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感受电子幻灯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二单元有声有色话家乡第1课,也是学生接触PowerPoint应用操作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制作演示文稿,学会利用多媒体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形成对多媒体作品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Word的操作已达到很熟练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学习PowerPoint的应用操作对本年级学生来说已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PowerPoint作品,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开、保存、播放。
(2)能将Word中学过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并尝试设计一页简单的幻灯片。
2.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学会利用知识迁移进行高效地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和剖析ppt作品,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同学们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和信心;在引导同学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协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同学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开、保存、播放,并尝试设计一页简单的幻灯片。
难点:让学生掌握幻灯片的制作。
五、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 竞赛激励法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师生互相介绍,让学生初步体会多媒体演示文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播放用PowerPoint已经制作好的演示文稿《电脑乐园》让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PowerPoint也是office大家庭中的成员,他的好兄弟就是——Word。师: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PowerPoint的功能呢?(想)
出示课题----感受电子幻灯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和信心)
2.感受作品 交流评价
PowerPoint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软件。那,什么是多媒体演示文稿呢?下面,我们通过欣赏来体验一下。学生根据任务开始浏览欣赏,教师巡视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性问题请大家停下来屏幕广播—(大屏幕投影)集中演示讲解,也可安排学生操作演示。
[设计意图]:
(1)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体验“多媒体”作品的特点。
(2)让学生在自主欣赏中,感受幻灯片的魅力,激发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与信心。
(3)欣赏作品时,体会与word的有所不同。
3.交流汇报 小结评价
1.小组内交流
小组成员交流欣赏电子幻灯片的感受,并阐明理由。小组交流保证学生参与的全面性。
2.个人在全班交流(2-3名)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体会与全班同学共享?请你边播放边讲解. 引导学生合理评价,提高欣赏水平和评价的质量
4.剖析作品 迁移知识
(一)自主探究 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学习网站的提示,对指定的作品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探究幻灯片的组成,找出与word中相同的元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降低学习难度,为后续学习搭好支架。
[设计意图]:
探究幻灯片的组成,找出与word中相同的元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降低学习难度,为后续学习搭好支架。
(二)知识迁移 个性展示
学生运用探究到的知识完成作品的设计,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习需求出发设计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幻灯片的应用,会让学生由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并不复杂的任务保证了目标的达成度,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挑战题:将识字卡修饰的更漂亮。(包括艺术字、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设置等)
3.拓展题:让识字卡更生动。(动态效果,如单击鼠标时出现单词、并配上声音等)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完成题目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分层教学和分组学习提供依据。
(三)交流评价 共同提高
1.将作品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并完成小组内的评价。
2.小组内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5.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和尝试制作,演示文稿对同学们已经不再神秘,你想拥有自己心爱的、能展示自己个性的作品吗?课后,请同学们参照“拓展学习”版块的内容,规划设计一个演示文稿,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不断充实它,在学期结束时,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教学反思:
PowerPoint可以非常方便地整合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设计各种演示文稿,从本节课的学习中可以看出学生都非常喜欢这款软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制作,课堂效果比较理想。为了让下一节课进一步提高效率,我布置学生课下你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搜索一些关于我们家乡山东的一些素材,在下一节课把它们制作成一个精美生动宣传片,让你们家人及同学们都能更深的感受一下我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