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阅读理解常见问题剖析
第十三章 如何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初中语文中考专区二轮专题现代文阅读
新知导入
人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从外在形象看,人分为头部、颈部、四肢、躯干(胸部、腹部、臀部);从内在功能分,人可分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其实文章的结构与人的结构是一样的,即文章的结构是组成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目的就是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此外,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能让读者更易掌握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学到更多写作手法。
新知讲解
要正确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正确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的依据是什么?
二、结构层次划分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我们先来讲第二个问题。如果把文章看成一个系统,那整个文章就是一级系统,组成一级系统的各个部分就是二级系统,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分析组成二级系统里的三级系统、组成三级系统里的四级系统……我们可以引用“板块”这一理论,即板块是组成上一级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都可以称为是一个板块。
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要分析到什么程度?就是要分析到“板块”。因此板块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板块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上一级系统下的子系统。作为文章的结构而言,就是二级系统。不完整的不能称其为某一系统的板块。例如,很多学生容易掌握根据时间来划分结构的方法。但问题就来了,一是是不是凡是有表明时间意思的地方就是一个结构层次?例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描写斯科特一行奔向南极又返回的途中就写了很多时间。是不是凡是写了时间的部分就是一个层次呢?很显然不是。因为每一个时间点只表明斯科特一行在途中的一段遭遇,只有把这些时间连起来,才能完整构成探险的过程,才能成为二级系统,也即成为一个板块。
二是没有表示时间意思的部分怎么划分的问题。这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是哪个板块。例如,在记叙文中,那些写原因、写结果的部分,往往没有时间的交代,而写过程的文字则有时间的交代。原因、结果、过程都可以作为二级系统,即它们分属三个不同的板块。
2、板块的第二个特点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对独立但又有联系的关系。但它们绝不是隶属关系。如果是隶属关系,它们就合并到一个板块里去了。它们的联系主要是按一定秩序排列就可以组成上一级系统。它们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的需要。一个板块的改变可能引起另一个板块的改变。
3、板块在一个系统里不能有同质同作用的板块,如果有,应归并到一个板块。例如一个系统里不能有两个表同一件事情原因的板块。因此一个板块与同一个系统的其它板块是异质的,是起独立作用的。
板块的这三个特质是检验结构层次划分合不合理的重要依据。
正因为有了板块理论,才使我们明确了划分结构层次应达到什么程度。即划分出来的各个部分应是文章的二级系统,即板块。
现解决第一个问题:划分结构层次的依据是什么?
划分结构层次的依据是:文体特征、写作思路、板块理论。
具体阐述如下:
一、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时间发展的前后时间划分。例如《老山界》一文,第1自然段写了决定要爬老山界,并介绍了山的高度,名称。第2~31自然段就是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翻越老山界的过程,第32~33自然段就写了翻越老山界之后的收获、感受。整文时间顺序就是翻越老山界之前——翻越老山界之中——翻越老山界之后。这样划分,既符合文体特征,也符合板块理论。注意:不能仅凭时间顺序,要与文体特征、板块理论或与事物的发展相结合!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析。例如《藤野先生》一文,就可以按“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后”的地点转换来划分结构层次。同样,地点转换分析法要与文体特征、板块理论相结合!例如有些地点转换从大地方来说并没有转换,就像是在同一园子里走了几个小地方,从全文来看并不构成一个板块。此时就不能划分为全文的一个部分。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据此我们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这种划分方法也应结合文体特征、板块理论以及时空转换来综合分析。
4、按照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例如《荔枝蜜》一文,作者先是讨厌蜜蜂,后喜欢蜜蜂,最后是梦里变成蜜蜂。可据此划分三个部分。
5、按表达方式不同来划分。例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先记叙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平庸的事实,后议论学习的道理。根据其表达方式就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二、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以人物成长的阶段来分析。例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一文,就可以按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身份来划分结构。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来分析。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来分析。
4、按人物的感情的变化来分析。例如《荔枝蜜》。
三、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来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的变化来分析。
四、记叙文如果是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写的,也可以把“总”的部分划为一个部分,“分”的部分划为一个部分。
五、议论文怎样划分结构?
议论文的特点是“以理服人”。不仅要求语言严密,逻辑性强,而且文章的结构也是灵活多样的。但它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它的结构方式大致有两种: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和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因此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划分结构: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总结。
当然具体文章得具体分析。有些反驳立论的文章则更复杂。大致可分这几个板块:批驳敌论点、树立正确论点、总结。
六、怎样划分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有两个最主要的内容,那就是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其结构方式有:①并列式;②连贯式(按时间、空间组合);③递进式(按逻辑顺序组合);④总分式。因此说明的结构划分可以结构方式,按照板块理论进行划分。经如并列式结构,把并列的板块找出来划分为结构即可。连贯式,把每一个阶段划分出来即可;递进式,把说明了的每一个问题整理出来即可;总分式,把“总”和“分”划分出来即可。
七、其他划分结构层次的方法(最终要用板块理论来检验)
1、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来分析。
关键句子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首句和尾句。
关键性的语语有:①表指代性的词语,如这样、这些、这种、这个问题、这种情况等;②关联性的词语,如表语意转折的相反、否则、与此不同等;表递进的词语,如更加、而且等;表承接的词语有:首先、其次等;表因果的词语有:因此、那么、由此看来等;表并列的词语有: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④衔接性词语有:也、于是等。
2、通过语句间的组合关系来分析。
文章是由段落组合的,其内容是根据语段的大意来综合的。各个语段,各个层次之间,不论怎样排列,但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个语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的。阅读时,把握住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不论哪种方法,最后还是要用板块理论和文章的中心去检验。
如果是文章局部分析结构层次,那首先找到相关区域,再根据上述方法去分析。
课堂练习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笑呀,闹啊,四合院的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②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呀?”“攢够-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換給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我和世香惊呆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③电动狗也许不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我童年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噪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侯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到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点希望呀!
⑤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他们洗干净,使他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
⑦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园子里闹,不得清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啊。
⑧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常说的累,原来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加重吧。
⑨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俩不约而同地把那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他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⑩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不可以欺骗,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问题:
1.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补充完整相关情节,(6分)
(1)表姑让我们攒糖纸一(2)___________?,→(3)________?→(4)抛酒糖纸发泄悲愤
2.请从①②③的段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和世香天真活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3.文中的“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请简要回答。(4分)
4.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管。(6?分)
(1)点评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2)点评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1.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补充完整相关情节,(6分)
(1)表姑让我们攒糖纸一(2)___________?,→(3)________?→(4)抛酒糖纸发泄悲愤。
2.请从①②③的段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和世香天真活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3.文中的“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请简要回答。(4分)
4.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管。(6?分)
(1)点评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2)点评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收集、清洗糖纸
献上糖纸却没换到电动狗
①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②她被闹得坐不住了。?③我和世香互相看了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⑤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
因为表姑的失信使“我”全力追逐的希望忽然成了泡影,这让我悲愤、绝望,加之对世香的内疚。所以觉得很累。
4答案(1)示例①"追逐"、“-跑半天”表现寻求糖纸的兴奋不已,“不顾”、“飞速捡起” 写出攒够糖纸的急不可待。这些词语表现了“我”和世香追逐希望、守望幸福的心情。示 例②加点词语写出“我”和世香走街串巷积攒糖纸的情形,表现了“我”和世香急切期盼 实现希望的心情.
(2)示例①这个句子不仅描述了清洗糖纸的过程,更表现了孩子对希望的急切渴盼,与下文 希望的破灭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告诫我们,不要伤害童心,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示例 ②这个句子主要描述清洗糖纸的过程.其中“泡"、“洗”、“贴”、.揭”四个动词用 得十分贴切、传神,表现孩子清洗糖纸的耐心细致和心灵手巧,也饱含着对糖纸的呵护和 珍惜之情。示例③糖纸从“皱皱巴巴”到“舒展”到“平整如新”,既表现了糖纸由旧到新的变化。又体现了清洗糖纸劳动的快乐,这快乐还蕴含着孩子对实现希望的执着和期盼。
拓展提高
阅读题《让铺>答题
?从大连返回大庆时,总算买到上铺硬卧票,心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危险”。看着邻号的两个铺,中铺住着母女两个,下铺位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期待着换铺的“希望”,瞬间在心底破灭了.
?临近睡觉时,懂事的儿子多次攀爬到上铺适应着环境,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胆怯。我和爱人便想尽办法鼓励他,其实心里也明白,谁愿意把下铺换给你?再说,怎么好意思向别人开口呢?就在车厢熄灯的前几分钟,中铺的那女儿明白自己要同妈妈睡在狭窄的中铺,说什么也不干,并哭闹着要住老爷爷的下铺。已经躺了下来的老爷爷,明白了小女孩哭闹的原因,便坐了起来,阻止着妈妈对小女孩的呵斥,忙着收拾铺位上的东西,并笑着对小女孩说,“小宝宝,睡爷爷的铺,爷爷的铺凉快还方便。”小女孩的妈妈看着老爷爷真要让铺给她们,?说什么也不干,又制止不了女儿的哭闹,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倔强的老爷爷,不容小女孩的妈妈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看着老爷爷吃力的样子,我?便扶着老爷爷,并对他说,“别这样,?要是把你摔着可麻烦了,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小女孩仍旧哭闹不止,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军人,?把老爷爷接到了他的下铺。?半夜我醒来时,看到那位军人在过道的凳子上坐着。那位军人看到醒来的我,便示意我下来,?帮助他舉爬到那张中铺。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看着他微笑表示对我谢意的眼神,我的热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1.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2.请你梳理出本的主要情节.
1.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2.请你梳理出本的主要情节.
以让铺为线索贯穿全文。
老人给哭闹的孩子让出下铺,残疾军人又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老人
课堂总结
结构层次划分的依据
文体特征
写事为主的文章
时间变化
地点变化
事情的发展阶段
思想感情变化
表达方式变化
写人为主的文章
人物成长的阶段
人物所在地点
不同性格的不同条件
思想感情的变化
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观察点的变化
不同时间不同景致变化
议论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总结
说明文
并列式
连贯式
递进式
总分式
写作思路
板块理论
结构层次划分的程度
板块理论
完整的二级系统
与其他板块不隶属
与其他板块异质,有独特作用。
板书设计
结构层次划分的依据
文体特征
写事为主的文章
时间变化
地点变化
事情的发展阶段
思想感情变化
表达方式变化
写人为主的文章
人物成长的阶段
人物所在地点
不同性格的不同条件
思想感情的变化
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观察点的变化
不同时间不同景致变化
议论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总结
说明文
并列式
连贯式
递进式
总分式
写作思路
板块理论
结构层次划分的程度
板块理论
完整的二级系统
与其他板块不隶属
与其他板块异质,有独特作用。
作业布置
请认真阅读《社戏》一文 ,给该文划分结构层次,并说说划分的依据。
作业布置
请认真阅读《社戏》一文 ,给该文划分结构层次,并说说划分的依据。
答案: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第二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第三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划分的依据:时间先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