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片片》
教学理念:
本课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展现其内在魅力,再通过教师示范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掌握好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实践、创造,体验过程的乐趣和享受结果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相互评析中启迪智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了解叶子的相关知识,用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叶子通过想、选、摆、剪、贴,制成美丽的作品。教师采用激趣→感悟→欣赏→创作→评价几个环节,以情感为纽带,以形象为载体,以创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扩展思维,促使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认知: 通过认识、了解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
操作:用叶的拼接、裁剪、粘贴等方法组合成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表现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也叶的形与色和固有的肌理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联系事物,采用剪、拼、贴的方式表现出来,体会动手、动脑、参与联想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食物的特征,加以表现。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树叶、剪刀、粘胶及绘画材料工具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学生每人收集2~5片不同形状的叶子,(建议学生尽量收集落叶),准备绘制材料和工具。
(2) 教师准备叶子的范作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感知与体验
(1)、教师出示《一片叶子》的动画让学生欣赏。
学生体会叶子的感受。
师:一片小小的叶子以付出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它飞翔的梦想,这种为了实现理想而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叶子片片》。
(2)、出示教师作品
帮助叶子实现更多的梦想。
激趣:兴趣是人内心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它与感情、动机、意志等心理现象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调动学习的热情,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美术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二、观察与认识
1、画面一:欣赏各种叶子的颜色美。
2、画面二:观察比较叶子的形状美。
3、体会叶子的质感,认识叶脉。
闻一闻,说一说它的味道;再闭上眼睛摸一摸,说一说你对它的感觉。
4、实物联想:
学生根据自己的叶子联想到实物的形状。(举例说明)
感悟:艺术贵在自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在情趣盎然的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理解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材料美,在感悟中领会造型表现技能,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实践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三、欣赏与探讨
1、 欣赏学生的树叶贴画作品。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
实物展示:制作步骤:想、选、摆、剪、贴
注意事项:
①: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叶子的背面和叶柄。
②:粘贴时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再前面,注意顺序。
四、制作与表现(分组拼贴)
a.引发学生构思。
b.鼓励学生先画一个构思,用轻线描出。
c.鼓励学生有大胆想法,进行拼贴。
d.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注意:尽量减少对树叶的裁剪,尽可能利用叶子的自然形状拼出图形。状拼出图形。
制作要求:构思有创意,构图要合理,制作要精细。
创造:审美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发现、审美感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表现在作品中就会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有粗犷、有、有生动、有简约,这些都是他们感情的宣泄和个性的充分表现。
五、展评与延伸
1、选择优秀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提出自己制作最满意的地方,需要学习的地方,你最喜欢的哪幅作品?为什么?
2、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树叶贴画的制作的方法,帮助小叶子实现了许多梦想。制作完成都很认真,积极。尤其是这几幅完成的最优秀。今后,我们还要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做个有心人,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出更精美的工艺品,装饰我们的家和教室。
3、整理卫生准备下课。
评价:当学生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时,他们便会陶醉,应及时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这种形式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新的参与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拓展了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把原来单一的美术创作升华到了情感的陶冶与思想的感悟,从而让他们热爱美术文化,热爱大自然,达到提高审美评价能力和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