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信息技术教案 动感图文—设置动画效果(河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册信息技术教案 动感图文—设置动画效果(河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河北大学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4-05-28 18: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感图文——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二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上的“预设动画”命令,为各个对象设置几种常见的动画效果。2为幻灯片设置更为灵活的动画效果,可以使用“自定义动画”。3.在幻灯片放映之前查看设置的动画效果,可以使用“动画预览”。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应经掌握了幻灯片的创建,插入,播放,保存,字体的修改,背景的设置,及图片的插入,幻灯片次序的调整,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上的“预设动画”命令,为各个对象设置几种常见的动画效果。2.为幻灯片设置更为灵活的动画效果,可以使用“自定义动画”。3.在幻灯片放映之前查看设置的动画效果,可以使用“动画预览”。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上的“预设动画”命令,为各个对象设置几种常见的动画效果,并向学生展示动画预设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上的“预设动画”命令,为各个对象设置几种常见的动画效果。2. 使用“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设置更为灵活的动画效果。3. 使用“动画预览”在幻灯片放映之前查看设置的动画效果。
教学难点 “幻灯片放映”菜单上的“预设动画”命令,为各个对象设置几种常见的动画效果,及动画设置的不同方法。
教学模式 情景探究式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1.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2.展示步骤,操作练习;3.自己创作,熟练技能;4.展示作品,多样化评价;5.课堂小结;6.布置任务。
教学资源 专题学习网站——带你游遍颐和园
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
学时 1课时(45分钟/课时)
教 学 过 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 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有动画效果的颐和园的幻灯片。看完后,让同学们思考动画是怎样完成的。 认真观看教师提供的案例,思考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情景导入,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步骤,操作练习(10分钟) 向同学们展示案例的动画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展示幻灯片动画设置的不同方法,并一步步展示具体的操作过程。之后让学生自己联系。 根据老师演示的步骤,一步步的进行操作,最后进行操作练习。 使学生熟练技能,掌握方法。
自己创作,熟练技能(20分钟) 提供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们进行自己创作,创作几张带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 根据以前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选取自己喜欢的素材,按照自己的爱好,制作几张幻灯片并添加动画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展示作品,多样化评价(7分钟) 让学生们把作品上交到平台上,并自愿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自己进行评价;再让学生相互欣赏,并进行评价;另外由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欣赏展示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评价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任务(3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最后老师进行任务的布置,任务一:练习本节课动画设置的不同方法。任务二:把自己上单元制作的幻灯片加上动画效果。 认真听老师做课堂小结,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置的方法和技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