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标要求:
1.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3展望去路——民族复兴第一章回首来路——筚路蓝缕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生戊戌变法——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回首来路——筚路蓝缕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交纳党费回首来路——筚路蓝缕添加标题添加标题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交纳党费回首来路——筚路蓝缕添加标题添加标题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回首来路——筚路蓝缕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依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章探索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形成: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间1982年内容中共十二大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形成:2、中共十二大一、邓小平理论1985年9月23日《时代周刊》封面
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中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2、中共十二大一、邓小平理论①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间1987年内容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勾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为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主持开幕式形成:3、中共十三大一、邓小平理论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20世纪最后十年的世界和中国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国赞成改革、反对改革、迫切推进改革各种社会情绪相互纠缠形成:4、邓小平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时间1992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乘火车抵达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震惊中外的南方谈话,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步伐吹响了前进号角——形成:4、邓小平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南方讲话(1992年)形成:4、邓小平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市场与计划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形成:4、邓小平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负责陪同邓小平的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4、邓小平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形成:4、邓小平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 1992年南巡讲话,成为邓小平毕生事业的巅峰之作,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启了第二个春天。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再次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明了道路。他不仅留下了光辉的邓小平理论,而且留下了宝贵的邓小平精神。形成:4、邓小平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①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时间1992年内容新当选政治局常委(左起):胡锦涛、李瑞环、李鹏、江泽民、乔石、朱镕基、刘华清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40)确立:5、中共十四大一、邓小平理论①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ー世纪》的报告。时间1997年内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②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一、邓小平理论确立:6、中共十五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7、评价邓小平理论 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伟人逝世一、邓小平理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邓小平理论8、评价邓小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实事求是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阐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大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中共十六大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七大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十七大(2007年)
二、中共十七大中共十七大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评价:中共十七大三、科学发展观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2、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
共
十
八
大新思想形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共十八大三、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2012年)
中共十八大
(2012年)中共十八大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中共十八大
(2012年)中共十八大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中共十九大(2017年)中共十九大会议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共产党的初心:中共十九大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矛盾中共十九大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共十九大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阅读课本,完成表格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六大提出并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中共十七大提出
中共十八大确立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中共十九大提出
并确立为指导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第三章展望去路——民族复兴主题:中国赢了。
2017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在内文《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作者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展望去路——民族复兴展望去路——民族复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
但只要我们有正确方向,我们总会到达。只要我们有掌舵人,我们就能团结一心。只要我们凝聚人民的力量,我们就能披荆斩棘。就如鲁迅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展望去路——民族复兴1979年3月,香港总督麦裡浩访问北京。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邓小平理论--开创之作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理论--承上启下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继续发展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3-20032003-20132013至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