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 9*《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2课时,17+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上 9*《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2课时,17+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8 09:53:42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物质or精神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过。
——梭罗《瓦尔登湖》一、导向导学9、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向导学 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从医20多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
《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
《提醒幸福》《保持惊奇》,
长篇小说《红处方》等。导向导学 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小屋中盛放着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小屋中安放我们的自身。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呵护心灵,澡雪精神是可贵而必要的事,作者用那充满灵性的文笔把平凡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智慧的心灵,思想的火花,隽永的话语,发人深省。导向导学1、积累重点字词。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把握作者主要观点。
3、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体会本文“以小见大”的精巧构思。
导向导学广袤( ) 积攒( ) 宽宥( )
游弋( ) 惊骇( ) 濡养( )
麾下( ) 嘟囔( )坍塌( )
灰烬( ) 窗棂( ) 轻觑( )
赘生物( ) 间不容发( )自惭形秽( )
抽丝剥茧( )鸠占鹊巢( )相得益彰( )màozǎnyòuyìhàirúhuīdū nɑnɡtānjìnlínɡqùzhuìjiānhuìjiǎnjiūzhānɡ生难字导向导学词语解释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举止容貌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
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导向导学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
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导向导学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二、合作探究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合作探究 第1层(7~9):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我们能够建筑精神的三间小屋并扩建成精神大厦。合作探究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作者首先用两组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与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与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两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合作探究1、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2、细读1-6段,思考: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精讲点拨1、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精讲点拨细读1-6段,思考:
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引发读者思考。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精讲点拨四、达标检测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主要是比喻,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的空间”。分析比喻的作用: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答题模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精神的三间小屋一颗大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引论结论如何让人的心灵博大第一间小屋第二间小屋爱恨美好人性 健康人格建筑三间小屋 扩建精神大厦事业第三间小屋自身五、总结提升课件15张PPT。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一、复习导入 第1层(7~9):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我们能够建筑精神的三间小屋并扩建成精神大厦。一、复习导入9 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向导学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导向导学1、“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1、“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生产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合作探究 2、“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问句引起思考,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在我们的精神小屋里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合作探究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合作探究
1、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精讲点拨1、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①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②语言富有哲理性。精讲点拨 ①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从天窗洒入”一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驻足心间。精讲点拨②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精讲点拨 2、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精讲点拨1、请赏析第七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
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四、达标检测五、总结提升 本文构思新颖独特。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