现歌曲
板书
设计
2’
15’
18’
5’
1.导言:同学们,欢迎走进音乐课堂.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播放视频:《捉泥鳅》flash
3.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
1.感受情绪
(1)初次感受
思考:小泥鳅活泼可爱,在水里游来游去,用动作怎样表现?
思考:歌曲情绪是怎样的?表情是怎样的?
(2)再次感受
带着表情,再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感受节拍
(1)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让我们静静的感受一下。
(2)观看微课---四四拍含义及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四四拍。
(3)强弱规律声势动作。
(4)创编四四拍节奏
1.范唱歌曲
2.读歌词
师:迫不及待的想学习这首歌曲
(1)我读一句,你模仿一句。
(2)读出强弱规律
3.填唱歌词
(1)慢板的 演唱
(2)提快速度再演唱
4.感受乐句
思考: 听听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请你用捻指表示一下。
5.感受旋律线
(1)师生共同画旋律线 (点--断开 泥鳅--连贯)
(2)设计动作 (点--跺脚 泥鳅--弧线 )
(3)演唱歌曲 (点—用跳音唱法 泥鳅—连音唱法)
1.师生对唱
2.完美演唱歌曲
3.小结
捉泥鳅
幻灯片 旋律线
静静的观看视频
读课题
捉泥鳅
模仿小泥鳅做动作
感受歌曲的情绪
带着表情再次感受歌曲情绪
静静的
聆听
了解、感受四四拍
声势动作
表现节奏
创编四四拍节奏
认真聆听教师范唱
随着老师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读的轻快有弹性
注意强弱规律
读出强弱规律
由慢到快演唱
聆听感受
在每一个乐句结束的地方用捻指表示
画旋律线做声势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唱的轻快,有弹性
师生合作
完美演唱
随着音乐走出课堂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标中指出要感受歌曲情绪为歌曲表现做好准备
了解四四拍子含义及强弱变化规律声势训练做准备
师生谈话交流
声势动作训练
表现音乐
节拍,体现小组合作。
按要求读歌词,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慢速的训练是正确的保证,音乐训练欲速则不达。
音乐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师生探究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
完美演绎歌曲,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