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 1 节 杠杆
测试时间:20 分钟
1.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答案 B 羊角锤和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
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时恰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在下列各种情况下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
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左、右钩码各减少一个
左、右钩码各增加一个
左、右钩码各减少一半
答案 D 设一个钩码重力为 G,一个小格的长度为 L。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2G×4L=4G×2L,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若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杠杆左边:2G×3L=6GL;杠杆右边:4G×L=4GL,杠杆不平衡,故 A 错误;若左、右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左边:G×4L=4GL;杠杆右边:3G×2L=6GL,杠杆不平衡,故 B 错误;若左、右钩码各增加一个,杠杆左
边:3G×4L=12GL;杠杆右边:5G×2L=10GL,杠杆不平衡,故 C 错误;若左、右钩码各减少一半,杠杆左边:G×4L=4GL;杠杆右边:2G×2L=4GL,杠杆平衡,故 D 正确。
如图所示,O 点为杠杆的支点,F 是作用在杠杆 B 点的力。图中线段 AB 与力 F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OA⊥AB、
BC⊥OC。正确表示力 F 力臂的线段的长度是( ) A.OA B.OB C.OC D.AB
答案 A 由题知,O 点为杠杆的支点,AB 与力 F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OA⊥AB,则 OA 为支点到力 F 的作用线的距离, 所以线段 OA 表示力 F 的力臂。
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费距离”杠杆的是( )
答案 C 筷子、理发剪和钓鱼竿在使用时都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省距离。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C 符合题意。
如图所示是小兰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和操作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则需要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若在乙图中的 A 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杠杆平衡,则此时杠杆可能是费力杠杆
小兰的其中一步实验如图乙所示,则需要在 D 点挂 3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以让杠杆恢复平衡
为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 D 点施加力的方向由①位置到②位置的过程中,所需施加的拉力大小不变
答案 B 由图甲可知,杠杆左端下沉,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A 错;若在 A 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杠杆平衡,由于没有明确力的方向,动力臂可能小于阻力臂,则此时杠杆可能是费力杠杆,B 正确;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3G×4L=12GL, 在 D 点挂 3 个相同钩码,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3G×3L=9GL,左、右两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不相等,故杠杆不平衡,C 错;为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 D 点施加力的方向由①位置到②位置的过程中,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D 错。
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橘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橘子分别吊在支点的左、右两侧,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苹果的重力
橘子的重力
吊橘子的绳对杆的拉力
吊苹果的绳对杆的拉力
答案 D 观察题图可知,苹果和橘子分别通过绳对杠杆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其中吊苹果的绳对杠杆的拉力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踮脚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如图),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的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踮脚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杠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脚后跟是支点,是省力杠杆
脚后跟是支点,是费力杠杆
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省力杠杆
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费力杠杆
答案 C 踮脚时,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是动力,从图中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乙图中水桶 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乙图中水桶 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的水桶 B 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答案 C 由图乙可知,右边水桶向下沉,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要保持水平平衡,应减小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或增大左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 A、B 选项正确。图丙中,以小和尚的肩膀和杠杆的接触点为支点 O,悬挂水桶的绳子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瘦和尚的肩膀对杠杆施加的力是动力,OA 是阻力臂,OC 是动力臂,如图所示, 要使瘦和尚施加的力小一些,可以使瘦和尚远离支点 O,即让瘦和尚向前移动一点距离,也可以使水桶靠近支点 O,即将水桶向后移动一点距离,故 C 错误,D 正确。
二、填空及作图题
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常用的自卸车示意图,当液压杆升起时,车箱中的沙子会自动散落到地上。如果车箱部分可视为杠杆,支点应是 (选填“A”或“B”)点。
答 案 B
解析 将车箱部分视为杠杆,当液压杆升起时,车箱绕 B 点(支点)转动,这样车箱中的沙子会自动散落到地上。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支点左侧 30 cm 刻度处挂 2 个钩码,每个钩码重 0.5 N,现欲用弹簧测力 计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的作用点应在杠杆支点的 (选填“右侧”或“左侧”), 若该点距杠杆支点 10 cm,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答案 左侧 3
解析 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杠杆,若使杠杆平衡,则拉力作用点应在支点左侧,已知 L1=10 cm,F2=1 N,L2=30 cm,则 F1=
????2·????2 1N × 30cm
????1 =
10cm
=3 N。
小明用圆柱形水杯、直尺和一些币值相同的硬币等材料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他先把直尺放在圆柱形水杯上, 左右移动直尺,使其如图甲所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直尺两侧放不同数量的硬币,并调节硬币位置,使直尺如图乙所 示,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小明在乙图中标出了力臂 L1、L2 的大小。据此,小明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吗?答:
(填“能”或“不能”),依据: 。
答案 不能 L1、L2 不是杠杆受力的力臂
解析 两端硬币的重力分别是杠杆的动力和阻力,而力的作用线应该是过重心的竖直的直线,杠杆的力臂则应该是由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图中所标 L1、L2 分别是从支点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不等于力臂,因此不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如图为吊车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动力、阻力和阻力臂。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由图知,吊车起吊货物时,O 是支点,撑杆施加的是动力 F1,方向与吊臂垂直;连接货物的绳施加的是阻力 F2,方向竖直向下;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是阻力臂 L2。
用独轮车搬运砖头(如图),把砖头放在车箱 (选填“A”或“B”)区域,抬起车把时更省力。请在图中作出抬起车把时最小力的示意图。
答案 A 如图所示
解析 车轮的轴心 O 为支点,阻力一定,把砖头放在车箱 A 区域时的阻力臂小于放在 B 区域时的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把砖头放在车箱 A 区域,抬起车把时更省力;当所用力的力臂最大时,所用的力最小,而最大的力臂等于支点到车把最右端的距离,则当力作用在车把右端 C 点且与 O、C 连线垂直向上时,力最小。
三、实验探究题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实验过程中,将钩码悬挂于图甲中 A 点,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支点 O 右侧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动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每一组动力臂 L1 和对应的动力 F1,并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坐标系中绘制出 L1 与 F1 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或实验数据可知,当 L1 为 0.5 m 时,F1 为 N。
图甲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m
1 0.75 0.40
2 1.00 0.30
3 1.50 0.20
4 2.00 0.15
5 3.00 0.10
图乙
实验中小明发现,保持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偏离竖直方向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会变大,原因是 。
答案 (1)力臂 (2)如图所示 0.6 (3)拉力的力臂变小
解析 (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若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则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2)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由题意可知,阻力与阻力臂乘积保持不变,所以动力与动力
0.3N·m 0.3N·m
臂乘积也不变,由图表数据可知 F1L1=0.3 N·m(定值),所以 F1=
均不变,L1 变小,所以 F1 变大,即拉力变大。
四、计算题
????1
= 0.5m
=0.6 N。(3)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2、L2
如图是一个人挑担子的示意图,扁担前端 A 处挂的重物质量是 m1=20 kg,后端 B 处挂的重物质量是 m2=30 kg。求:
如果 A、B 两点间距离是 1.5 m,则他的肩与前端 A 的距离应为多大?
若在两端再各加挂 100 N 的重物,则他的肩应向 端移动 cm,才能使扁担恢复平衡。
15.答案 (1)0.9 m (2)A 4
解析 (1)前、后物体的重,G 前=m1g=20 kg×9.8 N/kg=196 N,G 后=m2g=30 kg×9.8 N/kg=294 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 前×LOA=G 后×LOB= G 后×(LAB-LOA),则代入数据解得 LOA=0.9 m;(2)当加挂 100 N 的物体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得,GA'×LOA'=GB'×LOB'= GB'×(LAB-LOA'),代入数据解得 LOA'≈0.86 m,则肩应向 A 端移动 ΔL=0.9 m-0.86 m=0.04 m=4
cm。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 1 节 杠杆
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
1.(2019 河南中考)如图开瓶器开启瓶盖时可抽象为一杠杆,不计自重。选项图能正确表示它工作示意图的是( )
答案 B 由图知,起子向上用力时,围绕左端转动,因此支点在左端,又动力的方向向上,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所以,阻力的方向向下,使杠杆沿顺时针转动,故选 B。
静止的杠杆在加上一个外力 F 的作用后仍保持静止,那么力 F 的力臂等于 m,此时力的作用线通过 。答案 0 支点
解析 杠杆静止,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加上一个外力 F 的作用后仍保持静止,此时力 F 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其力臂为 0
m。
人的前臂可以看成杠杆,如图所示,图中 O 为支点,一人手内握有一个铁球,肱二头肌收缩产生动力可将铁球拿起。在图中画出动力的方向及阻力臂 L2。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阻力 F2 竖直向下,从支点 O 向阻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是力 F2 的力臂,即阻力臂 L2;动力的方向沿肱二头肌收缩的方向,故动力 F1 的方向斜向上。
4.(2018 河北模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如图甲中,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 ;
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 F1,发现,F1L1≠F2L2,其原因是: 。
答案 (1)平衡 右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F1 的力臂测量错误
解析 (1)杠杆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力臂大小。(2)图中,拉力 F1 的方向与水平杠杆不垂直,只有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才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来,小明误把图中L1 当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会出现 F1L1≠F2L2。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
1.(2019 山东临沂平邑一模)如图所示,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相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实验前出现图中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在 AB 处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
实验时,在 C 处挂 5 个钩码,再向左移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平衡
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右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变大
答案 D 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左重右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A 错误;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由图可知,3G×2L=2G×3L, A、B 处各减少一个钩码,2G×2L>G×3L,B 错误;实验开始后,不可调节平衡螺母,C 错误;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右转动,动力臂逐渐变短,由于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D 正确。
2.列车上有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如图所示)。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 杠杆,支点是 ;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
是 ,手推车可以视为 杠杆。
答案 省力 后轮 前轮 省力
解析 当前轮遇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支点是后轮,显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手推车可看成省力杠杆;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前轮,显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此时手推车可看成是省力杠杆。
3.(2019 山东临沂沂水二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螺母向调节。如图所示,实验时,在杠杆左边A 处挂两个相同钩码(每个钩码 50 g),要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左端 B 处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N(g 取 10 N/kg)。
答 案 右 0.8
解析 杠杆左端下沉,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由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得,F ×4L=F ×5L,F =F1×4L=2×0.05kg×10N/kg×4L
1 2 2 5L
5L =0.8 N。
4.(2018 山东德州中考)手机自拍已成一种时尚。如图所示是使用自拍杆辅助手机进行自拍时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做一个轻质杠杆,O 点是支点。请在图中画出:
施加在 A 点最小的动力 F1;
力F2 的力臂 L2。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阻力与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故当动力 F1 垂直 OA 斜向上时,动力臂是最大的,此时的动力 F1 最小;阻力 F2 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 O 点到力 F2 的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L2。
5.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 400 N 和 800 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 2 m 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 0.5 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答 案 (1)1 m (2)0.25 m/s
解析 (1)小兰对木板施加的力 F1=400 N,小兰对木板作用力的力臂l1=2 m,爸爸对木板施加的力 F2=800 N,设爸爸对木板作用力的力臂为 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F2l2=F1l1,代入数据得 800 N×l2=400 N×2 m,则 l2=1 m。
(2)小兰匀速行走的速度是 v1=0.5 m/s,设爸爸的速度是 v2,他们行走的时间是 t,则此时小兰对木板作用力的力臂是 2 m-0.5 m/s×t,爸爸对木板作用力的力臂为 1 m-v2t,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400 N×(2 m-0.5 m/s×t)=800 N×(1 m-
v2t),解得 v2=0.25 m/s。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9 辽宁大连模拟,11,★★☆)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 m1、m2 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 O 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已知 L1>L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 O 点移近相同的距离ΔL,则( )
扁担仍能水平平衡
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m ) ΔL
2 1 L2-ΔL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m ) ΔL
2 1 L1-L2
答案 C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他的肩处于 O 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即m1gL1=m2gL2,由于
L1>L2,可知 m1m2g(L2-ΔL),扁担左端向下倾斜,A、B 错误;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要在右端加质量为 m3 的货物,m1g(L1-
ΔL)=(m g+m g)·(L -ΔL),且 m gL =m gL ,化简可得 m =(m -m ) ΔL
。因此答案为 C。
2 3 2
1 1 2 2
3 2 1 L2-ΔL
2.(2018 山东临沂蒙阴二模,2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长 30 厘米,在离支点 O 20 厘米处挂一个 60 牛的重物,在杠杆的另一端 B 处施加 N 竖直向上的力,才能使杠杆平衡。
答 案 40
F2L2 60N·0.2m
解析 由题意知,L1=30 cm=0.3 m、L2=20 cm=0.2 m、F2=60 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得,F1= L1 = 0.3m =40 N。
3.(2018 四川南充三模,2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4 分)
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往 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重 0.5 N,当弹簧测力计位于图中竖直位置时,测力计读数为 N。
在图中,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沿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左 方便测量力臂 (2)0.5 (3)变大
解析 (1)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应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方便测量力臂;(2)每个钩码重 0.5 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 左L 左=F 右 L 右,即 1 N×2L=F 右×4L,解得 F 右=0.5 N;(3)在图中,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沿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大。
五年中考全练拓展训练
1.(2019 四川达州中考,8,★★☆)如图所示,轻质杠杆 AB 可绕 O 点转动,当物体 C 浸没在水中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 两
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处于张紧状态。已知 C 是体积为 1 dm3、重为 80 N 的实心物体,D 是边长为 20 cm、质量为 20 kg的正方体,OA∶OB=2∶1,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400 cm2(g=10 N/kg),则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 )
物体 C 的密度为 8×103 kg/m3
杠杆 A 端受到绳的拉力为 70 N
物体 D 对地面的压强为 1.5×103 Pa
物体 C 浸没在水中前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了 2×103 Pa
答 案 D
GC 80N
mC 8kg 3 3
物体 C 的质量 mC= g
=
10N/kg
=8 kg,物体 C 的密度ρC=VC
=10-3
m3 =8×10
kg/m ,故 A 正确;物体 C 排开水的体积
(
排
C
浮
水
排
1
C
浮
)V =V =1×10-3 m3,受到的浮力 F =ρ gV =1×103 kg/m3×10 N/kg×1×10-3 m3=10 N,杠杆 A 端受到的拉力F =G -F =80
N-10 N=70 N,故 B 正确;右端 G =m g=20 kg×10 N/kg=200 N,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 L =F L 得,F =F1L1 70N×2L0B=140 N,即B
D D 1 1
F压
2 2
60N
2 L2 =
3
L0B
对 D 的拉力 FB=140 N,物体 D 对地面的压力F 压=GD-FB=200 N-140 N=60 N,压强 p= S
=
0.04m
2=1.5×10
Pa, 故 C 正确;物
V 排 1 000cm3 3 3
(
S
)体 C 浸没在水中前后,水的深度变化Δh=
水
m=2.5×102 Pa,故 D 错误。
= 400cm2 =2.5 cm=0.025 m,Δp=ρ水gΔh=1×10
kg/m ×10 N/kg×0.025
2.(2019 湖南郴州中考,18,★★☆)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 A、B 两端,O 为支点(OA
A.A 端下沉 B.B 端下沉
C.仍保持平衡 D.无法确定
答案 C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 甲×L 甲=G 乙×L 乙,即ρgV 甲 L 甲=ρgV 乙 L 乙,所以 V 甲L 甲=V 乙 L 乙。如果将甲、乙物体浸没于水中,甲、乙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浮甲=ρ水gV 甲,F 浮乙=ρ水gV 乙,此时左边(G 甲-ρ水gV 甲)×L 甲=G 甲×L 甲-ρ水gV 甲×L 甲, 右边(G 乙-ρ水 gV 乙)×L 乙=G 乙×L 乙-ρ水gV 乙×L 乙,由于 V 甲L 甲=V 乙 L 乙,ρ水gV 甲×L 甲=ρ水 gV 乙×L 乙,此时左右两边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相同,杠杆仍然会保持平衡。
3.如图所示,杠杆水平放置且自重忽略不计,O 是支点,左侧挂一重物,动力 F1 大小为 3 N,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的重力为 N。此时杠杆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答案 6 省力
解析 阻力 F2=G,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得
G=F =F1·L1=3N×4L=6 N,
2 L2 2L
由于 L1>L2,
所以此时杠杆属于省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