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加工与处理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5)学时数:45分钟(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Photoshop中各种选区工具的使用及选区反选的操作方法;掌握选区羽化的操作方法;掌握图层的切换、图层合并及图层特效制作方法的使用。掌握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加工处理与艺术合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揭开数字化图像加工处理与艺术合成的奥秘,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图像进行艺术加工的兴趣,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
2、内容分析:让学生运用选区工具、选区操作、选区变换、羽化操作、图层操作等知识,将多幅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经过加工处理后,合成一幅具有艺术效果的图像,突出表达某个主题。在图像的加工与合成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已经学过这些知识点,但是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工具应用不当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通过设计一个图像的加工处理合成一幅艺术作品的实例,来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从运用的角度而不是功能的角度来学习Photoshop的常用工具的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水平差异明显,对多媒体技术有浓厚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是从功能层面了解Photoshop的这些知识点,而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设计制作出一幅艺术作品还缺乏感性认识。
4、设计思路:先展示两个图像加工处理与艺术合成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再提出明确、可行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教学中分“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两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基本任务”部分的制作,而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再继续完成“拓展任务”中内容的制作,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5’ 由教师在服务器上完成:展示教师制作的几组“图像加工与艺术合成”的图片 学生观看 给学生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他们自主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整合。
细化任务2’ 分解制作过程,把“任务”细化为两个子任务:基本任务(图像的加工与合成处理)和拓展任务(添加选区边沿发光、艺术边框和特效文字)。 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只有学会自学,善于自学,才能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需求。
基本任务9’ 教师:图像的艺术合成,就是把几幅图像素材经过加工处理合成为一幅艺术图像。把几幅图像融入到一幅图像中更具艺术感染力。教师演示:先用一个图像加工与合成实例来演示图像合成的过程。教师提问:是不是很简单? 学生尝试将自己所选的几幅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再合成一幅艺术照片。 鼓励学生去尝试,学生只有通过尝试,才会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拓展任务5’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较深难度的拓展任务任务一:在合成图片人物选区周围添加彩色边框,增强艺术照片的感染力任务二:在合成图像的边缘添加一个虚边框,任务三:在合成图片上添加特效文字,突出制作艺术照片的主题 在完成任务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首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尝试完成上述任务,同时可以与周围同学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还有疑难可通过请求同学、在线帮助或找老师解决问题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明确,可行的任务,以此驱动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全体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完成任务20’ 教师: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不同的图像素材完成作品。 教师通过课堂巡视,找出学生制作时普遍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作品。 学生作品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主要有:合成不合理,出现“空中楼阁”;图像合成后比例失调,出现“超人”;选区边缘很清晰,没有羽化; 采用分组合作,相互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协商完成一幅具有多种艺术效果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团结协作学习的能力
作品展示5’ 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创新作品,肯定学生成绩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培养学生成就意识,保持永久的学习欲望,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都值得反思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应做到如下几点:
1、课堂的导入要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最好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着想。
2、任务要明确、可行、并且分不同层次,以便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3、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要建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教师要设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足够的情境,避免学生偏离教学目标。
4、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有三个:
1、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2、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3、网络成为学生辅助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和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平台。
如果教学环境较好,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本节课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