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游览——自动播放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二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的内容:虚拟浏览—自动播放演示文稿。本节课的内容:1.学会使用“幻灯切换”命令,设置“自动切换”的幻灯片切换方式。2.学会使用“幻灯片放映”命令,设置“演示文稿自动循环放映”的幻灯片放映方式。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幻灯片制作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可以进行幻灯片自动播放效果设置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学会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的操作方法。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等形式完成幻灯片的切换设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逐步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博大与精深。2.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根据幻灯片的内容,合理地设置切换效果。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1.案例展示,激发学生兴趣;2.展示步骤,掌握方法;3.自己创作,设置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4.展示作品,多样化评价;5.课堂小结;6.布置任务。
教学资源 专题学习网站——带你游遍颐和园
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
学时 1课时(45分钟/课时)
教 学 过 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 向学生放映一个有趣的,自动播放的幻灯片案例。老师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幻灯片是如何做成的,怎么让它自己播放呢?老师:好同学们别着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幻灯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认真观看教师提供的案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想,老师这到底怎么做啊? 情景导入,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步骤,掌握方法(10分钟) 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步骤,讲解每一步的效果、功能,让学生一步步跟着做,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及步骤的演示,跟着老师一步步操作。 使学生掌握方法,熟练技能。
自己练习,设置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17分钟) 让学生利用以前的案例,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利用以前制作的案例,设置好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制作一个作品。 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及制作技能。
展示作品,多样化评价(10分钟) 让学生们把作品上交到平台上,并自愿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自己进行评价;再让学生相互欣赏,并进行评价;另外由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欣赏展示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作品的欣赏评价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任务(3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最后老师进行任务的布置,任务一:练习幻灯片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的设置。任务二:把自己上单元制作的幻灯片设置好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 认真听老师做课堂小结,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置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