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7 07: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2、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杂剧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①苏轼 ②郑光祖 ③王实甫 ④白朴 ⑤李清照 ⑥关汉卿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  )
A.《窦娥冤》 B.《资治通鉴》
C.《救风尘》 D.《念怒娇?赤壁怀古》
5、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6、“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7、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间,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的繁荣
8、《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9、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
A.赋 B.诗 C.词 D.小说
10、《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鲁智深在大相国寺时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
A.瓦子 B.早市 C.榷场 D.集市
11、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 )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
C.南宋的临安? D.元朝的大都
12、一位法国学者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夜市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勾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3、归纳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同类的人是(  )
示例:苏轼???李清照。
A.司马光 B.辛弃疾 C.关汉卿 D.张择端
14、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重阳节 B.元旦 C.元宵节 D.中秋
15、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  )
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都善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材料二: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
(1)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朝都有了。结合上述材料请写出两个。
(2)除了欢度过各种传统节日外,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你知道叫什么吗?
(3)宋朝的商业也很繁荣,市场上流通的不仅有金属货币,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纸币的名称。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4)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A 5、A 6、D
7、C 8、B 9、 C 10、A 11、B 12、D
13、B 14、B 15、C
二、非选择题:
16、(1)春节;端午.(2)瓦子.(3)交子.
17、(1)河南开封。
(2)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3)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
(4)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