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
1.???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2.???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N点时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D.?P点时,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一定是金属元素原子
4.???将二氧化碳、生石灰、氯化钠分别溶于水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依次为( )
A.?红色、蓝色、无色?????????????????????????B.?红色、紫色、蓝色?????????????????????????
C.?红色、蓝色、紫色?????????????????????????D.?紫色、蓝色、红色
5.???某同学在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错误地将pH试纸先进行了湿润,则其测定的数值应该是(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某地水的pH为6????????????????????????????????????????
B.?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4.55毫升的酒精????????????????????????????????????????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
7.???在常温下,向 pH=3 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则该苹果汁的 pH 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不断变小?????????????????????????B.?一直变大???????????????????C.?可能等于?6?????????????????????????D.?可能等于?8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移走蒸发皿?????????????????????????
B.?
测溶液的pH?????????????????????????
C.?称量NaCl?????????????????????????
D.?
过滤食盐水
9.???某同学记录的下列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测得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酸的pH为2.5
10.???对于稀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比2%的稀硫酸大????????????????????????????????????????
B.?加入中性的盐溶液可以降低稀硫酸的pH????????????????????????????????????????
C.?加入少量锌和镁等金属可以升高稀硫酸的pH????????????????????????????????????????
D.?加入少量碳酸钠可以降低稀硫酸的pH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及金属除锈等
B.?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C.?人体中胃液的pH的正常范围为0.5-1.9
D.?用碳酸钙制成天安门前的华表
12.???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KNO3、(NH4)2SO4??????????????????????????????????????????
B.?HCl、AgNO3、Na2SO4????????????????????????????????????????
C.?KMnO4、Fe2(SO4)3、NaNO3????????????????????????????????????????????
D.?NaCl、K2CO3、NaOH
13.???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能利用一些常见的植物花瓣制作酸碱指示剂????????????????????????????????????????
B.?“地沟油”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
C.?用硝酸银溶液喷洒在纸张上,可以检验出纸张上的指纹????????????????????????????????????????
D.?防止食品受潮变质腐败,袋装食品中常用熟石灰作为干燥剂
14.???小芳看到妈妈炒的一盘紫色高丽菜的菜汁呈紫色,后来因为掺了醋变成了红色,在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黄绿色的物质是( )
A.?橘子汁?????????????????????????B.?牙膏水?????????????????????????C.?食盐水?????????????????????????D.?酱油
15.???对下列各主题知识的整理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人体需要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
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C 燃烧与现象 D 化学与安全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稀酸溅入眼睛-用大量水冲洗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A.?A?????????????????????????B.?B?????????????????????????C.?C?????????????????????????D.?D
16.???下列做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使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其中的氧气
C.?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分离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
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酸碱度
17.???浓盐酸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是( )
A.?溶液的pH变小?????????????????????????B.?溶液的酸性增强?????????????????????????
C.?溶质质量分数变小?????????????????????????D.?溶液的质量变大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浓硫酸的稀释?????????????????????????
C.?
干燥氧气????????????????????????
?D.?
测定某溶液的pH
19.???你常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吗?你进过厨房吗?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醋的pH<7????????????????????????????????B.?煮沸了的水就是纯净水????????????????????????????????????????
C.?食用的加碘食盐中碘是单质碘?????????????????????????D.?食用花生油的密度是2.0ⅹ103千克/米3
20.???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葡萄3.5-4.5 苹果2.9-3.3 牛奶6.3-6.6 鸡蛋清7.6-8.0
当某人胃酸过多时,适合食用的食物是( )
A.?鸡蛋清?????????????????????????B.?牛奶?????????????????????????C.?苹果?????????????????????????D.?葡萄
21.???某校“人与自然协会”在对学校花圃土壤分析时,发现其土壤的pH小于7.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B.?稀盐酸?????????????????????????C.?熟石灰?????????????????????????D.?硝酸铵
22.???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加热????????????????B.?加入适量纯碱???????????????????C.?加入适量氯化钡?????????????????D.?加入适量明矾
23.???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会电离出OH-???????????????????????????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24.???下列各组物质在pH=3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CuSO4、K2SO4、NaCl?????????????????????????B.?FeCl3、HCl、AgNO3????????????????????????????????????????
C.?MgCl2、Na2SO4、NaCl?????????????????????????D.?Ca(OH)?2、K2SO4、Na2CO3
25.???能在pH为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ZnSO4、FeCl2、NaCl???????????????????????????????B.?CaCl2、Na2SO4、NaOH????????????????????????????????????????
C.?BaCl2、KNO3、AgNO3????????????????????????????D.?K2SO4、NaNO3、NH4Cl
26.???如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 )
A.?
猕猴桃?????????????????????????
B.?
醋?????????????????????????
C.?
纯牛奶?????????????????????????
D.?
小苏打
27.???向pH=3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剂,溶液呈( )
A.?无色?????????????????????????B.?紫色?????????????????????????C.?红色?????????????????????????D.?蓝色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8.???小亮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取出一小袋干燥剂,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他取少量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为了使操作一反应地更加彻底,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操作二的名称是______。
(2)小亮测定了溶液B的酸碱度,你认为结果可能是pH______7(填“>”、“=”或“<”)。
(3)小亮又对固体A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只有______。
假设4只有Ca(OH)2
其中假设______不合理,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小亮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A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
②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固体A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只有假设______合理。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答案】
1.??A???????2.??B???????3.??B???????4.??C???????5.??B???????
6.??D???????7.??C???????8.??D???????9.??D???????10.??C???????
11.??B???????12.??A???????13.??D???????14.??B???????15.??B???????
16.??D???????17.??C???????18.??A???????19.??A???????20.??A???????
21.??C???????22.??B???????23.??A???????24.??C???????25.??D???????
26.??D???????27.??C???????
28.??玻璃棒? 过滤? >? CaCO3? 1? 4? 2???????
【解析】
1.??
解: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所得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pH=7,溶液显中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的质量相等,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则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则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pH=7,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反应的实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M点时溶液呈红色,故错误;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温度降低是由于反应完全,N点温度最高,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C、N点温度最高,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溶液中的pH=7.pH不是最大,故错误;
D、N到P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解答;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N点后温度下降,说明N点后稀盐酸过量;
C、根据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解答;
D、分析N到P的过程的反应实质,加入的稀盐酸逐渐增多,稀盐酸过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理解图象的含义、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解: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只说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B、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是碱性溶液的特点,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带电荷的微粒一定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等带电,但它们不是离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但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原子,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但不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故选:B。
A、依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解答;
B、依据碱性溶液的有关性质分析解答;
C、依据离子的概念分析解答;
D、依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的情况分析解答;
此题是对多个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能对相关的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属基础性识记知识考查题.
4.??
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得溶液显酸性;生石灰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显中性,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依然是紫色;
故选:C。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得溶液显酸性;生石灰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显中性,并结合溶液的酸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酸碱指示剂,掌握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酸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即可顺利解答。
5.??
解: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进行了湿润,相当于将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了,碱性变弱,因为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越小,所以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偏小,
故选:B。
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越小,反之亦然,掺入水溶液浓度减小碱性变弱。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pH试纸润湿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解:
A、用pH试纸测定水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错;
B、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不能量取4.55mL的水,故错;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空在试管上方逐滴滴入,故错;
D、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操作方法:应先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故A正确;
故选:D。
A、根据使用pH测水时,试纸不能湿润,否则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和解答;
B、根据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解答;
C、根据滴管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操作作出判断;
D、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操作方法:应先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区分的方法,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量筒一般只能用于要求不是很严格时使用,通常可以应用于定性分析和粗略的定量分析试验,注意量筒的构造及准确度.
7.??
解:在常温下,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溶液的pH逐渐变大,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
故选:C。
根据向酸中不断加水,溶液pH的变化情况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可以正确解答。
8.??
解: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液体时的“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
解:A、托盘天平可精确到0.1g,所以用托盘天平可称取2.9g?NaCl固体;故正确;
B、10?mL量筒可精确到0.1mL,所以可量取8.3mL蒸馏水;故正确;
C、测得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说明含杂质不多;故正确;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测得整数,而不能出现小数;故错误;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D。
A、从托盘天平可精确到0.1g去分析;
B、从10?mL量筒可精确到0.1mL去分析;
C、从测得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要为90.5%去分析;
D、从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测得整数去分析.
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所用仪器的精确度,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测得整数.
10.??
解:A、酸的pH小于7,酸性越弱pH越大,10%的稀硫酸的酸性比2%的稀硫酸大,所以pH是10%的稀硫酸比2%的稀硫酸小;
B、加入中性的盐溶液可以降低稀硫酸的酸性,从而使溶液的pH变大;
C、加入少量锌和镁等金属可以消耗溶液中的酸,使溶液的酸性变弱,从而升高了稀硫酸的pH;
D、加入少量碳酸钠可以降低溶液的酸性(两者不反应),从而使稀硫酸的pH变大;
故选:C。
利用酸的溶液显酸性,pH小于7,酸性越弱pH越大,如果使硫酸的pH升高,可以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或消耗相应的酸进行,据此分析解答;
此题是对酸的溶液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酸的酸性与pH的关系和酸的化学性质;
11.??
解:
A、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及金属除锈等,故错误;
B、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故正确;
C、胃液的pH范围:0.9~1.5,故错误;
D、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不是碳酸钙,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硫酸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胃液的pH范围解答;
D、根据碳酸钙的用途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
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AgNO3和HCl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KMnO4溶于水呈紫红色,Fe2(SO4)3溶液是黄色,故选项错误。
D、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NaOH中的氢氧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3.??
解:A.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可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故正确;
B.“地沟油”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生物柴油,变废为宝,故正确;
C.汗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出纸张上的指纹,故正确;
D.氢氧化钙没有吸收性,也不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所以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进行解答;
B.根据废物的利用来分析;
C.根据硝酸银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4.??
解:依据题干叙述可知紫色高丽菜汁遇酸性溶液(醋酸是酸性溶液)变红,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黄绿色,所以要想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黄绿色的物质应该显碱性,因为pH>7的溶液显碱性、pH<7呈酸性、pH=7呈中性,据选项物质的pH图表可知:牙膏水pH>7,橘子汁、酱油pH<7显酸性,食盐水pH=7呈中性。
故选:B。
依据紫色高丽菜汁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可知:要想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黄绿色的物质必然显碱性,然后依据pH>7的溶液显碱性分析选择即可。
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相关的知识,依据题干结合学过的有关的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即可顺利解题。
15.??
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故A不合题意;
B.pH试纸测定的结果只能是整数,而不能是pH为3.2,故B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红磷燃烧发出黄光、冒出白烟,故C不合题意;
D.稀酸溅入眼睛,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进入地窖时为防止地窖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的损害,一般先做灯火实验,由于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如果灯火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氧气与碘元素的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来分析;
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与生活学习相关,强调了平时学习中的归纳总结,对比和联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6.??
解: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分别以碳酸钙、氢氧化镁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能达到预期目的。
B、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可以消耗氧气,从而除去其中的氧气。能达到预期目的。
C、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分离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能达到预期目的。
D、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白醋,如果将pH试纸润湿后,相当于稀释了白醋,测定出来的结果偏高。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D。
A、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磷能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如果将pH试纸润湿后蘸取溶液,则测定结果不准确,或者偏高,或者偏低,如果测定的是酸性溶液,结果偏高,如果是碱性溶液,结果偏低.
17.??
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酸性变弱,溶液的pH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酸性变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变化后溶液组成的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
解:A、食醋显酸性,pH小于7,故说法正确;
B、煮沸了的水中仍含有其它物质,不是纯净水,故说法错误;
C、食用的加碘食盐中碘不是单质碘,指的是碘元素,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说法错误;
D、食用山茶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说法错误。
故选:A。
A、食醋显酸性;
B、煮沸了的水中仍含有其它物质;
C、食用的加碘食盐中碘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D、食用山茶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此题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际当中,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生产实际问题,此类型的考题是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的题型.掌握基础知识,学会知识迁移应用,便能轻松解题.
20.??
解: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可以选择碱性物质中和人体中过多的胃酸。
A、鸡蛋清的pH7.6~8.0,大于7,显碱性,故适合;
B、牛奶的pH6.3~6.6,小于7,显酸性,故不适合;
C、苹果的pH2.9~3.3,小于7,显酸性,故不适合;
D、葡萄的pH3.5~4.5,小于7,显酸性,故不适合;
故选:A。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可以选择碱性物质中和人体中过多的胃酸,根据溶液的pH可以判断哪种物质显碱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如何判断一种物质的溶液是否呈碱性的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
21.??
解: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B、稀盐酸呈酸性,错误;
C、熟石灰呈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D、硝酸铵呈酸性,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土壤呈酸性,加入的物质应该呈碱性,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
解:A、加热不能除去水中的酸性物质,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加入适量纯碱,纯碱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降低酸性,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故选项正确。
C、加入适量氯化钡,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不能降低酸性,故选项错误。
D、明矾不硫酸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结合结合酸的化学性质,选用的物质能与硫酸反应,且能降低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解:A、碳酸钠溶于水不能电离出OH-,故错误;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二者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变为中性,硫酸过量溶液变为酸性,所以后溶液的pH降低,正确;
C、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OH-,正确;
D、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正确;
故选:A。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碳酸钠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的原因.
Na2CO3属于盐类,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24.??
解: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虽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但CuSO4在水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AgNO3、HCl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且FeCl3在水中为黄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且在水中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因Ca(OH)?2、Na2CO3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H+与Na2CO3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25.??
解:pH为5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FeCl2溶于水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氢氧化钠显碱性,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pH为5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26.??
解:A、猕猴桃的pH为3.5,小于7,显酸性。
B、醋的pH为3.0,小于7,显酸性。
C、纯牛奶的pH为6.4,小于7,显酸性。
D、小苏打的pH为10.0,大于7,显碱性。
故选: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27.??
解:向pH=3的溶液,小于7,显酸性,滴加石蕊试剂,溶液呈红色。
故选:C。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结合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8.??
解:(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过滤的原理是分离溶于水的固体和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pH会大于7;
(3)假设3为只有CaCO3;假设1中的氧化钙不可能存在,因为在溶液中它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假设1不正确;
(①加入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存在碳酸钙,故假设4错误;
②再取少量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形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故沉淀中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存在,因此假设3错误;假设2合理;
故答案为:(1)玻璃棒; 过滤;
(2)>;
(3)CaCO3;1;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不能共存;①4;⑤2。
根据溶解所需的仪器以及过滤的原理进行解答;
干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这是发生反应的整个过程,只要分析到这一程度,再结合相关实验现象就会完成相关的题目
此题是对干燥剂知识的探讨,只要抓住氧化钙在空气中的化学变化的关键问题即可解决。
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