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7 12: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概述:新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教材第5、6页。
教学思想:
1.了解学生对电灯发亮原因的初步认识。
2.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3.尝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分析:
“让小灯泡亮起来”,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观察电池、电线、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五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则是讨论电路的多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二大优势: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让小灯泡亮起来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当小灯泡在自身努力下发出光芒时,会带给学生十足的成就感。学生在亲历活动中,了解科学概念,体会到了科学学习中一些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学 的学习不但要面对成功,更要从容地、冷静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种子与动力。2.教材在小灯泡的构造中,安排了认识小灯泡及电池、电线的内外结构,同时掌握相关的名词术语。因此观察小灯泡理应成为教学的起始活动,且占到一定的位置。其次,在点亮小灯泡,建立“电流、电路”等概念的活动中,学生经历的是一场尝试,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尝试过程,是一场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一起的尝试活动。电流、电路概念的理解是本课教学难点,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理解。再次,多种方法的连接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放手让学生尝试操作,同时在反馈时引出短路、断路。
学生情况分析:
在四年级学习科学到现在,学生对于电的知识的学习还是为零的状态。虽然家长在家时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乱碰电器或插座,但孩子真正对于为什么不能碰这一概念还是了解的比较少。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电珠和电池以及导线都不熟悉,对于小电珠的各部分的结构更是迷糊,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电珠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电珠亮,但不懂的简单电路的组成。 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课时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
课题
点亮小灯泡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学习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具学具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第(二)课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电荷存在于哪里,分几种?
3.电核之间会怎样作用?
二、设问导学。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1.教师导语:手电筒怎样才能发光,电灯电视等用电器怎样才能正常工作?今天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2.看问题、自学课文内容。
(1)小灯泡的主要构造有几部分?
(2)干电池主要有几部分构成?、
(3)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
(4)正确连接电池和灯泡,要禁止那些不正确的操作?
三、自学检测。
1.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以及两个连接点构成。
(2)必须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正确的连接起来。
(3)不能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不准“短路”)
四、巩固练习
1.各小组参考书上的方法,至少用两种方法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
2.小组讨论,说一说什么是电流,电流的方向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学习画简单电路图。
2.干电池的电和发电厂的电有区别吗?请你调查研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点亮小灯泡
电池 电流方向
电路 短路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课堂以同桌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2个班级只有5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