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能量的转换
一、教材分析:《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
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二、学生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对科学这一门课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由于科学课上学习的内容非常贴近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学生仍然对学习科学充满浓厚兴趣,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
三、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
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五、教学难点: 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
现形式。
六、教学准备: 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缝衣针、
花生、凉水、
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易拉罐、橡皮筋、小重物。
七、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信息搜集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出示课件
2.打开开关,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让灯亮起来的?(电能)
3.讲述:能量不仅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而且还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能量的转换。(板书课题)
4.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板书)
5.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打开电视,能量从什么形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出示课件,生观察)
(生答:打开电视:电? 能 → 光能 + 声能(有一部分也转换成了热能)
6.现在请大家搓一搓手,能量又是从什么形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生答:搓??? 手:化学能 → 热能 + 声能)
(二)探究能量如何转换
1.点燃火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热能。(学生实验,教师板书)
2.做“点燃花生米给水加热”的实验
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看看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师介绍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记录员记录)学生讨论出注意事项。(分工明确;认真操作;注意安全,别扎手,别烧着手;讲究卫生,用过的火柴放入杂物杯中;正确使用酒精灯;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时记录;实验后把物品整理好。)
学生按实验记录单汇报。
测量烧杯里的水温。
点燃花生米。
测量加热后水温。
结论:师板书:点燃花生米:化学能 → 光能 + 热能(课件)
3.观察并描述图中能量转换是如何进行的
课件出示P56页的图,学生充分观察,小组讨论并描述图中能量转换是如何进行的。
学生汇报,师用课件演示并规范学生的描述: 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人吸收了西红柿的化学能转化成可以使脚踏车运动的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有一部分使水和壶嘴发出声音,转化为声能。
(三)拓展:做“飞旋的扣子”游戏,体会能量转换过程
1.师:我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飞旋的扣子”,边说边玩)。
讲解做法和玩法。
学生玩(每生都要玩)。
讨论:你能说说这里面的科学道理吗?师适当讲解。。
2.练习:填空
3.卡通画:能量转换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能量转换的知识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板书: 2、能量的转换
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点燃火柴: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点燃花生米: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教学反思:
能 量 的 转 换
艾 显 涛
二〇一七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