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8 11: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名言欣赏: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1、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2、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
3、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
血液有什么功能?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流动的组织——血液。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目标导航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1、血液是人体的什么组织,它有什么功能?
3、血浆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
4、血常规化验检查的项目主要有哪些?
2、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细胞包括哪几种?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小组交流分析以下问题: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如何运到组织细胞?
2.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如何运走?
合作探究
血液:

—— 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的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暗红色)

血细胞















(白色)
抽取鸡或猪等动物的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血液分成了几层?为什么会分层?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血液的分层现象
观察:




分层
55%
下层:深红色
(45%)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
1、运动后,大量出汗,血液中丢失了什么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2、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联系实际:
血浆,血液离体会凝结的,所以献血都献血浆
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成分。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一部分无机盐和葡糖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等方法。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约3%
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浆蛋白 约7%
目标导学一:血浆
null

你验过血吗?
目标导学二:血细胞
null
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
哪种血细胞最多?

2、哪种血细胞最大?
3、哪种血细胞有细胞核?
4、为什么血小板不容易观察到?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合作探究二
null



红细胞

显微镜下的人血的永久涂片


白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
null
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里面有血红蛋白
数量最多
男:4.0×1012~5.5×1012个/升
女:3.5×1012~5.0×1012个/升

红细胞
形态结构:


数 量:

功 能: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呈现红色,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null
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观察:发现斜面的红细胞变成了鲜红色,而试管底部红细胞仍为暗红色。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暗红色(底部)
鲜红色(斜面)


null
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数量最多
里面有血红蛋白
红细胞
形状:

特点:



功能:
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 容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呈现红色,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运输氧
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null
学以致用一
1、一个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会引起什么病?
2、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3、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头晕
乏力
气急
面色苍白
精神不振
易疲劳
心悸



贫血
多吃含铁质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或遵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在这中环境中集训,可增加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足球运动员血液的供氧能力。
争当小教练



白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白细胞有细胞核
比红细胞大
数量少
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功能
白细胞
多种多样的白细胞

白细胞多,可能有炎症。
你的血液中
1.白细胞接近细菌
2.白细胞开始吞噬细菌
3.白细胞已将细菌吞噬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
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3)当病菌侵入人体时, 能发生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病菌入侵部位吞噬病菌。
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一个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而大部分白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白细胞吞噬了病菌和死亡的细胞后,自己也会死亡,所以白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白血病
骨髓造血系统恶化
不成熟白细胞增生
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正常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
红细胞减少——贫血
血小板减少——出血
骨髓移植


血小板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血小板
数量:(1~3)×1011 个/ L
形态结构特点: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无细胞核
功能 止血:聚集在伤口处,堵住血管。
凝血: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
激活的
血小板
未激活的
血小板
伤口的愈合过程
血管受伤
凝块形成
组织的修复
血细胞 形状 含量个/升
(成人) 功能 异常情况




过少时:贫血
血红蛋白含量低也会有此症状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成熟的无细胞核
圆球状,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吞噬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有炎症时,数目会增多
过少时:血流不止
过多时:形成血栓
  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数量和功能: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红细胞
(RBC)
男:4.0~5.5×1012 Hb:120~160g/L
女:3.5~5.0×1012
Hb:110~150g/L
(4~10)×109
(1 ~ 3)×1011
血液功能:
运输
防御和保护
调节体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null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人造血液,将于5年内用于救治战场上的伤兵。??
  这种人造血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制成,用机器模拟人体骨髓的造血过程,从脐带细胞中制造出大量血红细胞。一条脐带最终可以转换为大约20个单位的可用血液,而在战场上,平均每个伤兵在治疗中需要6个单位的血液。研究人员称,人造血与健康人体循环中的血红细胞完全相同。??
  科学家将于2013年以后对人造血进行人体试验,并在5年内将其用于战场。所有人造血血型均为O型阴性,可以用于治疗任何血型的病人。??

生物前沿
null
爱心接力赛——从现在开始!我们倡仪18—58周岁的健康公民都行动起来吧!也和他们一样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成分:由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组成

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


血细胞
血液
课堂小结
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C
检测目标
2、某初中生右下腹剧烈疼痛,做过血常规检查后,发现白细胞数量很多,据推测可能是( )
A、阑尾炎 B、肺炎
C、胃炎 D、感冒
A
检测目标
3、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B
检测目标
4、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D
检测目标
5、贫血是指(??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D
检测目标
我们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我们正努力拼搏着。成功属于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相信自己!
教师寄语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