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年一中学生近视比率统计表
高一 高二 高三
2005年 65.9% 73.6% 81.6%
2006年 40.5% 55.4% 63.1%
2007年 57.2% 71.5% 78.0%
一中学生近视度数统计表
度数 人数 比率
轻度近视(300度以下) 174 58.99%
中度近视(300-600度) 100 33.90%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21 7.11%
近视原因统计表
人数比率
遗传 30.00%
读写姿势不正确 25%
用眼时间太长 35%
在暗光下读写 45%
纤弱体质 72.30%
营养不良 35.70%
学生因病缺课原因情况统计表
单位:次
感冒 肠胃疾病 心理障碍 五官疾病 意外伤害 其他
9月份 16 15 12 3 1 7
10月份 25 19 13 7 8
11月份 67 4 15 1 2 2
12月份 31 5 7 4 5
1月份 27 2 4 1
3月份 46 10 7 6 7
4月份 43 5 9 3 3 3
5月份 23 6 11 1 11
6月份 7 2 5 9 1 6
合计 285 68 83 34 7 50
比率 54.08% 12.90% 15.74% 6.45% 1.33% 9.50%
全国女生(分年龄)身高标准体重统计表
营养不良率 较轻体重率 正常体重率 超重率 肥胖率
15岁 4.20% 38.40% 44.10% 5.40% 7.80%
16岁 5% 41% 43.50% 4.70% 5.80%
17岁 4.40% 42.10% 44.30% 4.20% 5.10%
18岁 4.80% 42.60% 44.40% 3.90% 4.40%
全国男生(分年龄)身高标准体重统计表
营养不良率 较轻体重率 正常体重率 超重率 肥胖率
15岁 13.70% 58.40% 18.60% 2.50% 6.80%
16岁 10.90% 58% 21.80% 2.80% 6.60%
17岁 8% 55.70% 25.50% 3.30% 7.50%
18岁 5.70% 52.30% 29.50% 3.90% 8.60%(共12张PPT)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人数为世界第一 。我国小学生近视率为23.4%,日本为25.7% ,德国为 8.8%;初中生高达48.7%,日本是 49% ,德国是 15.6% ;高中生为68.1%,日本 69% ,德国 20.4% 。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人数为世界第一 。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国 23.4% 48.7% 68.1%
日本 25.7% 49% 69%
德国 8.8% 15.6% 20.4%
各国青少年近视统计表
据调查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人数为世界第一 。
用图表分析数据并形成报告
—— 关爱我们的眼睛
主讲:株洲市一中 柳细红
探究一:根据表一中的数据, 生成图表
提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生成图表
`
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
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
按时间轴表现数据变化趋势
常用几种图表的用途
探究二:自选角度和目标用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分析数据并形成简单的报告.
1、每5人一小组,任选一个主题,自选角度和目标尝试用不同的图表类型来表示。通过讨论确定最合适的图表类型,分析并形成简单的报告。
2、由代表展示本组的研究结果。
报告内容:根据你的图表,得出了什么结论?你有什么建议或预测?
研究结果内容
目标/角度是什么?
选择了什么类型图表进行分析的?
根据产生的图表,得出了什么结论?
该图表类型分析这些数据合适吗?适合,请陈述报告。不合适,请讲原因。
散点图 比较成对的数值。如上图散点图显示的是两组数据的不规则间隔(簇)。
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为研究性结果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和形成报告
————关爱我们的眼睛
一、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任务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并用图表来呈现表格的分析结果,准确得出合理的结论。
2、通过制作图表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数据的价值观及科学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第四节内容,对前面的知识起了提升的作用,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数据挖掘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利用图表将分析结果形成报告,学会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
教学重点:①如何选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和数据源加工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效果。
②能在实践应用中归纳利用文本和图表的形式加工信息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源的选择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EXCEL表格,掌握了怎样选中数据区域的等操作,本堂课就是在学生懂得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形成一定的文字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讲解示范法等进行教学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学生在上机时主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图表呈现分析结果。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探究的进展和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课程的进展进行适当的调整。
(2)教师计划使用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
4.学习时间:
非上机时间 15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 30 分钟。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导入 1、动画欣赏 播放《超级近视》动画,并简单讲述内容。2、展示资料,引入课题 小结,展示《各国青少年近视统计资料》,请学生介绍内容。 提问:有没有更为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展示课题---《关爱我们的眼睛》。 欣赏看资料思考,回答 资料引入,调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课题
观摩、思考,学习新知 1、学习观摩演示一般图表的制作流程。2、小结图表数据的转置对统计任务产生的影响。 观摩图表的制作,思考制作的图表与前面展示的图表的区别讨论,思考,小结 了解图表的一般制作流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图表来更好的表达从数据中获得的信息主动思考,获取新知
探究一 展示探究一探究一:据《练习》中表一数据,生成图表。提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生成合适图表。巡视关注学生探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观察所给的数据,用图表呈现获得的信息,部分同学完成任务后进行图表的修饰。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 巩固新知,分层次教学,进行提升个别辅导和共同辅导交互进行,同时也可提示学生思考
评价修改一 1、展示评价内容与评价①、你从表格中的数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②、你用了什么类型的图表来表现你获得的信息?③、你制作的图表表现了你获得的信息吗?没有的话,怎么改进?2、小结与引入 肯定同学的探究成果,就探究中遇到的共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切入下一个知识点。 由学生自评和学生互相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或领会进行修改。分析,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让学生明白怎样评价自己的学习,通过自评、互评深化新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鼓励学生,小结引入下一个知识点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自学,思考,学习新知 图表类型的特点及用途由探究一中学生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图表呈现分析结果,表现的主题和效果引入思考 自学:学案《图表的类型》 带着问题进行自学 思考、学习怎样用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二 1、展示探究二内容:自选角度和目标用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分析数据并形成简单的报告要求:①、每5人一小组,任选一个主题,自选角度和目标尝试用不同的图表类型来表示。通过讨论确定最合适的图表类型,分析并形成简单的报告。②、由代表展示本组的研究结果。提示:报告内容:根据你的图表,得出了什么结论?你有什么建议或预测? 2、巡视,进行随堂辅导 确定小组,选出代表,以组为单位从《练习》的表二-表五,任选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自选角度,综合制作多个统计图表,并形成简单的报告 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修改二 1、展示评价内容①、你的目标/角度是什么?②、你选择了什么类型图表进行分析的?根据你的统计图表,得出了什么结论?评价 该图表类型分析这些数据合适吗?适合,请陈述报告。不合适,请讲原因。 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展示成果和自我评价,其他同学针对互评,并学习经验和给出改进的意见。 深化图表的制作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数据的价值观和科学意识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别人作品的能力
小结与课后延伸 总结课后延伸散点图:比较成对的数值。 思考,总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深化报告的形成
五、关键环节提炼
对于同一组数据,我们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目标来审视和挖掘数据间的关系,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整个课堂里,通过探究和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和评价中掌握如何用合适的图表和文本相互结合起来将主题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晰和直观。探究为实践,评价就为分析,相辅相成,逐步深化和巩固。
探究分析一
思考讨论
新课讲授
激情引入
课后延伸
作品展示、小结
探究分析二
学生自评、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