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思想内容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越中览古李白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科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诗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破吴归来义士还家宫女满殿惟鹧鸪飞一二三四请同学们思考本文四句各写了什么画面?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朗读并理解内容。 越中览古(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归。(带着胜利的喜悦)(承)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骄傲)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荣华)(转)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凄凉)昔盛今衰对比越中览古
李白战士:尽锦衣宫女:满春殿惟有鹧鸪飞古今(繁华奢侈)(冷落荒凉)对比、衬托人事变化、盛衰无常 请赏析“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中的“尽”和“满”两字。连接高考“炼字”题解题步骤:
一、解释该字的意思。
二、描绘该句的景象
三、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满”字意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
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了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答案示例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苏台①览②古》
旧苑③荒台杨柳新,
菱歌④清唱⑤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⑥。 ①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②览:观览。
③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④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⑤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⑥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01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02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怀古诗主题: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怀古诗思想内容(一)关照自我
苏轼《赤壁怀古》
杜甫《蜀相》
(二)感伤兴衰
李白《越中览古》
(三)理性反思
李白《越中览古》
刘禹锡《台城》
怀古诗的几个常见特点主题:多为吊古伤今,借古讽今。即借咏古
以表达盛衰之感、身世之叹、讽喻之意等。选材:1、多选恒定不变之物(关山、明月、
潮水、花草、林木、鸣禽等)
2、多写寂寞荒凉之景。
手法:多用对比反衬之法风格:多含沉郁悲凉之气。常用手法今昔对比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故
联想与想象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