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随心所欲画图画
-----画图程序与使用
怎样启动“画图”程序?
开始 程序 附件 画图
“画图”窗口的组成。
标题栏
菜单栏
绘图工具箱
选择框
颜料盒
画纸
状态栏
认识画图工具。
任意裁剪
橡皮
取色
铅笔
喷枪
直线
矩形
椭圆
选定
颜色填充
放大
刷子
文字
曲线
多边形
圆角矩形
1、单击工具箱内某个工具按钮,此时鼠标指针下方显示该工具名称。
2、选择颜料盒中喜欢的颜色,左键单击为前景色,右键单击为背景色。
4、在绘图区按下鼠标(按左键线条为前景色,按右键线条为背景色)并拖动鼠标,即可绘图。
3、在选择框内选择绘制模式。
1、利用直线工具画水平、垂直的直线或是45 的斜线时,同时按下shift键并拖动鼠标即可。
2、利用椭圆工具画圆时,同时按下shift键并拖动鼠标即可。
3、利用矩形工具画正方形时,同时按下shift键并拖动鼠标即可。
4、利用填充工具填充颜色时,注意只能是闭合图形,否则颜色会渗漏到其他区域。
5、在进行图形块的移动和复制时,在选择框内必须选择“透明”方式粘贴,否则图形将被遮住。
1、单击工具箱中的选定工具或任意形状的剪裁工具.
2、将鼠标指针移到绘图区内,选择起点位置,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达所需位置释放,此时得到一个虚线所构成的闭合曲线即选定框,选定框所包围的区域就是图形块。
3、对图形块进行移动、复制、旋转/拉伸等操作。
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的图画并保存。
怎样退出“画图”?
方法1
方法2
下 课
祝同学们愉快随 心 所 欲 画 图 画
-------画图程序与使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所属科目:信息技术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画图”程序的基本功能。
2、掌握绘制图形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直线、矩形、椭圆等绘图工具的用法。
2、掌握画图技巧,能借助“画图”程序中的操作对图画进行编辑与处理。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画图技巧,充分发挥“画图”工具提供的各种功能。如何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借助“画图”程序中的操作对图画进行编辑与处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策略设计】
1、以讲促学,以演示操作落实教学目标的融汇贯通。
2、放弃“师道尊严”融入学生群体,尝试着并实践着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真正做到学生的学在教师的点拨下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真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2分钟) 同学们,我们平时画画都是用笔在纸上画,现在电脑已经走入生活且也能画画,艺术效果更佳。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幻灯片1(一幅图画)同学们,看到这幅漂亮的图画有何感受?是否也想亲自创作一幅呢 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通过今天的学习。播放幻灯片2(课题) 观看,好奇、惊讶、议论纷纷,非常兴奋,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 用图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新授(40分钟)新授(40分钟) 要想利用电脑画画,它必须依靠一些应用软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图”程序。播放幻灯片3(“画图”程序启动步骤)并解说。播放幻灯片4(窗口组成)并解说。播放幻灯片5(工具箱)解说。同学们,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绘图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吧!播放幻灯片6(绘图步骤)解说并分步逐一演示。现在,同学们就利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结合绘图步骤,仿照书上的“树、水滴、小鸟”图,进行绘画,自由组合。看谁画得又好又快?巡视检查指导。停一下,老师刚才已观察了一遍,基本上都能掌握,但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颜色渗漏等,那么我们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还需掌握一些技巧,这样才能使绘画更得心应手。大家一起来看一则小提示,(播放幻灯片7)并解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会画了,但怎样才能使绘画更快捷,图画更漂亮更贴近自己所想呢?还要求我们要学会对图画能进行编辑与处理。播放幻灯片8(编辑步骤)分步逐一演示。好了,现在做练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自己的图画并保存。同时播放幻灯片9。巡视检查指导。 按照程序启动步骤,逐步操作。观看并了解窗口组成。有的开始试画。是。仿照老师绘画步骤随意绘画。纷纷动手作画。相互观看、讨论、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停止作画,对老师指出的问题表示认可。纷纷追问解决方法。观看并修改,非常高兴。听讲,跟着试着编辑与处理。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同学大显身手。纷纷勾画自己心中的图案。 播放幻灯片能更加直观更加易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让学生相互观看、点评可以促进自我完善。讲练结合能及时化解问题。利用自创图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小结(3分钟) 今天,我们学了“画图”程序与使用,了解了它的基本功能,并能借助它提供的功能对图画进行编辑与处理,最终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播放幻灯片10(退出步骤),宣布下课。 和老师一起回忆操作过程。执行退出程序操作。下课。 能对知识系统把握。
【教学反思】
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实起来
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短短的分钟便结束了。当学生陆陆续续走出多媒体室后,我便着手反省刚刚结束的课堂得失。从课堂的收效来看,我对自己刚才的表现甚为满意,因为,我牢牢把住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渗透,结合理论的讲解演示上机操作的程序,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其成功之处如下:
一、从宏观的角度把住了课堂教学目标
在每一堂课前,我总是会三番五次地重审自己的授课教案,确立好本堂课内的教学目标,实践着目标教学的最高境界。备课时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做到并做好了“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
二、有效分配课内讲解与操作的时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授课环节里,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与课内重难点,最大程度的做到了知识点的条分缕析,严格控制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时间搭配,采取讲练结合方式,有时干脆脱离讲解,让学生着手操作,尝试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的教学高境界。课堂上学生投入性大,自学性高,求异与求真的欲望激发性强。整堂课内始终控制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然而,中国有古语云:“人无完人”,正如“金无足赤”一样,教学作为一门人为的艺术,它就逃不脱“遗憾的艺术”的认定。一堂课下来,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足:
缺陷一: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
在“文以载道”的观念主导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必然也担负起各种重大的教育主题。在本堂课的教案书写与课内授知上看,似乎不存在课内知识未曾讲授之嫌。此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画图技巧,进而借助“画图”程序中的操作对图画进行编辑与处理。课内,从师生互动层面探析得失,教学似乎无可挑剔,但当学生独立操作起来,一知半解现象较为普遍。其次,教学中过分强调目标,刻意追求演示的编辑程序,并不考虑画图技巧及编辑,处理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导向,大有完成目标使课堂大捷的心态,其结果便是教学倾向“急功近利”。
缺陷二:合作、探究真实了吗
信息技术的教学重在操作演示,它要求更高更多的师生合作,师生探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衡量一课的优劣与否,其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在整个的施教过程中,师生互动,包括学生参与情况如何,学习氛围是否紧张、热烈、有序。就本堂而言,光看学生课内表现是满意的,不管是针对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自告奋勇的个人操作演示,课内作业的完成,均可用“出色”二字加以认定。但如深入心灵则课内瑕疵也暴露有余,其主要表现在:
真正的、完全的师生合作、探究并未真实起来。课内学生的演示操作形式化较为严重,创新思维并未拓展,完全承袭着教师A、B、C,学生按A、B、C的教学模式。表面上的课题讨论,其实质是在重复着简易的或根本就不明朗的知识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自己的应对办法如下:
要突破教学重难点,就是要以“强化实践”为本,为此应多增加课堂互动练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避免陷入教师A、B、C,学生按A、B、C的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