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3:40:18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课时)
1.研究对象:
茎的高度


2.实验过程:
P
F1
F2
3.实验现象: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1.F1只表现显性性状。
2.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显性: 隐性)
复习回顾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
4.实验现象的验证:
测交
让杂种与隐性亲本交配来检测杂种的基因型实验方法
F1
1 : 1
dd
dd
d
D
D
D d
d
d
1 : 1
F1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A和a),比例为1:1。
复习回顾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重点回忆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x
P
F1
F2
新知讲解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粒形
粒色
315+108=423
其中 圆粒∶皱粒≈
黄色∶绿色≈
F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P
×
黄色圆粒
F2
黄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
101+32=133
315+101=416
108+32=140
3∶1
3∶1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分离定律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性状表现的比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
9∶3∶3∶1
有新的性状出现吗?
性状重组
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了?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1配子
P
P配子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由___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配子只得_____遗传因子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
分离
自由组合
2
一半
F1在产生____种配子
4
F2
9∶3∶3∶1

结合方式有___种,基因型____种,表现型____种。
9黄圆:
3黄皱:
1YYrr 2 Yyrr
3绿圆:
1yyRR 2yyRr
1绿皱:
1yyrr
16
9
4
2YyRR
2YYRr
4YyRr
1YYRR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推测:
配子
遗传因子组成
性状表现
YyRr
Yyrr
yyRr
yyrr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
yyrr
1 ∶ 1 ∶ 1 ∶ 1
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
测交试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试验结果
2、种植实验
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互不干扰
分离
自由组合
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设计测交实验
自由组合定律
发现问题
实验验证
做出假设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①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_____进行,______起作用。
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_______。
同时
同时
基础
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
两对或多对
一对
一对等位基因
两种
1∶1
四种 1∶1∶1∶1
三种 1∶2∶1
九种 (1∶2∶1)2
两种 3∶1
四种
9∶3∶3∶1
课堂总结
遗传
定律 研究的相对 性状 涉及的等位 基因 F1配子的种类及 比例 F2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F2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基因的
分离
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
2. 从一对性状到多对性状进行研究;
3.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4. 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一对等位 B.两对等位
C.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 D.等位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
C
D
B
4、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
A.HR B.YR C.Dd D.Ad

5、具有基因型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
A.25% B.50% C.75% D.100%

6、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
A.新基因的产生 B.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C
D
A
课堂练习
7、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TtBb ttBb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共22张PPT)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
前情回顾
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学会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 生物 生殖的 遗传
真核
有性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新知讲解
1、动植物育种工作方面
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产生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例如:不同品种的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aarr);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AARR)。如何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的类型?
六、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aaRR
aaRr
2、在医学实践中
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由隐性致病基因d 控制 ) 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型、后代的表现型及概率怎样?
六、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所谓“单独处理、彼此相乘”法,就是将多对性状,分解为单一的相对性状然后按基因的分离规律来单独分析,最后将各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相乘。其理论依据是概率理论中的乘法定理。
单独处理、彼此相乘
六、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解题思路
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发生)的概率是每个独立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积。 P(AB)=PA?PB
如: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豌豆各占( )
A.1/8,1/16 B.1/4,3/16 C.1/8,3/16 D.1/8,3/8
思路方法:
1.分开计算求各自概率
2.利用乘法原理计算所求概率
Aa aa
: 1
PAa=Paa=1/2
P黄色=P绿色=1/2
BB Bb bb
1 : 2 : 1
Pbb=1/4
P圆粒=3/4
PAabb=PAa?Pbb=1/2 X 1/4
P绿圆=P绿色?P圆粒=1/2 X 3/4
黄色:绿色=1:1
圆粒:皱粒=3:1
1.分析亲本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及比例:
如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为
1/2A



1/2a
1/2C
1/2c
1/2C
1/2c
1/2C
1/2c
1/2C
1/2c
1/2B

1/2b
1/8ABC
1/8ABc
共8种生殖细胞,每种生殖细胞各占1/8.
推广: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生殖细胞共有2n种,每种各占1/2n。
AaBbCc
1/2B

1/2b
1/8AbC
1/8Abc
1/8aBC
1/8aBc
1/8abC
1/8abc
解题思路
分解组合法在解遗传题中的应用
基因型的种类及数量关系:
AaXaa BbXBb 子代基因型
1/2Aa



1/2aa
1/4BB
1/2Bb
1/4bb
1/8aaBB
1/4aaBb
1/8aabb
表现型的种类及数量关系:
AaXaa BbXBb 子代表现型
1/2黄


1/2绿
3/4圆
1/4皱

3/4圆
1/4皱
3/8绿圆
1/8绿皱
1/4BB
1/2Bb
1/4bb
1/8AaBB
1/4AaBb
1/8Aabb
3/8黄圆
1/8黄皱
分解组合法在解遗传题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
2.分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如:黄圆AaBb×绿圆aaBb,求后代基因型、表现型情况。
例题1:某基因型为AaBBCcDd的生物个体产生配子类型的计算。
例题2:A a B b C c×AaBbcc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数的计算。
例题3:AaBbCc×AaBbcc所产子代的表现型种数的计算。
例题4:AaBb×AaBB相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aaBB所占比例的计算。
例题5: A a B b×A a B B所产子代中表现型a B所占比例的计算。
例题分析
每对基因单独产生配子种类数是:Aa→2种,BB→l种,Cc→2种,Dd→2种,则此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2×1×2×2=8种。
结论1: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数等于各对基因单独形成的配子种数的乘积。
例题分析
例题1:某基因型为AaBBCcDd的生物个体产生配子类型的计算。
例题2:AaBbCc×AaBbcc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数的计算
因Aa×Aa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Bb×Bb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Cc×cc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所以AaBbCc×AaBbcc所产子代基因型种数为3×3 ×2=18种。
结论2: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型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积。
例题分析
例题3: AaBbCc×AaBbcc所产子代的表现型种数的计算。
因Aa×Aa所产子代表现型是2种Bb×Bb所产子代表现型是2种,Cc×cc所产子代表现型也是2种,所以:A a B b C c×A a B b c c所产表现型共有2×2×2=8种。
结论3: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子代表现型种类数的积。
例题分析
例题4:计算AaBb×AaBB相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aaBB所占比例。
因为Aa×Aa相交子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1/4,Bb×BB相交子代中BB基因型个体占1/2,所以aaBB基因型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1/2=1/8。
结论4: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别基因型中各对基因型出现概率的乘积。
例题分析
例题5: AaBb×AaBB所产子代中表现型aB所占比例的计算。
因为Aa×Aa相交所产子代中表现型a占1/4,Bb×BB相交所产子代中表现型B占4/4,所以表现型aB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4/4=1/4。
结论5: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别表现型中每对基因的表现型所占比例的积。
例题分析
下列基因型中产生配子类型最少的是( )
A、Aa B、AaBb C、aaBBFF D、aaBb
C
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在F2中,能 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多少( )
A、1/16 B、2/16 C、3/16 D、4/16
D
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在F2新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个体总数的( )
A、1/4 B、1/9 C、1/8 D、1/2
C
课堂练习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占总数的(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
A
C
6.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2中出现的性状中: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9/16
1/4
7/16
3/8或5/8
5.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
A.5种 B.8种 C.16种 D.32种
课堂练习
D
7.人类中男人的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基因为纯合时才为秃头。现有褐眼秃头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褐眼非秃头的儿子。
(1)这对夫妇的基因分别是 , 。
(2)他们若生下一个褐眼非秃头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是 。
(3)他们再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几率分别是 和 。
(4)这个褐眼非秃头的儿子将来与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子婚配,他们新生的子女可能的表现型分别是 。若生一个褐眼秃头的儿子的几率是 。若连续生三个都是蓝眼非秃头的女儿的几率是 。
BbSs
bbSs
BbSs或Bbss
褐秃(儿)、蓝秃(儿)、褐非秃(女)、蓝非秃(女)
1/4
1/64
课堂练习
1/4
1/4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常用解法
1、先确定此题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一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分析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通过再现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完整过程,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现象、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及对这个实验的验证。这个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用到的各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不陌生,因为在本书的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中已经极为详细的介绍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过程、现象以及对这个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对解释的验证。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分离定律学习初步学会了如何应用假说---演绎法,为本节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基础的,这个基础部是知识上的基础而是更为重要方法的基础,这也是一个考察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六、教学设计思路: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言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引起思考注意,引入新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1、杂交P: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种子) (种子) (植株) (植株) F1: (受精卵) 黄色、圆粒 (种子、100%) 2、F1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 (即:黄、圆 X 黄、圆) 同植株卵子 精子 F2: 种子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 ≈ 9 : 3 : 3 : 1 ) (二)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 3:1 ②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 ≈ 3:1 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阅读P9~P10第三段,思考时提出的问题。 以旧 学新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杂交:纯黄、圆 X 绿、皱 P基因型(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 YyRr (黄色圆粒——种子) 2、F1自交 植株 F1配子:♀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 ♂ 1/4 1/4 1/4 1/4 子彼此分离, YR 不同对的遗传 yR 因子可以自由 Yr 组合) Yr F2: YR(1/4) yR(1/4) Yr(1/4) yr(1/4)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F2基因型则有: 一、Y R 黄圆 (前显后显) (9/16): Y_R_: YYRR (1/16) YyRR (2/16) YYRr (2/16) YyRr (4/16) 二、yyR (前隐后显) 绿圆 _:(3/16) yyRR (1/16) yyRr (2/16) 三、 Y_ rr(前显后隐) 黄皱: (3/16) YYrr (1/16) Yyrr (2/16) 四、yy rr(前隐后隐) 绿皱: (1/16) yyrr (1/16) 〖提示〗从数学角度看,(3∶1)2的展开式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3∶1的乘积。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进行单独的分析,如:单纯考虑圆和皱或黄和绿一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其性状的数量比是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这无疑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于(3∶1)2。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1/16、2/16、4/16…(分离定律) 思考 “旁栏思考题”并回答。 学会棋盘法和分离法
(第2课时)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亲本:(F1种子)黄圆 X 绿皱 设计: (YyRr) (yyrr) 植株 配子 YR yR Yr yr yr (1/4) (1/4)(1/4) (1/4) 100% YyRr yyRr Yyrr yyrr 1/4 1/4 1/4 1/4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1 1 1 1 测交后代实际:31 27 26 26(F1作母本) 24 22 25 26(F1作父本) 结论:测交有4种(1:1:1:1)的后代,说明F1产生4种(1:1:1:1)的配子,细胞中的二对遗传因子进行自由组合。 板出测交实验的过程,看表1-2,想一想预测与实验是否符合。 学及时用,巩固所学知识
四、自由组合定律 〖板书〗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总结孟德尔第二定律 共同总结,印象深刻。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成功的原因: 〖提示〗1.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2.如果孟德尔只是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因为如果研究n对相对性状,将会有2n个性状组合,这是很难统计的,也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问题,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这也是前人在遗传杂交实验中留下的经验与教训,孟德尔恰恰借鉴了前人的遗传研究经验,改变实验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很难。因为通过统计,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发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同时这也使孟德尔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用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4.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可参考教科书对“假说—演绎法”的解释。 5.(1)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学习时,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他具有生物类型是可变的,可以通过杂交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等进化思想。同时孟德尔还学习数学,使他受到“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中”的思想影响,产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想法,使孟德尔成为第一个认识到概率原理能用于预测遗传杂交实验结果的科学家。(2)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3)勤于实践。进行了8年的研究,统计分析。(4)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了“融合遗传”的思想。总结: 1、选材准确——自花传粉中闭花传粉的自然纯种豌豆; ①人工传粉杂交后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结果可靠 ②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矮;圆粒-皱粒;) 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后多对相对-,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3、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并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合作精神;也让他们体会孟德尔的成功原因。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单位---。 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度(高茎、矮茎)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的基因组成。 如DD、Dd——高茎 dd————矮茎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d) 〖提示〗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环境条件 学生思考:基因型能完全决定表现行吗?举例说明。 学生踏实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七、分离规律实验现象与遗传题解题 1、高 X 矮——高 亲本杂交(AA X aa); 2、F1高X F1矮——高3:矮1 亲本杂合子自交(Aa X Aa); 3、F1高 X 矮——高1:矮1 亲本测交(Aa X aa ) 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






八、作业布置
学业分层测评二
九、板书设计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杂交P: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2、 F1自交:黄色、圆粒


F2: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 ≈ 9 : 3 : 3 : 1 )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杂交:纯黄、圆 X 绿、皱
P基因型(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 YyRr (黄色圆粒)
2、F1自交
F1配子:♀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
♂ 1/4 1/4 1/4 1/4 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YR
yR
Yr
Yr
F2
YR(1/4) yR(1/4) Yr(1/4) yr(1/4)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亲本:(F1种子)黄圆 X 绿皱
设计: (YyRr) (yyrr)
植株
配子 YR yR Yr yr yr
(1/4) (1/4)(1/4) (1/4) 100%

YyRr yyRr Yyrr yyrr
1/4 1/4 1/4 1/4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1 1 1 1
测交后代实际:31 27 26 26(F1作母本)
24 22 25 26(F1作父本)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十、教学反思:






问题引领诱发探究心理

分析实验过程总结自由组合现象

分析测交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

分析现象,提出假说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巩固提升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归纳概括,总结自由组合定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自由组合定律
同步练习题
1.在下列基因型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A.YyRrDd B.yyRrdd C.yyRRDd D.YYrrDD
2.最终证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设性解释”正确的实验是( )
A.豌豆的杂交实验 B.豌豆的自交实验 C.豌豆的测交实验 D.豌豆的反交实验
3.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两株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100% B.50% C.25% D.0
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4/16和6/16 B.9/16和2/16 C.1/8和3/8 D.2/4和3/8
5.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有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绿色皱粒77粒。亲本的杂交组合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 YyRr×yyrr
6.先天性聋哑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双亲均无此病,但第一个孩子患聋哑,以后所生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
A.100% B.75% C.50% D.25%
7.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他的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
A.1/2 B.2/3 C.1/3 D.1/4
8.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各自的双亲表现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兄弟,问他们婚后生育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1/6? C.1/8? D.1/9
9. 多指症(有六个手指)为一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男性为多指患者,他的夫人正常,但他们的三个子女均是多指症患者,这样的双亲其子女中多指症的发病率是( )。
A.25%或50%? B.100%或50%? C.50%或50%? D.0或100%
10.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亲代 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
基因型 表现型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① 黄皱×绿皱 0 34 0 36
② 黄圆×绿皱 16 17 14 15
③ 黄圆×绿圆 21 7 20 6
④ 绿圆×绿圆 7 0 43 14
⑤ 黄皱×绿圆 0 16 18 17
11.孟德尔通过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和测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哪一项要求操作不是孟德尔发现自由组合定律所必需的( )
A.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为纯种?? B.必须以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C.对母本去雄、授粉与隔离???? D.两对相对性状必须由非同源染色体控制
(2)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3)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的自交实验??????????????D.F1个体与隐性类型的测交实验
(4)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反映的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1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表现的性状为___________。
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_;
(2)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_种。
(4)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状表现为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
13. 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基因纯合时才秃头。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现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非秃头的褐眼的儿子,请回答:
(1)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 。
(2)他们若生下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是 。
(3)他们所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几率分别是 、 。

14、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调查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控制眼皮的基因用E、e表示)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婚配方式 家庭 子 女
父 母 单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双眼皮
一 单眼皮 单眼皮 60 37 0 23 0
二 双眼皮 单眼皮 300 56 102 50 105
三 单眼皮 双眼皮 100 24 28 19 33
四 双眼皮 双眼皮 200 35 78 25 67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中第    组的调查结果可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
(2)第二组抽样家庭中父亲的基因型可能是     。
(3)调查中发现第三组家庭一单眼皮的儿子同时患有白化病,那么这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双眼皮儿子的几率为     。
(4)第一组某家庭中母亲去美容院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后,其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儿的几率为     。

15、在家兔中黑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些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①                                 ;
②                                 ;
③                                 。
(2)F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是有    和    两种,其纯合体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    ,杂合体占F2总数的    。

具有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AABB×aabb),F1自交得F2,请从下面供选答案中选出与各问题相符的正确答案。
A.1/8 B.1/4 C.3/8 D.9/16 E.5/8
① F2中亲本类型的比例是( )
② F2中新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 )
③ F2中双显性性状的比例是( )
④ F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⑤ F2中重组类型的杂合子比例是( )
⑥ F2中AaBb的比例是( )
⑦ F2中Aabb的比例是( )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同步练习题
答案
1—9: DCDA DDCDB
10:(1)Yyrr yyrr (2)YyRr yyrr (3)YyRr yyRr
(4) yyRr yyRr (5) Yyrr yyRr
11::BBD 假说-演绎法(实验—假说—验证—结论)
YYRR、yyrr、YyRr、黄色圆粒。
(1)彼此分离,自由组合;(2)YR、Yr、yR、yr,1:1:1:1。(3)随机的,16
(4)9,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5)4,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13、(1)SsBb、Ssbb;(2)SsBb或ssBb;(3)1/4,1/4
14、(1)四 (2)Ee (3)3/16 (4)0
15、(1)①纯合“黑短”兔ד褐长”兔→F1(全黑短)
 ②让F1中“黑短”兔相互交配,得F2 
③F2中“黑长”兔与“褐长”兔交配,若后代全为“黑长”兔,则交配的亲本“黑长”兔为纯合子 
(2)BBee  Bbee 1/3 1/8
16、ECDBBBA



w.w.w.g.k.x.x.c.o.m
www.gkxx.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