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会认“吾、弗、夫”,会写“矛、盾、誉、吾”。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寓言的内容;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读懂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积累文言文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引导:同学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大家积累的成语已经很多了,现在老师这儿有一幅图,大家猜猜是什么成语。(课件出示《自相矛盾》的插图)
学生交流,说成语。
2.揭题:同学们猜得很正确,刚才这个成语都来自古代寓言故事,这个故事都是古人思想的精华,用浅显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古人的原文?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自相矛盾》。
二、疏通字词,朗读课文
1.要求: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正确读出生字的读音。(提示学生借助字词典)
2.重点字指导。
课件出示:“吾、弗、夫”。指名读生字,再全班齐读。
3.提问:同学们以前都读过古代诗词,还能记住朗读的要点吗?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读的速度要慢,停顿要得当。
4.教师范读,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的兴趣。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学生读熟为止。
三、理解字句,把握内容
过渡: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棒,但是我们还需要知道这则寓言的意思,现在就来探讨一下吧。
1.出示要求:
(1)对照注释自主学习,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再体会句子和文章的意思。遇到不懂的问题,在旁边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交流自己会理解的地方;自己还不懂的,在小组内提出,共同想办法解决。
2.课件出示重点词语:“鬻、誉、日、吾、陷、或、弗”,其中古今异义的字是:“陷、或。”
重点句子:(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2)其人弗能应也。
3.汇报交流各个句子的意思。
引导:谁能把这些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呢?
学生讨论交流,连句成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楚人自夸矛和盾,被人反问,哑口无言。
四、理解寓意,深化主题
1.思考:寓言故事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那个楚国人说的话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为什么不能回答别人的问话?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2.说一说:这个楚国人自吹自擂,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而闹出笑话。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或听到类似的事情呢?我们今后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内讲、评,教师指名汇报,明确:我们今后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夸大事实,不着边际。
五、朗读表演,巩固拓展
1.组织活动:同学们喜不喜欢表演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短文,注意体会人物的动作表情,然后演一演。
2.指导读:那个楚国人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那个问话的人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楚国人哑口无言的样子是怎样?为表演做准备。
(1)选择四个人一组进行表演。一个楚国人,一个问话人,两个观众。
(2)各小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3.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知道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可夸大其词,前后抵触,否则会闹出笑话,并且还了解了一些文言知识,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的方法。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 矛 没有穿不透的 前后抵触
盾 没有能穿透的
知识袋:
一、生平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中国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后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子。韩非口吃,但他善于写作,且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以前的法家学说,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二、主要作品。
韩非的主要作品有《孤愤》《五蠹》《定法》《解老》《说难》等。
三、主张。
1.封建专制。
韩非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把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赏罚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2.名实相符。
韩非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3.依法治国。
韩非的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4.改革图强。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假托
短小 坚 利 ??
讽刺 物莫能陷也 物无不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