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的誓言(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土地的誓言(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8 09: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hónɡ)良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背景简介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词检测挚痛 嗥鸣 山涧
谰语 怪诞 亘古
镐头 污秽 蕻 zhìháojiàn lándàn gèn gǎo huìhónɡ整体感知1.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整体感知2.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整体感知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誓言”是什么?(原文回答)
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整体感知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理解情感1.为什么要在开头罗一大串的景色、物产??运用排比的修辞,列举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景色、物产,如同电影镜头一般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挚痛的热爱,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理解情感2.文章两个段落都描写了家乡的美丽和丰饶,内容是否重复?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这种思念是外在的、对物产的思念。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来描绘儿时在故乡的美好生活。这些景物伴我成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些景物不仅表现了故乡的美丽丰饶,更写出了作者与故乡血脉相连的深情。
两者都是先写景再抒情,结构工整对仗,使作者的情感在对故乡的回忆、抒情、赞颂中得到升华。赏析语言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一词的确切含义?“泛滥”一词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赏析语言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赏析语言3.文中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这种声音”指故乡的声音,故乡的呼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一种联想,意思是这种声音来自大地之心,关东大地因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和牺牲。?赏析语言4.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一词?“埋葬”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赏析语言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拓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例子: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
秋,听说你已来到。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主旨归纳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探究写法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
2.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3.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
4.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堂检测1.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华林。?
B.在热情的默挈里它们彼此呼唤着。?
C.故乡的土襄是香的。?
D.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D当堂检测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炽痛:热烈而深切。?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亘古:远古。?
C.谰语:没有根据的话。?污秽:肮脏的东西。?
D.怪诞:鬼怪的诞生。?
默契:双方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D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还是??或者??总?????
B.?不管??即使??或者??都?
C.不论??或者??还是??都?????
D.不论??即使??还是??总?B当堂检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糖就像烟酒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险且容易让人上瘾。?
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