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三首 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7 19:4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会认“芙、蓉”等3个字,会写“芙、蓉”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默写古诗。
3.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2.今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3.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总结: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齐读。
3.读诗不仅读准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把诗读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每行有几个字?这叫七言绝句,王昌龄最擅长写七绝诗,他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是他的七绝名作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读:(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古诗,理解感悟
(一)学习前两句
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把诗意说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4.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尨标镇在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再读前两行。
(二)学习后两句
1.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会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3.引读:
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4.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
5.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
6.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如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王昌龄还擅长写边塞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课下搜集他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冰 玉
第二课时 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遁”,会写“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难点:能把握诗中“将军”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穿插背景介绍: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塞下曲》这首古诗简短的文字,了解他的英雄故事。
二、预习检查,方法回顾
1.检查学生读诗情况。先组内三人组检查,再从各组选一名水平一样的学生参加赛读,依赛读情况对各组进行评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抽一个小组进行生字展示。
3.复习学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古诗,知诗人。
三、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学生展示查阅资料:
解题:“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
介绍作者,卢纶(748-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以送别、军旅生活为多,诗风比较雄壮。
2.读出古诗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组内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3.指名读并作出评价。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
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
(三)多诵读,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
1.指名诵读古诗。
2.默读课文,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
在展示时,强调“草惊风”其实是“风惊草”,并感受气氛的紧张。
3.你认为李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
第二次展示:在展示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想象情景,讲述故事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三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老师希望你课下可以读一读。
第三课时 墨梅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砚、乾、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吗?(记得)多媒体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自由读一次。
2.师: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不仅爱梅、咏梅,还极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这就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多媒体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王冕。)
师:对!他就是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冕。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王冕其人呢?
3.简介作者。生交流,师出示王冕相关的资料。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这幅《墨梅图》上的一首诗。
(出示古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一次。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读古诗
师: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诗起码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不错字;二读有板有眼不破字;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大家开始读。
学生读古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吾家 洗砚池 淡墨痕 乾坤 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读一次。
(2)读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然后齐读古诗一次。
3.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4.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①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读后的收获和问题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情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带来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生交流。
师:是啊,这些梅花实在是太艳丽,太美了!而被称为“画梅圣手”的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这淡淡的墨梅。
②诗人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艳丽、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板书:花开??淡墨痕 )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它不在乎自己的颜色,它不需要别人的夸赞……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师小结: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想要的是把自己的清香之气洒满人间。(板书: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诗句。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师引读: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师:现在你看到王冕家小院里墨梅的形态,闻到墨梅的清香了吗?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
4.品诗人
过渡:诗人王冕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梅花呢?诗中的他仅仅是在赞美墨梅吗?他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呢? 生答。
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课件出示:王冕资料。(补充资料: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生轻声读,
(1)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板书:咏物言志
(2)师小结:对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歌咏怀,诗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结权贵,不愿追名逐利,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的坚贞不屈,一样的清高,一样的孤芳自赏。正如他所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看来,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看似写梅,实是写人啊!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到这里,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收获真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里我们可以说:画如其人,诗如其人!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出示王冕的另一首诗《白梅》读一读。
2.不光王冕爱梅,咏梅,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赞梅的诗词佳句,也为我们留下了好多咏物言志的传世佳作。
欣赏课外的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古诗)。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梅花绝句(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师:同学们,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为芬芳。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了一哥哥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我们喜爱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那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
板书设计:
?????梅  花开淡墨痕
21 墨梅   咏物言志
?????人  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