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范进中举》第1课时课件:2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范进中举》第1课时课件:2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7 19:53: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范进中举》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情节,认识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夸张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
2、品味语言,领略小说夸张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带着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思索,让我们一同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去认识一个科举制度所毒害的病态社会。
二、自学检测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解元(jiè) 作揖(yī) 兀自(wù) 带挈(qiè)
绾了(wǎn) 相公(xiàng) 细丝锭子(dìng) 醉醺醺(xūn)
腆着肚子(tiǎn) 啐在脸上(cuì) 星宿(xiù) 桑梓(zǐ)
2.解释下列词语。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3.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又有《文木山房集》。
4.作品简介。
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接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5.背景链接
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 。
6、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
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课文(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2、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3、快速浏览课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并简要概括内容。
明确:本文可分为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1):中举后喜极而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4、故事情节:
明确: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5、小说里出现了那些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 众乡邻
主要人物:范进
事件: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来拜
明确:时间顺序
6、这些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是一直在“变”的。
四、细读课文,深层探究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围绕范进中举,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很明显,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范进自己又有哪些变化?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相公) 贤婿、天上的文曲星(贤婿老爷)
说话的态度 训斥 狗血喷头 恭维 奉承 讨好 千恩万谢
所带的礼品 一副大肠 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对嫁女的解释 倒运 养到30多岁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相貌的评价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品貌又高 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 不是你的文章好…… 舍与你的 才学又好
能否考中 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亲家母称呼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家老太太
动作 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2.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出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明确:(1)语言描写:
中举前:“现世宝”“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尖嘴猴腮”
中举后:“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2)动作描写:
中举前:“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中举后:“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小结:通过对比,对人物进行准确、逼真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胡屠户欺贫爱富、视钱如命、粗俗势利、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逢迎,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并积累本课词语
3、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3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第一课时
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带着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思索,让我们一同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去认识一个科举制度所毒害的病态社会。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解元( ) 作揖( ) 兀自( )
带挈( ) 绾了( ) 相公( )
细丝锭子( ) 醉醺醺( ) 星宿( )
腆着肚子( ) 啐在脸上( ) 桑梓( )
jiè


qiè
wǎn
xiàng
dìng
xūn
xiù
tiǎn
cuì

2.解释下列词语。
倒运: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商酌:
事情不顺利,倒霉。
形容骂得很凶。
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量斟酌。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又有《文木山房集》。
3.作者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接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4.作品简介。
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 。
5.背景链接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6、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
第二名称为“亚元”
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
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
第一名称“状元”
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
1、视频朗读课文
2、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3、快速浏览课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并简要概括内容。
明确:本文可分为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1):中举后喜极而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4、故事情节:
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5、小说里出现了那些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人物:
主要人物:
范进,胡屠户,张乡绅 众乡邻
范进
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来拜
写作顺序:
事件:
时间顺序
6、这些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是一直在“变”的。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围绕范进中举,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很明显,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范进自己又有哪些变化?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训斥 狗血喷头
一副大肠 一瓶酒
倒运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不是你的文章好……
舍与你的
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恭维 奉承 讨好 千恩万谢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养到30多岁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品貌又高 
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才学又好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你家老太太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相公)
贤婿、天上的文曲星 (贤婿老爷)
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解释
对相貌的评价
对才学的评价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动作
2.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出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明确:(1)语言描写:
中举前:“现世宝”“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尖嘴猴腮”
中举后:“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2)动作描写:
中举前:“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中举后:“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欺贫爱富
视钱如命
粗俗势利
趋炎附势
贪财虚伪
趋炎附势
阿谀逢迎
小结:
胡屠户
1、朗读课文
2、抄写并积累本课词语
3、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