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短诗三首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9 短诗三首 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7 19: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灭、藤、萝、膝、涛”8个生字。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4.结合现代诗的特点,仿写诗歌。
5.收集现代诗,举办诗歌朗诵会。
教学重点: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灭、藤、萝、膝、涛”7个生字。
2.结合资料,展开想象,走进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4.结合现代诗的特点,仿写诗歌。
教学难点:
1.结合资料,展开想象,走进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3.结合现代诗的特点,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收集冰心和诗集《繁星》的资料,并整理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繁星(七一)》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了解特点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师: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短诗三首》。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冰心和她的诗集《繁星》的资料。师相机补充资料。
3.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4.与以往学习的古诗相比,你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5.交流,总结特点: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二、学习《繁星(七一)》
环节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诗歌。师相机指导认识“漫”,并正确书写“繁、漫、灭、藤、萝、膝”。
3.齐读诗歌,读通诗句。
环节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说说朗读的体验。
2.师范读,并指导朗读:
①指导破折号:这些事——
②重读:永不漫灭
③“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
④结尾处:母亲的膝——上
3.学生练习,读出节奏,并指名读。
4.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出韵味。
环节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感情朗诵。
环节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浓浓的母爱)
三、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的(?),
(?)的(?),
(?)的(?)。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繁星(一三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繁星(七一)》
1.全班诵读诗歌内容。
2.说说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二、学习《繁星(一三一)》
环节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诗歌。师相机指导认识“涛”,并正确书写。
3.齐读诗歌,读通诗句。
环节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说说朗读的体验。
2.师范读,并指导朗读:
①提示“啊”的音变。在这儿读ya。
②“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③读好反问和排比句式
3.学生练习,读出节奏,并指名读。
4.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出韵味。
5.情境朗读。师生合作:如,师读“哪一颗星……”生接读“没有光?”
环节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理解“思潮”。
2.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3.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感受: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4.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三、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大海啊!
哪一( )?
哪一( )?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繁星(一五九)》
教学过程:
一、复习《繁星(一三一)》
1.全班诵读诗歌内容。
2.说说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二、学习《繁星(一五九)》
环节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诗歌。师指导字音。
3.齐读诗歌,读通诗句。
环节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说说朗读的发现。
2.师范读,并指导朗读:
①提示“啊”的音变。在这儿读na。
②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③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3.学生练习,读出节奏,并指名读。
4.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出韵味。
环节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预设:困难、忧愁、烦恼……)
3.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环节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母亲啊……
2.感受: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
三、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 )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三首《繁星》。
2.朗读诗集《繁星》的姐妹篇《春水》。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板书设计: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浓浓的母爱
繁星(一三一 ) 对大海的挚爱
繁星(一五九) 无私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