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7 14: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深圳
浦东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难忘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举起座座金山。
……
唯有一心改革开放,才有希望 。
——邓小平特殊的“政治交代”

什么是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即打开国门,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探究问题一:中国为什么对外开放?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是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材料二:“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材料三:……在香港做乞丐的都比我们这边好得多,只要你干活,就能有饭吃。
根据材料概括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
大胆尝试──经济特区的建立

“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央工作会议

一、大胆尝试——建立经济特区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材料: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湾……

为什么选择这几个城市?
对外开放的窗口
广、厦、福、宁、上

一、大胆尝试——建立经济特区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材料: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湾…… ——邓小平
①沿海交通便利
②临近港澳台,
靠近国际市场
③华侨众多,
有利于吸引侨资
原因:

为什么选择这几个城市?

材料一: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 特区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会议纪要》

料料二:国家大力支持特区建设。特区建设所需的资金由国家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特区的对外贸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自主经营,特区可接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委托,代理国家外贸主管部门不统一经营的出口业务,等等。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探究问题二:经济特区“特”在哪?
经济特区“特”在哪?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79年
现在
深圳
深圳
一、大胆尝试——建立经济特区
这块由邓小平倡导设立的“试验田” ,以改革开放为旗帜,迅速成为世界的“高产田”。
人均GDP在内地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连续12年高居全国榜首

一、大胆尝试——建立经济特区

材料: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 ——《邓小平文选》

①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③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④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探究问题三:经济特区作用和影响?


一、大胆尝试——建立经济特区
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北海
广州
湛江
福州
温州
宁波
南通
连云港
青岛
烟台
秦皇岛
大连
上海
天津
1. 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1984年对外开放的扩大)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2.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对外开放的扩大)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 海南岛经济特区的建立(1988年对外开放的扩大)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长江三角洲
海南岛经济特区
环渤海地区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0年对外开放的扩大)

现在的上海浦东
浦东开发区地位:
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1990年以前的上海浦东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

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南浦大桥
东方明珠电视塔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浦东机场
上海世博园
上海港—世界第一大港口































































(5)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武汉
重庆
昆明


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向内陆延伸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沿江、沿边、省会)

线



















形成了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发区 — 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多种形式,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开放。
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经济领域,也包括科学、教育、文化、服务业、医疗卫生等领域。

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大步前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
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
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WTO与卖菜的小贩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地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
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龙永图妙喻世界游戏规则》,《泉州晚报海外版》
探究问题四: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①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探究问题四: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机遇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 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东西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等。
探究问题四: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挑战

对外开放的推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1.时间:2001年12月
2.影响: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引进来
走出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堂小结







1.点、线、面结合,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检测提升
2.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老人”指的是谁?
(2)“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喻指什么?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举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