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null
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视点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5.7亿人每天能挣不到0.15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视点二: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
1957年是637元,
1978年是644 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贫穷
困窘
null
视点三: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1983,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低效
null
穷则思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改革 开放
对内改革P38页-第8课
对外开放P42页-第9课
农村改革: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生产关系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体制:
目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3
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安徽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有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当过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史成德,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还有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20世纪50年代,有三分之一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村的贫困?
材料一: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大包干纪念馆》
结合材料及P39《相关史事》,想一想:人民公社为什么约束了农民?
材料一: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大包干纪念馆》
结合材料及P39《相关史事》,想一想:人民公社为什么约束了农民?
缺少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
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的原因: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1.背景
①人民公社集中劳动、平均分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农业发展缓慢。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材料一: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年12月)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讲话
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3、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生死状”
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以及所用方法。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方法: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979年,粮食产量增长6倍多
创新之处: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将农民的责任、权利、利益结合在一起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的土地
(公有)
承包
农户
生产自主权
自负盈亏
剩余归自己
上交公粮
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特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包干实行后,小岗村看不到荒地,遍地都种了粮食。1979年,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到18.3万斤,比1978年增长6倍,油产量超过了合作化以来20年的总和;从1957年起,这个连续20多年吃国家救济的“三靠村”,第一次向国家交售粮食6.5万斤,超额6倍完成上交任务,油料超额20倍完成上交任务,第一次归还了国家贷款800元。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喜获丰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集体所有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
统一经营
自主经营
大锅饭
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广: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有什么变化?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人民公社
解放农村生产力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
为农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
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厂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厂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
所有制形式单一
企业缺乏自主权
3.措施:①所有制形式: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3.措施: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改革前的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
企业缺乏自主权
3.措施:③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增强企业活力
4.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
国 家
企 业
工 人
管得太多太死
给企业松绑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按劳
分配
5.重要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6.改革成就:
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创业初期海尔冰箱厂原貌
1985年砸掉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
2016年年营业额2016亿元,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阐述海尔的转型变革,即战略的改变、组织结构的改变、薪酬的改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海尔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当以江泽民委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走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经济体制改革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逾越的关卡。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无法宏观管控
太死板
面对一个问题——资源如何调配
计划经济:国家统一调控(有形的手)
优点:能高效集中人力、物力
问题:太死板
市场经济:市场进行调节(无形的手)
优点:市场调节能刺激企业活力
问题:忽视社会总体效益,无法宏观调控
既要政府宏观调控,又要发挥市场作用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三单元
1.提出:
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三单元
3.意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结果:
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现代企业的无人化操作
领导人齐聚G20峰会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1953~1956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政策的调整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事件 时间 原因 内容 影响 变化
土地改革 1950—
1952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所有权:地主→农民
农业合作
化运动 1953—
1956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所有权:农民→集体
所有制:私→公
经营:个体→集体
人民公
社化运动 1958—
1978 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强调“一大二公”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强调规模、公有化程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至今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包给农民使用。(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经营:集体→个体
分配:平均→按劳
启示:(1)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国情);
(2)经济政策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3)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
课堂小结
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政企分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检测
1.1990年桓台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000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
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