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10.4 电容器的电容(课件+学案):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10.4 电容器的电容(课件+学案):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7 08:56:05

文档简介

第4节 电容器的电容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平行板电容器的主要构造。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3.了解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现象及能量转换。
1.会正确连接电路,认真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2.通过探究得出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1.通过类比建立电容的概念;通过电容的定义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
2.结合具体问题构建电容器动态分析模型
第1课时 电容器的电容
知识点一 电容器
[观图助学]
(1)
(2)照相机的电子闪光灯能发出强烈的闪光,这时通过闪光灯的电流相当大,有时可达几千安。照相机的电源能够提供的电流却非常小,为何电子闪光灯能发出强烈的闪光?
1.构造: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可以组成一个电容器。如两块平行金属板正对、靠近且两板间充满绝缘物质(电介质),这两板就组成了平行板电容器。
2.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是指其中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如图所示)
(1)充电:使电容器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叫作充电。
(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的异种电荷中和的过程叫作放电。
[思考判断]
(1)放电后的电容器电荷量为零,电容也为零。(×)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知识点二 电 容
[观图助学]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水杯,众所周知,我们用水杯的容积表征水杯容纳水的本领。
如图乙所示,是照相机的电子闪光灯的重要部件电容器,电容器是容纳电荷的一种装置,思考,我们如何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呢?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
2.公式:C=。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法拉,符号:F,1 F=1 C/V。常用的单位还有微法和皮法。换算关系:1 F=106 μF=1012 pF。
4.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思考判断]
(1)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
(2)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3)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成反比。(×)
知识点三 平行板电容器
[观图助学]
如图所示,两块靠近,彼此绝缘的金属板平行放置,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试说出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试猜想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有哪些?
1.结构:由两块彼此绝缘、互相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是最简单的,也
是最基本的电容器。
2.决定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平行极板正对面积S成正比,与
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离d成反比。
3.表达式:C=。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思考判断]
(1)公式C=可用来计算任何电容器的电容。(×)
(2)将电介质插入平行板电容器时,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3)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能组成电容器,而且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知识点四 常用电容器
[观图助学]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形形色色的电容器,试说出电容器的种类,并思考,其中右下角电容器上所标注的“50 V”,指的是电容器的什么电压?
1.分类
(1)按电容是否可变分:可变电容器、固定电容器。
(2)按电介质分:空气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2.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
(1)额定电压:电容器能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击穿电压:电介质被击穿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则电容器就会被损坏。
3.常见的电容器
(1)电解电容器
(2)可变电容器
[思考判断]
(1)电容器的电容都是固定不变的。(×)
(2)电容器两极板上所加的电压不能超过击穿电压。(√)
给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增大,储存的电能增加。
电容C=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不能说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加理论分析得到:
(1)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是真空时,电容C与极板的正对面积S、极板距离d的关系为C=。
(2)当两极板间充满同一种介质时,电容变大为真空时的εr倍,即C=。公式中,εr是一个常数,与电介质的性质有关,称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真空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与1十分接近。

某电容器上标有“1.5 μF,9 V”的字样,9 V指额定电压。
电解电容器是用铝箔做一个极板,以铝箔上很薄的一层氧化膜为电介质,用浸过电解液的纸做另一个极板。
可变电容器两极由两组铝片组成,固定的一组铝片叫作定片;可以转动的一组铝片叫作动片;空气为电介质。转动动片,使两组铝片的正对面积发生变化,电容相应变化。
核心要点  对电容器电容的理解
[观察探究]
按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好器材,使开关S先后接触a、b,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试结合上述现象讨论:
(1)当S先后接a和接b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怎样的?
(2)电容器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电容器带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压U有什么关系?反映了电容器怎样的特性?怎样描述?
答案 (1)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2)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②充电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放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随电荷量的增加而增加,电荷量和电势差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一个恒量,每一个电容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常数,与所带电荷量的多少无关。这个比值反映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大小,因此可用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即电容器的电容C=。
[探究归纳]
1.C=是电容的定义式,由此也可得出:C=。
2.电容器的电容决定于电容器本身,与电容器的电荷量Q以及电势差U均无关。
3.C=与C=的比较
C=
C=
公式类别
定义式
决定式
适用范围
所有电容器,Q∝U,即=C不变,反映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平行板电容器,C∝εr,C∝S,C∝,反映了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因素
联系
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即电容的大小可以由来量度,但决定因素是电容器本身,如平行板电容器的εr、S、d等因素
[试题案例]
[例1] (多选)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B.电容器A的电容比B的大,说明A的带电荷量比B多
C.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需要带的电荷量
D.由公式C=知,若电容器两极间电压为10 V,极板带电荷量为2×10-5 C,则电容器电容大小为5×105 F
解析 电容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A正确;电容器A的电容比B的大,只能说明电容器A容纳电荷的本领比B强,与是否带电无关,B错误;电压为10 V,电荷量为2×10-5 C时,电容C==2×10-6 F,D错误。
答案 AC
[例2] 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U=2 V,现使它的电荷量增加ΔQ=5×10-6 C,于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升高为6 V。求:
(1)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
(2)电容器原来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3)若放掉全部电荷,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
思路点拨 由电容器定义式C=,推出C=,据此可得C,再据Q=CU可求原电荷量,电容器电容与Q、U无关,可知C不变。
解析 (1)电容器电势差的变化量为ΔU=(6-2)V=4 V
由C=得C= F=1.25×10-6 F。
(2)电容器原来所带的电荷量
Q=CU=1.25×10-6×2 C=2.5×10-6 C。
(3)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决定,与是否带电无关,所以放掉全部电荷后,电容仍为1.25×10-6 F。
答案 (1)1.25×10-6 F (2)2.5×10-6 C (3)1.25×10-6 F
方法归纳
电容器的电容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量的本领,与其带不带电及带多少电无关。
[针对训练1] 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两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B.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正比
C.一个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ΔQ=1.0×10-6 C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升高ΔU=10 V,则电容器的电容C=1.0×10-7 F
D.放电后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零,电容也为零
解析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A错误;电容器的电容是反映其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完全由电容器本身的属性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带电荷量多少无关,B、D错误;由C==,可得电容器的电容C=1.0×10-7 F,C正确。
答案 C
[针对训练2] 一平行板电容器,当极板上所带电荷量增加2.0×10-4 C时,极板间的电压增加40 V,则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电压为200 V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多少?
解析 由公式C=得推论C=
代入数据得C=5×10-6 F
又Q=CU,代入数据得Q=1×10-3 C。
答案 1×10-3 C
核心要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及动态分析
[观察探究]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组成。利用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保持Q和d不变,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2)如图乙所示,保持Q和S不变,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3)如图丙所示,保持Q、S、d不变,插入电介质,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答案 (1)实验结论:S减小,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2)实验结论: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实验结论: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探究归纳]
1.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
抓住不变量,分析变化量,紧抓三个公式:
C=、E=和C=。
2.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
(1)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电势差U不变。
由C=∝可知C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Q=CU=U·,可知,当U不变时,Q也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E=∝可知,当U不变时,E随d的变化而变化。
(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电荷量Q保持不变。
由C=∝可知C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U==∝可知,当Q不变时,U也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E===∝可知,E随S、εr的变化而变化,而与d无关。
[试题案例]
[例3]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思路点拨 通过题图,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平行板电容器电量保持不变。
(2)静电计小球与外壳间电压和电容器两极间电压相同。
(3)静电计指针偏角随静电计小球和外壳间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 静电计指针偏角体现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大小。在做选项所示的操作中,电容器电荷量Q保持不变,C==。保持S不变,增大d,则C减小,U增大,偏角θ增大,选项A正确,B错误;保持d不变,减小S,则C减小,U增大,偏角θ也增大,故选项C、D均错误。
答案 A
[例4] (多选)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源E相连,在与两板等距离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恰处于静止状态。若将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下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仍将处于静止状态
B.M点电势升高
C.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
D.在b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静电力做功相同
解析 电容器与电源保持相连,电容器板间的电压不变,将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根据E电场=分析得知板间电场强度增大,液滴所受的静电力增大,液滴将加速向上运动,故A错误;由U=E电场daM知,M与a间的电势差增大,a点的电势为零,M点的电势小于零,则知M点的电势降低,故B错误;由于液滴带负电,则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故C正确;在b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根据静电力做功公式W=qU知,静电力做功相同,故D正确。
答案 CD
方法归纳 分析电容器动态变化问题的步骤
(1)明确电容器与电源连接情况,从而确定是电压不变还是电荷量不变。
(2)由C=,根据εr、S、d的变化确定C的变化。
(3)由C=确定Q或U的变化。
(4)根据E==判断E的变化。
[针对训练3] (2018·北京理综,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
解析 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则a板带电,由静电感应,在b板上感应出与a板电性相反的电荷,故选项A正确;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正对面积S变小,由C=,可知电容C变小,由C=可知,Q不变,U变大,因此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选项B错误;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相对介电常数εr变大,由C=,可知电容C变大,由C=可知,Q不变,U变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选项C错误;实验
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电容C不变,由C=,可知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
[针对训练4] 如图所示,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之间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P点上方,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将向下运动 B.液滴将向上运动
C.电容器电容减小 D.极板带电荷量将减小
解析 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根据E=分析得知,板间场强增大,油滴所受静电力增大,油滴将向上运动,故A错误,B正确;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时,根据C=得知电容C增大,而电容器的电压U不变,由Q=CU知,极板带电荷量将增大,故C、D错误。
答案 B

1.(对电容器、电容的理解)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对电容器认识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电容与它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B.电容器的电容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
C.在相同电压下,带电荷量多的电容器的电容比较大
D.电容的常用单位有μF和pF,1 μF=103 pF
解析 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电容的大小是由电容器本身结构决定的,与两极板间电压及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无关,A、B错误;由C=知,U一定时,Q越大的电容器,C越大,C正确;单位μF与pF的换算关系为1 μF=106 pF,D错误。
答案 C
2.(对电容器的认识)(多选)一个电容器的规格是100 μF、25 V,对这两个数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个电容器只有加上25 V电压时,电容才是100 μF
B.这个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一定为2.5×10-3 C
C.这个电容器所加电压一般不能高于25 V
D.这个电容器所加电压可以低于25 V,但电容不变,总是100 μF(电容器本身不发生变化)
答案 CD
3.(对电容的理解)(多选)如图所示的各图描述的是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其电荷量Q、电势差U、电容C之间相互关系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属性决定的,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的大小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大小无关,不能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故选项D正确,A、B错误;而C图表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其比值即电容器的电容,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D
4.(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多选)(2019·启东中学高一下期末)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与静电计连接,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试探电荷固定在P点,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B.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
C.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小
D.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不变
解析 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两板间的距离减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C增大,而电容器的电荷量Q不变,则由C=得,板间电压U减小,因此静电计的指针张角变小,故A正确,B错误;根据板间场强E===,可见E不变,P点到负极板距离减小,由公式U=Ed得,P点的电势降低,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变小,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AC
5.(电容的计算)有一充电的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为3 V,所带电荷量为4.5×
10-4 C,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将电容器的电压降为2 V,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 C== F=1.5×10-4 F。电容器电压降为2 V时,电容不变,仍为1.5×10-4 F。此时所带电荷量为Q′=CU′=1.5×10-4×2 C=3×10-4 C。
答案 1.5×10-4 F 1.5×10-4 F 3×10-4 C

基础过关
1.对电容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充电电荷量越多,电容增加越大
B.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成反比
C.电容器的电容越大,所带电荷量就越多
D.对于确定的电容器,它所带的电荷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答案 D
2.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B.电容器带电荷量越多,其电容越大
C.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越低,其电容越小
D.电容器的电容只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
解析 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多少以及两板间有无电压均无关,只与两极板间距、正对面积以及电介质有关,也就是说电容器的电容只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3.如图所示为一电解电容器,根据图中的标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的电容为2 200法拉
B.该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带电量为2.2×10-3 C
C.该电容器的电路符号为
D.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80 V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电容器的电容为2 200 μF,故A错误;由Q=CU可知,该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2.2×10-3×1 C=2.2×10-3 C,故B正确;该电容器为固定电容器,不是可调电容器,故C错误;电容器所标电压为额定电压,故D错误。
答案 B
4.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若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4 C,则其电压减小为原来的,则(  )
A.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9×10-4 C
B.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4.5×10-4 C
C.电容器原来的电压为1 V
D.电容器的电容变为原来的
解析 由题意知C==,解得Q=4.5×10-4 C,故B正确,A错误;因电容器的电容未知,所以无法求出电容器原来的电压,C错误;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跟电压和电荷量的变化无关,所以电容器的电容不变,D错误。
答案 B
5.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荷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若将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对电容器来说正确的是(  )
A.是充电过程
B.是放电过程
C.该电容器的电容为5×10-2 F
D.该电容器的电荷量变化量为0.2 C
解析 由Q=CU知,U降低,Q减小,故为放电过程,A错误,B正确;C== F=5×10-3 F,C错误;ΔQ=CΔU=5×10-3×4 C=0.02 C,D错误。
答案 B
6.(多选)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现使B板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增大两极板之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B.将A板稍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大
C.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D.若将A板拿走,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
解析 电容器上所带电荷量一定,由公式C=知,当d变大时,C变小。再由C=得U变大,选项A正确;当A板上移时,正对面积S变小,C也变小,U变大,选项B正确;当插入玻璃板时,C变大,U变小,选项C错误;当将A板拿走时,相当于使d变得更大,C更小,故U应更大,选项D错误。
答案 AB
7.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解析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表达式为C=,将极板间的云母介质移出后,导致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由于极板间电压不变,据Q=CU知,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再考虑到极板间电场强度E=,由于U、d不变,所以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选项D正确。
答案 D
8.如图所示,先接通S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S。当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电容C、两极板间电势差U、两极板间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  )
A.Q变小,C不变,U不变,E变小
B.Q变小,C变小,U不变,E不变
C.Q不变,C变小,U变大,E不变
D.Q不变,C变小,U变小,E变小
解析 电容器充电后再断开S,其所带电荷量Q不变,由C∝可知,d增大时,C变小,又U=,所以U变大;由于E=,U==,所以E=,故d增大时,E不变。选项C正确。
答案 C
9.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使它每板电荷量从Q1=3.0×10-5 C增加到Q2=3.6×10-5 C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从U1=10 V增加到U2,求:
(1)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多大?
(2)U2为多少?
(3)如要使两极板电势差从10 V降为U2′=6 V,则每板需减少多少电荷量?
解析  (1)电容器的电容
C== F=3×10-6 F=3 μF。
(2)因为电容器的电容不变,
所以U2== V=12 V。
(3)根据电容的定义,它等于每增加(或减少)1 V电势差所需增加(或减少)的电荷量,即C=,要求两极板间电势差降为6 V,则每板应减少的电荷量为ΔQ′=CΔU′=3×10-6×(10-6) C=1.2×10-5 C。
答案 (1)3 μF (2)12 V (3)1.2×10-5 C
能力提升
10.(多选)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如速度、温度、压力等)的变化转化成电学量变化的一种元件,在自动控制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液面高度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金属芯线与导电液体形成一个电容器,电容C的大小变化就能反映液面的升降情况,C与h的关系是(  )
A.C增大表示h增大 B.C增大表示h减小
C.C减小表示h减小 D.C减小表示h增大
解析 金属芯线和导电液体相当于电容器的两极板,液面的升和降分别对应两极板正对面积的增大和减小,由C=可知,选项A、C正确。
答案 AC
1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增大 B.θ增大,Ep不变
C.θ减小,Ep增大 D.θ减小,E不变
解析 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根据C=可知,C变大;根据Q=CU可知,在Q一定的情况下,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则静电计指针偏角θ减小;根据E=,Q=CU,C=联立可得E=,可知E不变;P点离下极板的距离不变,E不变,则P点与下极板的电势差不变,P点的电势不变,故Ep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 D
12.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开关S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开关S闭合。一带电液滴悬浮在两板间P点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液滴可能带正电
B.增大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电阻R中有从a到b的电流,电容器中负电荷从B运动到A
C.断开S,减小两极板正对面积的过程中,液滴将加速下降
D.断开S,减小两极板距离的过程中,液滴静止不动
解析 带电液滴在重力和静电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静电力方向向上,电场方向向下,故液滴带负电,A选项错误;由C=和Q=CU可知,两极板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C变小,所以Q变小,因此电容器放电,放电电流的方向从a到b,负电荷由B板经电源和电阻R流向A板,不能直接通过电容器从B运动到A,选项B错误;断开S,由C=、Q=CU和U=Ed知E=,Q不变,S减小,所以E增大,静电力大于重力,液滴将加速上升,选项C错误;由E=知,Q不变,d减小,E不变,液滴静止不动,选项D正确。
答案 D
13.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点。先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
解析 设电容器电容为C,第一次充电后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为U=①
两极板之间电场的场强为E=②
式中d为两极板间的距离。
按题意,当小球偏转角θ1=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设小球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则有
FTcos θ1=mg③
FTsin θ1=qE④
式中FT为此时悬线的张力。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tan θ1=⑤
设第二次充电使正极板上增加的电荷量为ΔQ,此时小球
偏转角θ2=,则
tan θ2=⑥
联立⑤⑥式得
=⑦
代入数据解得ΔQ=2Q。
答案 2Q
课件50张PPT。第4节 电容器的电容第1课时 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一 电容器[观图助学]
(1)(2)照相机的电子闪光灯能发出强烈的闪光,这时通过闪光灯的电流相当大,有时可达几千安。照相机的电源能够提供的电流却非常小,为何电子闪光灯能发出强烈的闪光?1.构造:两个彼此________又相互________的导体就可以组成一个电容器。如两块平行金属板正对、靠近且两板间充满绝缘物质(电介质),这两板就组成了平行板电容器。
2.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是指其中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________。绝缘靠近绝对值3.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如图所示)(1)充电:使电容器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叫作________。
(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的异种电荷中和的过程叫作________。充电放电[思考判断]
(1)放电后的电容器电荷量为零,电容也为零。(  )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观图助学]如图甲所示,是一个水杯,众所周知,我们用水杯的容积表征水杯容纳水的本领。
如图乙所示,是照相机的电子闪光灯的重要部件电容器,电容器是容纳电荷的一种装置,思考,我们如何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呢?知识点二 电 容电荷量电势差法拉微法皮法1061012[思考判断]
(1)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  )
(2)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
(3)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成反比。(  )×××[观图助学]
如图所示,两块靠近,彼此绝缘的金属板平行放置,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试说出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试猜想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有哪些?知识点三 平行板电容器1.结构:由两块彼此________、互相靠近的________金属板组成,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电容器。
2.决定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平行极板正对面积S成________,与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________,与极板间距离d成________。
3.表达式:C=________。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绝缘平行正比正比反比××√[观图助学]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形形色色的电容器,试说出电容器的种类,并思考,其中右下角电容器上所标注的“50 V”,指的是电容器的什么电压?知识点四 常用电容器1.分类
(1)按电容是否可变分:________电容器、________电容器。
(2)按电介质分:空气电容器、____________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2.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
(1)额定电压:电容器能够____________时的电压。
(2)击穿电压:电介质被________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则电容器就会被损坏。可变固定聚苯乙烯正常工作击穿3.常见的电容器
(1)电解电容器(2)可变电容器[思考判断]
(1)电容器的电容都是固定不变的。( )
(2)电容器两极板上所加的电压不能超过击穿电压。( )×√[观察探究]按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好器材,使开关S先后接触a、b,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试结合上述现象讨论:
(1)当S先后接a和接b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怎样的?
(2)电容器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核心要点对电容器电容的理解(3)电容器带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压U有什么关系?反映了电容器怎样的特性?怎样描述?
答案 (1)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2)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②充电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放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探究归纳][试题案例]
[例1] (多选)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C[例2] 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U=2 V,现使它的电荷量增加ΔQ=5×10-6 C,于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升高为6 V。求:
(1)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
(2)电容器原来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3)若放掉全部电荷,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解析 (1)电容器电势差的变化量为ΔU=(6-2)V=4 V(2)电容器原来所带的电荷量
Q=CU=1.25×10-6×2 C=2.5×10-6 C。
(3)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决定,与是否带电无关,所以放掉全部电荷后,电容仍为1.25×10-6 F。
答案 (1)1.25×10-6 F (2)2.5×10-6 C (3)1.25×10-6 F方法归纳
电容器的电容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量的本领,与其带不带电及带多少电无关。[针对训练1] 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两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B.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正比
C.一个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ΔQ=1.0×10-6 C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升高ΔU=10 V,则电容器的电容C=1.0×10-7 F
D.放电后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零,电容也为零答案 C[针对训练2] 一平行板电容器,当极板上所带电荷量增加2.0×10-4 C时,极板间的电压增加40 V,则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电压为200 V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多少?代入数据得C=5×10-6 F
又Q=CU,代入数据得Q=1×10-3 C。
答案 1×10-3 C[观察探究]核心要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及动态分析答案 (1)实验结论:S减小,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2)实验结论: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实验结论: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探究归纳]
1.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2.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试题案例]
[例3]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思路点拨 通过题图,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平行板电容器电量保持不变。
(2)静电计小球与外壳间电压和电容器两极间电压相同。
(3)静电计指针偏角随静电计小球和外壳间电压的增加而增大。答案 A[例4] (多选)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源E相连,在与两板等距离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恰处于静止状态。若将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下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仍将处于静止状态
B.M点电势升高
C.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
D.在b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静电力做功相同答案 CD[针对训练3] (2018·北京理综,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答案 A[针对训练4] 如图所示,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之间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P点上方,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将向下运动 B.液滴将向上运动
C.电容器电容减小 D.极板带电荷量将减小答案 B第2课时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实验原理
(1)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1时,电容器接通电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从正极板经过电源向负极板移动,正极板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负极板因获得电子而带负电。正、负极板带等量的正、负电荷。电荷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电流。在充电开始时电流比较大(填“大”或“小”),以后随着极板上电荷的增多,电流逐渐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电荷停止移动,电流I=0。
(2)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2时,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电容器正、负极板上电荷发生中和。在电子移动过程中,形成电流,放电开始电流较大(填“大”或“小”),随着两极板上的电荷量逐渐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减小(填“增大”或“减小”),两极板间的电压也逐渐减小到零。
2.实验器材
6 V的直流电源、单刀双掷开关、平行板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
3.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好电路。
(2)把单刀双掷开关S打在上面,使触点1和触点2连通,观察电容器的充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将单刀双掷开关S打在下面,使触点3和触点2连通,观察电容器的放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记录好实验结果,关闭电源。
实验记录和分析:
实验项目
实验现象
电容器充电
灯泡
灯泡的亮度由明到暗最后熄灭(选填“明”“暗”或“熄灭”)
电流表1
电流表1的读数由大到小最后为零(选填“大”“小”或“零”)
电压表
电压表的读数由小(选填“大”或“小”)到大(选填“大”或“小”)最后为6__V
电容器
放电
灯泡
灯泡的亮度由明到暗最后熄灭(选填“明”“暗”或“熄灭”)
电流表2
电流表2的读数由大到小最后为零(选填“大”“小”或“零”)
电压表
电压表的读数由大(选填“大”或“小”)到小(选填“大”或“小”)最后为0__V
4.注意事项
(1)电流表要选用小量程的灵敏电流计。
(2)要选择大容量的电容器。
(3)实验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4)在做放电实验时,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以免烧坏电流表。
核心要点  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定性分析
[观察探究]
按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好器材,使开关S先后接触a、b,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S先后接a和接b时,会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怎样的呢?
(2)电容器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压U有什么关系?反映了电容器怎样的特性?怎样描述?
答案 (1)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2)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
②充电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放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随电荷量的增加而增加,电荷量和电势差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一个恒量,每一个电容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常数,与所带电荷量的多少无关。这个比值反映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大小,因此可用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即电容器的电容C=。
[探究归纳]
电容器的工作基础
(1)充电:使电容器的极板上带上电荷的过程称为充电,充电后两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充电过程,带电荷量Q逐渐增大,板间电压U增大,板间电场强度E增大。
(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不带电荷的过程叫作放电,放电过程,带电荷量Q减小,板间电压U减小,板间电场强度E减小。
[试题案例]
[例1] 如图所示实验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解析 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相连而带正电,A正确,B错误;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放电结束后上、下极板均不带电,C、D错误。
答案 A
方法归纳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1)充电: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使两个极板上带上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充电后,跟电源正极相连的极板带正电,跟电源负极相连的极板带负电。充电过程如图甲所示。
(2)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个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后,电容器任一极板带电荷量均为零。放电过程如图乙所示。
  
 甲        乙
核心要点  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定量计算
[试题案例]
[例2] 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同的是反应比较灵敏,且可以和计算机相连,能画出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图甲是用电流传感器观察充、放电过程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电压为6 V。
先使开关S与1接通,待充电完成后,把开关S再与2接通,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估算出电容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为________C,该电容器电容为________μF。(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 根据题图乙的含义,因Q=It,可知图形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荷量;根据横轴与纵轴的数据可知,一个格子的电荷量为8×10-5 C,由大于半格算一个,小于半格舍去,因此图像所包含的格子个数为38,所以释放的电荷量为q=8×10-5 C×38=3.04×10-3 C。根据电容器的电容C=可知,C= F≈5.07×10-4 F=507 μF。
答案 3.04×10-3 507
1.(多选)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充、放电过程中外电路有瞬间电流
B.充、放电过程中外电路有恒定电流
C.充电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逐渐减少
解析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电路产生变化的瞬间电流,电容器充、放电结束,电流消失,A正确,B错误;充电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能部分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C错误;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中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D正确。
答案 AD
2.据国外某媒体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能让手机几分钟内充满电。某同学假日登山途中,用该种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的电容变大
B.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存储的电能变少
C.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可能不变
D.充电结束后,电容器不带电,电容器的电容为零
解析 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与电容器的电压及电荷量无关,故A、D错误;当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存储的电荷量减小,则电能变少,故B正确,C错误。
答案 B
3.(多选)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源、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充电
B.电容器放电
C.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D.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
解析 解题关键是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其电压不变。由C=可知,当d增大时,C减小,而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故U不变,由C=可知,Q变小,即电容器将放电,电流从a流向b。故正确答案为B、C。
答案 BC
4.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接在电池组两极间,两板间的带电尘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两板缓慢地错开一些,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电容器带电荷量不变
B.电源中将有电流从正极流出
C.尘埃仍静止
D.电流计中将有电流,电流方向为b→a
解析 电容器与电池组连接,其电压不变,带电尘埃静止,静电力与重力平衡,qE=mg,两极板错开时电场强度不变,故C正确;因电容减小,由Q=CU,知电荷量Q减小,电容器放电,电流方向为a→b,A、B、D错误。
答案 C
5.电流传感器可以把电容器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描绘出来。一个电容器先把它接到8 V的电源上充电,然后通过电流传感器放电,其电流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知道电容器放电前所带的电荷量,已知如图所围的面积约为40个方格,由图可算出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___F。
解析 根据Q=It以及图像的含义可知,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荷量,则可知:电荷量q=40×0.2×10-3×0.4 C=3.2×10-3 C,电容器的电容C==4×10-4 F。
答案 4×10-4
课件19张PPT。第2课时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1)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1时,电容器接通电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从正极板经过电源向负极板移动,正极板因_____电子而带____电,负极板因______电子而带___电。正、负极板带_____的正、负电荷。电荷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电流。在充电开始时电流比较____(填“大”或“小”),以后随着极板上电荷的增多,电流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电荷停止移动,电流I=0。失去1.实验原理正获得负等量大减小(2)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2时,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电容器正、负极板上电荷发生______。在电子移动过程中,形成电流,放电开始电流较_____ (填“大”或“小”),随着两极板上的电荷量逐渐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两极板间的电压也逐渐减小到零。中和大减小2.实验器材
6 V的直流电源、单刀双掷开关、平行板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
3.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好电路。(2)把单刀双掷开关S打在上面,使触点1和触点2连通,观察电容器的充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将单刀双掷开关S打在下面,使触点3和触点2连通,观察电容器的放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记录好实验结果,关闭电源。
实验记录和分析:明暗熄灭大小零小大6 V明暗熄灭大小零大小0 V4.注意事项(1)电流表要选用小量程的灵敏电流计。
(2)要选择大容量的电容器。
(3)实验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4)在做放电实验时,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以免烧坏电流表。[观察探究]
按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好器材,使开关S先后接触a、b,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核心要点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定性分析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S先后接a和接b时,会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怎样的呢?
(2)电容器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压U有什么关系?反映了电容器怎样的特性?怎样描述?[探究归纳]电容器的工作基础
(1)充电:使电容器的极板上带上电荷的过程称为充电,充电后两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充电过程,带电荷量Q逐渐增大,板间电压U增大,板间电场强度E增大。
(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不带电荷的过程叫作放电,放电过程,带电荷量Q减小,板间电压U减小,板间电场强度E减小。[试题案例]
[例1] 如图所示实验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解析 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相连而带正电,A正确,B错误;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放电结束后上、下极板均不带电,C、D错误。
答案 A方法归纳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1)充电: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使两个极板上带上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充电后,跟电源正极相连的极板带正电,跟电源负极相连的极板带负电。充电过程如图甲所示。
(2)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个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后,电容器任一极板带电荷量均为零。放电过程如图乙所示。 甲       乙[试题案例]
[例2] 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同的是反应比较灵敏,且可以和计算机相连,能画出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图甲是用电流传感器观察充、放电过程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电压为6 V。核心要点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定量计算先使开关S与1接通,待充电完成后,把开关S再与2接通,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估算出电容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为________C,该电容器电容为________μF。(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3.04×10-3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